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中国新政》(纪硕鸣、周东华著)一书是新近探讨“中国模式”的一本力作,提出“新政”时期的战略目标和核心特色是“和谐社会”,从全新的视角解读了“中国模式”,扩大了“中国模式”的内涵并讨论其发展方向.

  • 标签: “新政”时期 中国模式 和谐社会 内涵
  • 简介:2011年10月12日,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在政协礼堂召开“全球化时代的公共外交”座谈会.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安娜伯格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恩内斯特·威尔逊、英国48家集团秘书长阿里斯戴尔·麦启安分别做了《2012年——重启美中公共外交的重要一年》和《运用公共外交提升中国国家形象》的演讲.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外事委员会委员黄友义、外事委员会委员袁明、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安娜伯格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托马斯·霍利汉等出席座谈会并进行了对话和交流.

  • 标签: 全球化时代 公共外交 加利福尼亚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 全国政协 中国国家形象
  • 简介:2015年6月18-19日,由中国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上海环太国际战略研究中心联合在复旦大学举办主题为"‘一带一路’的战略定位与基本内涵"的第四届中国周边外交研讨会。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副主任栾建章、外交学院副院长郑启荣、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李文、上海环太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理事长郭隆隆、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陈玉刚、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心伯等70位学者、媒体人齐聚复旦,就“一带一路”的战略定位、基本内涵、风险与挑战等相关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

  • 标签: '一带一路' 领土主权 海洋权益 复旦大学
  • 简介:随着美国在中国周边地区变得更加积极以及中国的利益变得具有全球特征,中国以开放的"经济联盟"策略,通过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实现欧亚大陆与世界大洋的互联互通,具有重大意义。"一带一路"的提出标志着习近平新的外交构想已经初具雏形,预示着中国的地区与全球战略出现新的变革。从地缘政治上看,中国"一带一路"的目标是"稳疆兴疆"、建立"命运共同体"、推动"南南合作"、构筑"新型国际关系"。"一带一路"面临巨大挑战与风险,成败盛衰取决于地缘政治环境与经济现实需要相互作用的结果。既不能"一带一路"建设的风险停滞不前,也不能无限夸大"一带一路"的价值及作用。

  • 标签: “一带一路” 战略内涵 风险 前景 新型国际关系
  • 简介:2018年6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单方面宣布对中国、欧盟、日本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美国的举动不仅让整个世界都处在了关税壁垒和贸易战的阴影下,世贸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猜疑和隔离也使得多边贸易体系备受质疑,在后WTO时代下发展双边经贸关系也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自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国与非洲之间关系不断深化和发展,同时中国与非洲经贸之间有着极强的互补性,在后WTO时代的今天,中非加强双边经贸合作,对于中非双方而言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中非双边 双边经贸合作 时代中非
  • 简介:快速发展的中国军队要减少外界对中国军队发展和走向的不解和疑虑,更好更顺畅地走出国门,为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发挥更大作用,需要更新认识、深耕渠道、广搭平台、多手用力,把中国军队的形象更全面、更客观、更真实地传递出去,这便是公共外交担负的时代使命。中国军队是国家形象的一张重要名片。国防和军队发展建设情况,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国家综合实力是否够"硬",因而受到外界高度关注。据不完全统计,国际主流媒体几乎每天都有关于中国军队的报道,但令人遗憾

  • 标签: 公共外交 国际主流 舆论场 走出国门 国际话语权 国际舆论
  • 简介:数字外交是能以一系列新工具为装备的外交形式。外交的主要任务仍然是观察、分析、报告,然后以国家利益最大化为目的采取进一步行动。简而言之,数字外交就是利用互联网来达到外交的目的。这种外交的目的同样是收集与分析一国外交政策的处境与重要性的信息,并对此进行交流沟通,确保本国在海外的经济、政治和商业利益并帮助处于危急状况的本国公民。然而数字外交环境为沟通交流以及表达诉求提供了新的方式。

  • 标签: 社交媒体 国家利益 社交网络 体系结构 角色定位 人力物力资源
  • 简介: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构想,意味着中国将走海陆兼顾的发展道路,也是对国内政学两界长期以来海陆战略争论的阶段性总结。2014年11月初在互联互通伙伴对话会上,习近平进一步宣布中国将秉承"亲、诚、惠、容"的理念,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和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打造和周边国家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国和亚洲的腾飞和共同繁荣。这意味着"一带一路"倡议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即是这一战略的侧翼。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推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有利于维护我国西部的地缘安全、能源安全及维护民族团结。中国面临着美国自阿富汗撤军、乌克兰危机等带来的机遇,但同时也隐藏着许多潜在的困难与挑战,中国只有把握机遇,正视困难和挑战才能顺利推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 标签: “一带一路” 利益共同体 命运共同体
  • 简介:在过去的25年间,阿拉伯妇女获得了后殖民主义带给她们的自由,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不幸的是,战争和争夺允许并促使她们开始“越界”进入男性的领域。阿尔及利亚妇女因战争时期的沉默而被边缘化,有鉴于此,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妇女开始记录她们自己的战争体验。今日,阿拉伯妇女更是“越界”进入了分析和重新解读宗教经典的领域。而在过去,古兰经只可由男性进行解读和诠释。在重新解读经典和历史的过程中,这些妇女运用的乃是一种“多重批评”的体系。

  • 标签: 后殖民时代 阿拉伯女性 “越界” 多重批评
  • 简介:世界上的霸权国家正在经历权力转移与权力扩散的双重挑战.其中非国家行为体对国家权力的侵蚀成为主要的挑战因素.是霸权、而非某个霸权国家的衰落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关系的主题.这个判断将解释当今世界大国之间大部分互动行为的成因,包括崛起国与既得利益国家之间并未出现针锋相对的斗争。

  • 标签: 非国家行为体 美国霸权 国家权力 霸权国家 世界大国 权力转移
  • 简介:一带一路”的实践为当下的学术研究和政策研究提供了强大动力,如果持续的时间足够长,影响力足够大,它将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崛起的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的代名词,甚至会演化为“一带一路学”。由刘卫东、田锦尘、欧晓理等著,商务印书馆2017年1月出版的《“一带一路”战略研究》反映了在“一带一路”时代,实践与研究相互映衬、相互促进的新特征。

  • 标签: 一带战略 一带时代 战略研究
  • 简介:2014年11月30日,由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上海智库复旦大学亚太区域合作和治理研究中心、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习近平时代的中国周边外交: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周边外交 习近平 研讨会综述 中国 亚太区域合作
  • 简介:利用互联网新应用进行外交沟通,不仅在表面上已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实际上也是媒介新技术在外交应用上的必然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外交部利用微博开展公共外交这一现象进行描述和分析,以期对这一新技术应用带来的外交变化进行诠释,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探讨“微博外交”的现状及其在公共外交和国家形象建构中的积极作用,总结现有新媒体公共外交模式中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较可行的解决方案与具体措施。

  • 标签: 国家形象 外交国家 外交小灵通
  • 简介:2016年11月9日,美国共和党人唐纳德·特朗普赢得了美国第58届总统大选,成为美国第45任总统。特朗普的当选,即使在美国国内,也引起了极大的争议,褒贬不一,但无论如何,特朗普都将开启一个新的时代。他的竞选诺言会不会一一兑现?他能否做到“让美国再次伟大”?他会不会把美国带回孤立主义?他的外交政策将如何推进?对于中国而言,更关心的是在特朗普领导下,美国的对华政策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为此,本刊约访了长期研究中美关系、曾在2004年采访奥巴马并预测其当选总统的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理事王冲先生。

  • 标签: 专访察哈尔学会 中国国际关系 中美关系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