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0 个结果
  • 简介:2008年初,上海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在制订今明两年活动规划时,决定开展一项重大活动,即组织学会所属的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科教党校等近十所高校的师生,采访曾经在革命圣地延安学习、工作、战斗过的离休干部,倾听他们对延安生活的回忆,

  • 标签: 延安精神 离休干部 上海市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 简介:领导干部价值观是建立在世界观、人生观和行政价值观、政党价值观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理论基础上的。正确的领导干部价值观主要包括以人为本的理念、权为民所用的权力观、民主法治观和创新发展观。研究和分析领导干部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树立正确的领导干部价值观,对于加强领导干部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领导干部 价值观 科学发展观
  • 简介:编者的话为了推动第二届地方志编纂工作,在抓好理论研究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广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从2001年下半年起陆续举办全自治区地方志系统干部培训班,对专志、地区志、市志、县志、市辖区志的编纂人员进行培训,参训人员学习成绩合格者发给结业证书,作为各地执行持证上岗的依据.

  • 标签: 广西 地方志 编纂人员 培训工作
  • 简介:费孝通先生一生先后二十六次访问江村。在江村的所在地吴江,有这样一位农村基层干部:祖辈的根在江村,出生在江村,从农民、农技员开始,一步步成为公社一般干部、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乡管理委员会主任、乡(镇)党委副书记、书记、吴江市委组织部分管农村党建的副部长、吴江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 标签: 农村基层干部 费孝通 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党委副书记 情缘 革命委员会
  • 简介:藏北高原那曲地区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高寒缺氧,是西藏最苦的地区,连一棵树都养不活,被称作“生命禁区”。浙江省杭州市第七批援藏干部王越剑,从富庶的“人间天堂”来到贫瘠的“生命禁区”,不畏苦、不言苦、敢吃苦,把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注入援藏工作,创造性地建成多个“造血”项目,千方百计帮扶困难群众,谱写了一曲“爱在那曲”的援藏之歌。

  • 标签: 援藏干部 王越 海拔 党员 书写 那曲地区
  • 简介:何仿,安徽天长县人,13岁时参加新四军,先后在华野三野政治部部队文工团、华东军区解放军艺术剧院和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工作,历任音乐组长、副股长、作曲、合唱队长兼指挥、副团长、团长。在几十年的部队文艺生涯中,除了搜集整理出脍炙人口的《茉莉花》之外,他还创作了《前进在陆地天空海洋》、《五个炊事兵》、《我们是千里海防的巡逻兵》、《我的名字叫中国》及歌剧《大翻身》等一批有着时代影响力的作品,在全国全军多次获奖,为国家一级作曲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88年他从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团长、艺术指导的位置上离休,是正军级干部。2013年9月病逝于南京,享年85岁。

  • 标签: 文艺工作者 部队 共和国 领袖 南京军区 政府特殊津贴
  • 简介:中国档案学会第四次档案学优秀成果(1996—2000年)评奖活动于2001年10月11—13日在北京举行。评委们经过认真评审,共评出获奖成果159项。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参评项目中有5项获奖,其中:《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一至五辑)》(施宣岑、唐彪、方庆秋、王涛主编)和《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张玉岭、马振犊主编)分别荣获档案文献史料汇编类一等奖和二等奖;《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目录》(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荣获档案学工具书、翻译著作类二等奖;《构建全新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模式》(虞亚梅)和

  • 标签:
  • 简介:地方综合年鉴全面地、系统地、有特色地反映档案资料,为各阶层人士提供有价值、实用的信息。条目的设置增强信息量和新鲜感,人鉴内容反映一地档案事业发展的整体,满足读者信息需求。对馆藏资料进行整理、编研,多方收集档案资料,有选择的编人年鉴。

  • 标签: 年鉴 档案
  • 简介:广东是辛亥革命的策源地,在辛亥革命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广东省档案馆馆藏粤海关、九龙海关、潮海关、琼海关、江门关、三水关等海关档案中保存有大量辛亥革命时期的档案。由于广东省档案馆馆藏中缺少清朝地方官衙和民初广东地方政府的档案,因此,这批海关档案对于研究广东辛亥革命的情况具有其独特的史料价值。

  • 标签: 辛亥革命时期 民初 地方官 史料价值 清朝 情况
  • 简介:明代中叶以前,澳门地区的地名叫蠔镜澳。据《澳门纪略》上卷载:该地“有南北二湾,可以泊船,或曰南环。二湾规圜如镜,故曰蠔镜,是称澳焉”。澳是可以泊船的港湾。还有一种说法,因该地以产蠔闻名,蠔壳光亮如镜,因而称之为蠔镜。明代中叶到末期,蠔镜澳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

  • 标签: 澳门 明清档案 濠镜澳 香山 西洋人 明代中叶
  • 简介:为指导公众留存家庭记忆,树立良好家风,传承人文精神,湖北省率先开展了家庭建档活动,袁裕校就是其中的典范。他热爱家庭,醉心于档案收集,于2011年创办了个人家庭档案馆。他收藏的档案不仅反映了全市的6个普通家庭的历史,更折射了社会变迁、人文传承。我叫袁裕校,2011年在宜昌市点军区五龙村五龙河街创办了'宜昌市袁裕校家庭档案馆',实现了我传承家庭档案文化、志建中国首个平民家庭档案馆的梦想。个中艰辛,殊为不易,既有我的矢志不渝,也有社会各界的鼎

  • 标签: 家庭档案 搜集整理生涯 档案搜集整理
  • 简介:<正>柏林是联邦德国的首都,多数联邦机构汇集于此。柏林还是州一级的独立行政单位,拥有自己的地方机构。该地区隶属联邦机构的各档案馆和柏林州档案馆统称国家档案馆。作为联邦机构或州政府的官方档案馆,国家档案馆在德国众多的档案馆中享有重要的地位。德国共有两千多家档案馆。这些档案馆种类繁杂,基本可以分成国家档案馆、地区档案馆、教会档案馆、私人档

  • 标签: 国家档案馆 联邦机构 市档案馆 中央档案馆 政府档案 家族档案
  • 简介:清代旗籍中,另记档案户籍分为另户另记档案与自首另记档案两类。乾隆时期,自首另记档案人出旗,而另户另记档案则被保留下来作为军功赏赐之用。清廷制定了较为有效的善后措施,保证了另记档案清查的顺利进行。另记档案清查,是八旗走向规范化的关键一步,暂时缓解了八旗生计问题。而另记档案人的出旗,使得他们获得了更多的谋生路径,同时也加剧了旗人与民人之间的区隔。长远来看,另记档案清查、出旗并不能彻底解决八旗生计问题。

  • 标签: 另记档案 旗籍 八旗 雍正 乾隆 八旗生计
  • 简介:马端临编纂的《文献通考》贯通历代典章制度,明晰历史演变过程,找宋亡之原因,取灭国之经验。他注重史料来源,综合分析,力求全备。他首创辑录体目录,通裁别识,独立不惑。他在编纂文献过程中,谨慎存疑,不妄臆断。马端临专注学术二十余载,兢兢业业,终成《文献通考》。本文从马端临的生平出发,通过列举总结他在编纂《文献通考》时采用的原则和方法,探讨对今天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启示。

  • 标签: 马端临 《文献通考》 档案文献编纂 辑录体
  • 简介:1958年出现的“大跃进”以及人民公社、总路线这“三面红旗”,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在沈志华主编的《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15年1月)里,披露了一些有关这一事件的档案资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一页历史。

  • 标签: “大跃进” 解密档案 俄罗斯 中国出版集团 中国历史 人民公社
  • 简介:博物馆有各种业务档案,其中藏品档案是围绕着藏品而建立的,是藏品在征集、鉴定、登记、管理、保护、研究、使用等一系列活动中的真实记录。建立良好的藏品档案,对进一步发挥馆藏文物的优势有着直接关系,对博物馆各项业务的开展起到重要作用。为了要完成藏品建帐工作,首先要进行藏品档案的收集。收集工作是藏品建档的起点,把与藏品有关的各种材料,从分散的状况下集中起来,

  • 标签: 博物馆 藏品档案 历史资料 资料收集 军垦文物
  • 简介:同治八年(1869年)陕西回民起义军因口粮尽绝,遂由陇东董志原退至宁夏境内,左宗棠指挥清军进剿。自四月二十四日至九月十四日,宁夏马化龙(即文中马朝清)及陕西回民陈林、马正和、白彦虎等向左宗棠呈词七起,情词凄楚,左宗棠有批语,咄咄逼人。现将马化龙等人七起呈词和左宗棠的批语一并刊出,以供研究使用。文中小标题为编者所加。原件存国家第一历史档案馆,由中央民族学院马寿千教授辑录提供。

  • 标签: 军门 职员 陕甘回民起义 提督 难民 白彦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