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肿瘤的黏度特征并探讨剪切波频散成像(SWD)在肝肿瘤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肝局灶性病变患者103例,单发80例,多发23例,多发病灶仅观察病灶最大者,共103个病灶,测量病灶内部及病灶周边2 cm以外肝实质的SWD值,比较良恶性组之间SWD值差异,分别绘制病灶SWD值、SWD比值及两者联合鉴别肿瘤良恶性的ROC曲线,分析应用ROC曲线选择鉴别病灶良恶性的最佳诊断界值,并分析不同诊断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103个病灶中,35个良性,68个恶性。良性组SWD值低于恶性组[(16.38±3.58)m·s-1·kHz-1比(18.59±3.12)m·s-1·kHz-1],良性组肝实质背景的SWD值低于恶性组[(10.88±3.37)m·s-1·kHz-1比(14.31±3.34)m·s-1·kHz-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瘤与周围肝实质的SWD比值高于恶性肿瘤组[1.57(1.25,2.00)比1.27(1.06,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SWD值>15.60 m·s-1·kHz-1为截断值诊断肝恶性肿瘤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2,敏感性88.2%,特异性51.4%,准确性75.7%;以SWD比值<1.32为截断值诊断肝恶性肿瘤的AUC为0.68,敏感性为58.8%,特异性为74.2%,准确性为63.1%。SWD值联合SWD比值诊断肝恶性肿瘤的AUC为0.88,敏感性为82.3%,特异性为83.0%,准确性为81.6%。联合诊断肝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优于SWD值(Z=2.678,P=0.007 4)和SWD比值(Z=3.822,P=0.000 1)。结论SWD成像能够反映肝肿瘤及周边肝实质的黏度信息,对肝肿瘤良恶性的鉴别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剪切波频散成像 肝肿瘤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 : 研究磁共振弥散成像鉴别骨良、恶性肿瘤和炎症的临床价值。 方法: 针对我院收治的疑似骨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和炎症患者 103 例作为观察对象,针对 103 例疑似患者实施磁共振弥散成像诊断,将这一诊断结果与最终的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磁共振弥散成像对于鉴别骨良、恶性肿瘤和炎症的诊断价值。 结果: 103 例疑似患者实施磁共振诊断后的 敏感度为 97.94% ,特异度为 66.67% ,准确性为 96.12% ;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异( P > 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结论: 针对临床中疑似骨良、恶性肿瘤和炎症患者实施磁共振弥散成像的诊断价值较高,为患者疾病的确诊和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磁共振 弥散成像 骨良性肿瘤 骨恶性肿瘤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结核结节与肺内肿瘤结节应用X线进行鉴别诊断的价值与意义。方法选择我院肿瘤科结核结节30例与肺内肿瘤结节20例共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胸部正位、侧位X线及CT平扫两种方法进行检查并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节大小约为0.7cm至3.1cm,平均(1.9±1.2)cm。结核结节病灶区域位于右肺上叶后段,右肺上叶尖段,右肺下叶背段及左肺上叶尖。肺内肿瘤结节分布在右肺下叶,右肺上叶前段,左肺下叶及左肺上叶,病灶发生部位具有显著差异(p<0.05)。病灶影像学形态方面,结核结节与肺肿瘤结节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X线是肺内肿瘤结节与结节结核的首要筛选方式,可直接显示病灶大小与病变部位;联合CT检查可清晰显示结节病变形态,显著提高对病灶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诊断疾病并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提供科学、准确的参考依据。

  • 标签: 结核结节 肺内肿瘤结节 X线与CT 鉴别诊断的意义与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鉴别脑脓肿与脑肿瘤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就诊于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的脑脓肿29例、脑肿瘤坏死31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DWI和常规MRI检查。比较DWI和常规MRI对脑肿瘤、脑脓肿诊断结果,记录脑脓肿与脑肿瘤坏死液化区域弥散系数值。结果DWI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明显高于常规MRI诊断,差异显著(P<0.05);脑肿瘤坏死和脑脓肿在对侧脑实质、脓肿或囊变坏死、脓液及脑脊液在液化区域弥散系数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DWI在鉴别肿瘤坏死和脑脓肿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能提高诊断正确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DWI 脑脓肿 脑肿瘤坏死 鉴别
  • 作者: 徐春颖
  • 学科:
  • 创建时间:2018-09-19
  • 出处:《大众医学》 2018年第9期
  • 机构:目的:分析介入超声(经阴道或经直肠超声检查)在卵巢肿瘤位置、性质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采取超声弹性成像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1日到2015年12月31日收治的600例乳腺肿瘤患者,良性病灶420个,恶性病灶180个;所有患者均采取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进行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4.44%、95.23%、95.00%,明显优于常规超声(P<0.05);相对于常规超声来说,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可靠性、真实性均较高(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属于无创评价组织弹性的显像方式,其能够更为客观的评价肿块,具有准确性、特异性、灵敏性高等优势,临床应该全面推广应用。

  • 标签: 乳腺良恶性肿瘤 超声弹性成像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B超在乳腺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时间2015年10月-2017年12月,选取本院进行乳腺肿瘤检查的95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均采用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并以手术病理活检结果为诊断标准,观察其检查诊断的图像特征以及准确性。结果经手术病理检出乳腺良性肿瘤65例、恶性肿瘤患者30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乳腺良性肿瘤56例、恶性肿瘤患者23例,与病理检查相比较检出率较低,存在误诊现象,P<0.05,并观察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图像特点。结论针对乳腺肿瘤患者,采用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出准确率较高,可鉴别诊断良性及恶性肿瘤,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极高。

  • 标签: B超 乳腺肿瘤良恶性 鉴别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脏良性脂肪性肿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分析。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拾的20例肝脏良性脂肪性肿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脏脂肪瘤16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4例,因病区肿瘤内含有特殊性脂肪,因此CT表现典型。病理检查有助于进一步对肝脏脂肪瘤和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进行确诊。结论肝脏良性脂肪性肿瘤在临床少较为少见,应用CT检查有助于提高检查诊断,利于术前定性诊断,对疑难不典型病变,可增强扫描、动态扫描加以鉴别诊断,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肝脏良性脂肪性肿瘤 CT 诊断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经阴道超声造影观察不同性质和类型的卵巢肿瘤的影像学特点和造影增强模式,初步探讨经阴道超声造影在卵巢良恶性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妇科收治的经阴道多普勒超声提示卵巢肿瘤且良恶性鉴别难度较大的患者50例,行经阴道超声造影检查,结合术后病理结果分析、对比不同性质和类型的卵巢肿瘤患者病灶区的多普勒血流信号和超声造影剂的灌注特征,并比较其时间—强度曲线上造影增强的开始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和曲线下面积等相应参数。结果①经阴道超声造影对卵巢肿瘤性质鉴别的准确率(96%)显著高于经阴道多普勒超声检查(72%)(P<0.01)。②良性肿瘤超声造影后主要表现为囊壁结构的环形增强、实性结构整体或分散的点状、树枝状增强,肿瘤形态规则、边界清楚,而恶性肿瘤主要是瘤体实性结构快速、非均质地增强。③恶性卵巢肿瘤超声造影剂增强的开始时间和达峰时间均显著早于良性肿瘤(分别为P<0.01和P<0.05),且峰值强度和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良性肿瘤(P<0.01)。结论卵巢良恶性肿瘤在超声造影剂注射后的增强模式不同,经阴道超声造影可以敏感地显示病灶局部的血流灌注情况;分析良恶性卵巢肿瘤时间—强度曲线参数的差异可提高对卵巢肿瘤性质和类型鉴别的准确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经阴道超声造影 卵巢肿瘤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时间&mdash 强度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对恶性肿瘤患者感染的鉴别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间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80例,将其中40例发生感染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将其余40例未发生感染的患者作为常规组,两组均应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降钙素原浓度,并对比收集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浓度(18.32±12.14)ng/ml,显著高于常规组的(0.30±0.1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清降钙素原阳性率92.5%,显著高于常规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可对恶性肿瘤患者感染和严重程度进行早期识别,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恶性肿瘤 血清降钙素原 感染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应用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分别对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在浙江衢化医院就诊的106例肝脏肿瘤患者实施多排螺旋CT平扫和CT增强延时扫描。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观察并比较CT平扫和CT增强延时扫描的诊断准确率以及两组诊断肿瘤特征情况。结果手术病理检查显示,106例肝脏肿瘤患者中原发性肝癌有39例(36.79%),肝脏转移肿瘤有22例(20.75%),肝血管瘤有17例(16.04%),肝囊肿有14例(13.21%),肝母细胞瘤有8例(7.55%),肝脏局部结节性增生有6例(5.66%)。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的诊断准确率为98.11%(104/106),2例误诊,误诊率为1.89%;而多排螺旋CT平扫诊断准确率为91.51%(97/106),9例误诊,误诊率为8.49%;两种检查方式诊断准确率、误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3、4.70,均P<0.05)。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CT增强延时扫描患者的肿瘤直径为(5.13±0.57)cm,CT平扫诊断为(4.23±0.67)cm,两种方式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P<0.05)。结论鉴别诊断肝脏肿瘤时,采用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可有效鉴别肿瘤性质以及类型,诊断准确率相对较高,可作为临床诊治肝脏类疾病的首选诊断方案。

  • 标签: 肝脏肿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X线影像增强 诊断,鉴别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采用不同的放射诊断方法,对于肺癌、良性肿瘤的诊治有着怎样的差异,探讨两种方法的运用价值。方法:从2019年6月~2020年6月中,选择90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有45例患者经常规检查后确定为肺癌,另有45例确诊为良性肿瘤,所有患者均实行了两种不同的检查方法,分析最终结果。结果:在CT组,肺癌的诊断正确率达到了97.78%、良性肿瘤的诊断正确率达到了95.56%。明显高于X线组所对应的数据(82.22%、80.0%)。(P<0.05)。结论:针对肺癌及良性肿瘤的诊断中,更推荐使用CT的诊断方式,其效果更明显,正确率更高,值得运用和推广。

  • 标签: CT组 X线组 良性肿瘤 诊断 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彩超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诊断及鉴别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08例甲状腺良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病理检查结果分为良性组(60例)和恶性组(48例),对两组患者行彩超诊断与鉴别,对比两组肿瘤血流情况以及彩超诊断结果。结果良性组60例患者中血流最大速度为(0.17±0.07)m/s,阻力指数为(0.66±0.13);恶性组48例中血流最大速度为(0.35±0.13)m/s,阻力指数为(0.51±0.11);良性组血流最大速度显著低于恶性组,阻力指数显著高于恶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诊断及鉴别中的价值显著,可作为临床鉴别良恶性甲状腺肿瘤的首选方案。

  • 标签: 彩超 甲状腺肿瘤 良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6年5月到2018年5月收治的3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和30例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并均为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合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并进行比较。结果将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结合手术病理检查的结果得知诊断结果甲状腺良性肿瘤符合率达96.7%,其诊断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恶性肿瘤符合率达83.3%,,其诊断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对诊断出甲状腺良恶性有显著的检出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甲状腺良恶性肿瘤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肾脏肿瘤的初期症状并不明显,患者很难及时发觉,就医时患者往往已经出现了转移等严重问题,预后效果并不理想。如何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性、及时性与有效性是医生应当思考的关键性问题。传统诊断方法为CT,但是这一诊断技术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辐射,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造影技术被愈加广泛的应用到了肾脏肿瘤鉴别诊断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文中将对其研究进展展开探究与讨论。

  • 标签: 肾脏肿瘤 超声造影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食管间质瘤和平滑肌肿瘤的临床鉴别方法并探究治疗原则。方法分析诊断为平滑肌瘤的60例患者及食管间质瘤40例患者的临床鉴别方法及探讨治疗原则。结果43例原诊断为食管平滑肌瘤中有15例为CD117(+),其余28例为CD117(-),17例食管平滑肌肉瘤CD117(-)和CD34(-),40例间质瘤CD117(+)及CD34(+)。食管间质瘤及平滑肌瘤临床表现差异不明显。结论单采用临床表现无法将食管间质瘤及平滑肌瘤区分,CD117等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法是区分两种肿瘤的必要手段。临床根据肿瘤的特征采取相应切除术治疗。

  • 标签: 食管间质瘤 平滑肌瘤 CD117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脏良性脂肪性肿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分析。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0年2月~2012年2月我院收拾的20例肝脏良性脂肪性肿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脏脂肪瘤16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4例,因病区肿瘤内含有特殊性脂肪,因此CT表现典型。病理检查有助于进一步对肝脏脂肪瘤和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进行确诊。结论肝脏良性脂肪性肿瘤在临床少较为少见,应用CT检查有助于提高检查诊断,利于术前定性诊断,对疑难不典型病变,可增强扫描、动态扫描加以鉴别诊断,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肝脏良性脂肪性肿瘤 CT 诊断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将不同放射诊断方法用于肺癌与良性肿瘤鉴别中,对其诊断鉴别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8例肺癌和良性肿瘤患者分组研究,CT组使用CT扫描检查,X组使用X线胸片检查,对两种放射诊断方法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各项影像学指标均有明显差异(p<0.05);CT组诊断肺癌、良性肿瘤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相比X组均明显更高(p<0.05)。结论CT与X线相比,用于肺癌与良性肿瘤鉴别诊断中敏感性与特异性更高,可减少误诊漏诊,提升临床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放射诊断 肺癌 良性肿瘤 CT检查 X线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