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有关唐时《阳关》叠问题,近十几年来,引起各方学者之重视.但由于唐时原谱早已散佚,故至今仍无令人信服之定论.笔者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经过辨析,认为:应以苏轼《东坡题跋》中有关唐时《阳关》叠记载为准.而苏轼所讲"古本三叠"不仅有"三"叠之实义,亦有"多"叠之义.此曲歌辞经历了由齐言歌辞向杂言(长短句)歌辞转变过程,和声从中起过渡作用.和声与叠乃两回事,不可混为一谈.

  • 标签: 《阳关》唐时 叠法 唐声诗 歌辞 王维 唐代
  • 作者: 高杨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3-13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3期
  • 机构:中国人普遍地了解西洋击打乐器,掌握西洋击打乐器的历史并不太久。但随着现代文明的不断发展,西洋击打乐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遍。在现代人的音乐创作中,击打乐器的运用以及其在现代乐队中的地位与作用,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总结分析一些必要的演奏方法,必将有利于自身演奏水平的不断提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法国和意大利都是众所周知历史悠久艺术之国,并都珍藏着极为丰富优秀艺术遗产。我们这次考察主要内容是博物馆。考察印象是:法国政府和人民普遍地热爱艺术,珍视艺术品,把它们看作民族骄傲。政府非常重视博物馆、美术馆作用,并不断地加强对它建设。我们此次所见到一些博物馆,就是新建而又规模可观。国家对博物馆购买与充实藏品常作巨额投资。去年,单是对省辖博物馆拨款就达3550万法朗。

  • 标签: 艺术遗产 法朗 热爱艺术 蓬皮杜 荣军院 文化中心
  • 简介:起始动机组(主题核心)在主题构造单位中,除主题、动机、短句、副动机以外,还能分出起始主题组(古老德国理论称为“前导动机”[Kopfmotiven]),或称“主题核心”(按博布洛夫斯基意见,前曾提及)或称“起始数音”[initio](按普罗托波波夫意见。他在莫斯科1970年出版《贝多芬曲式原则》一书中,不仅运用阿萨菲耶夫“起始数音、移动和界标”[initium—movers—terminus]三位一体中意味着其纯功能意义initio观点,并从构造角度研究initio,以表明它和主题、乐段相互关系,指示

  • 标签: 论音乐 主题法 奏鸣曲式 普罗托 音乐主题 钢琴奏鸣曲
  • 简介:即运弓技巧和方法.通常是指在乐曲处理中制订弓序和弓.它通过音符组合上变化,在演奏中对弓子各部位合理应用,更正确地解释了乐曲中分句、乐句表现内容,进一步地增强和丰富了乐曲表现能力.演奏家们都很重视弓运用,它关系到演奏艺术风格、技巧表现力发挥,在大乐队中弦乐声部更具有音乐表现统一、整齐、美观、和谐舞台艺术实际意义.

  • 标签: 弓法 表现力 节奏性 演奏艺术风格 乐曲 功能特点
  • 简介:<正>概括地讲,三轴协变唱名是,以协变为原则,以固定为主体,以可动为辅助,结合三者而形成唱名。而所谓“三轴”则是指,除了在大多数场合把C唱Do以外,还可以把E或bA唱Do,以减少变唱名。为了签别唱名科学程度,本文提出“协变原则”这一概念。任何唱名所用唱名,作为特定音节序列,是一定音程关系指示器。以流行最广桂多唱名为例,fala这两个音节连缀,所指示音程是:或上行大三度(大十度),或下行小六度(小

  • 标签: 协变唱名法 音节 音程 三轴 想象力 原则
  • 简介:4)主题派生,作为一种手法,正符合由来已久艺术形式规律——统一中多样化或多样化中统一。派生主题产生特具于奏鸣曲式展开部中副部与插部、再现部与尾声中新主题,以及特性变奏曲中新旋律。派生原则相关于变形原则、主题“萌发”方法及节奏扩充与紧缩。例如,借助节奏扩充与复调起源方法,维也纳古典派风格中得以产生新主题与动机。例——莫扎特a小调回旋曲,由正主题回音构成结尾动机(于转位中)(例34α、δ);贝多芬第廿一奏鸣曲第一乐

  • 标签: 论音乐 奏鸣曲式 主题法 音乐主题 复调 古典派
  • 简介:粤乐概沦旋律,是在调式音阶基础上,由节拍、节奏和音程所组成音群.动机,是由一小群节拍、节奏、音程组成小单位,具有主题音乐形象基本要素,是乐曲组成材料,好比是建筑材料沙子、石块、水泥和钢筋.乐汇,是音节较多,曲线较长一组音群,包有更丰富主題音乐形象。好比是建筑体中小部件。

  • 标签: 旋法 音群 旋律线 主题音乐 五度 乐汇
  • 简介:中国古老昆剧艺术,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其历史文化价值与濒危程度愈发引人关注,而昆曲剧目教学在大学本科阶段戏曲表演人才培养及艺术传承中重要作用也随之凸显.本文旨在就昆曲剧目教学方法问题进行探索,以求为充分发挥昆剧表演艺术教育功能,并使昆剧表演艺术得以更好地传承,提供更多方法论保证.

  • 标签: 昆曲 剧目教学 方法
  • 简介:曲始興于隋,其源頭是中古時期清商樂,故隋代曲乃由清商署樂官掌管。入唐以後,清樂衰亡,清商署亦被罷省。但玄宗獨好曲,於是設立梨園樂官專門管理並演奏之。安史亂後,梨園被罷,曲撥歸太常梨園别教院,其後又轉隸宣徽曲樂官。隨着職能擴大,宣徽院不再單獨理樂,曲遂轉屬其分支機構仙韶院。到了北宋,曲主要由教坊曲部和黄門樂雲韶部掌演。北宋末至南宋初,雲韶部消失,教坊被罷省,曲亦趨於衰亡,但在宋金雜劇、金元院本中尚有法曲藝術因子存在。

  • 标签: 法曲 清商樂 樂官 戲劇
  • 简介:围绕师范音乐教育发展与改革问题,本刊在今年第三期刊载了有关师范音乐教育办学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和教材教法等问题一组文章。在今年第四期刊载了有关师范音乐教育声乐教学改革问题一组文章。本期摘要发表一组文章,反映了对中师、师专、高师、音乐院校音乐教育系等各类师范教育器乐教学(主要是钢琴教学)改革意见。以供参考。

  • 标签: 师范音乐教育 音乐院校 声乐教学改革 器乐教学 自弹自唱 伴奏音型
  • 简介:拜读了李玉声、邬可晶、蒋锡武、钱锦康等先生发表在2007年11期和2008年3、4期《中国京剧》有关谈“五功五文章后,使笔者大长见识,获益匪浅,出于对京剧艺术热爱,亦出于求教,我不揣浅陋,也在此就“五功五问题,谈些管窥之见,舛误之处,请李、邬、蒋、钱诸位先生及方家指下.

  • 标签: 《中国京剧》 京剧艺术 蒋锡武
  • 简介:清代研究者运用“直觉”对楚辞进行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并由此形成独具中国特色成型研究方法,笔者姑且称之为“直觉感悟”。这一方以中国传统理论和心理认识为基础,具有传统“形散神一”理论形态,并将前代学者对“直觉”运用上升到方法层面完形化、系统化,在探讨创构有自己特色文学研究体系今天,很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并发扬。

  • 标签: 清代 楚辞 直觉 感悟 方法
  • 简介:关于“首调唱名”与“固定唱名选择与使用,长久以来都是音乐基础教学领域中富于争论的话题。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关于两种唱名孰优孰劣讨论叉呈升温趋势,但其中存在误区却一直没有得到澄清,其中主要原因是没有从唱名心理本质及其实际需求出发进行讨论。从心理实质来看,唱名是表述音高及其关系词汇系统,是人们借以记忆、组织乐音,进行音乐思维载体。出于不同使用目的,人们发明了不同唱名体系。在对两种唱名讨论中,一些参与者由于未能认清唱名体系、记谱体系与听觉之间各自心理实质与关系,从而导致问题复杂化。本文将就其中出现误区及其背后心理实质进行深入剖析。

  • 标签: 固定唱名法 首调唱名法 谱式 绝对音感 调式感
  • 简介:绘画书法化在南朝还只是理想。之所以称为理想,乃在于作为绘画标准,此时象形远未达到文字学意义上象形式简略与象征。而且更由于“书取少,画取多”(宋·郑樵),在写实性未得到充分发展之前,即使抛开汉字这一基础不谈,两者在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可能完全同一,而更多是方式接近,因而书法化亦只能是一种理想。但正是有了这一理想指引,绘画朝书法化彼岸进行了艰难而漫长跋涉。本文再论“六”与书法关系,希望推动深入研究汉字、书法与中国画关系。

  • 标签: 六法 汉字 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