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优质护理理念为机器人辅助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提供围术期护理后对其产生的影响。方法:以对照组和研究组区分70例结直肠癌患者,每组35例,对比两组情绪状态、术后恢复情况、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SAS评分及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机器人辅助结直肠癌手术时,应用优质的围术期护理措施,对促进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及早恢复,缓解术前术后的不良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术后疼痛有积极影响。

  • 标签: 机器人 结直肠癌手术 快速康复 围术期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对于严重膝骨关节炎(OA)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入2020年1月-2022年1月间入院治疗的48例OA严重患者。随机法分组,A组24例实行机器人辅助TKA治疗,B组24例实行传统TKA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膝关节关节活动度(ROM)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4周,A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B组,膝关节ROM大于B组(P<0.05)。结论:为OA严重患者实行机器人辅助TKA治疗能够改善膝关节功能,恢复膝关节ROM。

  • 标签: 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 严重膝骨关节炎 膝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对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置钉与传统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护理配合进行评价。方法:以我院2018年8月-2020年5月进行治疗的60例胸腰椎骨折为例进行分析,通过方便抽样法将患者均分成两组,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置钉治疗与围手术期护理,对照组接受传统手术治疗与常规护理,评价具体情况。结果:实验组(97.67%)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80.00%)高,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3天VAS评分以及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2.33%)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6.67%),P>0.05。结论:给予胸腰椎骨折患者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置钉,可减小创伤性,降低相关并发症,同时采取有效的护理配合,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天玑骨科 机器人辅助置钉 传统手术 胸腰椎骨折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肝细胞型肝癌(HCC)及灶性结节增生(FNH)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CT灌注成像技术检测32例HCC患者及35例FNH患者,同期选择3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HPP)、总肝灌注量(TLP)和肝动脉灌注指数(HAPI)等灌流值。结果HCC组HAP、HPI明显低于FNH组(P<0.05),而PVP明显高于FNH组(P<0.05);HCC组及FNH组HAP、HP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PV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T灌注成像在HCC及FNH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CT灌注成像 肝细胞型肝癌 局灶性结节增生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胸腰椎骨折采用机器人辅助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置钉精准度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时间2020年8月-2021年8月;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18例(行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和研究组(行机器人辅助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置钉准确率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机器人 后路复位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机器人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改善股骨旋转对线及早期疗效。方法:研究2020年1月-2021年12月进行,入组观察对象终末期膝骨关节炎患者40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机器人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复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患者膝关节功能(KSS-K、KSS-F)评分明显提高;HKA(髋-膝-踝角)、PCA(股骨后踝角)、LDFA(胫骨近端外侧角)、MPTA(胫骨近端内侧角)测定值明显改善,(p<0.05)。结论:手术机器人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能够有效改善股骨旋转幅度,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 标签: 手术机器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股骨旋转对线 早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步行机器辅助训练装置对脊髓损伤导致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应用疗效,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我院脊髓损伤导致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根据入院时间随机抽取了90例进行研究,将其均等划分为传统组和责任组两组,前组患者均接受徒手辅助平地步行训练,后组患者均接受下肢步行机器辅助训练,将两组治疗结果中的各项指标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责任组为91.11%明显高于传统组73.33%,差异较为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的改良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与传统组相比,责任组患者的改良 Ashworth 评分明显较低、Fugl-Meyer 评分明显较高,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的“起立-步行”计时测试耗时比较,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与传统组相比,责任组患者的“起立-步行”计时测试耗时明显较少,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脊髓损伤导致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应用下肢步行机器辅助训练装置,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了临床疗效,能够让患者充分的认可治疗工作。

  • 标签: 下肢步行机器 脊髓损伤 下肢运动功能障碍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观察肝脏灶性结节样增生(FNH)小病灶(最大直径〈3cm)周边的粗大滋养动脉的临床价值。方法超声造影观察25例FNH患者的25个小病灶(最大直径〈3cm),在动脉期对病灶增强模式和病灶周边的粗大滋养动脉进行分析,同时随机选取20个肝血管瘤及20个肝癌小病灶(直径均〈3cm)与之对照。结果25个FNH小病灶中18个病灶(72.0%)于动脉早期呈轮辐状离心性强化,其他病灶则均为全瘤迅速强化。在FNH组、肝血管瘤组、肝癌组中分别有19个(76.0%)、1个(5.0%)、11个(55.0%)病灶于病灶周边检出了粗大滋养动脉。结论FNH小病灶周边的粗大滋养动脉检出率较高,有助于FNH的定性诊断。

  • 标签: 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 超声检查 造影剂 滋养动脉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长海医院机器人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手术视频资料和患者术后的短期随访结果,总结机器人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中保留性神经的技巧。方法分析自2012年3月至2013年7月的80例在我院行机器人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手术视频资料(80例手术由4名术者分别完成),筛选采用我中心建立的改良的“面纱”技术,即“头盔”技术的保留双侧性神经的手术9例,保留单侧性神经的手术5例,分析其手术技巧,并进行了短期性功能随访。结果14例手术均为经腹膜途径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115-382min,平均175min;患者术中出血量50-1400ml,平均145ml,术中输血1例,术后2-4d下床活动,14d拔除导尿管。术后住院天数为6-19d,平均9d。术后4周血清PSA均〈0.01ng/ml。术后3个月尿控有效率(以每天应用尿垫≤1块为标准)为92.9%(13/14)。术后3个月能恢复完整性过程的共5例(其标准为ESI或者SHIM〉17分)。保留双侧性神经的9例中有4例恢复,保留单侧性神经的5例中有1例恢复。结论“头盔”技术能够保留更多的前列腺周围的筋膜,并尽量减少了耻骨前列腺韧带等尖部结构的破坏,从而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尿控和勃起功能。

  • 标签: 机器人 腹腔镜 前列腺肿瘤 手术 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观察冷超声乳化与传统超乳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 2013.9-2016.9在我院治疗的 90例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 (冷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组 )46例,对照组 (传统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组 )44例,术后观察两组视力恢复情况、角膜水肿程度及并发症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视力、角膜水肿程度优于对照组,术中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冷超声乳化可明显减少能量的应用、提高手术效率、减轻角膜损伤,术后视力恢复快、疗效更好。

  • 标签: 高度近视白内障 冷超乳 传统超乳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将60例于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纳入研究,并以等量电脑随机法均分成A、B两组。予以A组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在闭合复位Inter TAN内固定术治疗治疗中予骨科机器人辅助与徒手置钉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股骨转子间骨折者60例,均予Inter TAN内固定,随机分为徒手置钉对照组(n=30)与骨科机器人辅助置钉观察组(n=30),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出血量、穿刺次数小于对照组,术后尖顶距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骨科机器人辅助闭合复位Inter TAN内固定术治疗疗效确切,对患者损伤小,操作精准且简单可靠。

  • 标签: 骨科机器人 徒手置入 闭合复位 股骨转子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整体护理应用于机器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效果及预后;方法:本研究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60例接受机器人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施以常规护理与整体护理两种护理方法,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及生存质量。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整体护理 机器人全膝关节置换术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表现有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20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104例CVS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表现将其分为单纯性颅内压增高组(对照组)、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组(观察组),对照组58例、观察组46例。对比两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入院后的误诊比例显著要低,脑实质损伤阳性率比例高,P<0.05;观察组发病48h内接受抗凝治疗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表现为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CVST早期诊断率较高,有利于抗凝治疗。

  • 标签: 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在灶阶段性肾小球硬化型(FSGS)肾病综合征(NS)治疗中应用中西医联合方式,评价临床疗效。方法研究针对于40例我院就诊的FSGSNS患者开展,控制研究时间在2015.05-2018.05期间,遵循计算机表法将所有患者等分至2组,每组纳入20例,分别命名并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案,即对照组实施西药常规治疗,分析组实施中西医联合治疗,组间对比临床有效率确定研究结论。结果分析组临床有效率组间体现最优,P<0.05。结论在FSGSNS治疗中,选择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案,可进一步缓解患者病痛。

  • 标签: 中西医联合 局灶阶段性肾小球硬化型(FSGS) 肾病综合征(NS) 临床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比较肝脏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超声造影与增强磁共振成像的增强表现。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经本院手术切除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肝脏灶性结节性增生的患者70例,均在术前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增强磁共振成像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增强表现。结果:70例患者共有78个病灶。超声造影、增强磁共振检查的门脉期的增强强度、滋养动脉显示率、中央瘢痕显示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增强磁共振成像检查显示肝脏灶性结节性增生患者内的增强表现存在差异性,联合两种检查方法进行诊断可促进疾病诊断准确率的提升。

  • 标签: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超声造影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肝灶性结节增生、肝细胞肝癌鉴别诊断中,应用普美显的价值。方法 本院选择2020年5月-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FNH组与HCC组,各20例。结果 经干预,FNH与HCC的鉴别准确性,得到了显著提高(P

  • 标签: 普美显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 肝细胞肝癌 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