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青光与糖尿病眼病都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视力的疾病,2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可伴有视神经退行性改变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这些表现与原发性青光(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的视神经损害相似。T2DM患者表现的高眼压、血管病变及视网膜变薄等危险因素可能会加重POAG的进展,而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如二甲双胍可能对POAG具有保护作用。进一步探究T2DM和POAG的关系,可能有助于降低T2DM患者的视力损害风险及发现POAG新的治疗方法。(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471-477)

  • 标签: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2型糖尿病 视神经 血流调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闭青光滤过术后恶性青光的发病因素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90)原发性闭青光患者,术后恶性青光28例为实验组,术后未出现恶性青光62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年龄、性别、术前眼压、晶体厚度、轴长度、青光类型、房角结构是引发术后恶性青光的危险因素;所有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满意。结论年轻的轴长度较短的原发性闭青光患者在滤过手术后容易出现恶性青光并发症,需要加强预防。

  • 标签: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滤过手术 恶性青光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晚期青光(POAG)小梁切除术后视力下降的原因。方法前瞻性研究。分析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2014年3月到2018年6月行小梁切除术的晚期POAG 120例(240)的一般资料,随访1年,分为视力下降组[15例(30)]与视力未下降组[90例(180)],分析视力下降的危险因素。结果小梁切除术后视力下降者占12.50%(15/120)。眼压是术后视力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28,P=0.008);OCT检查的多项参数与视力下降相关,视野缺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及黄斑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是独立保护性因素(OR=0.004,0.853,0.765;P=0.008,0.000,0.002)。结论眼压为晚期POAG小梁的切除术后视力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视野缺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黄斑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是其保护因素。

  • 标签: 青光眼,开角型 断层成像术,光学相关 小梁切除术 视力 眼压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OCT测量正常人和原发性青光(POAG)早期患者的视盘参数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评估OCT检测视盘参数和RNFL厚度在POAG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患者31例(31)为青光组,正常人40例(40)为对照组。OCT测量所有研究对象视盘各参数、视盘各象限的RNFL厚度,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OCT检测结果表明,早期POAG组与正常组之间的视盘参数比较,除视盘面积外其余参数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01),正常组和POAG早期组上方、颞侧、下方、鼻侧象限RNFL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各组RNFL厚度从厚到薄依次为视盘下方、上方、颞侧、鼻侧象限。结论视盘各参数和RNFL厚度是诊断早期青光的敏感指标,OCT检测视盘各参数和RNFL厚度有助于青光早期诊断。

  • 标签: OCT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RNFL 视盘参数
  • 简介:非穿透性小梁术(NonpenetratingTrabeculeclomy,NPT),是近年来眼科开展的一项新的抗青光滤过性手术方法[1].我院2001年应用这一手术方法治疗青光144例158,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治疗与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 标签: 非穿透性小梁术 手术治疗 开角型青光眼 护理 滤过性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青光护理干预改善手术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青光患者62例,采用掷硬币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给与常规处理,研究组术后给与护理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眼压水平、护理满意度、视野情况、视盘OCT指标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半年的眼压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LV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MD指标水平比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研究组MS指标水平比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视盘面积、视杯面积、视杯容积比对照组显著更小(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盘沿面积、垂直盘沿面积、盘沿容积比对照组显著更大(P<0.05)。结论 手术配合相应的护理对于原发性青光患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改善预后效果,降低患者的眼压,让患者体验到更为满意的护理服务;同时能有效改善视野情况、视盘OCT指标。

  • 标签: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护理 手术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原发性青光采用护理干预后对手术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观察。方法:本次研究开始于2018年12月,结束月2020年12月,研究对象为这一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原发性青光患者86例,为了更好的研究护理疗效,本次将采用对比的方式进行,将86例患者按照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将常规护理应用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将优质护理应用在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对比两组患者的不同时间段眼压值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对比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治疗后的眼压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结论:在原发性青光患者的手术过程中采取优质护理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眼部状况,提升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护理干预 手术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原发性青光护理干预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2022.3-2023.4,选取原发性青光患者94例进行研究,通过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7例)、观察组(47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出院6月后观察组眼压低于对照组、视力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青光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手术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普及。

  • 标签: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常规护理干预 综合护理干预 眼压 视力 护理满意度
  • 简介:目的观察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青少年青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41青光患者进行非穿透小梁手术,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术前,术后1,2,8,15天,1,2,3月,以后每3月进行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检眼镜等检查。结果术前眼压32.96mmHg±13.02mmHg,术后第1天6.59mmHg±2.60mmHg,经3-9月随访,最后随访12.27mmHg±3.48mmHg,仅2术后前房积血,均没有出现术中术后浅前房、炎症反应等并发症。结论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青光新手术。

  • 标签: 非穿透 小梁手术 青少年型青光眼 丝裂霉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闭青光滤过术后恶性青光的发病因素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90)原发性闭青光患者,术后恶性青光28例为实验组,术后未出现恶性青光62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年龄、性别、术前眼压、晶体厚度、轴长度、青光类型、房角结构是引发术后恶性青光的危险因素;所有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满意。结论年轻的轴长度较短的原发性闭青光患者在滤过手术后容易出现恶性青光并发症,需要加强预防。

  • 标签: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滤过手术 恶性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能导致原发性闭青光手术治疗患者产生恶性青光并发症的原因,以期为后续的疾病治疗提供有效的指导意见与建议。方法:选取在 2018年三月至 2019年三月之间在我院眼科就诊的原发性闭青光疾病的 146例患者进行此次实验研究,在进行实验研究前首先依据患者是否发生恶性青光并发症将所有的对象进行分组,选取其中发生恶性青光并发症的 45例患者组成研究中的研究组,其余的未发生恶性青光的 101例患者组成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就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并采用回归分析的方式分析导致患者产生恶性青光的影响性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轴长度、眼球晶体厚度以及前房深度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较小,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轴长度、眼球晶体厚度以及前房深度是可能导致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发生恶性青光的相关原因。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其中患者的年龄与轴长度是引发并发症的重要的原因,极有可能导致患者产生并发症。结论 :年纪较小、轴长度、眼球晶体厚度以及前房深度较低的患者在进行原发性闭青光手术治疗后相对于其他的患者极有可能发生恶性青光病症,并且万一患者年纪较轻与轴长度较短的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更高。

  • 标签: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术后并发症 恶性青光眼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在进行对后并发恶性青光危险因素探究中。将已进行原发性闭青光治疗手术的患者 64位 ( 共 79 )定为研究对象,共分为两大组, A组为进行原发性闭青光治疗手术后产生恶性青光的患者 (6人 7 ); B组为在进行原发性闭青光治疗手术后未发生恶性青光患者 (58人 72 ),将两组患者的相关病例及患者资料进行科学细致的对比分析。在进行充分的对比分析后发现,患者在具备短轴、在进行闭青光治疗手术检查时眼压较高、患者年龄较小或是患者所患青光类型为慢性都可能在进行闭青光治疗手术后并发恶性青光高危影响因素。

  • 标签: 闭角型青光眼 术后并发 恶性青光眼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能导致原发性闭青光手术治疗患者产生恶性青光并发症的原因,以期为后续的疾病治疗提供有效的指导意见与建议。方法选取在2018年三月至2019年三月之间在我院眼科就诊的原发性闭青光疾病的146例患者进行此次实验研究,在进行实验研究前首先依据患者是否发生恶性青光并发症将所有的对象进行分组,选取其中发生恶性青光并发症的45例患者组成研究中的研究组,其余的未发生恶性青光的101例患者组成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就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并采用回归分析的方式分析导致患者产生恶性青光的影响性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轴长度、眼球晶体厚度以及前房深度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较小,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轴长度、眼球晶体厚度以及前房深度是可能导致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发生恶性青光的相关原因。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其中患者的年龄与轴长度是引发并发症的重要的原因,极有可能导致患者产生并发症。结论年纪较小、轴长度、眼球晶体厚度以及前房深度较低的患者在进行原发性闭青光手术治疗后相对于其他的患者极有可能发生恶性青光病症,并且万一患者年纪较轻与轴长度较短的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更高。

  • 标签: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术后并发症 恶性青光眼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闭青光滤过术后恶性青光的发病因素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 90例( 90)原发性闭青光患者,术后恶性青光 28例为实验组,术后未出现恶性青光 62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年龄、性别、术前眼压、晶体厚度、轴长度、青光类型、房角结构是引发术后恶性青光的危险因素;所有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满意。结论:年轻的轴长度较短的原发性闭青光患者在滤过手术后容易出现恶性青光并发症,需要加强预防。

  • 标签: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滤过手术 恶性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进行视网膜视盘区和黄斑区血管成像,探讨轴对原发性青光(POAG)视盘和黄斑血管密度的影响。方法:病例对照研究。连续收集2019年6─11月于中山眼科中心确诊的POAG病例,依据轴长度分为中等青光组(轴范围为22.51~25.50 mm)和长青光组(轴>25.50 mm),并匹配年龄和病情严重程度,所有患者单眼入组。最后共42例纳入中等青光组,37例纳入长青光组。所有受检者完成视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T)、OCTA检查。通过OCTA测量视盘周围放射状毛细血管密度(RPC VD)和黄斑浅层血管密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等分析数据。结果:长青光组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小于中等青光组[(74.5±9.6)μm vs. (80.5±13.6)μm;t=2.244,P=0.028],但2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长青光组黄斑全图、黄斑旁区、黄斑周围区血管密度均小于中等青光组,但仅黄斑周围区颞侧血管密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5,P=0.028)。2组的平均和各象限RPC V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轴与GCC、黄斑浅层血管密度参数呈负相关(轴与GCC:r=-0.333,P=0.003;轴与黄斑浅层血管密度:r=-0.303~-0.282,均P<0.05),与RPC VD无显著相关性(P=0.383)。结论:在病情相近的情况下,POAG轴的延长主要损害黄斑血管,尤其是周边部颞侧血管,对视盘周围微血管无显著影响。

  • 标签: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眼轴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视盘周围放射状毛细血管密度 黄斑血管密度
  • 简介:原发急性闭青光(acuteangleclosureglaucoma,AACG)系房角关闭,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急骤升高所产生的一系列病理改变,是眼科急症之一。如治疗不及时,致盲率极高,严重者数天内失明,处理不当疗效亦受影响。根据青光流行病学资料,2000年全世界有6.68千万的原发性青光患者,其中520万患者已盲。随着科学的发展,

  • 标签: 护理进展 原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流行病学资料 angle 青光眼患者 2000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闭青光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总结82例急性闭青光患者的护理体会。结果本组82例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和护理干预,全部有效控制眼压,康复出院。结论急性闭青光青光临床表现复杂,发病急骤,在积极治疗,精心护理下,可有效控制眼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护理 康复
  • 简介:摘要原发性闭青光是指在无眼部继发因素的情况下,周边部虹膜机械性堵塞前房角,房水外流受阻而引起眼压升高的一类青光

  • 标签: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