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儿童烟雾病及烟雾综合征临床特点及影像资料,根据年龄发育阶段研究首发症状及临床特征,探讨脑梗死发生与颈内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2002年1月-2009年5月连续住院的78例儿童烟雾病及烟雾综合征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息儿的年龄及性别分布特点,首发症状在不同年龄段、不同类型(出血型和缺血型)中的特点。将脑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图像清晰的缺血型烟雾病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rack,TIA)组和脑梗死(cerebralinfarction,CI)组,比较两组的Suzuki分期差异。结果78例患儿中男36例(46.2%),女42例(53.8%)。起病年龄18个月~17岁,平均(8.55±5.80)岁,5~10岁患儿47例(60.3%)。幼儿期首发症状仅见肢体无力和抽搐,发作性头痛从学龄前期开始出现,学龄期开始出现视力障碍和不自主运动,记忆力下降等。脑缺血型烟雾病72例(92.5%)。缺血型首发症状多见TIA51例(43.1%)、肢体瘫痪15例(20.8%)、发作性头痛22例(30.6%)、肢体麻木11例(15.5%)、抽搐8例(11.1%)、言语障碍6例(8.5%)等。出血型首发症状为头痛伴意识障碍(50%)、伴肢体无力(50%)、伴言语障碍(16.7%)。C部位多在额颞顶叶,脑血管病变主要累及颈内动脉系统。出血部位多在脑室系统(50%)。其次为基底节(55.4%),丘脑和额颞叶各占16.7%。TIA组(27例)和Cl组(27例)脑血管造影Suzuki分期无显著性差异(X2=1.054,P=0.596)。结论5~10岁为儿童烟雾病的发病高峰期,临床以缺血型为主,出血型少见。不同年龄发育阶段临床首发症状有所差异。以TIA和CI为表现的缺血型烟雾病息者DSA的Suzuki分期无显著差异。

  • 标签: 烟雾病 儿童 临床表现 脑血管造影 脑梗死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肥胖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儿科门诊收治的单纯性肥胖患儿13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同一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13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2组儿童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多导睡眠监测,比较2组儿童的OSAHS发生率、BMI标准值、AHI、OAI、MSaO2、LSaO2、CAI、睡眠效率,扁桃体肥大与腺样体肥大情况,分析肥胖、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与OSAHS、AHI、OAI、LSaO2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OSAHS发生率为59.23%(77/1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15%(34/130)(P〈0.05);观察组BMI标准值、AHI、OAI、CA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SaO2、MSaO2、睡眠效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OSAHS组与非OSAHS组在性别分布、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SAHS组BMIZ值、肥胖数、扁桃体肥大数与腺样体肥大数均显著高于非OSAHS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肥胖、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与儿童OSAHS的发生、AHI均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与LSaO2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结论:小儿肥胖与睡眠呼吸综合征存在显著相关性,是重要的致病危险因子,临床上要重视对肥胖儿童的OSAHS临床症状与PSG监测,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 标签: 小儿肥胖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多导睡眠监测 相关性分析
  • 简介:目的:建立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带教老师资格考评体系,为该部分带教老师的选拔、培训及考核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文献查阅、开放式问卷调查及专家访谈的基础上初步确定指标体系,通过德尔菲法对33名护理专家进行两轮咨询论证。结果:两轮问卷的回收率分别为87.9%、89.7%;专家权威系数分别是0.853、0.872;专家意见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是0.231、0.295,经检验,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终形成的资格考评体系包括9项准入指标,5项考评内容、19项考评指标和56项评价标准。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带教老师资格考评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可作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带教老师管理的可靠依据。

  • 标签: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 带教老师 德尔菲技术
  • 简介: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早产低体重儿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分别采用常规性护理和综合性护理干预,护理后对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组患者的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时体重时间、肠道营养达标时间、睡眠恢复正常时间比较,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喂养不耐受性和呼吸暂停进行比较,观察组的人数少于对照组。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优势突出。结论:对早产低体重儿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措施,能解决喂养不耐受性,促进睡眠恢复正常,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早产低体重儿 综合护理 喂养不耐受 睡眠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我科3例瓣膜置换术后合并酒精戒断综合征患者的早期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方法:对3例瓣膜置换术后合并酒精戒断综合征的患者除给予瓣膜置换术后常规治疗及护理外,每天给予4~6次,每次20~40ml白酒口服,并积极进行心理护理及家庭社会支持。结果:3例瓣膜置换术后合并酒精戒断综合征的患者于术后3天从监护室安返病房并治愈出院。结论:早期判断并发现心脏术后酒精戒断综合征并给予少量饮酒,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清醒,减少镇痛剂的应用,减少躁动,避免误诊延误治疗,取得配合并实施各项治疗及护理措施,并逐步使患者减少或戒断饮酒,从而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 标签: 临床观察 合并酒精 心脏瓣膜置换术
  • 简介:口腔矫治器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一种非手术治疗方式,其成本低、无创伤、便于摘戴、患者易于接受,是治疗轻、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有效方法,但治疗过程中应有全面的追踪随访及监测措施,以减少副反应,提高临床疗效。本文对近年来口腔矫治器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口腔矫治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临床应用 研究进展
  • 简介:Wallenberg综合征又称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是一组因小脑后下动脉(PICA)或椎动脉(VA)受累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和预后有很大的可变性,主要由于其血管形态学及侧支循环的差异性所致。因此,了解Wallenberg综合征患者正常血管解剖、血管形态学变异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可能为其临床诊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WALLENBERG综合征 椎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血管形态学 侧支循环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继发脑出血患者的手术室急救措施。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34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继发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1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急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SDS评分、SAS评分及躯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护理效果比较差异显著,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有1例出现静脉血栓,1例出现坠积性肺炎,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对照组有3例出现静脉血栓,2例出现坠积性肺炎,并发症发生率为29.4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继发脑出血手术治疗中实施护理干预,缓解了患者病情,缩短了手术准备时间,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继发脑出血 手术 急救护理
  • 简介:患者,男,57岁,于2005年1月31日15时突然剧烈头痛、恶心伴有呕吐,即呼救护车送我院,途中病人意识不清,伴尿失禁.急诊CT检查示:脑池及部分脑沟裂高密度影呈铸型,以鞍上池为著,脑沟变浅,侧脑室略大,中线居中.考虑蛛网膜下腔出血.急诊入院.既往无高血压及遗传病史.查体:血压180/130mmHg,中度昏迷,双侧瞳孔不等大,左侧瞳孔4mm,光反射迟钝,右侧瞳孔2mm,光反射存在.神经系检查:四肢肌力Ⅴ级,右侧巴彬斯征阳性,颈强直(+).入院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考虑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

  • 标签: TERSON综合征 蛛网膜下腔出血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8岁,因四肢末端麻木乏力5个月,于2006年5月入院。入院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缓慢进展性四肢末端麻木,伴乏力、肿胀,僵硬(晨起时明显,持续1h以上),最初为双手指末端麻木,渐进性出现全手、腕部、双足麻木及四肢末端怕凉、双手指及足趾皮肤变黑(以右端为重),伴有全身大关节疼痛及多个指(趾)关节疼痛肿胀,曾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经治疗(具体药物及剂量不详)后,病情无明显好转。既往史:有“淋巴结结核”史,已行手术切除;有“美尼埃氏病”史;1982年曾因左肩关节外伤于当地医院手术治疗,术中有输血史;平素全身皮肤易出现瘀斑。入院查体:神志清,四肢末端皮肤稍黑、发凉,四肢肌力稍低于5级,双侧肱二头肌反射、双膝反射活跃,双侧桡骨膜反射、双侧踝反射减弱,双侧病理征阴性。

  • 标签: 结缔组织病 重叠综合征 病因 多发性神经病 免疫功能紊乱
  • 简介:目的形成高甘油三酯血症的临床实践指南。参与者工作小组包括由内分泌学会临床指南小组委员会(ClinicalGuidelinesSubcommittee,CGS)选定的主席,及另外五位此领域的专家和一位方法学家。作者没有接受任何企业的资助或报酬。证据指南采用的推荐、评估、制订与评价的分级(theGradingofBecommendations,Assessment,Development,&ndEvaluation,GBADE)系统来描述推荐的强度和证据质量。共识过程共识是通过对证据的系统回顾、电子邮件讨论、电话会议和面对面的会议为指导。本指南依次由内分泌学会CGS、临床事务核心委员会和内分泌学会理事会审议并批准。在每个阶段,工作小组根据书面意见做出修订。结论工作小组建议,高甘油三酯血症的诊断主要基于空腹水平,轻度和中度的高甘油三酯血症(甘油三酯为150~999mg/d1)可以用于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评估,且重度和极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甘油三酯〉1000mg/dI)被认为是胰腺炎的危险因素之一。工作小组同时建议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评估继发性高脂血症,原发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评估血脂异常和心血管疾病的家族史。工作小组建议,中度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治疗目标是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小组指南一致。初始治疗应是生活方式治疗,也可考虑饮食改变和药物联合治疗。重度或极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贝特类药物应作为一线用药。

  • 标签: 高甘油三酯血症 治疗 评估 证据
  • 简介:目的:比较普通固定压力(ContinuousPositiveAirwayPressure,CPAP)、双水平气道正压(Bi-levelPositiveAirwayPressure,BiPAP),又叫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伴OSAHS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固定正压通气,双水平正压通气。结果:观察组术前通气时间、术后通气时间与二氧化碳潴留、不良事件合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OSAHS患者围手术期使用双水平正压通气获益更好。

  • 标签: 围手术期 持续正压通气 重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组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与脑白质疏松(LA)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应用多导睡眠呼吸监测诊断的169例OSAHS患者进行头颅磁共振检查.评估LA的发生率及其程度,探讨睡眠呼吸参数与LA程度的关系。结果169例0SAHS患者中无LA24例(14.20%);LA145例(85.80%),其中轻度LA27例(15.98%),中度LA65例(38.46%),重度LA53例(31.36%)。对不同程度LA患者年龄、体重指数及睡眠呼吸参数进行比较发现,年龄、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HI)、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SaO2〈90%时间及氧减指数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及氧减指数与LA密切相关。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加,氧减指数逐渐增大,LA发生率逐渐增加,程度逐步加重。对OSAHS患者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有利于改善LA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

  • 标签: 脑白质疏松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老年人
  • 简介:目的了解经济发达镇综合医院急诊内科三年间收治自杀患者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查阅病例,自编调查量表对1999年和2001年珠三角地区某镇一所综合医院急诊内科收治的所有扑克杀患者进行登记,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户籍,婚则,职业,文化程度,自杀原因及方式,并比较两次调查的结果.结果1999年组和2001年组分别收治自杀患者为360例和475例,分别占总就诊人数的1.11%和1.55%,两组年龄均以15~25岁为多,差异无显著性(P>0.05).1999年组和2001年组均为女性多于男性(男:女分别为1:2.36和1:2.74),外地户籍人口自杀者多于本地户籍人口(本地户籍人口比外地人口分别为1:9.6和1:14.3.文化程度低者自杀发生多,2001年组初中文化以下自杀者上升(P<0.01)有非常显著差异.两组中均以打工者、农民自杀居多,无显著差异.两组自杀原因中由人际关系、恋爱、婚姻导致的自杀者多,无显著差异.两组自杀原因中由人际关系、恋爱、婚姻导致的自杀者多,1999年组为78.3%,2001年组为728%.(P<0.05)差异显著.自杀方式全部为服毒自杀,1999年组服农药,安眠药自杀者多(675%),2001年组服家药者下降,服安眠药、其他药品、杀鼠剂人数上升(P<0.01)有非常显著差异.结论三年间某综合医院急诊内科收治的自杀患者结构,自杀原因,自杀方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 标签: 经济发达镇 综合医院 急诊内科 自杀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抽动秽语综合征(TS)患者疾病过程中免疫损伤的相关机制。方法应用抗脑抗体(ABAb)、抗核抗体(ANA)、可溶性白介素-6受体(sIL-6R)及可溶性gp130(sgp130)的ELISA方法商品试剂盒,检测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中sIL-6R、sgpl30及相应抗体的含量。结果TS组血清sIL-6R、sgp130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4.078±15.777):(30.290±9.048),P〈0.01;(69.032±24.604):(47.309±14.137),P〈0.01);TS患儿血清ABAb、ANA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6.7%:3.6%,P〈0.01;53.3%:25%,P〈0.05)。且ABAb水平与sgpl30负相关(r=-0.451,P=0.046)。结论在TS患者血清中sIL-6R、sgp130水平显著增高表明依赖IL-6信号传导的生理功能上调和反馈抑制的网络机制启动;自身免疫相关的损伤机制参与了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

  • 标签: 抽动秽语综合征 抗脑抗体 抗核抗体 可溶性IL-6受体 可溶性GP130
  • 简介:目的:评价中药汤剂联合综合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况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12月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产科收治的初产妇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于产后给予补中益气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综合护理,比较2组初产妇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情绪、抑郁情绪评分以及盆底康复依从性情况。结果:护理前,2组初产妇心理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初产妇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初产妇盆底康复护理总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初产妇PSQI评分较护理前明显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联合中医汤剂治疗更符合初产妇所需,可以促进盆底康复,改善初产妇的负性心理状态、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及睡眠质量。

  • 标签: 初产妇 盆底康复 依从性 心理状况 中药汤剂 睡眠质量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72岁。因“发作性头晕、双下肢乏力伴跌倒1d”入院。患者于入院当日上午11:00左右外出时突发头晕,伴双下肢乏力,未跌倒,自行回家休息后缓解。于当日19:00左右活动上肢时再次突发头晕,伴双下肢乏力,坐起不能,无意识障碍,无恶心、呕吐,无耳鸣,无视物旋转及大小便失禁,持续约30min后自行缓解,后再次发作头晕、双下肢乏力伴跌倒2次,持续约10min自行缓解。

  • 标签: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椎动脉 枕动脉 发作性头晕 双下肢乏力 代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