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7 个结果
  • 简介:产品营销参与者责任是与产品分销参与者责任平行的责任体系,在我国侵权法上包括产品质量担保者责任、交易平台提供者责任和虚假广告责任三大类型。《食品药品纠纷司法解释》没有明确缺陷产品营销参与者责任的体系定位,这存在遗憾。产品质量担保者责任和虚假广告责任针对的缺陷类型是普遍性缺陷,交易平台提供者责任所针对的缺陷类型是个体性缺陷。基于公共利益的考虑,缺陷食品、药品营销参与者责任的加重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本应适用补充责任的情形被强化为了不真正连带责任;第二,对于承担连带责任的主观要求从"明知"扩展到了"应知"。这种加重性具有限制性。

  • 标签: 缺陷 产品 营销参与者 食品药品 连带责任
  • 简介:同类产品的认定是正确实施国民待遇原则的前提。GAIT边境税调整工作组报告提出了确定同类性的个案标准和四个具体因素,日本酒税案提出了手风琴理论。WTO争端解决机构通过若干判例表明,第3条第2款第1句的同类产品应从严解释,第2句的直接竞争或替代产品包括同类产品,第4款的同类产品应从宽解释。由此,同类产品的认定没有统一标准,WTO争端解决机构享有相当的自由裁量权,国民待遇原则正确适用的争议解决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 标签: 国民待遇 同类产品 直接竞争产品 替代产品 争端解决机构
  • 简介:2005年1月1日,严重阻碍国际纺织品贸易发展的纺织品特别管制体制走到了终点,纺织品贸易从此也适用一般的关于商品贸易的WTO规则。中国希望以其巨大的比较成本优势收获这一自由贸易的果实,但其他国家的纺织品生产者们却对此惊恐不安,并强烈要求采取临时的市场限制。本文先介绍了纺织品贸易的历史和三种其他的保障措施,重点介绍了仅针对中国的纺织品保障措施机制的适用前提、内容和程序步骤,并与其他的保障措施进行了比较,接着讨论了自2005年1月1日起征收的中国纺织品出口关税,最后是一个简短的结语。

  • 标签: 纺织品进口 WTO 贸易政策 商品贸易 国际纺织品 管制体制
  • 简介:本文以最高法院(2013)民申字第908号民事裁定书入手,提出产品自损和纯粹经济损失是否适用侵权责任的问题。首先梳理了我国《民法通则》和《产品质量法》中产品责任的“财产损害”概念,明确其一般不包括产品自身损害。但《侵权责任法》中的产品责任可能包括产品自损及纯粹经济损失。继而本文以功能主义的比较法方法研究德国民法中的“继续侵蚀性损害”学说与实务,并与我国民法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得出结论认为《侵权责任法》第41条可予赔偿的产品自损范围过于宽泛,应作适当限缩。

  • 标签: 产品自损 纯粹经济损失 侵权责任 限缩
  • 简介:我国商标法中规定的商标侵权判定标准是“商标近似”,为修正该标准在商标侵权判定中的局限,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解释将“混淆可能性”引入商标近似的判断,从而形成了司法实践中的“混淆性近似”的判断标准,确立了混淆可能性在商标近似判定中的决定性作用。辉瑞公司立体商标案就是这一判定标准的典型演绎。

  • 标签: 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商标近似 可能性 健康新概念 商标专用权 纠纷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