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弱视及斜视治疗中视觉功能训练的应用价值。方法:时间节点范围在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间,抽取本院收治的40例弱视及斜视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患者按1:1比例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组20例,对照组用常规训练,实验组用视觉功能训练,就两组治疗效果、视力水平。结果:治疗效果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视力水平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弱视及斜视治疗中,视觉功能训练的应用,不仅可以提升治疗效果、又能改善视力水平,故值得积极实施并大力推广。

  • 标签: 弱视及斜视 视觉功能训练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学龄儿童予以视觉综合干预控制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9年8月-2020年10月诊疗108例学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n=54,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以视觉综合干预)和对照组(n=54,常规用眼健康教育)。比较分析两组学龄儿童的近视相关指标与近视率。结果 观察组学龄儿童近视率(7.41%)远低于对照组学龄儿童近视率(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视觉综合干预 学龄儿童 近视控制
  • 简介:摘要: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迅速发展,有关机器视觉的研究也日益活跃。机器视觉技术可以把被摄物体转换成图像信号,通过图像信号获取被摄物体的形状特征,然后再进行进一步的处理。目前,机器视觉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医药、包装、电子、汽车制造、半导体、纺织、烟草等各个行业,其在制药行业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 标签: 机器视觉检测技术 智能制药 展望
  • 简介:摘要: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群体往往面临多种生理功能的衰退,其中呼吸系统和视觉系统的老化尤为常见。呼吸障碍如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肺心病等可导致呼吸困难,而视觉障碍如白内障、黄斑变性等则影响视力。当这两种障碍共存时,患者面临的生活困难和心理压力会大幅增加。此外,由于老年人可能存在多种慢性疾病同时存在的情况,因此对护理的需求更为复杂。基于此,本文对老年患者呼吸与视觉双重障碍的综合护理策略展开了研究。

  • 标签: 老年患者 呼吸与视觉双重障碍 护理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图形翻转VEP(PRVEP)及扫描图形VEP(SPVEP)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视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于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单眼CSC患者38例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4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0.0±5.2 )岁。所有患者于急性期(病程≤3个月)和临床治愈期(病程≤6个月)双眼采用德国Roland公司电生理RETIport系统行PRVEP检测,刺激图形采用1.00°和0.25°刺激视角的棋盘格,观察P100波峰幅值和峰时。SPVEP检查设备和方法同PRVEP,空间频率依次为1、2、4、6、8、12、16、22 cpd。比较SPVEP视力与主观视力的差异。患眼与对侧眼PRVEP波峰幅值、峰时及SPVEP振幅、相位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患眼与对侧眼主观视力和SPVEP视力比较采用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急性期患眼主观视力与SPVEP视力行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结果急性期,患眼P100波峰幅值较对侧眼降低(t=30.26、13.59 ),峰时延长(t=-19.89、-29.41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临床治愈期,患眼、对侧眼P100波峰幅值(t=1.49、-0.57)、峰时(t=-1.22、-1.8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急性期,不同空间频率患眼、对侧眼SPVEP振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空间频率1、2、4、6、8、12 cpd,患眼、对侧眼相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临床治愈期,空间频率6、8、12、16 cpd,患眼、对侧眼SPVEP振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空间频率6、8、12 cpd,患眼、对侧眼SPVEP相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急性期、临床治愈期,患眼SPVEP视力均低于对侧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期、临床治愈期,患眼、对侧眼SPVEP视力均低于主观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性期:Z=-5.38、-3.00,P<0.001、0.003;临床治愈期:Z=-5.36、-5.38,P<0.001、<0.001 )。急性期,患眼主观视力与SPVEP视力呈正相关(r=0.847,P<0.001 )。结论PRVEP、SPVEP检查能客观评估CSC视功能改变;对于短期临床治愈CSC,SPVEP可探测细微、潜在的视功能异常。

  • 标签: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诱发电位,视觉
  • 简介:等.以视网膜电反应为指标观察加压阻滞对针刺效应的影响.针刺研究,研究了针刺对家兔视网膜功能的影响,等.针刺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中国针灸

  • 标签: 作用机理 影响作用 机理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眼白内障术后不等像的变化,并分析不等像对术后双眼视觉状态的影响。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2019年1—11月于萨鲁斯大学宾夕法尼亚视光学院和LewisLASIK眼科诊所招募拟接受双眼白内障手术的患者(≥50岁)73例。所有受检者在第1眼手术前接受不等像检查,第2眼手术后接受不等像检查和综合双眼视检查。综合双眼视检查方案包括立体视、眼位、融像性聚散、聚散灵活度及集合近点检查等。根据双眼视检查结果确定受检者的双眼视觉状态(正常双眼视或双眼视异常)。采用McNemar卡方检验比较手术前、后有临床意义的不等像比例(≥3%);Spearman检验分析不等像与屈光参差、双眼人工晶状体(IOL)度数差值及立体视之间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不等像对术后双眼视觉状态的影响;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能预测术后是否存在双眼视异常的不等像临界值。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2个月。最终纳入51例受检者,其中13例(25%)在术后被诊断为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主要为集合不足11例(22%)。术后有临床意义的不等像比例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4, P=0.286)。术前、术后及术源性不等像与屈光参差、双眼IOL度数差值及立体视均无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的双眼视异常与术前(OR=1.46, P=0.047)、术后(OR=1.67, P=0.031)及术源性(OR=1.48, P=0.021)不等像之间均存在相关性。ROC曲线分析显示,术源性不等像显示出最佳的曲线下面积(AUC),其AUC值为0.74,术源性不等像>2.4%时,其预测术后双眼视异常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佳,分别为80.6%和65.0%。术前和术后的不等像AUC值分别为0.68、0.66,分别取临界值3.3%和2.9%时,预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佳。结论:双眼白内障手术并不明显改变不等像。然而,双眼白内障手术群体的不等像可作为预测因子,用来预测术后发生双眼视异常的风险。

  • 标签: 白内障手术 不等像 双眼视觉异常
  • 简介:摘要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是一种板层角膜屈光手术,对其术后视觉质量的评估可分为主观视觉质量(视力、对比敏感度和视觉量表)及客观视觉质量(波前像差、点扩散函数、斯特尔比值和光学传递函数)。SMILE术后视力恢复快,裸眼视力显著提高,术后高阶像差、球差、彗差增加,对比敏感度、视觉量表评估,双眼视功能早期下降,3~6个月逐渐恢复。(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268-272)

  • 标签: 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视觉质量 屈光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三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视觉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眼科进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49例(50眼)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24例(25眼)植入三焦点人工晶状体者为三焦点组;25例(25眼)植入单焦点人工晶状体者为单焦点组。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的视觉质量。结果三焦点组患者的远、中、近距离视力(UCVA,logMAR)均在0.2及以上,中、近视力优于单焦点组( t=- 8.574,-10.975;P<0.001)。矫正远视力后的中、近视力三焦点组优于单焦点组(t=-5.504,-6.674;P<0.001),三焦点组术后3个月离焦曲线在-1.0~-2.5D过渡平缓,而且优于0.12(LogMAR)。三焦点组对眼镜依赖程度低于单焦点组(t=5.774,P<0.001),而中、近视力的视功能满意度高于单焦点组(t=3.834,5.558;P=0.001,0.020)。结论三焦点人工晶状体可以为患者提供舒适自然的连续全程视力,尤其是中距离视力,而且能提升患者的术后视觉质量满意度和脱镜率。

  • 标签: 视力,中距离 晶状体,人工,三焦点 超声乳化,白内障
  • 作者: 林俊 李世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3年第02期
  • 机构: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眼科,重庆 400038,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眼科,重庆 400038 李世迎现在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眼科 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 福建省眼科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眼再生医学工程研究中心 厦门大学医学院,厦门 3611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视觉电生理检查过程中产生伪迹的常见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2—2020年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临床视觉电生理检查25 001例,对照国际视觉电生理协会指导标准所提供的标准波形,确定典型的伪迹波形,分析其特征和原因,并针对伪迹原因提出减少及消除伪迹的方法。结果25 001例中典型的伪迹波形有60例,常见原因可分为3大类:受检者因素、环境因素和机器设备因素,具体原因包括患者头面部肌肉紧张42例、瞬目9例、50 Hz工频伪迹4例、放大器异常2例、其他3例,分别占70.0%、15.0%、6.7%、3.3%、5.0%。处理策略:(1)检查过程中关注患者头面部肌肉紧张、瞬目、注意力不集中等患者自身影响因素,可提前告知患者检查流程,与患者交流放松身心;(2)建议使用高质量的50 Hz硬件陷波器,保证地线连接良好,移除视觉电生理仪器附近的大功率电器以降低50 Hz伪迹;(3)充分清洁皮肤,使参考电极阻抗降至1 kΩ以下减少阻抗伪迹。结论临床视觉电生理检查中伪迹的类型和原因呈多样性,检查者需要准确判断伪迹因素并及时有效排除伪迹,提供更加精准的检测结果;同时加强临床医师对伪迹的了解,以便准确判读视觉电生理检查报告。

  • 标签: 视觉诱发电位 视网膜电图 眼电图 伪迹 视觉电生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在老年癌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老年癌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脸谱疼痛评分法,根据评分结果及患者主诉、病情等,给予相应的疼痛护理措施,观察组在面部表情评分的基础上,结合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的方法,采取疼痛护理措施,将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相关护理质量指标进行对比,综合比较两组患者的止痛药物使用量、焦虑情绪、疼痛程度、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止痛药物使用量、焦虑情绪、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视觉模拟评分法在老年癌痛患者中应用效果较好,患者接受度高,临床运用方便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视觉模拟评分法 老年患者 癌痛
  • 简介:摘要双眼视觉问题虽然不是屈光手术后主要的并发症类型,但诸多证据表明其确实发生于屈光手术后。评估术前双眼视觉状态可以预测和规避术后双眼视觉异常的发病风险。目前临床上眼科医生往往对双眼视觉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可能低估了屈光手术相关双眼视觉问题的影响。本文将围绕屈光手术相关的双眼视觉问题进行总结,并分别对屈光手术相关的双眼视觉异常的风险筛查方案和风险预测分级、双眼视觉检查指标的正常参考值及常见的双眼视觉异常分类诊断标准及合理的治疗策略提出建议。

  • 标签: 屈光手术/不良反应 双眼视 融合,眼科/生理 聚散度,眼科/生理 风险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股内侧肌的视觉反馈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65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观察组3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健康教育、肌肉力量训练、本体感觉促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和常规股内侧肌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B超引导下股内侧肌视觉生物反馈训练,疗程为3周,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进行评定。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3周后,HSS评分中各因子分及总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变化,观察组各因子及总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3,P<0.05)。结论通过B超引导下股内侧肌视觉生物反馈训练,更有利于全膝置换术后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反馈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超声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规范基层医院外科病区的药品管理,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对病区内备用药品、急救药品、高危药品采用视觉提示管理方法,将每种药品用颜色与数字相结合进行标识,按序放置,采取固定药品基数,循环运作的方式,并制定严格的药品管理制度。结果采用药品视觉标识管理两年中护士摆错药物发生率由前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同期的86.7%,上升至99.6%,护士药品工作满意度有原来的89.6%上升至98.2%,使用中未发生任何护理差错事故,均安全用药。结论基层医院病区药品的视觉标识管理能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病区护理管理质量。

  • 标签: 基层医院 病区 药品管理 标识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足月儿和早产儿的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P2波潜伏期和振幅的发育规律,研究其临床应用。得出结论以FVEPP2波潜伏期值为参考值对足月儿和早产儿进行视功能检查具有可行性,在为早产儿进行视功能检查时,应检查早产儿的矫正月龄后的潜伏期值是否在正常值范围内,早产儿矫正胎龄至近足月时VEP波形已可正常引出。

  • 标签: 足月儿 早产儿 视觉诱发电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智能脉冲技术辅助经角膜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对患者客观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接受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本次实验在2019年3月初开始实施,正式结束时间为2021年2月,实验对象人数为198例。随机编号结果的奇偶性为本次实验的分组依据,对照组患者实施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实验组患者实施智能脉冲技术辅助经角膜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客观散射指数、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及斯特列尔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本次实验进行全面的分析,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mo客观视觉质量指标差异微小,(p>0.05);对本次实验进行细致的分析,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术后3mo客观散射指数相比对照组较高,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术后3mo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及斯特列尔比相比对照组较低,差异较为凸显(p<0.05)。结论:智能脉冲技术辅助经角膜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对患者早期客观视觉质量的影响不存在突出差异,但是从长远来看智能脉冲技术辅助经角膜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的表现更加理想。

  • 标签: 角膜屈光手术 客观视觉质量 智能脉冲技术辅助经角膜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 简介:1.在P100波峰处可显示双侧枕部出现对称性正相电位升高;2.空间电位分布特点:内枕区向前电位下降,极性由正相转为负相,由中线向外侧电位下降;3.在极少数正常人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形成的枕区正相高电位改变,可以前移至Pz(顶区),而在枕区的正相高电位改变消失。

  • 标签: 视觉诱发电位地形图 正常人 电位下降 高电位 空间电位 分布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