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心理实务技能包括心理咨询师个人成长、咨询师基本功训练、叙事疗法、认知疗法、团体辅导、焦点治疗、森田疗法等七个系列的实际操作技能。在精神科心理护理工作中,心理实务技能不分优劣,心理实务技能的正确使用取决于来访者的接受程度以及是否能让来访者康复,每个心理技术都有其独特的一面,能将各个技术灵活融合运用在精神科心理护理工作中是最为重要的目标。本文将从实际出发,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其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 标签: 心理实务技能 精神科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精神科焦虑症患者进行心理康复改善,了解患者治疗满意度。 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在本院精神科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检查后均已确诊为焦虑症,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 90 例,根据患者治疗的顺序,以单双数的形式分别进行不同方案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心理护理干预,分析改善成效。 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为( 40.1±2.7 )分,对照组为( 49.2±3.1 )分,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 91.1% ( 41/45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77.8% ( 35/45 ),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 结论:采用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更好地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调节,有利于临床病症的改善,与此同时,能够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 改善认知 ,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精神科 心理护理 焦虑症 心理康复
  • 简介:摘 要: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的心理状况影响。方法 2018年 6月到 2019年 6月期间,随机选择 50例需放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成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有 25例,研究组用心理护理,常规组用普通护理,对比两个组患者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好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恶性肿瘤放疗患者运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的不良心理,并提高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干预措施 恶性肿瘤放疗 心理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对耳鸣患者不良心理的改善情况。方法 抽取收治的230例耳鸣患者进行对比分析,随机分组,对照组的115名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的115名患者采用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不良心理及生活质量。结果 通过对比护理,干预组的不良心理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生活质量评分则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因疾病而产生的不良心理,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更快康复,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个体化心理护理 耳鸣 不良心理 改善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经心理护理对心身健康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 选择本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将患者按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心理护理,均为30例。对比患者心理情绪、并发症差异。结果经为期3个月的干预,经心理干预,观察组心理情绪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对照组干预后出现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措施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床治疗中,有利于调节患者心理情绪,维持患者营养,减少患者并发症,增强患者干预依从性,对患者心身健康有重大影响。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心理护理 心身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在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日常护理中强化心理护理干预模式的价值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9月到2021年9月期间院内的58例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运用随机分配方式设置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运用基础护理模式开展对照组的护理工作,在对观察组进行基础护理的同时,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工作,对比护理前后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状态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相关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整体患者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生活质量等相关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真菌性外耳道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中的作用。方法 抽选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25例加用心理护理,对比两组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SAS、SDS评分更低、满意度更高,P

  • 标签: 心理护理 老年 高血压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术前干预心理护理,对手术耐受性和心理状态影响及效果。方法:取96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2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术前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以及手术耐受性。结果:两组相比,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手术耐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20年5月-2021年12月期间接诊的100例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纳入50例患儿为对照组,纳入50例患儿为观察组。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行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和分析两组患儿的心理状况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负性情绪、行为问题评分低于对照组,依从性与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小儿肾病综合征 心理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乳腺癌护理中对患者负面心理的影响。方法:纳入9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在2020.11-2021.10期间收治的乳腺癌患者中,随分为对比组(48例)以及实践组(48例),对比组采用传统护理干预,实践组在对比组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理念,观察组间干预后的心理状态。结果:经过干预后,对比组的负面情绪水平评分情况明显较高,与实践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乳腺癌患者的护理中加入心理护理,缓和负面情绪,具有较好的临床护理价值。

  • 标签: 乳腺癌 心理护理 负面情绪 康复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心理护理对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20年3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艾滋病患者共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电脑盲选的方式,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两组的免疫功能以及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采用心理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以及心理状态,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具有深远的意义,值得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艾滋病 免疫功能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心理护理对泌尿外科患者术前心理焦虑症状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于我院泌尿外科行手术治疗的210例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0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术前心理焦虑症状,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结果:研究组SAS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应用于泌尿外科手术患者的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前焦虑症状,临床使用价值高,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泌尿外科 术前心理 焦虑症状 心理护理 常规护理 SAS焦虑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对暗示性心理护理对儿童心理性疼痛的影响进行研析。方法:在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范围内我院收治的心理性疼痛患儿中择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单双号分发法进行组别划分,一组为常规组(常规护理、35例),一组为研究组(暗示性心理护理、35例),对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疼痛情况展开研讨。结果:护理满意度的对比中发现:护理总满意度为97.14%的研究组相比于护理总满意度为77.14%的常规组更高(P<0.05);疼痛情况的对比中发现:两组患儿护理后的疼痛评分相比于护理前更低,且研究组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暗示性心理护理在儿童心理性疼痛的护理方案中作用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疼痛情况,明显提升了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十分显著。

  • 标签: 儿童 心理性疼痛 影响 暗示性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系统性硬化症抑郁及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系统性硬化症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结果:护理后研究组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性硬化症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实施心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心理干预 系统性硬化症 心理状态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于人文关怀的心理护理对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2月在我院采取保守治疗的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60例,应用抽签法分为实验组与对比组,分别给予人文关怀的心理护理、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理情绪和心理弹性。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实验组PANAS评分和CDRISC评分明显比对比组高,P<0.05,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肋骨骨折患者应用基于人文关怀的心理护理对患者心理状态具有积极影响,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人文关怀 心理护理 肋骨骨折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中,护理工作的有序推进直接影响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的疾病治疗效果,同时决定着患儿的不良情绪能否得到良好的改善。因此在本次的研究活动中,随机抽选研究对象并实现科学的分组,探讨分析不同护理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整体而持续的改进护理质量,进一步完善护理方案,从根本上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后,为患儿们的快速康复提供有力的支持,是护理工作人员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方法:随机抽选100例研究对象并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同一时期展开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具体实践中,护理人员要选用常规护理方法照看对照组的患儿,要施以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不断改善患儿的心理状况。结果:实验组患儿护理前后心理状况的综合评分指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家长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是一种安全有效且独具特色的护理方式,干预措施的临床应用,能够进一步改善患儿的心理状况,使患儿不再抵触治疗,拒绝医护人员的接近。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小儿肾病综合征 心理状况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对骨肿瘤患者进行护理中将心理护理干预进行运用的作用。方法 按照对比护理观察的形式开展探究,纳入2021年2月至2022年5月本院收治骨肿瘤患者60例为对象,随机均分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0例,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分析患者在恢复过程中心理状态以及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心理护理 骨肿瘤 依从性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口腔正畸患者心理状况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择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我院所接收治疗的口腔正畸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心理护理 口腔正畸 心理状况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骨折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从本院2021年2月-2022年3月收入的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6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了观察组(常规护理)和对照组(综合护理)两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对比综合护理满意率:观察组综合满意31例(96.88%),对照组综合满意26例(81.25%),(p<0.05);观察组不满意1例(3.13%),对照组不满意6例(18.75%),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SF-36指标差异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的相关指标改善结果优于对照组,指标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措施可以帮助骨折患者改善心理状态,减少负面情绪,临床综合护理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骨折患者 心理护理干预 患者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于人文关怀的心理护理对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2月在我院采取保守治疗的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60例,应用抽签法分为实验组与对比组,分别给予人文关怀的心理护理、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理情绪和心理弹性。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实验组PANAS评分和CDRISC评分明显比对比组高,P<0.05,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肋骨骨折患者应用基于人文关怀的心理护理对患者心理状态具有积极影响,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人文关怀 心理护理 肋骨骨折 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