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在四肢长骨创伤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患者生存质量量表(QOL)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四肢长骨创伤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指标、骨折愈合及术后不同时间段生存质量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1.7%VS75.0%,P<0.05);术后3、6、12个月,研究组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能够促进四肢长骨创伤骨折患者伤口正常愈合和组织再生,提升愈合优良率,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 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胃癌D2治术在进展期胃癌中的近期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自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中开腹54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常规的开腹手术进行胃切除术(开腹组),而50例行腹腔镜胃癌D2治术(腹腔镜组),记录并比较术中、术后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开腹组(P<0.05),两组胃癌术后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远端胃癌D2治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对于进展期胃癌的治疗能达到同样的根治性效果,与此同时其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出血少、恢复快、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胃癌 D2根治术
  • 简介:目的:分析6例肾集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该类肿瘤的认识。方法:复习行外科手术治疗的6例肾集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肿瘤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6例肾集合癌患者中,男4例,女2例;年龄30-69岁,平均51岁;肿瘤直径4.0-13.5cm。病理检查显示肿瘤以呈管状、乳头状结构为主,部分表现为片状生长,肿瘤细胞表现为靴钉样改变,其中特征性变化为间质纤维增生及多量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和集合管上皮的异型增生;免疫标记显示,肿瘤细胞表达CK19、上皮膜抗原(EMA)、波形蛋白(vimentin)、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34βE12、CK7、Ksp-cadherin和P504S,而均缺乏CK20、CD10、TFE3、CEA、Villin及CD117表达。结论:肾集合癌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肾上皮性肿瘤,患者预后差;其诊断时应与乳头状肾细胞癌、肾髓质癌等鉴别,而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鉴别诊断。

  • 标签: 肾集合管癌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男性昏迷病人拔除尿时机情况。方法从来我院就诊且留置导尿的男性昏迷患者中选取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不同的拔除导管时机进行拔,比较分析导尿拔出后患者排尿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采用当患者夹闭导尿时出现溢尿情况或者实施膀胱冲洗过程中导致出现溢尿情况且膀胱处于充盈状态时进行导尿拔除,排尿成功率最高。结论对于男性昏迷病人而言,拔除导尿不同的时机对患者的影响也不相同,需要选择最佳的拔除时机,从而全面提高治疗有效性。

  • 标签: 男性昏迷患者 导尿管 拔除时机 效果比对
  • 简介:病例:患者,女性,39岁,发现左足跟部皮肤增厚、粗糙半年,偶尔瘙痒,遂入院就诊。患者否认有局部外伤、肿瘤或慢性病史。皮肤专科检查显示,患者左足跟部皮肤见一处粗糙稍隆起区域,范围约1.1cm×0.5cm,色发白,无明显肿胀、压痛或皮温升高。应患者要求,将病灶完整切除并送活检。

  • 标签: 小汗腺汗管纤维腺瘤 诊断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无化经皮肾镜取石术与标准经皮肾镜取石术在上尿路结石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至2017年收治的8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分作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标准经皮肾镜取石术;实验组采用无化经皮肾镜取石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与术后镇痛药物使用剂量中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中差异显著(P<0.05)。结论无化经皮肾镜取石术在上尿路结石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无管化经皮肾镜 标准经皮肾镜 上尿路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内窥镜下鼓膜置联合腺样体切除术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0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常规组对患者骨膜置红吸引流术。观察组对患者实施耳内窥镜下骨膜置术联合腺样体切除术。结果常规组的治疗有效率84.44%低于观察组的95.56%(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耳漏、中耳感染以及鼓室硬化的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耳内窥镜下骨膜置术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有着较高的临床价值,不仅可改善中耳堵塞等临床不适症状,还可让外界与中耳气压处于平衡状态,提高听力。

  • 标签: 腺样体切除术 耳内窥镜下鼓膜置管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治术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接受远端胃癌D2治术治疗的74例患者,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7例。研究组选择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治术,对照组行开腹远端胃癌D2除术,比较手术效果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排气时间、疗程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治术效果佳,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胃癌 腹腔镜手术 远端胃癌D2根治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改良骶阻滞方法麻醉效应的临床。方法将40例选用骶阻滞麻醉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坐标法,另一组采用计算法,分别用于手术用药量和用药方法的指定标准,观察两组的用药总量、持续时间、平面不足及麻醉效果。结果两组麻醉药容积和麻醉平面符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计算法组患者平均达到麻醉的时间明显短于坐标法组,差异有统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麻醉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小儿手术患儿,使用七氟醚复合骶阻滞麻醉能够取得较为良好的效果,术后苏醒时间短,术中追加药物量少,并发症低,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改良骶管 阻滞方法 麻醉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腰池置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与脑脊液置换术治疗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接诊的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20例,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区别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60例。研究组患者使用腰池置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对照组患者使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出血停止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出血停止时间(3.24±1.24)d,意识恢复时间(3.45±1.45)d,对照组患者的出血停止时间(6.35±1.62)min,意识恢复时间(5.28±1.78)h,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3%,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脑脊液置换术相比,采用腰池置脑脊液持续引流术治疗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更好,能够快速止血,恢复患者的意识,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腰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 脑脊液置换术 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ICC置后防止感染管路维护及护理改进措施。方法以本科室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40例留置PICC置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各20例,给予常规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干预,给予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PICC置维护与护理改进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留置PICC置患者实施维护与改进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置后并发症的出现,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PICC置管 管路维护 并发症 护理改进
  • 简介:摘要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技术在国内的临床具有很多的优势,这种技术安全性高,可靠,治疗手段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现象进行治疗。同时,这种治疗手段并不会造成多大的手术伤口,并且时间长,比较稳定。正是因为有这些优点,这种治疗手段得到很多人的认可,在对于患者的治疗上很有推广的必要。PICC置后并不是非常稳定的,它有一定的风险性。在置后,可能会有并发症,并且发生的概率比较高,发生这种情况,为了患者的安全,就必须要去掉置。但是由于置治疗方法的优越性,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因此,如何在治疗的时候防止并发症,是目前在置治疗技术中必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正对上述情况进行讨论,对于PICC置并发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静脉炎 预防 治疗 并发症
  • 简介:摘要介绍了延续性护理的概念及PICC的概念,阐述了我国外周静脉植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带出院患者不同的延续护理方式及必要性。旨在结合我国国情建立新形式延续护理方式,更好地满足PICC带出院患者的延续护理需求。从而延续护理服务作为深入优质护理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始引起全国护理工作者的关注。我国中心静脉导管(PICC)带出院患者不同的延续护理方式是必要可行的。我们现在所处的情况,都可以选择一款适合延续护理治疗,更好地满足PICC带出院患者的延续护理需求。

  • 标签: PICC 带管出院 延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置入困难病人的解决方法。方法收集手术室从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在病房导尿困难进入手术室导尿以及心脏手术麻醉后导尿困难的病人共9例,选用小儿尿,运用超滑导丝或中心静脉置导丝引导,联合利多卡因胶浆润滑导尿。结果9例病人均成功置入导尿,顺利完成手术。结论小儿尿+导丝+利多卡因胶浆可以明显增加尿置入困难病人成功置入尿的机会,并能减少因置困难反复导尿引起的创伤,减轻病人的痛苦,提升护理价值。

  • 标签: 导丝 利多卡因胶浆 尿管置入
  • 简介:摘要通过对40例留置尿患者出现膀胱痉挛的诱因进行分析,提出心理因素、血块堵塞、冲洗液温度及速度、水囊对膀胱的刺激均可诱发。并根据诱因给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减轻患者的痛苦。

  • 标签: 膀胱痉挛 留置尿管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将86例(102耳)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置术联合普米克令舒鼓室冲洗及鼓膜穿刺抽液方法治疗,并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随访至少6个月以上。治疗组的有效率80.00%,对照组的有效率67.3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耳内镜下鼓膜置术联合普米克令舒鼓室冲洗法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操作简单安全,听力恢复较好,比较传统的鼓膜穿刺,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鼻咽癌 放射治疗 鼓膜置管 耳内镜 分泌性中耳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低年资护士浅静脉置的因素及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0月低年资护士50名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和讨论影响低年资护士浅静脉置成功的因素,列出降低浅静脉置失败的对策,于2015年11月-2016年10月实施,比较实施前后低年资护士浅静脉置失败率。结果实施穿刺置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处理的低年资护士比实施前低,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患者因素、护士操作技术因素、环境因素都会影响低年资护士浅静脉置成功,对其操作技术训练和指导,以期降低浅静脉置失败率。

  • 标签: 低年资护士 浅静脉置管失败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40例胃癌术后患者应用颈静脉置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对40例胃癌术后患者采用颈静脉置治疗,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患者在采用颈内静脉留置导管事件在14~180天之间,发生静脉血栓1例,导管堵塞2例,无导管滑脱,无静脉炎发生,8例置后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现象,2例由于体内感染发热导致拔。其余患者通过护理干预均能够较顺利的使用颈内静脉置直至疾病痊愈或者带出院接受化疗。结论采用有效的方法对颈内静脉置的维护,为胃癌术后患者的静脉营养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方式,避免由于需要大量补液造成四肢浅静脉损伤的风险,突出颈内静脉置在外科手术术后患者护理中广泛应用的优点。

  • 标签: 颈内静脉置管 胃癌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病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接受腹膜透析置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于2011年8月份至2012年8月份收治的16例肝病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接受腹膜透析置术。观察在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干预,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16例手术均成功,腹膜透析良好放置,平均手术用时为48分钟。在精心护理下,无一例出现显著并发症,术后十天内患者全部出院,收到了积极的预后效果。结论针对肝病合并慢性肾衰竭患者,在进行腹膜透析置术时,提供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巩固治疗效果,降低出现并发症的风险,有着积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肝病合并慢性肾衰竭 腹膜透析置管术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为了观察分析延续护理服务在PICC置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PICC置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将其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PICC置患者。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服务,对试验组患者采用延续护理服务,观察分析两组PICC置患者的PICC导管留置时间以及护理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PICC导致留置时间为(116.41±15.84)天,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7.68±12.51)天(P<0.05);同时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2.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0%(P<0.05)。这表明在PICC置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用延续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导管的留置时间,显著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这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 标签: 延续护理 PICC置管患者 并发症 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