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人文关怀护理在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作用分析。方法:本次调研时间为2021.1-2021.12月,参与本次调研病人均就诊于我院ICU且接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的病人进行调研,纳入本次调研病人例数共计(94)例。参与本次调研病人均接受对症治疗与护理,按照护理方案进行命名,分别为(常规组)、(研究组)。常规组所采用的护理方案为传统常规护理,研究组则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总结与探究2种护理方案实施效果。结果:(1)常规组护理满意评分低于研究组,差异明显(P

  • 标签: 人文关怀护理 ICU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舒适化浅镇静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于2021年5月到2022年5月接收的100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抽签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舒适化浅镇静护理,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以及非计划性拔管、肺部感染、谵妄等不良情况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非计划性拔管、肺部感染、谵妄等不良情况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化浅镇静护理能够减少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意外拔管、谵妄、肺部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有着明显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机械通气 舒适化浅镇静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40例,入院时间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随机将患者分为20例常规组(予以有创通气治疗)与20例试验组(予以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分析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分析比较两组肺功能指标,组间在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试验组均较常规组高,有显著差异,P<0.05;分析比较两组病死率、再插管率及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试验组较参照组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可加快患者肺功能恢复,降低病死率、再插管率及呼吸机肺炎发生率,疗效显著。

  • 标签: 呼吸衰竭 重症肺炎 序贯机械通气治疗 呼吸机相关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呼吸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21年4月---2022年4月期间内开展研究,选取我院呼吸重症监护室内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60例为研究样本,引用奇偶数字法将参与患者均分两组,基数组为对照组采用我院常规护理,偶数组为研究组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后数据差异。结果:研究组采用针对性护理服务后患者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降低,住院时间相对缩短,护理满意度明显提升,相比对照组相关数据,组间差P<0.05,显示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性护理在呼吸重症监护室内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应用中,明显减少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使住院时间缩短,获得患者及家属高度认可,应用效果突出。

  • 标签: 呼吸重症监护室内机械通气患者 相关性肺炎 护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对象,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2组,比较各组治疗的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不良症状发生率,观察组不良症状发生率4.00%;对照组不良症状发生率16.00%,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无创机械通气 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 治疗 应用效果 观察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ICU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3月到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呼吸衰竭患者开展本次试验研究,对所有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50例患者为参照组,接受早期康复护理的50例患者为研究组,观察对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功能指标,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ICU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其呼吸功能,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问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创机械通气 ICU 呼吸衰竭 早期康复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采取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ICU收治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对比心功能、生命体征、治疗效果。结果:①心功能。观察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ICU 心功能 有创机械通气 重症心力衰竭 生命体征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综合肺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困难撤机病人机械通气撤离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7月-2021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样本。并且,按照不同的训练方式分组,每组都为40例。对比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APACHEII评分以及第1次SBT前机械通气时间。也比较撤机、总机械通气与住ICU时间,并对比成功撤机率。结果 在性别、年龄、APACHEII评分等比较中,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撤机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ICU时间都明显比对照组短,且成功撤机率高。结论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困难撤机患者,采取综合肺康复治疗方案,可以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将拔管成功率提高。

  • 标签: 肺康复 机械通气 撤离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综合肺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困难撤机病人机械通气撤离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7月-2021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样本。并且,按照不同的训练方式分组,每组都为40例。对比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APACHEII评分以及第1次SBT前机械通气时间。也比较撤机、总机械通气与住ICU时间,并对比成功撤机率。结果 在性别、年龄、APACHEII评分等比较中,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撤机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ICU时间都明显比对照组短,且成功撤机率高。结论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困难撤机患者,采取综合肺康复治疗方案,可以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将拔管成功率提高。

  • 标签: 肺康复 机械通气 撤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ICU急性心衰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方法:我院于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ICU急性心衰并呼吸衰竭患者中,从中选择了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病例,采取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进行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病例数均为60例,观察组接受常规治疗+无创呼吸机治疗,对照组接受接受常规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相关指标与对照组患者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呼吸状况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在ICU接受治疗的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来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ICU急性心衰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方法:我院于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ICU急性心衰并呼吸衰竭患者中,从中选择了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病例,采取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进行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病例数均为60例,观察组接受常规治疗+无创呼吸机治疗,对照组接受接受常规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相关指标与对照组患者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呼吸状况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在ICU接受治疗的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来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机械通气程序化撤机应用在神经危重症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本文选择120例神经危重症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机械通气程序化撤机方式,对照组患者由拥有撤机经验的临床医生根据患者主观感受来决定撤机过程,对比两组患者的组间数据。结果:对比对照组患者得出,观察组患者的撤机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撤机成功率、死亡率、入住ICU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机械通气程序化撤机应用在神经危重症患者治疗中,效果显著。

  • 标签: 神经危重症 机械通气程序化撤机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1年9月期间我院ICU收治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运用有创机械通气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的RR和HR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HR和RR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心力衰竭 ICU 有创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高频振荡通气与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方法:针对100名患有呼吸衰竭的新生儿进行研究。通过随机的方式将患儿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每个组分别有50名病人。其中对照组以机械通气法进行治疗,研究组以高频振荡通气法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肺通气氧合功能指标和并发症出现率。结果:研究组PaO2指标、PaCO2指标、FiO2指标、氧合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高频振荡通气 机械通气 新生儿呼吸衰竭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重症监护室(ICU)有创机械通气鼻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09例ICU有创机械通气鼻饲患者,根据患者床位号单双号分为对照组(55例)与研究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监测胃残余量,研究组采用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干预至鼻饲喂养结束。干预7 d,检测并比较两组营养指标[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记录并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与ICU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Hb、ALB、TF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7 d,研究组Hb、ALB、T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与ICU住院时间[(9.32±2.14)、(12.32±2.85)d]均短于对照组[(13.85±2.32)、(17.55±2.93)d],P均<0.05;研究组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发生率(5.56%,3/54;1.85%,1/54)均低于对照组(25.45%,14/55;18.18%,10/55),P均<0.05。结论ICU有创机械通气鼻饲患者采用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可促进营养物质吸收,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与ICU住院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机械通气 鼻饲 超声 胃残余量 营养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有创机械通气脱机后重症监护室(ICU)患者接受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8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98例有创机械通气脱机后接受HFNC的ICU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接受HFNC治疗是否失败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法评价患者接受HFNC治疗失败的独立影响因素,评价相关因素用于患者接受HFNC治疗失败的预测价值。结果198例患者接受HFNC治疗后失败36例,改行机械通气,其中无创机械通气28例,再次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8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序贯性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氧疗前脑钠肽(BNP)水平、氧疗后30 min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及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水平均与行有创机械通气脱机后ICU患者接受HFNC治疗失败有关(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OFA评分、氧疗前BNP水平及氧疗后30 min心率是行有创机械通气脱机后ICU患者接受HFNC治疗失败的独立影响因素(OR=2.92、1.06、1.17,P均<0.05)。结论行有创机械通气脱机后ICU患者接受HFNC治疗存在一定失败风险;其中SOFA评分、氧疗前BNP水平及氧疗后30 min心率水平与HFNC治疗失败独立相关。

  • 标签: 机械通气 脱机 重症监护室 经鼻高流量氧疗 失败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成人心脏移植术后预防机械循环辅助感染的集束化护理方案。方法遵循集束化护理方案制订流程,确定集束化护理主题并组建多学科支持体系后,基于文献研究、理论分析初步拟定策略草案,然后采用德尔菲法对16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计算各指标权重,结合专家意见与试点反馈最终形成成人心脏移植术后预防机械循环辅助感染的集束化护理方案终稿。结果最终形成的成人心脏移植术后预防机械循环辅助感染的集束化护理方案包含4项一级指标、7个二级条目,各条目的重要性与临床适用性均>3.50分。函询专家的积极程度均较高,权威系数分别为0.73、0.87,协调系数分别为0.216、0.125(P<0.05)。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成人心脏移植术后预防机械循环辅助感染的集束化护理方案科学且实用,后续将进一步开展验证性试验研究,以期为心脏移植术后机械循环辅助感染的预防提供依据。

  • 标签: 成人 心脏移植 机械循环辅助 医院感染 集束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铁死亡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联合常温机械灌注(NMP)修复SD大鼠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脂肪变性供肝中的作用。方法提取SD大鼠BMMSCs。建立大鼠脂肪肝DCD模型。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单纯脂肪肝组(Sham)、静态冷保存组(SCS)、常温机械灌注保存组(NMP)、BMMSCs联合NMP保存组(BNMP),不同条件下保存DCD脂肪供肝4 h。通过检测肝脏病理、灌注液肝脏酶学和乳酸含量、胆汁分泌量和炎症因子指标,对肝脏进行功能质量评估;检测肝组织中Fe2+、丙二醛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肝脏中环氧合酶-2、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及铁蛋白重链1(FTH1)的mRNA或蛋白表达,评价肝脏铁死亡发生。结果BNMP和NMP组的肝脏病理、促炎及抗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均优于SCS组;机械灌注保存期间,BNMP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乳酸含量均低于NMP组[灌注4 h:(189.0±12.5)U/L比(227.7±16.2)U/L、(207.3±18.6)U/L比(247.0±11.8)U/L、(2.3±0.3)mmol/L比(2.9±0.2)mmol/L],同时BNMP组的胆汁分泌量(1 245.7±46.8)μl高于NMP组(1 014.3±67.9)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NMP组肝组织中Fe2+、丙二醛含量低于SCS和NMP组,GSH含量高于SCS和NM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BNMP组肝脏中环氧合酶2免疫组化阳性表达及Ptgs2 mRNA水平明显降低,GPX4和FTH1的蛋白表达高于NMP和S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BMMSCs联合NMP能更好的修复SD大鼠DCD脂肪变性供肝,发挥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控铁死亡有关。

  • 标签: 脂肪肝 间充质基质细胞 铁死亡 常温机械灌注 脂肪变性供肝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 简介:摘要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常伴随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其中肠上皮机械屏障损伤是SAP相关肠黏膜功能障碍的结构性基础。在损伤因素的分子机制中,SAP瀑布式炎症介导的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是肠黏膜屏障损伤的主要因素。本文综述了SAP导致肠机械屏障损伤相关因子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以期为SAP的治疗提供思路。

  • 标签: 胰腺炎 肠黏膜 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