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孔子和庄子,是春秋战国时期两位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家,他们对音乐本质问题的认识上。都对音乐的感性特征有着深刻的理解,不管是孔子的“子与人歌”,还是庄子的“听之于心”的聆听所达到的无声境界,都表现出他们对音乐的客观存在性和音乐所具有的声音特性的默认;但是在孔子的音乐思想中,则更注重音乐的社会功能作用,以音乐的艺术形式来达到对人品德的教化;而庄子提出的“心斋”、“坐忘”,则是强调了人对音乐的“悟”,表现了他追求“至乐无乐”的精神境界。

  • 标签: 孔子 庄子 音乐思想 异同
  • 简介:中国文艺的“道统”观念是民族传统文化结构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决定着文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标准。电影这种艺术形态尽管是舶来品,一经传到中国,使被中国传统文化所消解而使之中国化。电影通过迎合传统的艺术观念,继承了功能目的论的艺术理论观,从文以载道的艺术观念出发来把握电影作品和电影创作方法,带有浓厚的民族意识和民族风格。一代代电影人所追求的,不是改良社会,唤起民众,挽救危亡,就是关注民族生存,思考人类命运这类极为崇高的人生目的。注重认识功能和教化功能的载道传统在中国电影中得到了轰轰烈烈的张扬。中国电影始终在传统艺术理论的关怀下,创造性地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传统审美文化的叙事智慧。

  • 标签: 载道 道统观念 电影
  • 简介:荀子是战国末期的儒学重要代表人物,杰出的思想家,对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发展有重要贡献,被人尊称为"历史的巨人"。荀子的音乐思想集中反映在《荀子.乐论》中。他认为人需要音乐,肯定了音乐在沟通人们情感以及在人性教化中的巨大作用,具有"中和之美"。他强言力说若要让音乐成为教育人的工具并阻碍其进入邪乱,就必须要遵循道德伦理的准则。《荀子.乐论》是荀子关于音乐理论的集大成之作,不但全面阐释了荀子的音乐思想,更对后世音乐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指出了荀子音乐思想中"重善轻美"的思想倾向,并对其这种思想倾向的非理性进行了分析,以期引起人们的重视,以便人们对荀子的音乐思想有更全面、更重要、更客观的理解、认识和把握。

  • 标签: 《荀子·乐论》 音乐思想 音乐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