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下咽癌年发病率为(0.17~0.80)/10万,占头颈部恶性肿瘤1.4%~7.0%,占全身恶性肿瘤0.5%。其主要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多发生于梨状窝区(70%~80%),其次为下咽后壁区(5%~22%),

  • 标签: 下咽癌 头颈部恶性肿瘤 重建 修复 手术 全身恶性肿瘤
  • 简介:当你在工作时候一定要注意学会自我保护,防止在工作中受伤。这不仅仅是说让自己不在一时收到伤害,更是要注意不要让这种身体损伤伴随你以后生活。工作中造成身体劳损会使你在以后得工作中能力下降,这就意味着你不能再在用同等收入来维持你家庭支出。因此你应当尽量在工作环境中保护自己避免受到工伤,时刻注意保护自己,时刻提醒自己安全第一。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自己和他人安全,万万不可在安全方面耍滑头,

  • 标签: 自我保护 工作环境 安全第一 万不可 家庭支出 激光安全
  • 简介:眼遗传病中有些是单基因遗传病,有些是多基因遗传病。有些眼遗传病发病还需要特定环境因子或表观遗传学与致病基因共同作用。致病基因和致病突变位点都存在异质性,而且不同地域或民族间有较大差异。近年来,很多与眼遗传病相关致病基因或致病突变位点被相继报道,这些已知致病突变位点可作为基因标记,用于眼遗传病临床基因诊断、症状前诊断和产前诊断。本文主要关注常见眼遗传病基因标记,介绍眼遗传病分子诊断常用技术,并讨论如何建立较规范和完善眼遗传病分子诊断体系。

  • 标签: 眼遗传病 基因诊断 基因标记 分子诊断体系
  • 简介:英文摘要是应用符合英文语法文字语言,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阐述文献重要内容短文。本刊每篇论著需附简短英文摘要,包括4个要素,即“Objective”,“Methods”,“Results”,“Conclusions”,不宜超过250个实词。写作要求如下。

  • 标签: 英文摘要 写作 文字语言 英文语法 文献
  • 简介:我们需要高质量信息,以开展由"视觉2020"所支持眼保健计划,用来衡量(和改进)我们作为,有助于获得资源以及所需要支持。其中大部分信息可以被收集、分析,并作为我们日常工作一部分,就像本期所载很多文章一样。然而,我们许多问题只能由专门研究来

  • 标签: 视觉2020 研究
  • 简介:Massae先生(化名)是一位48岁农民,最近到坦桑尼亚一个三级眼科诊所就诊,主诉左眼眼痛、流脓、失明三个星期。在患病前几天,他在当地健康中心治疗(氯霉素滴眼液),但是症状持续加重。现在,他有大面积角膜溃疡

  • 标签: 角膜盲 预防 治疗 康复
  • 简介:目的:探讨角膜地形图引导个性化切削术(topographyguidedcustomizedablation,TOGCA)治疗高度散光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05/09在我院屈光中心接受TOGCA散光≥-2.00D复性近视散光患者53例87眼。术前、术后行角膜地形图检查,分析手术前后角膜散光度及散光轴变化。结果:术后裸眼视力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无1例最佳矫正视力下降。术前眼总体散光-2.44±0.47D,角膜散光-2.56±0.58D,均为顺规散光。术后眼残留散光-0.17±0.34D,除1例(2眼)发展了-1.00D散光,其余患眼均在±0.50D以内,角膜散光-0.10--2.60D,平均-0.98±0.46D,部分角膜散光欠矫与非角膜散光因素正相关。散光轴位变化较术前改变约14.13±19.18度。结论:TOGCA治疗高度散光具有良好可预测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术后散光较术前明显减小,手术前后角膜散光轴均保持了良好一致性。

  • 标签: 近视 散光 角膜地形图引导 个体化切削
  • 简介:内耳深居颞骨岩部,未能被直接观察到,也甚难取得其病变组织作病理学检查,故内耳疾病至今仍是未被清楚查明一类病变。虽然影像学、功能检测和生物化学检查所得依据可用于诊断内耳畸形、遗传、药物中毒和外伤等病因可查得内耳疾病,但发病率高梅尼埃病和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在著名《Schuknecht’s耳病理学》(MerchantSN,NadolJBJr,2010,第3版)一书中仍被列在病因不明或多因性一章中。其他如影像学明确可见上半规管裂也被质疑是否负责同耳发生症状。由于这类内耳疾病病因不明或可能是多因性,因此目前对其临床诊断和治疗仍多是推理和探索性

  • 标签: 内耳疾病 疾病诊治 Schuknecht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生物化学检查 病因不明
  • 简介:本刊录用论文作者署名均以附有单位正式介绍信为准。作者姓名排序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改,如有特殊情况,中途要求增减作者置名或变更作者署名闪序,必须出示单位正式介绍信,否则本刊不予受理。集体署名文章必须明确对该文负责通讯作者。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本人同意。

  • 标签: 作者署名 论文 作者姓名 特殊情况
  • 简介:为了保证稿件学术水平和资料科学性与真实性,凡向本刊投稿作者在投稿时必须同时附第一作者所在单位介绍信并加盖公章,同时付稿件处理费20形篇,注明联系电话、详细地址和邮编,否则稿件暂缓审理。介绍信中均应明确以下内容:①文章内容和所有资料真实;②作者署名及排序无争议;

  • 标签: 投稿 作者署名 学术水平 介绍信 科学性 稿件
  • 简介:目的了解高度近视眼视网膜周边病变发生频度并初步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对变性视网膜影响.方法对286(568眼)屈光度在-7.00D以上LASIK术前患者进行散瞳眼底三面镜检查,并对其中存在视网膜变性115眼术后眼底情况进行12~18个月随访.结果568眼被检者中,发现各种网膜变性125眼,占被检眼数22%,其中格子样变性53眼(9.33%),霜样变性30眼(5.28%),囊样变性8眼(1.41%).其他类型变性34眼.发现网膜干性裂洞及亚临床视网膜脱离共11眼(1.94%).格子样变性以颞侧区域出现频率最高,占其发生率77.4%,鼻侧占22.6%,两者间差异显著(P<0.01).125眼眼底变性中,115眼接受了LASIK手术,其中28眼行氩激光光凝治疗后1~6个月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对以上患者进行12~18个月随访观察,未发现视网膜脱离.结论屈光手术前,对高度近视患者进行眼底三而镜检查可避免或减少术后视网膜脱离发生.

  • 标签: 视网膜病变 高度近视眼 术后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频度 周边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前加用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s)对术后黄斑囊样水肿(cystoidmacularedema,CME)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Library、PubMed、BMC、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收集NSAIDs不同给药时机(试验组予以NSAIDs术前及术后局部点眼治疗,对照组予以NSAIDs术后治疗)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CME及黄斑中心凹厚度影响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采用RevMan5.2软件及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项研究。术前是否加用NSAIDs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CME发生在术后1w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58,95%CI:0.48~5.18,P〉0.05)、术后1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8,95%CI:0.30~2.00,P〉0.05),术后3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2,95%CI:0.11~0.43,P〈0.01);黄斑中心凹厚度在术后1w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7.20,95%CI:-15.17~0.77,P〉0.05)、术后1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3.98,95%CI:-14.05~6.08,P〉0.05),术后3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18.25,95%CI:-33.80~-2.70,P〈0.05)。结论:术前及术后联合应用NSAIDs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CME发生,降低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提示NSAIDs术前术后联合应用较单独术后应用更具有优越性。

  • 标签: 非甾体抗炎药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黄斑囊样水肿 黄斑中心凹厚度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改良法建立大鼠后发性白内障动物模型并观察LEC在PCO过程中动态变化。方法:SD大鼠50只在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后行晶状体囊外摘除术(ECLE),娩核后使用无菌空气恢复前房。分别于术后0,3,7,14及28d对术眼进行裂隙灯检查并处死动物,摘除眼球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检测LECα-SMA表达。结果:100%术眼后囊膜存在,84%鼠眼可用于检测。术后0h于前囊下和赤道部内表面观察到LEC。PCO在术后3d出现,出现囊膜皱缩,整个晶体囊膜出现纺锤形细胞。术后7d时后囊膜明显混浊,见较多纺锤形细胞分布。所有动物于术后14d出现明显后囊膜皱缩,可见新生晶体纤维。术后28d见明显后囊膜增厚,新生晶体纤维填充囊袋,后囊膜未见细胞。LEC形态及分布恢复到术后0h状态。免疫组化检测见术后3d时α-SMA阳性表达。结论:改良法成功建立大鼠PCO模型,LEC在PCO形成中出现形态和分布上动态变化。其将为在分子水平上探索PCO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提供合适研究载体。

  • 标签: 后囊膜混浊 大鼠 晶状体上皮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中连续锁边缝合两种不同结膜瓣对泪膜稳定性影响。方法双眼原发性青光眼患者26例,双眼均行小梁切除术,左眼组:以穹窿部为基底结膜瓣组26例26眼;右眼组:以角膜缘为基底结膜瓣组26例26眼,两组中结膜瓣均采用连续缝合密闭切口,并检测术前1d、术后1d、7d、14d、30d、60d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Itest,SIT)、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fluorescenceintegral,FI)。结果两组间BUT、SchirmerI试验于术后1d、7d、14d、30d及60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连续锁边缝合以穹窿为基底结膜瓣小梁切除术显著降低了泪膜稳定性,为提高患者舒适度我们主张以角膜缘为基底作为手术切口。

  • 标签: 小梁切除术 连续锁边缝合 结膜瓣 泪膜
  • 简介:每年,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有数千名婴儿和儿童失去他们视力和生命,因为一种叫视网膜母细胞瘤可治愈眼癌,通常是因为它没有被及时诊断和治疗。尽管视网膜母细胞瘤相对罕见,但对受其影响儿童可能会造成破坏性后果。如果治疗太晚,可能会导致失去眼睛,侵袭大脑并且导致死亡。

  • 标签: 视网膜母细胞瘤 致盲性疾病 治愈 中等收入国家 破坏性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危重症小组干预模式在降低住院患者夜间外出不归发生率中应用。方法2015年7月-12月,我院危重症小组以"降低住院患者夜间外出不归发生率"为主题,开展为期6个月品管圈活动,探讨降低住院患者夜间外出不归方法。结果住院患者夜间外出不归由实施品管圈方案前19.8‰降低至实施后6.5‰。结论开展危重症小组干预模式,能降低住院患者夜间外出不归状况,既保证了病人安全,也提高了护理质量。

  • 标签: 小组干预 外出不归 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