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7 个结果
  • 简介:当今对于中国画色彩问题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古代绘画的研究上,很少会注意到民间艺术对于当今绘画所起到的重要的启迪作用,而本文从民间皮影艺术的角度来谈论中国绘画的色彩问题,是从两种艺术相互影响、相互指导的角度入手,将两者具有的既相互影响又相互统一的辩证关系展现给读者,并通过这样的研究视角促使当代艺术界从新的角度,以新的态度去研究当前的艺术问题

  • 标签: 中国画色彩 皮影艺术 民间艺术
  • 简介:乾陵神道二刻石碑,其一名为述圣纪碑,以载则天所撰《述圣纪》而闻名;其二名为无字碑,因所立之石未留下唐人文字,故而称之。其二石碑之中,尤以无字碑多获世人关注,多认为则天“己之功过,留于后人评”而特置无字之碑于陵前,此源于郭沫若先生据武后遗言“自己功过让后人评价,不可文字”而来,但武则天是否有此遗言,实无从考证。

  • 标签: 石碑 神道 乾陵 无字碑 郭沫若 武则天
  • 简介:南宋宁宗时画院待诏夏圭以擅绘山水而与同代的李唐、刘松年、马远一起被并称为“南宋四家”。在四家之中,夏圭更以善于剪裁与美化自然景物的“边角景”构图,与同僚马远齐名,号称“马夏”。《山水家法》论他:“气韵尤高,宜为一代名士”;《图绘宝鉴》评他:“院人中画山水,自李唐以下无出其右者也”,以此可见其在画史之中的地位。

  • 标签: 夏圭 马远 画院 李唐 画史 气韵
  • 简介:本文系统地阐述了作为设计基础课程之一的《空间形态》课程与平面基础、立体构成或形态构成学、专业设计,甚至设计思维的密切关系。建设性地提出了包含设计思维基础在内的《空间形态》课程的新内容和实施的新方法。

  • 标签: 空间形态 平面 基础 设计 思维 方法
  • 简介:作者首先表明反对对装置艺术进行定义,因为该定义对艺术创作无实际意义,进而引经据典,以装置艺术10个场域性特征为依据,驳斥了将装置艺术视为传道工具,将其通俗化、娱乐化的观点,进而从三方而提出自己对装置艺术的描述,指出装置艺术的发展不仅局限于自身,还应延伸至新媒体、影像和行为艺术等方而,又着重比较了装置艺术和雕塑二者的不同。最后,作者提出美术馆越来越多以装置艺术为主体的“临时性”、“场所性”作品带来的新问题,肩发读者深思。

  • 标签: 装置艺术 定义 观念 表达
  • 简介:我国开放改革20年以来的城市雕塑艺术取得很大成绩,这表现在普及了雕塑艺术;培养和训练了一批雕塑家,艺术观念不断在拓展,更新;雕塑开始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与设计。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的问题是因为速度太快,出现了的现象。因此必须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

  • 标签: 城市雕塑 体制 规划设计 艺术观念 雕塑语言
  • 简介:2005年,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举办了“重塑中国往昔:武氏祠的艺术、考古与建筑”(RecarvingChina'sPast:Art,Archaeology,andArchitectureofthe"WuFamilyShrines")展览和学术研讨会,并出版了同名研究图录《重塑中国往昔:武氏祠的艺术、考古与建筑》(RecarvingChina'sPast:Art,Archaeology,andArchitectureofthe"WuFamilyShrines",Princeton:PrincetonUniversityArtMuseum,2005,以下简称《重塑》)在图录中,两位主要作者CaryLiu(刘怡玮)和MichaelNylan(戴梅可)的几篇文章认为武氏祠非常可疑,很可能是后世伪作。这两位作者向学术界历来关于武氏祠画像和碑文是汉代文化遗迹的传统看法(从宋代的洪适、清代的黄易,直到当代的蒋英炬、信立祥、巫鸿、郑岩等人的论著)提出了挑战。但笔者发现,《重塑》的两位主要作者缺乏研究中国古代金石铭文以及著录这些铭文的早期著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和知识背景,他们所使用的材料和论述中包含着非常严重的错误。本文一方面向读者介绍黄易及其友人所构成的学术圈,指出他们是18世纪中国最优秀的学术群体,在诸多领域取得了杰出成果;另一方面,将讨论《重塑》一书中某些质疑洪适《隶释》的文章在论证方法和事实材料方面包含着的错误,以反驳《重塑》的两位主要作者关于武氏祠乃后世伪造的谬论。

  • 标签: 武氏祠 黄易 洪适《隶释》
  • 简介:1993年,在缅因州工作的时候,查尔斯·金尼弗(CharlesGinnever)开始将一项酝酿中的计划付诸实施。和往常一样,他先用泡沫塑料裁切出一些零件,将它们拼拼装装,做成一个可以用11种方式站立的物体。5年后,他制作了原大模型,

  • 标签: 观看 雕塑 物体
  • 简介:在当今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如火如茶的改革中,课程设置体系改革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决定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要实现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就成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的核心要素。然而,在当前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存在一系列急需改进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分析与解决将决定能否真正实现我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 标签: 艺术设计教育 专业课程设置 高职教育 课程设置体系 教育改革 专业培养目标
  • 简介:我院将于2004级新生入学开始实施全日制本科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正式进入了由“学年制”向“学分制”转型的实际操作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我院将全面执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全部教学活动将纳入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标志着我院教育与教学改革正在向纵深的核心部分发展,朝着建立现代艺术教育与教学体系的方向迈进。

  • 标签: 天津美术学院 学分制 教育观念 教育模式 教育改革 核心机制
  • 简介:不久前,我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了《当前课堂教学的五大问题》一文.有幸被著名美术教育家李力加教授的博客转载.李教授特在博客中发表评论给予提升,令我感动。全文如下:

  • 标签: 课堂教学 “少” “多” 指向 美术教育家 博客
  • 简介:近来比较对石刻书法中的史料文献价值的钩沉甚感兴趣,书法中的文献问题,在文史研究中已有较高的关注度,但在书法研究中,似觉其与视觉艺术大抵无干,故仍是在考校辨识上偶有关注,并不作太多的与书法艺术和书法史论的会勘,这或许是在碑志书法研究中的一点缺憾。古所谓"书法",大多就是一种实用的书写。

  • 标签: 史料价值 身份问题 书法研究 刘氏 东莞 墓志
  • 简介:"江南"作为长江以南一个特定的地理概念,同时也是一个充满丰富诗性向往的文化概念。在中国近现代油画史上,自1927年开始,随着国立艺术院校的设立和发展,以上海、杭州和南京为核心的江南地区,将写生从室内逐渐拓展到室外。许多重量级人物,如王远勃、吴恒勤、钱鼎、丁光燮等,在20世纪前期,曾创作了诸多有影响力的江南题材作品,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我们对其依然处于"看不见"的状态。本文通过对一批散佚经典之作的图片著录的研究,反思20世纪前期江南风景题材油画相关艺术资源的丰富性。

  • 标签: 江南 室外写生 西湖 图片著录
  • 简介:本文回顾了艺术史教学历史上使用图片的情况.论述了图片对于艺术史教学的重要性.探讨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图片的作用,最大程度地避免图片使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 标签: 艺术史教学 图片 回顾 思考
  • 简介:中央美术学院院长靳尚谊教授来我院是为中央美术学院在广州美术学院开办的“同等学历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上课的。他一来就投入到教学中,亲自带头跟学生一起画,本期封面就是靳院长这次上课时画的示范作品。研修班的师生都觉得能够看到靳院长亲自为我们示范,非常新鲜,非常难得。在全国的美术院校中,中央美术学院在学术上一直是领先的,无论是美术创作、美术理论、美术教育各方面都走在前列。靳院长除了作为中央美院一院之长,还是全国美协主席,对当前全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和美术创作都有许多宏观的思考,在全国美协会议上就美术创作问题发表过很好的意见。当前正好是广州美院师生紧张地投入九届美展的创作,为了把我们的创作更推进一步,趁靳院长来广美上课的这一难得机会,3月31日晚上,请靳院长为我们作了一个有关美术展览和美术创作的讲座。现根据录音作了整理,征得靳院长的同意,特在本期刊出。

  • 标签: 美术创作 美术展览 中央美术学院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广州 八十年代
  • 简介:欧美的抽象主义、表现主义、形式主义等艺术风潮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飘到了国内,尤其自’85新潮之后,中国艺术类院校绘画的传统教学方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西画写实主义的绘画体系,在很多院校被冲得七零八落,基础素描被所谓的革新所改变,写实油画的艺术形式被观念艺术所替代。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术创作和绘画教学的多元性渐渐打破了现实主义的一统天下,契斯恰科夫和他的体系受到指责而渐渐淡出视野,甚至有人提出前苏联的素描教学体系(契斯恰科夫素描教学)阻碍了中国艺术的发展,于是全国风行全盘推翻前苏联的教学模式,随波逐流赶起了欧美抽象、形式等主义的时髦,学院的现实主义教学方式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有感于此,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 标签: 绘画艺术创作 现代绘画 俄罗斯 教学方式 现实主义 艺术院校
  • 简介:二里头文化或夏代有没有文字?这是学术界探讨已久的问题。早在三十年代,古文字学家唐兰先生即认为我国在夏代初年就有了文字。后来,郭沫若先生更认为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彩陶和黑陶上的刻画应该就是汉字的原始阶段。』而另有学者则至今对夏代有文字持怀疑乃至否定的态度。如王玉哲先生即倾向于认为『夏族在当时可能还未行用文字』,但他承认『同时代的先商文化已经有文字了』

  • 标签: 二里头文化 刻画符号 文化刻画
  • 简介:本文针对写实油画教学实践中学生普遍存在的两个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改进方法,以期对学生和油画教学有所启示。

  • 标签: 细节 深入 边线 背景
  • 简介:本文对《瑞鹤图》赵佶题跋中“清晓”与“次夕”时间上的矛盾提出质疑,探讨了此图诗文、画作与题跋三者的关系。这一解读对我们重新认识古代名作有启发意义。

  • 标签: 《瑞鹤图》 赵佶 清晓 次夕 审美价值 北宋
  • 简介:河池传统手工技艺资源丰富、种类较多、分布较广,但在发展中面临现代工业的冲击。因此政府、企业、传承人形成合力,在部门的工作及传统手工艺本身的局限中寻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宣传、立法保护、名录建立、队伍建设以及处理好传统手工艺市场走向、制作方式和处理好保护、开发、利用三者关系等对策。本文从河池民间传统手工艺的发展现状出发,抽丝剥茧,找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力争做好河池民间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工作。

  • 标签: 河池 传统手工艺 问题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