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患者女,57岁,无青光病史.因"右眼视物不清20余天"入院,23d前在外院全身麻醉下行"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前给予阿托品0.5mg,鲁米那100mg.术后第一天感右眼视物模糊伴疼痛不适.诊断为"右眼急性闭青光"入院查体;视力右0.4,左0.8,眼压:右32mmHg,左13mmHg,(1mmHg=0.133kPa),双眼角膜尚透明,前房略浅,瞳孔中度大,对光反射消失,前房角镜下见房角NⅢ~Ⅳ,晶状体轻度混浊,右眼晶状体后囊下见青光斑,双眼C/D≈0.5.诊断为"双眼闭青光".在局部麻醉下行右眼巩膜分层咬切术后,眼压10~13mmHg,病情稳定,左眼择期行激光虹膜周切术.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全身麻醉 冠状动脉搭桥术 诱发 入院查体 视物不清
  • 简介:目的总结急性闭青光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对90例急性闭青光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术前心理、术后病情观察,并发症等各项护理措施,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l例出现滤过泡形成不良,经眼球按摩后缓解.无其他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均顺利出院.结论对急性闭青光患者做好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并发症护理等围手术期各项护理措施,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全面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围手术期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年原发性闭青光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9年6月山西省眼科医院17~40岁青年原发性闭青光51例(61)的病历资料,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2年。结果本研究中男15例(29.41%),女36例(70.59%),男女比例为1∶2.4。包括急性闭青光21(34.43%),慢性闭青光40(65.57%)。急性闭青光患者术后的视力较慢性闭青光提高且眼压控制明显。虹膜囊肿和瞳孔阻滞在急性闭青光中发生率高。晶状体厚度及轴长度在急性闭青光患与慢性闭青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前房深度慢性闭青光患者较浅。46(75.41%)行小梁切除术,14(22.95%)行抗青光联合白内障手术,1(1.64%)未行手术。术后并发症有前房积血、低眼压、脉络膜脱离、浅前房及睫状环阻塞性青光,多发生在慢性闭青光术后。结论青年闭青光因解剖因素在治疗时有其特殊性,急性闭青光常伴有虹膜囊肿,晶状体比较厚,而慢性闭青光常因为轴短,发病隐匿,术后容易引起并发症,尤其是睫状环阻塞性青光,治疗效果较差。

  • 标签: 青光眼,闭角型,原发性 青年 特征
  • 作者: 刘慧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6
  • 出处:《健康世界》2023年第9期
  • 机构: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人民医院,云南 曲靖655000
  • 简介:目的:研究对急性闭青光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具体影响。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7例急性闭青光患者,分为对照组24例(实施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23例(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实施护理服务后患者的眼压、生活质量评分、不良症状发生情况及护理总体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不良症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闭青光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其具体影响较为良好,减少不良症状发生率,提供患者后续生活生命质量,提升护理总体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闭青光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的效用价值。方法:此次实验共选取50例患者进行对比实验,经诊断均符合急性闭青光病症标准,采取盲抽方式将其分为对照与观察两个组别,均为25例患者,前者沿用常规护理模式,后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手段,对两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经相关研究表明,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相比对照组,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闭青光患者而言,加强心理护理不仅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更能够切实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心理护理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应用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急性闭青光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的价值如何。方法:2018年9月-2020年9月选择病例的时间,主要是来源于本院的急性闭青光患者,共纳入300例,分组依据双盲法,两个组别各命名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150例,各自予以常规护理、心理护理,比较项为心理状况、生活质量。结果:组间护理前SAS评分、SDS评分、GQOLI-74评分加以比较,差异不明显,即P>0.05;护理后加以比较,组名试验组的患者,其GQOLI-74高于组名对照组的患者,而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具备显著差异,即P<0.05。结论:心理护理既能够改善急性闭青光患者的心理状况,又能够提高生活质量,适宜在临床中普及。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心理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急性闭青光患者通过进行心理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运用心理护理。结果:护理前2组SAS、SDS量表评分均较高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眼压恢复正常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短,护理满意度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对于急性闭青光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有利于缓解其负性情绪,促进病情尽早康复,并可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心理护理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不同护理方式在急性闭青光护理中应用情况,以为急性闭青光患者提供合理的护理方式。方法: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我院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62例急性闭青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和观察组31例(采取心理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心理状态、护理依从性。结果:两组入院时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比相当(P>0.05)。观察组护理5d后SAS、SDS评分相比对照组明显较低(P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急性闭青光护理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闭青光患者的急救方法与护理要点。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急性闭青光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急救措施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重点做好患者的术前心理疏导与术后康复指导。观察两组急救效果。结果:但随访半年时观察组患者矫正视力,眼压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急救措施 护理要点 心理疏导 康复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在急性闭青光护理的应用,分析心理护理的具体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64例急性闭青光患者,依照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法,将64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加入心理护理。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护理评价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闭青光护理过程中采用心理护理,实现了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提升,患者护理评价也有一定的提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 应用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适宜急性闭青光患者的护理手段。方法:本实验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2019年7月-2020年11月因急性闭青光来我院就诊的患者,患者例数为48例,按照双盲法将患者分为两个组别,即实验组(24例)、比照组(24例)。比照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采用综合护理,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相关指标、护理后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护理方式在急性闭青光患者护理实践中的适用性。结果:经全面研究后发现,实验组患者护理后各相关指标优于比照组患者,且护理满意度高于比照组患者,表示为P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综合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闭青光护理采用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近三年本院眼科急性闭青光护理按时间先后先后作分组,前18个月为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后18个月为探究组,采用心理护理的工作模式。期间,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重视并观察记录两组实验结果作报告。结果:经过不同模式下的护理后,探究组病患的心理状态SAS焦虑评分(40.15±3.36)与SDS抑郁评分(47.81±3.33)均低于参照组(48.85±3.16)、(58.24±3.45);探究组病患对于护理的综合满意度(95.45%)较参照组(86.36%)也更高。结论:在医院眼科内急性闭青光护理采用心理护理模式的效果较好,有效减轻了病患的焦虑、抑郁程度,提升心理状态,且病患更满意。方法有效,可以推广。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心理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青光作为对患者眼睛危害仅次于白内障的眼科疾病,其所具有的致盲性高、不可逆性特征较为明显,患者多有视神经乳头凹陷,进行性扩大及视野缺损持续加重等表现,临床上主要是以原发性青光、继发性青光、先天性青光。其中原发性闭青光来体现,其中原发性青光又可按照房角形态,细分为原发性闭青光和原发性青光。对于原发性闭青光治疗,手术治疗效果最佳,同时还要做好针对性的护理工作,才能保障手术疗效、患者预后效果完全达到预期要求。本文将对原发性闭青光护理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分析,并结合实际予以相应整理和总结。

  • 标签: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护理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急性闭青光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20年4月~2022年4月到我院就诊的92例急性闭青光患者。以奇偶分组法均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n=46)。参照组行基础护理,实验组加行心理护理。对比两组负性情绪及视力情况。结果:实验组负性情绪少于参照组,视力高于参照组,差异成立(P

  • 标签: 心理护理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负性情绪 视力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标准护理干预用于急性闭青光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把2022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800例急性闭青光患者分为各400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比常规护理和标准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眼压及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均比对照组优(P<0.05)。结论:急性闭青光患者加强标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负面情绪,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 标签: 标准护理干预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标注护理干预用于急性闭青光护理效果。方法:此次选择40例急性闭青光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患者主要是来自2022年11月-2023年4月接受治疗的急性闭青光患者。对此次40例病人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干预下患者眼压情况、负面情绪。所以,对照组患者将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将采取标准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标准护理干预后眼压情况控制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标准护理干预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闭青光患者进行标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研究的临床可使用意义。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为实验时间,先选择在该阶段医院中登记为有效的60例急性闭青光患者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人,实验组30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标准护理干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眼压变化及情绪状态,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经护理后眼压水平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标准护理干预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标准护理干预用于急性闭青光患者中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的急性闭青光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作为本次分析对象,利用电脑随机分组法进行分组,各组均为30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标准护理。就此对比两组术后3天、出院时的眼内压、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3天、出院时的眼内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标准护理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闭青光患者中心理护理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将选取我院急性闭青光患者70例资料,按护理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5例。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比较,观察组患者发生几率为5.71%;对照组发生几率为14.29%,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应用在我院急性闭青光患者,可提升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 标签: 心理护理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护理 应用效果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