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给予患急性闭青光疾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方式,探究此方式对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3年1-12月的60例急性闭青光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进行小组之间的划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应用常规护理与心理护理方式。结果:对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其中在显效一项中作为观察组其有20人,达到66.67%,高于对照组的17人,占比56.67%。在无线一项中对照组则出现6例,高于观察组的2人,占比6.67%。因此,在总有效率上可表现出观察组更优。结论:急性闭青光患者会存在一定焦虑心理,通过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心理护理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加房角分离治疗闭青光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0月到2023年8月40例闭青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单纯超声乳化手术,观察组超声乳化加房角分离,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视力更高,眼压和房角粘连闭合更低,前房深度更深(P<0.05)。结论:对于闭青光患者,采用超声乳化加房角分离仅能提高患者的视力、前房深度,还能改善眼压、房角粘连闭合,而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超声乳化 白内障吸除术 闭角型青光眼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急性闭青光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在我国其发病率和致盲率位居眼科疾病之首,在急性发作时患者的病情十分凶险,为了使患者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临床上也对急性闭青光的护理方法进行了总结。

  • 标签: 急性闭角性 青光眼 护理总结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小梁切除联合Schlemm管外壁切除术治疗晚期青少年青光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院三科晚期青少年青光40例(66)的临床资料。患者分成两组:A组,19例(33),接受小梁切除联合Schlemm管外壁切除术;B组,21例(33),接受小梁切除手术。随访12个月,对比两组手术前后视力、眼压视野及视神经纤维层厚度。结果术后12个月,两组视力、平均视野缺损值(MD)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分别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眼压均较术前下降(P<0.05)。术后1周、1、3、6及12个月眼压A组低于B组(P<0.05)。两组术中及术后均无脉络膜上腔出血、低眼压性黄斑水肿或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小梁切除联合Schlemm管外壁切除术是治疗晚期青少年青光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标签: 青光眼,青少年型,晚期 小梁切除术 切除术,外壁,Schlemm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表面麻醉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青光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2014年期间收治的37例(45)闭青光合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在0.5%爱尔凯因表面麻醉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资料作回归性分析,统计学处理。结果所有患者均很好地配合表面麻醉下行手术治疗,无患者更换麻醉方式,在术后3~24月的随访过程中,与术前相比术后患者的视力均有显著提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眼压由术前(31.5±4.3)mmHg恢复至(13.1±5.2)mmHg,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结论于爱尔凯因表面麻醉下行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青光合并白内障临床效果良好,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乳化术 小梁切除术
  • 简介:摘要青光是世界首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中国作为原发性闭青光发病率最高国家,重视和改进其治疗方法是降低致盲率的有效途径。随着微创青光手术(MIGS)技术的发展,原发性闭青光的治疗方法更新迭代。本文汇总目前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MIGS在原发性闭青光联合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进展,提示MIGS可能成为未来治疗原发性闭青光的优选联合方法,为临床提高青光治疗水平提供参考。

  • 标签: 青光眼,闭角型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晶体植入,眼内 小梁切除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复明片对不同证原发性青光的视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54例(108)原发性青光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中药复明片进行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C组患者的视力进步例数明显多于其他两组,组间经对比统计学意义产生(P<0.05),其VFDS评分虽高于其他两组,但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青光患者应按照其症进行治疗,从而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中药复明片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视神经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原发性青光患者手术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13年2月~2016年期间在本院行原发性青光手术的40例患者,按抽签方式分为2组,20例/组。观察组开展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评价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前等待时间、输液天数、住院费用、住院时间较对照组降低,疾病知识得分较对照组提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原发性青光患者手术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改善护理质量,增进患护关系,减少医疗成本。

  • 标签: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手术 临床护理路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electivelasertrabeculoplasty,SLT)治疗原发性青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4例30原发性青光患者,8例10原发性青光氩激光小梁成形术(argonlasertrabeculoplasty,ALT)失败患者,采用倍频Q-开关532nmNdYAG激光治疗。所有患者上方或下方房角180度范围内进行治疗,能量0.50~1.50mJ,点数80~100点。测量术后1h眼压,术后1d;1周;1月、3月、6月;1年随访,对比术前术后眼压、最佳矫正视力、视野及杯盘比变化。结果患者术前眼压(24.35±6.12)mmHg,术后1h为(18.12±5.23)mmHg,1d为(15.62±3.61)mmHg,1周为(18.14±2.05)mmHg,1月为(16.58±3.22)mmHg,3月为(18.26±2.52)mmHg,6月为(17.02±2.31)mmHg,1年为(18.03±3.41)mmHg;术前患者杯盘比为0.58±0.20,术后1年为0.57±0.30;术前视力0.81±0.30,术后1年视力为0.83±0.41;视野术前术后无变化。结论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可以有效地降低原发性青光及原发性青光氩激光小梁成形术失败患者的眼内压。

  • 标签: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氩激光小梁成形术 眼内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正常眼压性青光(NTG)与原发性青光(POAG)视神经蛛网膜下隙面积(ONSSA)的差异以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联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广东省高州市中医院确诊的53例NTG患者(A组)、46例POAG患者(B组),均未接受任何治疗,另选40例健康体检者(C组),检测各组的体质量指数、血压、24 h眼压、视野缺损、视轴长度、中央角膜厚度等指标,同时进行眼部二维超声扫描并分析各组球后3 ~ 7 mm的ONSSA差异,并分析ONSSA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关联性。结果A组ONSSA明显小于B组、C组[(5.07 ± 0.83)mm2比(6.19 ± 0.90)、(6.57 ± 1.43)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19、6.107,P<0.05)。A组的ONSSA与24 h眼压平均值、最高值均呈正相关(r=0.658、0.479,P<0.05);而B、C组ONSSA与24 h眼压平均值、最高值均无相关性(P>0.05)。三组的ONSSA与年龄、体质量指数、平均动脉压、中央角膜厚度、视野缺损以及视轴长度等因素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NTG患者的ONSSA较POAG患者及健康人群均降低,且NTG患者的ONSSA与24 h眼压的平均值及最高值均有相关性。

  • 标签: 青光眼,开角型 眼内压 视神经 蛛网膜下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刺球后穴治疗原发性青光的效果,为眼科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眼科在2014年7月到2015年4月期间收治治疗的80例(160只)原发性青光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分组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实验组40例患者行针刺球后穴治疗,参照组40例患者行常规药水处理。结果实验组40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明显优于采取常规药水治疗的参照组患者68.75%,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青光患者采取针刺球后穴治疗效果显著,值得眼科推广。

  • 标签: 原发性开角性 针刺球后穴 青光眼 药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治疗闭青光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1月-2012年12月期间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治疗的闭青光患者4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所有患者患房角开放,前房加深,眼压恢复至正常水平,患者矫正视力均发生改变,对患者实施为期一年的随访发现患者的视野均无异常。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治疗闭青光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 标签: 小切口白内障手术 闭角型青光眼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闭青光的临床效果,判断其临床应用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闭青光合并白内障的患者3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治疗的时候均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进行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变化、前房深度、眼压力与视野.结果治疗结果显示,所有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视力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升,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患者治疗后的眼压力明显下降,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治疗后的患者前房深度与视野范围均明显改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闭青光合并白内障的时候,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予以治疗,对改善患者视力水平、降低眼压力具有显著的效果,手术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闭青光;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77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873-01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方法治疗急性闭青光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我院2010—01/2012—12诊断为急性闭青光115例115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45例45行前房穿刺术减压后再行小梁切除术治疗,列为观察组,70例70行药物减压后,再行小梁切除术治疗,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的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眼术后视力均有所提高,术后观察组视力恢复较对照组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前房穿刺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青光疗效好。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前房穿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