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统计分析患者经过颈内静脉穿刺与锁骨下静脉穿刺后各项身体指标,比较颈内静脉穿刺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抽样调查法,随机抽选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间的心内科科患者220名,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观察组采用颈内静脉穿刺,参照组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分析观察组与参照组患者手术中与手术后的各项生理参数。结果观察组一次成功率为96%,并发症发生率为4.17%,参照组一次成功率为88%,并发症发生率为5.64%。结论颈内静脉穿刺比锁骨下静脉穿刺的临床效果更好,且手术风险更低,可以将该种疗法在临床诊疗中推广。

  • 标签: 护理 颈内静脉穿刺 锁骨下静脉穿刺 中心静脉置管
  • 简介:摘要颈内静脉(internal jugular vein, IJV)穿刺是临床常用技术,用于液体或药物管理,以及CVP测定等。随着小儿身高、体重的变化,IJV导管置入的合适深度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文章描述了IJV导管尖端理想位置,介绍了通过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TEE)、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 TTE)、胸部X线检查(chest radiograph, CXR)和腔内心电图等方法确定导管尖端位置。此外,还对右侧IJV深度、特殊人群的IJV深度、左侧IJV解剖特点及深度进行了综述。目前已有不少计算IJV深度的公式,由于儿童在发育阶段存在一定的发育差异,它对于个体的适用性仍有待临床进一步考证。

  • 标签: 儿童 颈内静脉 留置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颈内静脉术后行胸片的意义。方法回顾近2年来135例颈内静脉病人,均于后行胸部正位片,排除穿刺操作并发症。结果132例患者成功,使用过程均无异常情况,3例留置导管异位。结论胸片在颈内静脉术后的定位观察能提高颈内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胸片 颈内静脉置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殊体位颈内静脉的方法和护理经验,提高治疗效果。方法侧卧位,半卧位状态下做好体位摆放,正确定位颈内静脉,掌握穿刺技巧。结果25例特殊体位患者采用颈内静脉技术,取得满意效果。结论特殊体位颈内静脉可作为血液透析等的理想血管通路。

  • 标签: 颈内静脉置管 特殊体位
  • 简介:血透患者颈内静脉因其穿刺部位暴露,血流量充足,活动不受限制等优点而被临床作为血管通道而广泛应用,但因有皮肤创口,易致皮肤感染、血行感染等,因此,如何做好术后护理工作成为临床上探讨的课题.本文就近3年对50例颈内静脉术后透析时间、血透前后处理、导管口消毒处理、导管留置时间、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血液透析护理 颈内静脉置管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PICC与颈内静脉肿瘤患者的同种导管维护方法,比较两种静脉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如何减少再次静脉穿刺机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将50例确诊为肿瘤需行静脉化疗的患者分成两组,外周静脉显露者优先列为实验组,另外25例为对照组,分别观察同种导管维护方法,对两种留置时间、舒适度和并发症的比较。结果实验组留置时间为102-362天,平均150天,对照组留置时间为27-92天,平均51天。观测发现,实验组病人留置时间、舒适度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意义重大,效果显著。结论在恶性肿瘤患者中选用PICC明显优于颈内静脉,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PICC 颈内静脉置管 化疗应用 临床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的临床护理。方法通过对372例颈内静脉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的经验总结。结果365例患者在常规颈内静脉管护理下完成治疗,顺利拔,另7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结论精心持续有效的导管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颈内静脉成功应用,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颈内静脉置管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内静脉术操作中的缺陷导致生并发症的原因,从而对术的环节进行改进,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分析1780例颈内静脉术患者发生并发症的种类和比率,对1780例患者应用改进后的颈内静脉术,比较两组患者并症的发生率。结果静脉术的环节改进后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颈内静脉置管术 改进方法 循证依据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颈内静脉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总结颈内静脉的临床护理经验及体会。方法对我科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患者中颈内静脉的病人进行有效科学的护理,详细总结护理体会。结果11例颈内静脉管护理方法科学有效,无一例因导管并发症拔。结论优质的护理能有效地减少颈内静脉并发症的发生,对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和恢复有长远意义。

  • 标签: 血液透析 颈内静脉置管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篇文章主要分析了在彩超引导下静脉穿刺的使用价值。方法自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来我院救治的静脉穿刺患者共160例,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0人。实验组在彩超引导下进行静脉穿刺,观察组盲穿。比较分析两组在静脉穿刺一次后的成功率,需要的时间和穿刺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实验一次成功的例数为80人,成功率为百分之百,平均使用时间为(3.9±0.9)分钟,患者没有并发症发生;这些数据上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彩超引导下进行静脉穿刺实验比盲穿更有效以及更安全,且患者在术后的不良反应的出现频率也较少,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彩超引导 静脉穿刺 临床应用 实践意义
  • 简介:建立和维持有效的血液通路是血液净化的先决条件,也是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命线。长期血管通路如自身动静脉内瘘和人造血管等因其应用的局限性而逐渐被淘汰;股静脉双腔导管留置曾被认为安全、容易穿刺而被广泛应用;但因其有限制下肢活动、部位污染机会多,易导致感染等缺点而无法较长时间留置,近年已逐渐被颈内静脉所代替。我院1999年6月~2000年6月,采用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对43例血液透析患者建立暂时性血管通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颈内静脉置管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双腔导管 留置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穿刺术的成功率,并探讨术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导管置入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对78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对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内静脉,分析并发症出现的原因。结果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成功率为100%。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9例,2例出现感染;7例为导管血栓,其中超声发现导管外血栓4例。结论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穿刺管法提高了穿刺准确性,值得推广和应用;并且超声对术后评价也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超声 颈内静脉 穿刺置管术
  • 简介:【 摘要 】在目前国内的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采用颈内静脉是最为常用的一种临时性血管通路方式,本次研究基于在颈内静脉的导管固定与防脱、感染预防与处理、控制血栓形成与导管堵塞、健康思想教育几个方面对于目前国内血液透析的颈内静脉管护理情况进行一系列的阐述,希望能够对于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的感染预防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血液透析治疗 颈内静脉置管 感染预防 导管护理 思想教育 控制血栓
  • 简介:中心静脉因其操作简单、方便、危险性低而应用广泛,是目前建立血液净化系统临时血管通路的主要手段之一,已广泛应用于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内瘘成熟前、各种类型中毒抢救等血液透析治疗。目前常用的深静脉部位包括颈内静脉、股静脉和锁骨下静脉,但是由于锁骨下静脉导致的静脉狭窄率高,影响该侧上肢内瘘的建立。

  • 标签: 颈内静脉置管 血液透析 临床分析 锁骨下静脉置管 中心静脉置管 临时血管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颈内静脉不同换药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期间,96例在我院进行透析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n=48)和试验组(n=48),对照组给予单纯3L透气贴敷料换药,试验组则给予内衬无菌纱布透明贴,对比其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炎症发生率为6.25%与对照组炎症发生率25%相比较低,且炎症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减轻,P

  • 标签: 颈内静脉置管 不同换药敷贴 方法 效果
  • 简介:1病历介绍患者,女性,64岁,确诊左乳癌、胸壁转移1个月人院。2009年8月27日11:45取平卧位经左肘正中静脉置入PICC导管(美国BD公司出品,型号4F),穿刺顺利,送入导管至体外测量长度后未抽出回血,冲洗导管通畅,正压封,局部加压包扎。

  • 标签: PICC置管 上腔静脉 颈内静脉 PICC导管 局部加压包扎 肘正中静脉
  • 简介:摘要中心静脉术是重症患者术中及术后监测、补液输血、胃肠外营养(TPN)、输入各种抢救药物的重要通路,目前已被广泛推广,尤其是在ICU、CCU等重症监护室应用更为广泛。但此项技术与外周静脉留置针相比,对无菌操作要求更为严格,在穿刺过程中及导管的护理不当会引起感染、心律失常、堵管及导管脱出、裂断等并发症,因此掌握中心静脉的途径、方法、前后的护理及预防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非常重要。经颈内静脉途径穿刺具有刺激性小、时间长,后患者的活动不受影响,相对不易造成自发性气胸等优点,因此临床上采用的比较多。但需要ICU护士高度警惕经血行导管的相关感染的发生,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ICU 经颈内静脉途径 中心静脉置管术 临床应用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