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方法在产科病房护理工作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文的研究对象选用的是我院妇产科的围产期产妇,共200名,按随机数字评分表的分组方法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产妇在生产期间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则进行个性化护理;对所有产妇护理至产后,比较两组产妇经不同方法护理后的护理效果,即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产后康复情况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产妇在围产期经个性化护理后的第一、第二产程、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常规护理的产妇,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个性化护理方法对围产期产妇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有效缩短产妇在生育过程的生育时间,还可减少产后出血及住院时间,进而有效提高护理效果。

  • 标签: 围产期产妇 个性化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共情这项基本心理咨询技术在动力性心理治疗中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并且尝试将共情的态度融入了基本的心理咨询技术当中进行了探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临床护理教学路径在护理教学的应用。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3年9月来我院实习的172名护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86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教学路径,比较两组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患者满意度及带教老师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理论成绩(96.7±4.2)分、操作成绩(95.6±3.8)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4.2±5.7)分、(85.3±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教师满意度96.51%,显著优于对照组7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5.35%,显著优于对照组6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护理教学应用临床护理教学路径,可显著提高护理教学满意度和护理教学的质量。

  • 标签: 临床护理教学路径 传统教学方法 护理教学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对256例住院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由护士对患者进行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量表,比较2组患者评分差异。结果治疗前2组HAMD、HAMA评分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0、60天时,2组HAMD、HAMA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实验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有改善作用,能够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 标签: 抑郁症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实验教学在病理教学占有重要地位。传统的挂图式实验教学法单一,不能准确定位镜下病理改变,讲解困难。根据院校自身病理切片资源及教材配套病理光盘图片资源自行制作病理实验教学图谱,具有方便、经济、与教学内容配套及符合自身教学实际需要等优点,在实际教学应用教学效果较好,对于高校病理实验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病理实验 病理教学 自制图谱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内科临床护理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同年1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护理)与观察组(风险管理)。对比护理人员风险预防能力变化情况及研究期间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人员在实施风险管理后风险预防能力明显提升;观察组各项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各项对比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内科住院患者加强风险管理可显著提升护理人员风险预防能力,降低各类风险事件发生率。

  • 标签: 内科护理 风险管理 风险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在宫颈癌患者血清筛选差异表达的microRNA(miRNA),寻找早期诊断宫颈癌的血清标志物。方法采集50例宫颈癌患者和30例健康妇女血清标本,提取血清RNA,利用Microarray基因芯片方法在病例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混合血清样本筛选差异表达的mi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差异表达的miRNA验证,并绘制ROC曲线分析这些miRNA在诊断宫颈癌的价值。结果Microarray芯片检测结果显示在宫颈癌患者血清存在miRNA差异表达,其中表达上调的5个,分别为miR-21、miR-25、miR-205、miR-486-5p和miR-148a,表达下调的2个,分别为miR-143和miR-372。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筛选出的miRNA,与芯片筛选的结果一致。选取差异表达最显著的3个miRNA(miR-25、miR-205、miR-486-5p)作为诊断宫颈癌的候选标志物,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2、0.949和0.944,通过最佳临界值分析,其诊断宫颈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2%、93.3%,90%、96.7%和90.0%、90.0%。结论宫颈癌患者血清存在miRNA表达异常,miRNA是诊断宫颈癌的潜在的血清标志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妇产科护理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且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提升妇产科护理的质量。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所收治的妇产科患者11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且对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对其中所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统计与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结果在妇产科护理存在四大问题,即护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专业水平不高、管理制度缺乏完善性、护患之间缺乏有效沟通。结论在当前的妇产科护理,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妇产科护理的质量;对此,需采取各种有效对策,以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

  • 标签: 妇产科 护理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极化液在心肌缺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心肌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阿斯匹林肠溶片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极化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电图的ST段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极化液在心肌缺血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极化液 心肌缺血 左室射血分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脑血栓治疗应用辛伐他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脑血栓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均分成2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45例。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辛伐他汀,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颈动脉斑块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予以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3.3%,与对照组68.9%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显著小于对照组,2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脑血栓治疗应用辛伐他汀的临床效果确切,可以显著减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辛伐他汀 脑血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留置针应用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28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住院患儿的穿刺部位、穿刺方法、封管及固定等护理要点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一次性成功穿刺122例,成功率为95.3%。留置期间,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但有4例发生静脉炎、3例局部渗漏、5例套管阻塞,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4%。结论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的运用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可以加以推广应用。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小儿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抚触在新生儿护理的应用方法和作用。方法研究对象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本院新生儿358例,经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180例不接受抚触,入组对照组;给予研究组178例抚触。观察对比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进奶量增长幅度大(P<0.05),哭闹时间短(P<0.05),睡眠时间长(P<0.05),胎便初排及转黄时间较短(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新生儿护理时应用抚触,作用显著,可有效增加进奶量,减少哭闹,促进睡眠,应予以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护理 抚触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程视频脑电监测(VEEG)在儿童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256例拟诊癫痫患儿的视频脑电图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213例(83.2%)长程视频脑电监测到痫性放电,其中87例(34%)为临床发作伴痫性发电为癫痫发作;其余126例(49.2%)为发作间期放电;15例(5.9%)监测到临床事件不伴痫性发电,为非癫痫发作;痫样放电仅出现于清醒期者29例(13.6%,29/213),仅出现于睡眠期者108例(50.7%,108/213),清醒和睡眠期均出现者76例(35.7%,76/213)。28例(10.9%)未监测到临床事件及痫性发电,予以临床随访。87例癫痫发作病例发作分类,全面性发作33例(37.9%),部分性发作50例(57.4.3%),癫痫性痉挛4例(4.6%),各种癫痫综合征21例(24.1%)。结论长程视频脑电监测对诊断儿童癫痫发作与非癫痫发作、癫痫的分类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儿童癫痫 视频脑电图(VEEG) 痫性放电 癫痫发作 非癫痫发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的运用价值。方法我院于2013年9月起在急诊护理应用风险管理内容,总结其护理方案并总结临床效果。结果近2年内62例风险事件属护理差错的12例,风险不等于差错,而沟通问题、用药错误、标本送检、护理记录等是较为常见的护理风险。结论综上所述,急诊护理应用风险管理可强化护士风险意识教育,增强风险意识是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

  • 标签: 急诊护理 风险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性沟通在小儿骨科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50例小儿骨科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例。临床治疗期间给予观察组患者治疗性沟通护理,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健康教育方式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7.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积极配合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性沟通在小儿骨科护理具有较好的效果,有效提高了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护理方法,值得使用与推广。

  • 标签: 治疗性沟通 小儿 骨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急诊科收治的危重患者110例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实施全程护理措施进行分组,护理I组(常规抢救护理措施)50例和护理II组(全程护理措施)60例。结果护理II组急诊科患者在急诊停留时间、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护理I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应用可以提高急诊抢救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全程护理 急诊 危重 抢救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高血压治疗应用利水法的辅助作用。方法择取我院于2013年9月到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患者90例,将其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实验组(西医+利水法)与参照组(西医),各45例,对其予以不同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在统计学存在意义。结论在高血压治疗,利水法能够起到较为有效的辅助作用,有利于提高治疗质量,该方法应当被推广使用。

  • 标签: 利水法 高血压 辅助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按期的健康教育对孕产妇影响和对新生儿的影响,从而探讨健康教育在孕产妇管理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院300例孕产妇进行实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实验组则进行系统化的健康教育管理,而对照组则不进行干预,对比两组孕产妇孕期情况、妊娠结果以及新生儿情况。结果实验组孕产妇孕期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妊娠并发症和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新生儿畸形儿、窒息死亡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孕产妇进行孕期教育可以规避妊娠并发症发生以及降低不良妊娠结果出现的发生率,对于提高产妇的自我健康保护意识,保护母子平安,度过妊娠期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健康教育 孕产妇 作用机制 妊娠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安全护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因妇科疾病需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以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划分,每组各有40例。给予观察组手术室安全护理,给予对照组手术室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缺陷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有2例发生护理缺陷,发生率为5.0%(2/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9/40),比较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手术室环境、护理操作技术以及综合护理质量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同样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安全护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能有效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借鉴参考。

  • 标签: 手术室 安全护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比对比色板标准色标与非标准色标颜色色标的差异。排除色别的障碍。对颜色的理解、色别和描述的准确性,更好地满足临床的需要。

  • 标签: 美学 比色 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