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随着我国肝移植事业的不断发展,供肝短缺、质量参差不齐及保存运输技术落后等诸多问题逐渐凸显。近年来,新一代器官保存运输技术常温机械灌注逐渐得到发展,同时在修复扩大标准供肝、评估供肝质量、体外干预治疗等方面展现出不凡的优势,将对肝移植事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 标签: 肝移植 常温机械灌注
  • 简介:摘要随着肾移植需求的增加,扩大标准供者(ECD)供肾开始应用于肾移植手术,这对供肾保存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常温携氧机械灌注(NMP)作为一种较理想的器官保存方式,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模拟肾脏在机体内的生理状态保存供肾。大量研究证明,NMP有修复ECD供肾质量的效果。本文综述了肾脏常温灌注在器官保存及修复方面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情况。

  • 标签: 肾移植 常温机械灌注 缺血再灌注损伤 干细胞治疗 基因治疗 纳米粒子
  • 作者: 徐玮晨 周大为 梁峻滔 叶啟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2022年第03期
  • 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大学肝胆疾病研究院,武汉大学移植医学中心,国家人体捐献器官获取质量控制中心,移植医学技术湖北省 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天然高分子生物肝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湖北省天然高分子基医用材料构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1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肝常温机械灌注(NMP)的相关临床研究和其作为供肝评价工具、肝损伤及治疗平台和胰岛移植研究平台的应用价值,以期明确肝NMP系统在肝移植中的使用现状并进一步扩大肝NMP系统在其他领域应用价值,提出其未来潜在的研究方向。

  • 标签: 器官移植 肝移植 常温机械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温机械灌注(normothermic machine perfusion,NMP)对临床弃肾的长时间保存的价值及修复作用。方法收集1例临床弃用供肾,用回收血液对其进行体外持续NMP 9 h,记录此过程中肾脏外观、灌注液前后血气和生化以及肾脏病理的动态变化。结果NMP的第2~5小时,肾脏外观呈现粉红色,体外NMP评分(ex vivo normothermic perfusion assessment score,EVNP)为Ⅰ级;第6小时及之后,肾脏外观呈现暗红色,EVNP为Ⅲ级。NMP的前6 h,肾灌注血流量都能很好地维持150 ml/min以上;而第6小时之后,肾灌注流量大幅度降低,到结束时,肾灌注流量仅为50 ml/min。灌注的整个过程中,尿量均能维持在100 ml/h左右。在灌注的前5 h PO2都能保持100 mmHg以上,从第6小时开始,PO2已经下降至人体正常生理值(80 mmHg)且持续下降,至灌注结束时PO2已经接近0 mmHg。在NMP的前5 h,血液和尿液中的K+浓度变化有着很好的一致性,但乳酸水平却一直在不断上升。此外,病理结果发现,灌注第4小时与灌注前零点穿刺的组织病理相比无明显改变,并且肾小球内的纤维素性血栓较灌注前有所改善;而灌注第6小时和灌注结束前肾组织病理较之前有明显的恶化,肾小球血管内有大量的血栓形成,同时出现了肾小管萎缩和肾小管急性坏死。结论NMP可以实现对扩大标准供体供肾移植前的评估,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NMP在肾脏应用的可行性以及其修复潜能。同时,NMP也为扩大供肾来源和体外器官预处理提供了新的途径。

  • 标签: 肾移植 血液灌注 器官保存 常温机械灌注 扩大标准供肾
  • 简介:摘要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最佳选择。为弥补供者器官的短缺,扩大标准供者供肾的使用比例,明显影响肾移植的近期和远期疗效,CO2、H2S等治疗性气体、基因、干细胞和纳米颗粒在修复损伤、抗炎以及治疗免疫排斥等方面的优势受到关注。但是全身给药后到达靶器官的能力差,疗效不佳,在目前广泛使用的低温器官保存条件下难以实施以及无法评估治疗效果等问题限制了上述治疗的应用。常温机械灌注(NMP)技术为这些问题提供可行的解决平台,为修复供肾损伤提供了新途径。本文综述了NMP作为治疗平台的最新基础研究进展。

  • 标签: 肾移植 常温 机械灌注 基因治疗 干细胞 纳米粒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温机械灌注(normothermic machine perfusion, NMP)修复边缘性供肝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使用NMP进行6例边缘性供肝体外评估和修复,供肝来自4例心死亡和2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记录灌注过程的灌注参数、灌注液血气分析及生化检验指标,结合供肝外观等评估边缘性供肝是否适合移植。术后随访至少3个月,记录移植后7 d内肝功能指标、生化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NMP期间灌注参数稳定,肝动脉灌注流量为110~334 ml/min,门静脉灌注流量为540~1 180 ml/min。灌注液pH、PO2、PCO2在灌注0.5 h后基本恢复正常,乳酸水平迅速下降;肝酶水平无明显升高,胆汁pH>7.5。所有供肝灌注均匀,质地柔软,均被用于移植。受者肝移植后恢复情况良好,无一例发生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或缺血性胆道病变,至末次随访所有患者及移植物均存活。结论本科室在临床肝移植中应用NMP技术的初步经验提示,NMP用于边缘性供肝的保存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边缘性供肝 常温机械灌注 肝移植 早期移植物功能不全 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铁死亡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联合常温机械灌注(NMP)修复SD大鼠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脂肪变性供肝中的作用。方法提取SD大鼠BMMSCs。建立大鼠脂肪肝DCD模型。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单纯脂肪肝组(Sham)、静态冷保存组(SCS)、常温机械灌注保存组(NMP)、BMMSCs联合NMP保存组(BNMP),不同条件下保存DCD脂肪供肝4 h。通过检测肝脏病理、灌注液肝脏酶学和乳酸含量、胆汁分泌量和炎症因子指标,对肝脏进行功能质量评估;检测肝组织中Fe2+、丙二醛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肝脏中环氧合酶-2、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及铁蛋白重链1(FTH1)的mRNA或蛋白表达,评价肝脏铁死亡发生。结果BNMP和NMP组的肝脏病理、促炎及抗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均优于SCS组;机械灌注保存期间,BNMP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乳酸含量均低于NMP组[灌注4 h:(189.0±12.5)U/L比(227.7±16.2)U/L、(207.3±18.6)U/L比(247.0±11.8)U/L、(2.3±0.3)mmol/L比(2.9±0.2)mmol/L],同时BNMP组的胆汁分泌量(1 245.7±46.8)μl高于NMP组(1 014.3±67.9)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NMP组肝组织中Fe2+、丙二醛含量低于SCS和NMP组,GSH含量高于SCS和NM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BNMP组肝脏中环氧合酶2免疫组化阳性表达及Ptgs2 mRNA水平明显降低,GPX4和FTH1的蛋白表达高于NMP和S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BMMSCs联合NMP能更好的修复SD大鼠DCD脂肪变性供肝,发挥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控铁死亡有关。

  • 标签: 脂肪肝 间充质基质细胞 铁死亡 常温机械灌注 脂肪变性供肝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心死亡供肾常温机械灌注(normothermic mechanical perfusion,NMP)模型,探讨空气氧合NMP和氧气氧合NMP对心死亡供肾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取12只12~14周龄的健康雄性SD大鼠,建立大鼠心脏死亡供体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模型。大鼠肾脏在热缺血损伤30 min并冷保存8 h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使用氧气氧合NMP(O组,6只)、空气氧合NMP(A组,6只)2 h。另取相同数量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平分为开腹即获取肾组织的假手术组(C组,6只)和心死亡后仅静态冷保存8 h的心死亡肾脏静态保存组(SCS组,6只)作为O组和A组的对照。微板法检测肾灌注液损伤指标肌酐(Cr)、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变化,HE染色评定肾组织中肾损伤指标,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NF-α和IL-6水平,硫代巴比妥酸和WST-8法测定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变量的差异。结果氧气氧合NMP体系(O组)的肾动脉处灌注液氧分压为(576.3±68.2)mmHg,空气氧合NMP体系(A组)氧分压为(137.0±39.1)mmHg,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显示,SCS组、O组和A组的病理损伤评分分别为(7.0±0.1)分、(5.0±0.9)分和(2.5±0.5)分,SCS组肾损伤评分显著高于后两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评分亦较O组显著降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组供肾NMP前后灌注液的△Cr、△AST、△LDH分别为(43.9±52.8)μmol/L、(532.3±52.8)U/L和(9998.0±2014.4)U/L,A组上述指标分别为(12.6±3.5)μmol/L、(49.1±50.4)U/L和(1477.0±810.4)U/L,均较O组显著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O组灌注后肾组织中MDA含量和SOD活力分别为(0.192±0.018)mmol/g和(0.6±0.3)×103 U/g,A组为(0.162±0.023)mmol/g和(1.7±0.4)×103 U/g;O组TNF-α和IL-6水平分别为(124.376±19.635)ng/g和(4.038±1.026)×103 ng/g,A组为(89.331±13.123)ng/g和(1.774±0.518)×103 ng/g。与O组相比,A组肾组织中MDA含量及TNF-α和IL-6水平降低、SOD活力升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A组MPO和ICAM-1组织表达均较O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空气氧合NMP,可有效模拟肾灌注氧气压力的生理状态,降低氧化应激和炎症损伤,更有利于DCD供肾缺血损伤的修复。

  • 标签: 常温机械灌注 心脏死亡供体器官 热缺血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大鼠供肝常温机械灌注(NMP)模型,比较不同门静脉灌注压力对热缺血大鼠肝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经心脏停搏30 min、冷保存8 h的大鼠肝脏,使用肝动脉供氧、常温双通道灌注肝脏体系后,比较门静脉常压(M1组,n=6)和低压(M2组,n=6)灌注对肝灌注液流量和肝酶学指标的影响,并使用HE染色和Suzuki标准评定肝脏病理损伤,免疫组化检测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活化的指标髓过氧化物酶(MPO)和CD68表达,检测肝组织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心脏停搏30 min、冷保存8 h的大鼠作为静态低温保存组(CS组,n=6)。结果保持门静脉灌注压力恒定的大鼠肝脏常温机械灌注模型建立后,随着灌注时间的延长,门静脉灌注流量呈增高趋势,NMP 60~120 min时灌注流量较0~20 min均增高(P<0.05)。与CS组比较,M1组肝淤血、肝细胞坏死、脂肪变性减轻,Suzuki评分减少(P<0.05)。与M1组比较,M2组的灌注液的肝酶学指标下降(P<0.05),镜下观察M2组肝细胞坏死、脂肪变性、肝窦扩张减轻,Suzuki评分减少(P<0.05);肝组织MDA含量降低、SOD活力升高(P<0.05);肝组织CD68和MPO表达、TNF-α和IL-6水平降低(P<0.05),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建立大鼠常温双通道机械灌注模型,有效模拟肝灌注的生理状态;门静脉低压灌注后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减轻,更有利于热缺血大鼠供肝损伤的修复。

  • 标签: 肝移植 常温机械灌注 缺血再灌注损伤
  • 简介:摘要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肝脏保存方式为静态低温保存技术,理论上仅可保存肝脏12 h。随着静态低温保存时间的延长,肝脏的活性会逐步下降。这限制了器官的运输和匹配。超低温(不结冰)保存联合亚常温机械灌注技术可以显著延长大鼠肝脏的有效保存时间长达3~4 d。这对保证肝脏的公平分配,降低肝脏的废弃率,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临床价值。本文综述了超低温联合亚常温机械灌注保存肝脏实验技术研究进展。

  • 标签: 超低温 亚常温机械灌注 冷冻保护剂 肝脏保存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一套大鼠临床体外肺灌注(EVLP)系统并评估多种缺血条件下供肺体外肺功能。方法24只大鼠心脏停搏后,供肺或3 h冷缺血(C3 h组,n=6),或1 h热缺血后2 h冷缺血(W1 h组,n=6),或2 h热缺血后1 h冷缺血(W2 h组,n=6)。供肺均在体外常温灌注并通气3 h,评估肺顺应性、血管阻力、氧合指数等生理功能。各组差异采用2-way ANOVO分析,Dunnett’s法分析时间因素或Sidak’s法分析不同保存条件。EVLP后定量肺毛细血管周围水肿、肺组织和肺泡灌洗液中生物损伤标志物含量。各组差异采用1-way ANOVO及Tukey’s(正态分布数据)或Kruskal-Walllis(非正态分布数据)矫正。结果3 h EVLP后,W2 h组肺顺应性低于C3 h组[(0.31±0.11) ml/cmH2O比(0.80±0.08) ml/cmH2O,F=0.656,P<0.01]。W2 h组肺间质水肿,肺水增加[(6.288±4.060) g,F=5.636,P<0.01],肺泡灌洗液中蛋白含量[(30.78±11.79) mg/ml,F=6.290,P<0.01]和乳酸脱氢酶(6.07±1.05,F=22.67,P<0.01),3-硝基络氨酸[(16.26±2.61) nmol/ml,F=7.457,P<0.01]水平高于C3 h组。结论本常温EVLP模型可对供肺进行体外功能和损伤生物标记物的定量分析,反映不同程度的热缺血损伤。

  • 标签: 体外肺灌注 肺缺血损伤 模型,动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联合常温机械灌注(NMP)对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2020年4月至10月,选取24只雄性Lewis大鼠为供体,24只雄性Brown Norway大鼠为受体,"二袖套"法建立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根据以下处理肝脏方法将大鼠分为四组:假手术组(Sham组)、NMP组(NMP组)、NMP/BMSCs组(BMP组)和他克莫司组(FK506组),在术后第7天处死各组大鼠,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的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分别检测血清和肠道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对各组大鼠粪便标本进行高通量测序,获得16SrDNA数据。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BMP组肝窦内充血、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减轻;排斥活动指数(RAI)(4.17±0.75)低于NMP组(7.67±0.82,t=7.72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ALT、AST和ALP[(254.02±35.55) U/L、(457.42±131.22) U/L、(169.60±65.61) U/L]水平低于NMP组[(362.22±57.73) U/L、(741.67±87.19) U/L、(269.93±43.51) U/L,t=3.909、4.419、3.19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肠道菌群丰度增加,变形菌门占比下降,阿克曼菌科占比上升,花生四烯酸代谢、上皮细胞的细菌侵袭通路丰度下降;血液中炎性因子TNF-α和IL-6[(66.01±12.46) pg/ml、(130.3±9.67) pg/ml]浓度低于NMP组[(127.1±17.85) pg/ml、(169.9±8.25) pg/ml,t=6.276、6.97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肠组织中炎性因子TNF-α和IL-6[(1.85±0.17)、(3.47±0.22)]的mRNA水平低于NMP组[(2.71±0.34)、(9.45±1.34),t=3.955、7.60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MSCs联合NMP可以减轻大鼠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同时对大鼠肠道菌群紊乱具有调节作用。

  • 标签: 肝移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急性排斥反应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红素加氧酶-1(HO-1)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联合常温机械灌注(NMP)对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大鼠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无特定病原体4~5周龄、40~60 g雄性Brown Norway(BN)大鼠2只提取BMMSCs,通过腺病毒转导HO-1;24只7~8周龄、200~220 g雄性Lewis大鼠为供体,30只8~9周龄、220~240 g雄性BN大鼠为受体,"二袖套"法建立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BN大鼠随机分为5组:Sham组仅开腹关腹;NMP组供肝NMP 4 h;BMP组供肝NMP 4 h+门静脉灌注BMMSCs;HBP组供肝同BMP组,但灌注HO-1/BMMSCs;FK506组供肝NMP 4 h,肝移植术后灌胃他克莫司,每组6只。术后第14天取材检测并计算排斥活动指数(RAI),HE染色及透射电镜分别观察肠道病理改变和超微结构,Western印迹检测肠道组织紧密连接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脂多糖、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结果HBP组、FK506组RAI为(2.80±0.84)分、(2.20±0.84)分,显著低于NMP组(7.60±1.14)分、BMP组(6.00±1.5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肠道HE染色NMP组肠绒毛明显稀疏、皱缩,排列杂乱,BMP组、HBP组、FK506组较NMP组肠道损伤程度减轻。电镜观察HBP组肠上皮细胞微绒毛丰富且排列整齐,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完整。Western印迹检测闭锁小带-1相对表达,HBP组(0.87±0.06),高于NMP组(0.41±0.12)和FK506组(0.52±0.15);闭合蛋白相对表达HBP组(1.28±0.26),高于NMP组(0.27±0.18)和FK506组(0.63±0.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BP组血清脂多糖、D-乳酸和DAO浓度均低于NMP组、FK506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HO-1/BMMSCs联合NMP可以保护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BN大鼠的肠道屏障功能。

  • 标签: 肝移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常温机械灌注 急性排斥反应 肠道屏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红素加氧酶-1(HO-1)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联合常温机械灌注(NMP)保存大鼠心脏死亡后捐献(DCD)供肝移植后对胆管上皮细胞(BEC)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鉴定和扩增SD大鼠的第三代BMMSCs,以及通过Ad/HO-1修饰的BMMSCs(Ad/HO-1/BMMSCs),建立体外稳定的NMP系统装置;采用220只6~8周龄体重200.0~220.0 g雄性SD受体大鼠构建心脏死亡后热缺血30分钟DCD移植肝模型;将220只SD受体大鼠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组)、冷保存组(SCS组)、单纯NMP组(NMP组)、BMMSCs联合NMP组(BP组)和Ad/HO-1修饰的BMMSCs联合NMP组(HBP组),每组44只,其中NMP组、BP组和HBP组均进行4 h体外灌注。各组分别于移植术后0d、1d、7d和14d取材并检测相关指标,观察受体生存时间、肝功能以及胆管病理学改变。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以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EC中细胞角蛋白19 (CK19)表达,TUNEL染色测定凋亡的BEC,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结果HBP组大鼠术后生存时间较其他各组明显延长[SCS组(5.6±0.8)d比NMP组(18.4±2.0)d、比BP组(20.5±1.5)d、比HBP组(82.5±3.2)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其他各组相比,BP组和HBP组在肝功能、胆管病理学等方面得到显著改善,BEC中CK19蛋白表达显著增加[术后14d:S组(0.81±0.02)比SCS组(0.35±0.03)、比NMP组(0.47±0.02)、比BP组(0.63±0.02)、比HBP组(0.77±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EC的凋亡数量以及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明显降低[术后14d:S组(10.0±1.2)%比SCS组(57.3±5.5)%、比NMP组(40.1±4.6)%、比BP组(32.0±2.2)%、比HBP组(13.7±3.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HBP组较BP组相比保护作用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HO-1修饰BMMSCs较单用BMMSCs联合NMP体外保存大鼠DCD供肝可以更好地保护移植肝中BEC功能,提高移植术后生存率。

  • 标签: 肝移植 常温机械灌注 间充质基质细胞 胆管上皮细胞 凋亡
  • 简介:2005年7-8月份,在枣庄市山亭区徐庄、北庄等乡镇,有60余户瓜农采用西瓜常温贮藏保鲜技术,将旺季上市的西瓜贮存到淡季供应,西瓜批发价格便由0.6元上升到1.0元/kg,仅此一项,户均增加收入800多元。具体做法如下:

  • 标签: 常温贮藏保鲜 西瓜 效益 贮藏保鲜技术 批发价格 山亭区
  • 简介:螺栓是汽车最常用的装配零件,但长时间使用存在应力减小、联接性能变差的问题,造成许多安全隐患。文章运用ANSYS软件时常温下螺检应力变化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初始应力、螺栓联接长度和材料弹性模量对应力变化的影响,发现初始应力、联接长度与残余应力正相关,材料弹性模量与残余应力负相关,联接长度对残余应力影响较大。

  • 标签: 螺栓联接 应力松弛 ANSYS 仿真
  • 简介:阐述了具有高效、节电、无污染等特点的常温发蓝新工艺。生产实践表明,常温发蓝的最佳发蓝时间为4—8分钟,发蓝膜光亮,耐蚀达到并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 标签: 高效 无污染 常温发蓝
  • 简介: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材料  荔枝果实采自武鸣县府城镇大同村陶蓬德果场,品种为新丰黑叶,果实成熟度为9成半;龙眼果实采自武鸣县城东镇大同村蒙桂辅果场,品种为石硖、储良,果实成熟度分别为8成半和8成.

  • 标签: 荔枝 龙眼 常温贮藏 保鲜
  • 简介:研究了40%温度下实验所得磷化液。结果表明磷化液每升含氧化锌15g、磷酸二氢锌12g、磷酸25mL、氟化钠0.6g、氯酸钾0.3g、柠檬酸0.2g、乌洛托品0.25g、钼酸钠0.18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18g、磷酸锌3.5g、50%硝酸锰3.5g时,CuSO4点滴平均时间78s、磷化液酸比平均值23.8。实验所得磷化液优化配方,较其它磷化工艺温度有所降低,并且大大降低了锰离子的使用量,是一务经济节约、绿色环保的工艺路线。

  • 标签: 磷化液 硫酸铜点滴 磷化液酸比
  • 简介:为了验证本次浅层地温场管内常温监测方法的可行性,在北京市某试验场地钻凿了一眼150m常温监测井,井内下入双U型垂直管,分别在U型管内管外相同深度布设了温度传感器。经过监测9个月地温场数据,得出该区域150m深度地温场随深度的增加呈现先递增后递减再递增的变化趋势;管内管外同一深度平均温度差介于0℃~0.4℃范围内,130m深度处温差最大,管内比管外温度高0.4℃,40m深度处管内管外温度一样;管内管外同一深度温度走势对比分析得出,同一深度温度变化一致,管内比管外温度变化滞后并未存在。

  • 标签: 温度传感器 U型管 地温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