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针对朝野上下日益高涨排佛、反佛浪潮,契嵩作《辅教篇》,阐明儒释一贯主张,捍卫佛教。在《辅教篇》一书中,契嵩分别从社会功能一致性、本体统一性、伦理规范相互贯通性等三方面阐述、论证了儒释一贯思想。契嵩儒释一贯思想,无论理论深度还是广度,都超越了前人,代表了一个新发展阶段。

  • 标签: 契嵩 《辅教篇》 佛教 道教 宗教思想
  • 简介:从人间佛教思想酝酿开始,百年来中国佛教史上存在一个越来越明显现象,这就是反对或不赞成“人间佛教”提法的人或许各有各理由,总的来说,都针对其变革性一面而来。而改革一方则都出于对现代世界大势切肤了解,而不满当时佛教界现状,不甘心佛教衰落与日益社会边缘化,因而试图有所振作,希望改变教界现状与佛教在社会上形象。他们主张往往援引并以强调佛教传统上依据,当然,对传统取舍和发挥又各有侧重。从太虚提出教制革命、教理革命、教产革命被讥为“提婆达多”再世,到近年针对“人间”提法而突出佛教“超人间性”议论莫不如此,而人间佛教提倡者所强调历史继承性从一开头也都是有针对性有感而发。赵朴初于1981年重提人间佛教,1983年所作《中国佛教协会三十年》报告中有关内容之所以相当温和,就充分考虑了中国大陆在改革开放初期实际情况。已故玉佛寺方丈真禅法师也是这样,他既了解世界大势,也深悉中国佛教界现实情况,因此,就人间佛教提倡而言,其与赵朴老在认识极其一致,但也有不少独到之处。依据接触到真禅法师著述,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这位大和尚的人间佛教思想

  • 标签: 人间佛教思想 佛教史 社会边缘化 “人间佛教” 中国佛教协会 真禅法师
  • 简介:什么是涅槃?这是佛教徒或非佛教徒一开始就都欢喜乐闻问题。这不是今天或昨天问题,聪明答案可能会有,涅槃被用各种明显专门名词来说明。但是没有一种说明会使我们有丝毫接近涅檠本身可能。因为涅檠是离言绝思。比较容易和比较保险所说明涅檠并不是涅槃,因为涅槃不可以言喻,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也是无法表达。我们试图说明它,就要用字,而字意义是有限制。字与宇宙有关系,而涅槃,是通过最高精神修养或智慧证得,是超越任何世间体验,是非语言所能表达。既然如此,那又为何写它呢?那是为了防止对佛教涅槃思想误解。

  • 标签: 南传佛教 精神修养 生起因 缘起法 爱欲 非想非非想处
  • 简介:是印度早期大乘佛教重要经典,在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广为流传,在佛教般若思想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该经蕴含着丰富净土思想,明确提出了'心净则佛土净'这一著名命题.本文从菩萨取净土之目的与方法角度,认为中菩萨取净土目的是度化调伏众生,此即为'众生之类是菩萨佛土'内含意蕴,还阐述分析了建立净佛国土之净土行和'心净则佛土净'思想.

  • 标签: 《维摩诘经》 净土思想 心净 佛土净
  • 简介:马祖道一是洪州宗开创者,他禅学教化思想以"非心非佛"为理论基础.教化对象普涉社会各阶层,尤重下层民众.教化手段,灵活多样,效果显著.从而,使禅宗获得极大发展.

  • 标签: 马祖道一 禅宗 教化思想
  • 简介:苏曼殊近代岭南籍高僧,一生身无所寄,四海为家,倾向民主革命,多与革命党人来往,有人称其为“中国近代杰出思想启蒙者和一代文坛奇才”。近代中国佛教风雨飘摇,苏曼殊袈裟披肩,与章太炎共撰《儆告十方佛弟子启》、《告宰官白衣启》两文,以企对颓败晚清佛教有所警觉。这两文是曼殊目前所存文稿中最为鲜明地表达其佛教思想论述,既有他对晚清佛教衰其不幸、怒其不争状况批判,更有对社会排佛言论痛斥,不论是猛烈抨击佛教界内部腐败,还是驳斥社会人士对佛教偏见误解,皆表达着一种拯救佛教强烈使命感。

  • 标签: 苏曼殊僧制 护教近代佛教
  • 简介:对于古代教育研究,人们多以孔子、苏格拉底乃至后世教育家为研究对象,而对佛陀教育特色则有所忽视。事实上,佛陀所开创教育模式有其鲜明特征,其精进不止终生教育宗旨、一视同仁平等教育理念、因材施教且又苦口婆心教育态度、充满艺术特色全方位教育手段乃至严密、科学教育体系皆有其恒久之价值。

  • 标签: 佛陀 圆善 教育
  • 简介:任继愈先生是我国著名宗教学家、哲学家、图书馆学家,是集大成于一身学者。在儒释道三教思想研究与资料整理方面,他都用力甚深,皓首穷经。他儒教与佛教思想已经为我们所熟悉,但他关于道教思想和主张,后辈学人开发与推广还不够多,所以我们有必要对他道教思想做一个梳理,决不能辜负了老一辈学者辛勤耕耘。

  • 标签: 任继愈 道教 老子 道藏提要
  • 简介:善导大师是在中国和日本净土宗教理上具有重要地位祖师。大师在昙鸾、道绰基础上提出独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国理论并建立起完备净土教仪,开创了唐代净土法门昌盛之局面,不仅被中国净土宗推尊为第二代祖师,而且也被日本净土宗和净土真宗尊奉为祖师。大师倡导凡夫往生报土、借佛力为强缘、称名念佛必往生等思想,以楷定古今之气概,将高超幽微佛教教理普及于社会现实中,使净土念佛法门在中土大放异彩。大师一生潜心弘法,著书立说,其《观经四帖疏》在中国净宗教理史上具有至深且巨之影响。

  • 标签: 善导大师 净土思想 观经四帖疏
  • 简介:“人论”问题是多方面的。从哲学高度来看,处于中心地位无非是两个问题,即人本质和人价值问题。人本质回答是人是什么问题,人价值主要回答人生意义,这是有区别又有联系两个方面。古代阿拉伯哲学并没有自觉地、系统地把人问题区分为这两个方面,但阿拉伯哲学家只要论述人问题,仍然是围绕着这两个中心问题展开

  • 标签: 阿拉伯哲学 “人论”思想 人文精神 伊斯兰教
  • 简介:净影寺慧远作为隋代佛教三大师之一,其著作《大乘义章》更是南北朝佛教集大成之作,而其中《三量智义》则是中国佛教现存著作中第一篇论述"量论"专文。佛教"量论"主要探讨正确知识从何而来,以及其在解脱趣向中有何重要性。慧远在《三量智义》分别阐释了"现量"、"比量"和"教量"三量说,认为知识真实性与修行者境界有对应关系,境界越高,则能得到更真实认知;而真确知识亦有助修行者培养智慧,以迈进更殊胜之境界。慧远亦以具有中国思想特色"理事观"去诠释"量论",从中可以看到佛教"量论"中国化;亦从侧面反映了南北朝是佛教中国化重要时期,而慧远所代表思想则在其中有着承前启后作用。

  • 标签: 慧远 量论 解脱论 理事观
  • 简介:佛教当中净土信仰为一大源流。这一源流与印度佛教关系如何呢?我们不妨看看。佛国净土,十方上下都有,大约地说有阿弥陀佛净土、阿闪佛净土、药师佛净土、弥勒净土、文殊净土、唯心净土等。

  • 标签: 佛教 净土思想 《无量寿绎》 净土经典 《阿弥陀经》
  • 简介:佛教在中国,是在种种矛盾不断融合中发展起来。在中国佛教发展过程中,佛教学者们不断地吸收和融合中国传统思想,特别是一直在中国占统治地位儒家思想,不断调和与儒家思想理论之间关系。在儒佛道三教斗争与融合过程中,佛教教义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互相影响,还吸收了儒家伦理思想,形成了中国佛教伦理思想学说。这些学说反过来又对中国社会、文化、民间习俗和民众心理产生了重大影响。应该说,这些演变从佛教传入中国汉地就已开始。到魏晋南北朝,随着佛教教义在中国社会流传,佛教经典翻译发展以及对佛教理解程度加深,佛教和中国传统思想矛盾和融合过程也全面展开。到了隋唐时期,适应中国社会发展中国佛教教义思想已经基本形成,与此同时,中国佛教伦理学说也已基本确立。

  • 标签: 印度佛教 中国佛教 佛教伦理
  • 简介:元叟行端,元代著名禅师,南方临济宗代表人物,在元王朝崇奉藏传佛教和尊教抑禅历史背景下,是为数不多受到统治者赏识和青睐几位禅学大师之一,曾“三被金襕袈裟之赐”,对禅宗在元代发展和兴盛有着不可估量作用;并且在当时禅林之中,更是承“大慧之流风余韵”,有着“再世妙喜(宗杲)”美誉,为僧俗二众所钦敬。而这一切,都与其践行和弘扬自己禅学思想有关。从元叟行端禅学思想入手,结合其生平经历,对其博赡宏富深邃思想以及他对当时元代及其后禅宗发展影响做一些简要探析。

  • 标签: 元叟行端 生平 心性思想 华严教理 三教合一
  • 简介:五代时期,佛教在藩镇割据政权中获得了较大发展。僧侣来源广泛,队伍庞大。僧侣之中,有不为名利所诱,潜心修道,老死于寺院中者;然而亦有不少僧侣不甘心局限于寺院之中,他们身在寺院、’心系世俗,积极参与了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活动。不少僧侣受到各地统治者崇高礼遇,被尊为国师、谋主;不少僧侣对社会、对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本该隐遁山林,消极避世僧侣,却在政治舞台上表演了重要角色,这或许是唐末五代战乱时期一种特殊历史现象,也是佛教中国化、世俗化表现。

  • 标签: 五代 僧侣 佛教
  • 简介:路过一家"小微"出版社,去探望朋友。"小微",指的是他们人少,只有六七位同工;可若是论及他们出版物,却让人不可小觑。不过,那次探访,印象最深,并不是入口处陈列最新精品图书,而是他们小巧而清爽办公室。从入门处开始,一个朴素、洁净茶几上,摆放着一盆素雅水培植物,让人一下子安静下来。

  • 标签: 水培植物 精品图书 本笃 幸福观 一本 中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