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疏导及精神卫生三级预防对精神病患者自我控制程度及防治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将实验时间段设置在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研究人员在该时段内调选某社区资料,登记有效的86名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采用对比分组实验,分析患者的防治效果。分组方式为计算机随机分组单组内设置43名患者,并根据实验习惯记录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防治实验组,患者则应用心理疏导配合精神卫生三级预防干预,分析患者的防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在防治完成后,病情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并且针对患者的自我控制程度进行评价后,发现实验组明显更优(P<0.05)。结论:对于精神病患者应用心理疏导及精神卫生三级预防,能够使患者的自我控制程度得到改善,优化患者的病情状况时,后续治疗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 标签: 心理疏导 精神卫生三级预防 精神病 自我控制程度 防治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讨论公共卫生监测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选取我市2018年-2023年传染病公共卫生信息,其中2018-2020年未应用公共卫生监测方法设为对照组,2021-2023年应用公共卫生监测方案设为实验组。分析比较两组方法监测下的传染病患病率及疾病治疗及时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传染病患病率明显降低,疾病治疗及时性显著增高,P<0.05,差异显著。结论:公共卫生监测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以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公共卫生监测 回顾性研究 传染病预防控制 传染病患病率 疾病治疗及时性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病预防工作中的作用。从传染病的定义和特点入手,阐述了传染病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影响,指出了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病预防中的重要性,介绍了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病预防工作中的具体实践。最后,提出了公共卫生管理未来的改进方向,要进一步提高传染病预防工作的效果,保障人民的健康。

  • 标签: 公共卫生管理 传染病 预防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前急救护理流程优化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效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5月-2022年4月间我院急诊科接诊的急性脑卒中患者94例,随机分组,包括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7)。对照组给予常规前急救护理流程干预,观察组给予前急救护理流程优化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效率及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前延迟时间、转至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入院时的NIHSS评分、Barthel评分,均相当,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病后1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可提升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急救效率,显著改善其远期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院前急救护理 流程优化 急性脑卒中 急救效率 预后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测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案。方法:数据取自2019年5月-2020年5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抽取的100份食品样品,均行菌落总数试片、平板菌落计数及TTC培养基法检测,分析3种方式的最终检测结果。结果:菌落总数测试片的合格率为90.00%,不合格率为10.00%;平板菌落计数的合格率为91%,不合格率为9.00%;TTC培养基的合格率为92.00%,不合格率为8.00%,3种检测方式的合格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菌落总数试片、平板菌落计数及TTC培养基法用于食品卫生微生物学中,测定菌落总数的效果相当,检测时需结合实际合理选择方案、可保证人们食品卫生,效果较理想。

  • 标签: 食品卫生 微生物学检测 菌落总数 测定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对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干预对于控制降低儿科医院感染风险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儿科医院自2020年1月始落实关于医护人员手卫生针对性引导干预,以2019年1-12月、2020年1-12月各1年时间进行回顾性对比,设为对照组、观察组,期间无出现医护人员职位调动情况。对两个时间段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医院感染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手卫生执行情况(接触患者前、接触患者后、操作前、操作后)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医院感染概率及手卫生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儿科医院进行医护人员针对性手卫生干预措施对于提高医护质量,降低医院感染事件有积极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医护人员 手卫生干预 儿科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重大任务。这是我们党深刻总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教训,立足国情、放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对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道路的坚持与发展,也是对国家安全体系的巩固完善。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重要意义和目标要求,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 标签: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响应 协同治理模式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及对策。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9年10月之间兴庆区学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有关信息以及数据展开调查,展开回顾性分析相关预防对策。并且给予主要分析。结果:在调查期间学校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共100例,其中属于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例数占据80%;还有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以及风疹等五种疾病属于学校多发的传染性疾病。在其中的80例公共卫生事件之中,每一年的3月份到6月份以及9月份到12月份之间属于突发事件高发期。结论:需要针对学校内部出现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予高度重视,学校之内的领导以及教师都需要针对卫生管理相关工作做好预防和控制,同时对学生展开相关知识宣教,给予传染病建设更好的预防机制,并且进行高度关注,充分落实传染病相关预防以及管理制度,使得学生们可以在学校中保持身体健康,进而可以更好成长和学习,以更好的状态完成学业。

  • 标签: 学校 传染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预防 对策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医疗制度的不断推行,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将新医疗的制度改革问题在新时代的引领下逐渐实施,而实施医院人才管理是当前医疗制度推行的前提。本文主要探讨新医改形势下对医疗卫生人才的管理措施进行分析,并提出医疗事业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

  • 标签: 新医疗改革 医疗人才 管理 思考 对策
  • 简介:【摘要】探讨医院感染管理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分析医院管理的基本职能以及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管理职能。在此基础上对医院感染管理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对能力提升的途径。

  • 标签: 医院感染管理 突发公共事件 应急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在新时期医院卫生管理中对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120例医护人员,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比较两组医护人员满意度、管理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医护人员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效果确切,可提升管理质量和医护人员满意度。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措施 新时期医院卫生管理 管理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平阴县2018—2021年公共场所卫生行政处罚案件,了解平阴县公共场所行政处罚情况并分析原因,为下一步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管提供依据。[方法] 对平阴县2018—2021年公共场所卫生行政处罚案件进行分析。[结果] 平阴县公共场所行政处罚案件数量自2021年明显减少,违法场所主要为美容美发场所,案由主要以未依法取得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擅自营业案件最多。[结论] 建议抓住公共场所日常卫生监管的重点环节,提高执法效能,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管水平。

  • 标签: 公共场所  行政处罚  案件分析
  • 简介:摘要:药品应急体系建设是整个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及物质支撑,对医药卫生应急工作整体效能的发挥具有直接和致关重要的作用。应急药品储备是做好重大突发事件医疗救援的重要保障,是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升应急保障体系建设效率与水平,将医药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放在优先重要位置考量,为了人民健康与安全,指挥决策、快速处置、优先保障、能力建设方面需持续推进与提升。

  • 标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药学保障 药品供应 应急 思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急救情境模拟演练教学法在前急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以40名急诊科实习护生为观察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抽签方式,将40名观察对象平均分为两组,一组实施常规教学(对照组,n=20),一组实施急救情境模拟演练教学(观察组,n=20),展开为期一年(2019年1月-2020年1月)的培训,培训结束比较两组急诊科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考核成绩。结果:观察组急诊科实习护生考核急诊理论知识得分、急诊操作水平得分及综合测试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急诊科实习护生,(P<0.05)。结论:急救情境模拟演练教学法在前急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方案值得借鉴。

  • 标签: 急救情境模拟演练教学法 院前急救护理教学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脑损伤患者初级创伤救治时应用急救护理,对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取2014~2020年本中心收治的50例急性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常规护理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前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前急救反应时间、接诊时间、急救科抢救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还是那个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急救效果显著强于对照组。结论:为初级创伤急性脑损伤患者应用前急救护理,利于提高急救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急救效果。

  • 标签: 初级创伤救治 院前救治护理 急性脑损伤患者 预后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脑损伤患者初级创伤救治时应用急救护理,对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取2014~2020年本中心收治的50例急性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常规护理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前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前急救反应时间、接诊时间、急救科抢救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还是那个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急救效果显著强于对照组。结论:为初级创伤急性脑损伤患者应用前急救护理,利于提高急救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急救效果。

  • 标签: 初级创伤救治 院前救治护理 急性脑损伤患者 预后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医护驾共同配合”的团队管理模式对前急救的影响。方法  选取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团队管理模式实施时间进行分组,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实施后,n=18)与对照组(实施前,n=18)。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诊断、急救用时以及转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前急救中,“医护驾共同配合”的团队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抢救质量。

  • 标签: 医护驾配合 团队管理模式 院前急救抢救质量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激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新活力,推进医防融合,需要突破传统的定位。改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定位,从以治疗为主转变为以预防为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基层工作。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其他部门的合作,推进医防融合。激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新活力,推进医防融合,需要突破传统的定位,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共同推动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 标签: 医防融合 基层医疗 传统定位 卫生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