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心理干预对护理人员共情疲劳的影响。方法于2020年3至5月,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检索词主要包括compassion fatigue、nurs*、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mental intervention、RCT、共情疲劳、护理人员、心理干预、随机对照试验等,搜集心理干预对护理人员共情疲劳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段为建库以来至2020年3月31日。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6.0软件计算合并心理干预对护理人员共情疲劳影响效果。结果共纳入13个RCT,包括940例护理人员。Meta分析结果显示,心理干预组共情疲劳总评分低于对照组(SMD=-0.96,95%CI:-1.17~-0.74,P=0.001),且共情满意评分(SMD=0.61,95%CI:0.45~0.77,P=0.002)、倦怠评分(SMD=-0.46,95%CI:-0.62~-0.29,P=0.006)、二次创伤评分(SMD=-0.40,95%CI:-0.68~-0.12,P=0.020)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亚组分析显示,在不同干预时间(<8周和≥8周)和干预方式中,心理干预组比对照组更能有效提高共情满意评分,降低倦怠评分和二次创伤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提高护理人员共情满意水平,改善共情疲劳的症状,且对共情疲劳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 标签: 护理人员 心理干预 共情疲劳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汉化护理人员组织沉默行为量表(Organizational Silence Behavior Scale,OSBS),并对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采用Brislin翻译模式对护理人员OSBS进行翻译和回译,形成中文版护理人员OSBS;通过专家咨询、预调查对量表的条目进行筛选优化。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9年4月—2020年10月选取郑州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550名护士进行调查,评价量表的信效度。共发放问卷550份,回收有效问卷520份,有效回收率为94.5%(520/550)。结果中文版护理人员OSBS的量表水平内容效度指数为0.930,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860~1.000。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4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3.61%。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卡方与自由度比值(χ2/df)=1.087、残差均方和平方根(RMR)=0.035、近似残差均方和平方根(RMSEA)=0.021、调整拟合优度指数(AGFI)=0.990、拟合指数(GFI)=0.887、递增拟合指数(IFI)=0.990。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93,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839~0.944;总量表的重测信度系数为0.974,各维度重测信度系数为0.818~0.881。结论中文版护理人员OSBS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我国护理人员组织沉默行为的测评工具。

  • 标签: 护士 组织沉默 信度 效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飞行人员睡眠异常的诊治与航空医学鉴定。方法回顾分析2例飞行人员睡眠异常的诊断、治疗及航空医学鉴定,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病例1,空中机械师,睡眠中出现行为异常。第1次入院视频脑电图监测示有发作性异常行为,表现为肢体不自主乱动,右侧明显,可出现拍打动作。同步脑电图示全导大量肌电运动伪差,发作间期右颞区可见少量散在可疑小尖波。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示睡眠行为异常,意识模糊性觉醒。多次返院复查PSG和视频脑电图均未见明显异常。病例2,轰炸机飞行员,夜间出现双下肢不适、入睡困难及易醒。入院后依据患者的症状、PSG、制动试验、对治疗的反应及排除其他引起此症状的可能,诊断为不安腿综合征,经治疗后症状消失。2例均给予飞行合格结论。结论飞行人员睡眠异常罕见报道,航医等相关人员要提高对飞行人员睡眠异常的认识。根据飞行人员的临床症状及相关检查,尽早做出诊断与治疗,并根据其职责、疗效等实行个体化诊治及鉴定。

  • 标签: 睡眠异常 合格鉴定 飞行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军现役飞行人员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病例,结合国内外军事飞行人员屈光手术研究进展,提出我国军事飞行人员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评估和放飞方案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完成的12例飞行人员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包括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和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结果5例飞行人员术后7 d远视力≥1.0,术后1个月共有7例远视力≥1.0,术后2个月12例远视力均≥1.0。12例飞行人员术后2~3个月时远视力已基本稳定,屈光度在术后1个月即趋于稳定。12例飞行人员均于术后2~6个月顺利放飞。结论对屈光不正的军事飞行人员推荐采用PRK和LASEK矫正近视,通过定期航空医学评估后,放飞时间为术后2~3个月较为适宜。

  • 标签: 屈光不正 激光 合格鉴定 飞行人员
  • 简介:摘要适量紫外线可以促进人体健康,具有促进维生素D产生的作用,但过量紫外辐射也会对人体皮肤和眼部造成不良影响,如导致皮肤光老化、皮肤癌、电光性眼炎和白内障等发生。因此紫外辐射的测量极为重要。本文主要综述工作场所紫外辐射对作业人员的健康影响及测量标准的进展,并对现行标准的修订分别从纳入新型测量仪器和方法、改良现存测量仪器、规定测量次数、扩大标准应用范围和考虑太阳对人工紫外辐射测量的影响等五个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从而为新标准的修订提供参考。

  • 标签: 紫外线 辐射,非电离 辐射损伤 紫外辐射 辐射测量 参考标准: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市放射工作人员晶状体情况,探究影响晶状体混浊的因素,为加强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于2020年12月,依据全国放射卫生监测项目,收集某市1家职业健康检查机构2018年12月至2020年11月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资料,包括放射工作人员基本信息和眼科检查结果。分析不同亚组放射工作人员晶状体情况,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晶状体混浊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放射工作人员4 452人,439名(9.9%)放射工作人员出现晶状体混浊。男性放射工作人员晶状体混浊率高于女性放射工作人员(P<0.05);随着年龄和工龄的增加,放射工作人员晶状体异常增加(rs=0.269、0.212,P<0.01)。从事核医学工作的放射工作人员晶状体混浊率高(12.7%,9/71),离岗体检放射工作人员晶状体混浊率高(18.3%,26/142)。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30岁组和>30~<50岁组晶状体混浊风险分别是年龄≥50岁组的0.087(95%CI:0.058~0.132)倍和0.076(95% CI:0.054~0.107)倍,工龄≤10年组、>10~<20年组、20~30年组晶状体混浊风险分别是工龄>30年组0.293(95%CI:0.189~0.456)、0.413(95%CI:0.256~0.666)、0.318(95%CI:0.204~0.497)倍。结论放射工作人员晶状体混浊与年龄和工龄有关,应重点关注高年龄、高工龄的放射工作人员,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健康。

  • 标签: 辐射,电离 晶状体混浊 放射防护
  • 简介:摘要在我国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的医疗体系向以健康管理为主的预防疾病体系转型阶段过程中,健康管理行业面临着各方面不同程度的挑战。功能医学是从全面保障人体健康出发,应用系统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各个系统和器官之间的关系,维护器官功能平衡和完整的一整套预防保健学理论。基于其完备的理论系统,功能医学可以成为健康管理的有利抓手,加速功能医学理念推广,可以夯实健康管理专业人才理论知识,培养复合实用型健康管理人才,对提升整个健康管理行业水平至关重要。本文从功能医学与健康管理融合的意义与我国功能医学推广模式分析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开展和推广功能医学对健康管理行业和学科发展的重要作用。本文从功能医学与健康管理融合的意义与我国功能医学推广模式分析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开展和推广功能医学对健康管理行业和学科发展的重要作用。

  • 标签: 功能医学 健康管理 医学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开发聚焦于传染病突发事件、适合医护人员继续教育、系统全面的培训项目。方法以前期研究构建的应急能力指标体系为内容框架,借鉴"成人教育观"核心理念选择培训方法,基于问卷调查结果设计培训形式,运用专家小组会议论证、修订培训项目。结果最终形成的《医护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培训项目》采用"小组化"培训形式和模块化设计,共包括3类模块9项内容。配套的培训项目资料库包括便携版培训手册、技能视频、情景案例脚本、考核试卷等。结论开发形成的培训项目可用于定期继续教育培训或传染病突发事件爆发后抽组防疫小组成员的强化培训,以提高医护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 标签: 医护人员 传染病突发事件 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综合激励模型的护理人员留职对策构建及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滕州市中医医院符合标准的护士为198名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档案抽签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99名。参照组给予常规留职对策,研究组在常规对策基础上实施综合激励模型留职对策干预。比较两组护士的留职意愿、职业倦怠情况及对工作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综合激励模型留职对策干预后,研究组护士的离职意愿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研究组护士对环境与工作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参照组;研究组护士职业倦怠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综合激励模型应用于护士留职对策中,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离职意愿情况,减缓护士的职业怠倦现象,提升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情况。

  • 标签: 基于综合激励模型 护理人员 留职对策 构建及实施 效果
  • 简介:摘要非战斗岗位的文职人员在首次参加海上软梯攀爬训练时常出现较大的心理状况变化。本研究旨在通过质性研究,及时发现受训者的心理问题,通过早期心理干预提高训练效率。以2018年5月参加"和谐使命-2018"任务的9名文职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化访谈流程收集资料后,使用Claizzi现象分析法进行信息整理,运用质性研究方法进行信息提炼。结果显示,建立信念、克服恐惧及获得成就感是帮助文职人员保持积极的心理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个体化的训练方法、积极的心理干预和强烈的使命感是文职人员在首次海上训练中保持健康心理状况的关键。

  • 标签: 文职人员 海上训练 心理状况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野外气田作业人员抑郁症状发生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8年10月,采取整群抽样法对1 726名某采气油田野外气田作业人员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问卷对调查对象的个体特征、抑郁症状、职业应激因素、应激调节因素等进行评价,分析调查对象抑郁症状和职业应激因素的相关性,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对象抑郁症状评分为12(7.00,19.00)分。相关分析表明,抑郁症状评分与睡眠障碍(r=0.598)、付出(r=0.186)、每日紧张感(r=0.478)、负性情感(r=0.565)、社会支持(r=0.446)和工作单调性(r=0.484)呈正相关(P<0.01),与回报(r=-0.386)、工作稳定性(r=-0.294)、提升机会(r=-0.258)、正性情感(r=-0.310)、自我效能(r=-0.312)、控制策略(r=-0.268)、支持策略(r=-0.209)和工作满意感(r=-0.398)呈负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睡眠障碍、高负性情感、低同事支持、低家庭支持、高工作单调和高每日紧张感是野外气田作业人员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OR=3.423,95%CI:2.644~4.397;OR=2.847,95%CI:2.200~3.683;OR=1.646,95%CI:1.215~2.116;OR=1.496,95%CI:1.164~1.923;OR=1.578,95%CI:1.227~2.303;OR=1.903,95%CI:1.480~2.440;P<0.01);工作稳定性好、高自我效能和高工作满意感是野外气田作业人员抑郁症状保护因素(OR=0.752,95%CI:0.591~0.958;OR=0.590,95%CI:0.465~0.749;OR=0.718,95%CI:0.516~0.999;P<0.05)。结论职业应激因素对野外气田作业人员的抑郁症状发生有较大影响,提升工作稳定性、自我效能和工作满意感可预防其抑郁症状发生。

  • 标签: 抑郁 职业应激 野外作业 个体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人员肺结核防治知识掌握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人员200名,采用肺结核防治知识问卷进行调查,分析对肺结核防治知识的掌握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护理人员肺结核防治知识总分为(22.19±1.46)分,其中一般概念、传播途径、药物控制及防护措施得分分别为(5.67±1.35)分、(6.21±1.40)分、(4.76±1.56)分、(5.55±1.20)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护理人员的年龄、科室、职称、学历、护龄、结核病护理史的肺结核防治知识调查总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护理人员科室、职称、学历、护龄、结核病护理史是肺结核防治知识掌握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该院护理人员对肺结核防治知识掌握程度处于相对较高水平,护理人员的科室、职称、学历、护龄、结核病护理史与自身肺结核防治知识掌握程度密切相关。

  • 标签: 肺结核 防治知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我国医护情绪劳动研究进展,为医护工作者情绪劳动相关领域提供数据参考。方法于2020年3月,通过《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统检索医护工作者情绪劳动领域研究内容,利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分析,以关键词共现和关键词聚类形成的知识图谱,以及突现词和时区图对医护工作者情绪劳动主题进行可视化分析。分析内容包括所选文献基本信息特征、研究热点和主题、研究趋势和前沿。结果首篇相关文献于2008年发表,共检索出126篇相关文献。研究热点前5位关键词为"情绪劳动"、"护士"、"工作倦怠"、"医护人员"和"工作满意度";研究主题可分研究对象、影响因素的变量和医务职场;突现结果显示有24个突现词;2008年、2011年、2013年和2015年是研究变化的重要转折时间。结论可拓宽被试医护的范围、影响因素内容,并紧密联系已有研究的结果。

  • 标签: 情绪劳动 医护人员 可视化分析 共现分析 聚类分析
  • 简介:摘要柯式评估模型在护理人员培训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从柯式评估模型的起源、内容,以及他在护理人员相关培训中的应用展开综述,以期为建立护理培训机制,提升护理人员专业素质提供参考与借鉴。

  • 标签: 综述 护理 柯式评估模型 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务人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江汉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1月10—3l日收治的感染新冠肺炎的30例该院医务人员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医务人员感染者分别是医生22例, 护士8例;男10例,女20例,年龄21~59岁,平均(35±8)岁;普通型26例,重症4例,均有近距离(1m内)接触新冠肺炎患者的直接接触史,平均接触次数12(7,16)次,平均累计接触时间2(1.5,2.7)h。30例患者临床症状包括发热23例(76.67%),头痛16例(53.33%),乏力或全身酸痛21例(70%),恶心、呕吐或腹泻9例(30%),咳嗽25例(83.33%),呼吸困难14例(46.67%)。血白细胞(WBC)<4.0×109/L者8例(26.67%),(4~10)×109/L者22例(73.33%),病程中出现WBC>4.0×109/L的患者4例(13.33%);淋巴细胞计数<1.0×109/L者12例(40%);肝功能异常者7例(23.33%);心肌受损者5例(16.67%),D-二聚体>0.5 mg/L者5例(16.67%)。与普通型患者相比,重症患者平均接触次数、累计接触时间、BMI值、平均热程、白细胞计数、肝酶、LDH、肌酶及D-二聚体显著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及白蛋白水平显著降低。胸部CT主要表现为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累及单肺者11例(36.67%),累及双肺者19例(63.33%),其中4例(13.33%)表现为典型的双肺弥漫性磨玻璃样改变。与防护期感染者相比,未防护期感染者重症比例增加,病灶累及双肺者增多。结论医务人员具有感染新冠肺炎的高风险,感染几率与接触患者时间、吸入病毒量相关,重症患者的BMI增高、平均热程长、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D-二聚体、白蛋白水平明显改变,更易并发肝功能异常、心肌受损,加强防护是预防医务人员感染的重要措施。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医务人员
  • 作者: 郭绮珊 阮萍 黄伟旭 沈洪涛 丘家杵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2-13
  • 出处:《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20年第11期
  • 机构:510310 广州,广东药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510006 广州,广东省医药3D打印机及个性化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10006 广州,广东省医药3D打印机及个性化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10006 广州,广东药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510300 广州,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541001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期低剂量辐射暴露及其他影响因素与临床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混浊风险关联。方法于2019年7月,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整群抽取在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进行放射职业健康检查的22家广州市三甲医院的2 708名放射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2010至2018年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职业健康检查信息系统"和"个人剂量监测系统",收集其基本人口学信息、各个监测周期外照射个人剂量结果和各年度放射职业健康检查中眼科检查结果,采用含时依协变量Cox模型对晶状体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2010至2018年放射工作人员晶状体混浊发病密度为185.90/万人年;与年龄<30岁组放射工作人员(93.74%)比较,年龄≥50岁组5年晶状体正常率(72.51%)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工龄<10年组放射工作人员(92.69%)比较,工龄≥20年组5年晶状体正常率(83.05%)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临床放射工作人员晶状体混浊的影响因素(HR=14.485,P<0.01)。与年龄<30岁组工作人员比较,30~岁组、40~岁组和50~岁组5年发生晶状体混浊风险分别增加4.9%、10.1%、15.5%。性别、吸烟、饮酒、工种、工龄和年均有效剂量对晶状体混浊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是临床放射工作人员晶状体混浊的主要影响因素,应严格控制其放射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做好放射防护。

  • 标签: 职业病 放射医学 晶状体 白内障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发展步伐已经踏上了亚欧非大陆,国际市场发展不平衡化给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提供了机遇;同时国际市场管理认知和标准的差异化给中国企业施工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严格的要求,更重要的是也给生产一线的技术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试炼场。本文结合莫桑比克马辛吉尔辅助溢洪道项目生产一线的技术管理,彰显了中国企业在面临国际国内不同的管理标准迎难而上,通过从土石方工程、混凝土及附属工程、回填工程等的技术管理方面为世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经验丰富的技术管理人员,保证了国际工程的良好履约,为有类似问题的项目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 标签: 技术 管理人员 流程 效率 工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医务人员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7年7—11月对全国102家三级公立医院的满意度调查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回归模型分析并进行中介效应检验,探索医务人员满意度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结果医务人员满意度对患者满意度产生了显著影响(P<0.01),医务人员满意度每提高1个单位,会带来患者感知质量20.9个百分点的变化,并且这种影响在患者感知质量的完全中介作用下发生。结论医务人员会通过其与患者接触时的情绪、为患者提供的服务让患者产生不同的就医体验,并就此形成不同的满意度评价。因此,要提高患者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还应该着力提升医务人员内部的满意度水平。

  • 标签: 卫生服务管理 医务人员满意度 患者满意度 感知质量
  • 作者: 宋小舟 方旭 丁洁 金林 游晶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650032 昆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毒品依赖和戒治重点实验室 ,650032 昆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 ,650041 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一科 ,650032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呼吸一科 ,650032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毒品依赖和戒治重点实验室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研究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情况,探讨防护对策。方法于2019年4月,采用整群抽样法,调查某三级医院2014年7月至2018年7月登记的603例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案例作为调查对象,分析其接触人群、接触方式、接触源及预防用药情况。结果603例职业接触事件中,<30岁的年轻医务人员更容易发生职业接触(70.98%,428/603);护士最多(48.92%,295/603);职业接触多发生在外科(35.16%,212/603);锐器伤为最主要接触方式(86.90%,524/603);手部为主要接触部位(90.38%,545/603);高发地点为病房(53.57%,323/603)和手术室(22.72%,137/603);易发生职业接触的操作是拔针(34.83%,210/603)、手术(20.89%,126/603)和整理/清洁物品(19.73%,119/603);致伤锐器中最主要物品为头皮针(34.73%,182/524);接触源以乙型肝炎为主(39.30%,237/603);接触源主要来自含有血液的医疗器械(81.92%,494/603));预防用药前后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Ab)分组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40,P<0.01);预防用药前后HBsAb滴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92,P<0.01)。结论综合采取有针对性的职业接触的防护教育、操作规范、疫苗接种和监测管理是行之有效的降低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方法。

  • 标签: 医务人员 血源性病原体 职业接触 因素 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