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石化巴陵石化公司成功推出超高纯邻甲酚醛环氧树脂,产品性能优良,具有无机氯低、可水解氯低、挥发份低等高纯特点。该技术新颖,具有创造性,标志着我国邻甲酚醛环氧树脂生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巴陵石化的邻甲酚醛环氧树脂装置产量为50t/a,随后建成的500t/a特种环氧树脂中试装置,成功开发出超高纯邻甲酚醛环氧树脂

  • 标签: 邻甲酚醛环氧树脂 产品性能 中试装置 生产技术
  • 简介:20062044已预定通道角的柔性电路至少含有一种化学刻蚀特征的聚酰亚胺基质的柔性电路,其内部含有预定的斜面角的侧壁。具有预定斜面角10-°70°的刻蚀特点已成为可能。更可取的是,从含有多功能酯基在聚合物主链上的聚酰胺酸制备了柔性电路。(CA138:10638)

  • 标签: 芳杂环 树脂 柔性电路 化学刻蚀 聚酰亚胺 聚酰胺酸
  • 简介:介绍了一种加工性能有所改进、但透明度却没有降低、未胶凝物大为减少的聚氯乙烯树脂配方,由100份聚氯乙烯树脂和0.1-30份加工助剂组成。其中所用加工助剂聚合物的制备过程为:乳液聚合3-30份单体混合物(A)(由0-50%甲基丙烯酸甲酯、50%-100%丙烯酸烷基酯及0-20%另一种乙烯类可共聚单体组成),然后聚合40-94份单体混合物(B)(由60%-100%甲基丙烯酸甲酯,0-40%至少选自一种丙烯酸烷基酯或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外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单体,0-10%另一种乙烯类可共聚单体),再聚合3-30份单体混合物(C)(由50%-100%甲基丙烯酸甲酯、50%-100%丙烯酸烷基酯、0-20%另一种乙烯类可共聚单体组成),(A)、(B)、(C)三种单体混合物的总量为100份。

  • 标签: 聚氯乙烯树脂 配方 加工助剂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烷基酯
  • 简介:日本AsahiDenka和Kanasai电力公司日前开发出一种耐400℃的绝缘树脂。其中一品种牌号为“纳米树脂KA-100”,其为以聚硅氧烷为主要成分的热固性树脂,其重要特征为能粘结各种不同分子结构的纳米级化合物,故实用与潜能较可观。如将其用于SiC变换器能使发电功率达100kVA,

  • 标签: 绝缘树脂 ASAHI 热固性树脂 电力公司 主要成分 聚硅氧烷
  • 简介:测定了玻纤增强的聚酯(GRP)的生烟情况(烟箱规格(750×750×1000)±5mm,波兰标准PN-91/K-02501,相当于UIC561—OR(1991),测试标准PN-76/C-89020)和氧指数。此聚酯样品薄片通过主链含氯或溴的不饱和聚酯得到。本研究中,测定了ZnSnO3,ZnSn(OH)6,Al(OH)3,Mg(OH)2以及Sb2O3添加量达到30%(质量)时,对材料生烟情况以及氧指数的影响。以上化合物中,最有效的是ZnSnO3和ZnSn(OH)6,而Sb2O3的加入基本上也能减少烟的产生。用这些添加剂处理的玻纤增强的薄片样品在用于交通运输及建筑工业时面临安全以及烟释放安全要求。

  • 标签: 阻燃添加剂 氧指数 聚酯树脂 烟释放
  • 简介:20051058具有最小环境影响的阻燃环氧树脂组成并将其用于密封半导体片(东芝化学品公司)该组成中无含溴或锑的阻燃剂,其中包括环氧树脂、N含量10%的酚醛树脂,Ph3P和占总组分80%~95%的100nmSiO2粉,环氧树脂可以是o-甲酚线型酚醛环氧树脂,4,4′-二环氧丙氧基联苯及/或含环氧丙氧基的聚苯。如,一组成中含。

  • 标签: 环氧树脂 阻燃剂 印刷线路板 制备方法
  • 简介:应用性增强的UV固化涂层材料,应用于金属表面的特种UV固化粉末涂料,用于多层电子元件及产品的紫外光电子束成型工艺,可UV或IR固化印刷油墨的电子照相显像方法及装置,UV固化不饱和聚酯/聚环氧树脂嵌段共聚树脂的研究。

  • 标签: 光固化树脂 UV固化 不饱和聚酯 涂层材料 粉末涂料 金属表面
  • 简介:摘要:对聚氯乙烯(PVC)树脂耐热改性方法的研究进行了综述。PVC树脂耐热改性方法有共混改性、共聚合改性、氯化改性和其他改性。各类改性方法均能使PVC的耐热性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加工性能和抗冲击性能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 标签: 聚氯乙烯 耐热改性剂 共混共聚合 氯化
  • 简介:目的:研究陈旧性树脂表面形态学改变以及对新旧树脂间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制备Z350纳米树脂样本10例,浸泡于37℃蒸馏水中1个月后,使用同种树脂完成样本制备,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样本的表面及切面进行形态学观察。万能材料试验机上测定材料的微拉伸强度。结果:陈旧性树脂表面纳米填料颗粒从树脂基质中消失,且新旧树脂间存在间隙,陈旧性树脂修复后微拉伸强度明显降低。结论:新旧树脂界面是导致树脂粘结强度下降的薄弱区。

  • 标签: 树脂 陈旧性 粘结强度 形态学 超微结构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树脂与陈旧性树脂间的微拉伸强度差异。方法:制备可乐丽菲露AP-X树脂样本30例,浸泡于37℃蒸馏水1个月,表面经金刚砂车针研磨后随机分为3组:A组涂布粘结剂后与可乐丽菲露AP-X新鲜树脂粘结;B组涂布粘结剂后与3MZ250新鲜树脂粘结;C组涂布粘结剂后与登士柏TPH新鲜树脂粘结。制备试件后,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测定材料间的微拉伸强度。结果:B组微拉伸强度最大,C组次之,A组最小,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陈旧性树脂缺损的修复可以不要求使用同种树脂,使临床应用简洁化。

  • 标签: 陈旧性树脂 微拉伸强度
  • 简介:目的:了解流动树脂衬垫对树脂充填Ⅱ类洞龈壁微渗漏的影响。方法:选择30颗离体前磨牙随机分成A、B、C组,每组10颗,在近远中面制备长方形Ⅱ类洞,分别用通用型树脂直接充填(A组),龈壁全层流动树脂衬垫后通用型树脂充填(B组),流动树脂部分衬垫轴壁、龈壁后通用型树脂充填(C组)。所有试件经过温度循环、染色、近远中向连续切片,在30倍体视显微镜下观察龈壁染料渗漏情况。结果:C组的微渗漏明显小于A组和B组(P〈0.05),A组和B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研究表明,使用流动树脂作为衬垫层能明显降低Ⅱ类洞龈壁的微渗漏。

  • 标签: 流动树脂 微渗漏 衬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