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肺部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来我院治疗的肺部感染患儿 78例, 78例患者均选取于 2016年 7月至 2018年 9月。采用抽签分组方式分为两组,其均分参照组 39例、实验组 39例。 39例参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加以叩击方式人工处理。 39例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和人工叩击基础上,加以机器即振动机,以及针对相应的患儿做对应的处理。观察分析两组患儿的效果以及两组患儿护理前后肺部功能情况,同时留意两组患儿肺部咳消时间、气促消失时间、罗音消失时间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效果明显好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 ( p< 0.05);实验组和参照组护理前,患儿肺功能无明显差异,组间数据差异性存在 ( p> 0.05),护理后,实验组患儿肺部功能明显好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 ( p< 0.05);实验组患儿肺部咳消时间、气促消失时间、罗音消失时间均比参照组要短,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小儿肺部感染的护理应当采取振动机,对于不同患儿应采取针对性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儿效果,缩短患儿肺部咳消时间、气促消失时间、罗音消失时间,提升患儿肺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振动机排痰 小儿肺部感染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胸肺部物理疗法与传统方法在重度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重度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将这些患者平均分成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其中参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法,实验组患者采用胸部物理法,对比两组患者的量以及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的量多于参照组,且实验组的各项血气指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法相比,胸肺部物理疗法对重度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更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通气与换气功能。

  • 标签: 胸肺部物理疗法 传统排痰方法 重度脑卒中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胸肺部物理疗法与传统方法在重度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重度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将这些患者平均分成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其中参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法,实验组患者采用胸部物理法,对比两组患者的量以及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的量多于参照组,且实验组的各项血气指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法相比,胸肺部物理疗法对重度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更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通气与换气功能。

  • 标签: 胸肺部物理疗法 传统排痰方法 重度脑卒中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等渗盐水雾化吸入诱导吸培养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交叉对照研究的方法,将220例下呼吸道感染婴幼儿随机分为A、B组各110例。A组先常规吸留取标本送检,2h后生理盐水雾化20min诱导吸留取标本;B组先用生理盐水雾化20min诱导吸留取标本,2h后再常规吸留取标本。结果A组常规留取标本培养阳性率为36.4%、诱导留取标本培养阳性率为63.6%,B组分别为21.8%、52.7%,两组诱导标本培养阳性率显著高于常规标本培养阳性率(均P<0.01)。结论生理盐水诱导吸方法可提高细茵培养的阳性率。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诱导吸痰 生理盐水 雾化 痰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应用序贯式护理对生活质量、日量以及液粘稠度的影响。方法:抽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共5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序贯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排量、干预后第6日黏稠度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第6天观察组量多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第6天观察组Ⅰ度液黏稠度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两组均升高,观察组变化较对照组更突出(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应用序贯式护理可发挥突出作用效果,可降低黏稠度,提升量,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序贯式排痰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痰液黏稠度 日排痰量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振动联合预见性护理对急诊危重症肺部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急诊危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仅使用预见性护理方式进行干预,观察组干预使用预见性护理联合振动方式。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相关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每日平均量高于对照组,且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症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使用振动联合预见性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可与有效促进患者,降低肺部感染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诊危重症 震动排痰仪 预见性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振动联合预见性护理对急诊危重症肺部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急诊危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仅使用预见性护理方式进行干预,观察组干预使用预见性护理联合振动方式。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相关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每日平均量高于对照组,且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症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使用振动联合预见性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可与有效促进患者,降低肺部感染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诊危重症 震动排痰仪 预见性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振动联合预见性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肺部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80例急诊危重症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振动联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炎症因子、满意度、肺部感染率。结果:实验组炎症因子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危重症患者实施振动联合预见性护理效果确切。

  • 标签: 振动排痰仪 预见性护理 急诊危重症患者 肺部感染预防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适合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应用的更为安全高效的方法,促进患者康复。方法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便利抽样法选取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胸外科收治的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振动背心进行,观察组患者应用兼具功能的呼吸训练器进行。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口咳出时间早于对照组(P<0.001),疼痛评分、肺不张及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肺癌行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采用兼具功能的呼吸训练器进行,较常规方法更有助于术后排排出,且能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肺癌 振动排痰 肺叶切除术 呼吸训练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法在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76例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人工叩击方法,观察组采用振动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量、肺部哆音情况以及前后经皮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结果本次研究总完成检测共680次。观察组患者的平均量、肺部哆音消失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叩背后经皮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采用振动机进行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肺呼吸功能。

  • 标签: 振动排痰机 人工叩击排痰 急性重症脑血管病 排痰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对于胸外科患者的围手术期开展护理的临床作用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接收治疗的胸外科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组,一组为传统组,其中排组开展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传统组则是开展普通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照围手术期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取得较好的效果,其中排组患者手术质量优良率达到98%,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而传统组患者的质量优良率为90%,两组患者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胸外科患者的围手术期开展护理较为重要,直接关系患者的预后,甚至对患者的病情转归造成影响,所以,一定要做好排护理,鼓励患者通过咳嗽进行,最大限度的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胸外科 围手术期 系统排痰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适时彻底护理对婴儿重症喘息性肺炎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收治的60例小儿重症喘息性肺炎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促进舒适护理、体位引流护理、氧驱动超声雾化护理,适时刺激性诱导彻底护理、中药贴敷护理等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喘息症状、肺部哮鸣音及湿啰音、胸部X线、住院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重症喘息性肺炎实施一系列有效的呼吸道护理,尤其是适时彻底护理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患儿呼吸困难及缺氧症状,促进病情的转归,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排痰护理 小儿 重症喘息性肺炎
  • 简介:摘要:重症肺炎对病人的健康危害程度较大,甚至有可能威胁到病人的生命安全,所以在现阶段的医疗工作之中对相关病人的治疗和护理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而在护理过程中,为了保持病人的呼吸道畅通,一般需要对病人进行。本文对相关病人的工作实施方法和要点进行了探讨。

  • 标签: 重症肺炎 排痰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振动机在老年骨科卧床患者中的应用。观察振动机对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病人均采取常规抗感染、吸、雾化吸入等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手叩法治疗,治疗组采用振动机行叩振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量、呼吸音、呼吸频率(R)和血氧饱和度(SaO2)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量减少、呼吸音改善、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的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振动机能更好的改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呼吸功能,促进患者康复。振动机有助于老年骨科卧床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振动排痰机 老年人 骨科卧床患者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肺阻体位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研究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慢阻肺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护理干预并对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倾位患者有效率为85.71%;高枕右侧卧位患者有效率为93.75%;半坐位患者有效率为93.34%。本次所选62例慢阻肺患者经过护理,满意度为96.77%。结论由此可见,对不同慢阻肺患者采取不同体位的护理,有助于患者,并有效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护理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慢阻肺 体位护理 排痰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G5振动机在老年骨科卧床患者中的应用。方法2012年1至2012年5月因髋关节骨折住院行保守治疗的2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因髋关节骨折住院行保护治疗的21例患者设为实验组,比较两组骨科卧床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病率,并进行χ检验。结果实验组肺部感染发病率23.8%(5/21)低于对照组65.2%(15/23)肺部感染发病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36,P<0.05)。结论G5振动机有助于老年骨科卧床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振动排痰机 老年人 骨科卧床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不同的护理干预对效果的观察,探讨最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将ICU的11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正确评估患者情况、适量气道湿化、加强胸部物理治疗等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定时定量气道湿化,定时翻身、人工叩背、鼓励咳嗽或吸等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是91.38%、75.86%(P<0.05),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护理干预措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危重病人保持呼吸道通畅和维护呼吸功能有重大的影响。

  • 标签: 护理干预 气道通畅 有效排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