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主要表现为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和神经的损害。糖网病中神经视网膜的损伤过程及机制十分复杂。促红细胞生成(EPO)是一种内源性细胞因子,已被证明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验聚焦于EPO与糖网病关系,结果表明在糖网病早期EPO起神经保护作用。本文综述近年来促红细胞生成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 标签: 促红细胞生成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神经保护作用
  • 简介:目的研究全身使用促红细胞生成(EPO)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的早期脑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等分为5组:①空白组;②对照组;③SAn组;④SAH+安慰剂组;④SAH+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rHuEPO)组。采用枕大池一次注血法建立兔SAH模型。注血后48h取脑脊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中S-100B的含量.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检测皮质神经元凋亡情况。通过测定基底动脉血管横截面积判断有无脑血管痉挛(CVS)。结果SAH+rHuEPO组脑脊液S-100B蛋白含量较SAH组和SAH+安慰剂组显著性减少(P〈0.05);TUNEL染色显示SAH+rHuEPO组皮质神经元凋亡程度较SAH组和SAH+安慰剂组显著性减轻(P〈0.05);SAH+rHuEPO组基底动脉横截面积较SAH组和SAH+安慰剂组显著性增大(P〈0.01),但小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全身使用rHuEPO能减少兔SAH模型的皮质神经元凋亡,降低脑脊液中的S-100B蛋白含量。并部分缓解CVS,具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红细胞生成素 血管痉挛 颅内 S100蛋白质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时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收集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共103例,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50例对照组和53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的治疗药物为促红细胞生成,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红细胞、血红蛋白等指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红细胞、血红蛋白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贫血症状,具有临床使用的可行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肿瘤相关性贫血 促红细胞生成素 有效性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3种红细胞生成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治疗决策科学化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应用最小成本分析法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促红细胞生成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益比奥、利血宝、血达生3种促红细胞生成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成本-效果比分别为26.83,89.43,10.10。结论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血达生组经济效果优于其他方案。

  • 标签: 促红细胞生成素 血液透析 肾性贫血 药物经济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用铁剂蔗糖铁和口服铁剂琥珀酸亚铁、维铁缓释片分别与重组人红细胞生成(EPO)联合应用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0例尿毒症、肾性贫血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静脉组和口服1组、2组,三组均联合EPO治疗,EPO使用方法,3000IU/次,3次/周于血液透析结束时皮下注射,并根据血红蛋白上升情况调整用量。静脉组给予蔗糖铁100mg静脉滴注,口服1组给予琥珀酸亚铁口服,口服2组给予维铁缓释片(每片含硫酸亚铁525mg)口服,疗程均16周。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贫血治疗的效果、铁代谢指标的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静脉组和口服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均较治疗前提高,静脉组Hb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口服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口服组。口服组之间无显著差别。结论静脉注射蔗糖铁可有效地纠正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铁缺乏,提高EPO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好。

  • 标签: 蔗糖铁 促红细胞生成素 琥珀酸亚铁 维铁缓释片 血液透析 肾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液净化联合重组促红细胞生成(EPO)治疗对尿毒症患者骨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尿毒症患者病理资料,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血液净化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血液净化联合重组EPO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变化情况、肾功能改善情况以及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骨代谢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全段甲状旁腺(iPTH)、骨碱性磷酸酶(BALP)、血钙、血磷指标分别为(120.83±13.26)μg/mL、(10.03±1.84)IU/L、(1.89±0.33)mmol/L、(1.32±0.46)mmol/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分别为(10.58±2.56)mmol/L、(255.39±84.25)μ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16.48±4.26)mmol/L、(364.15±67.2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肾功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净化联合重组EPO治疗尿毒症,对患者骨代谢指标改善作用显著,有利于降低肾损伤,疗效可靠,可予以推广。

  • 标签: 肾透析 红细胞生成素,重组 尿毒症 骨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治疗肾性贫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诊断为肾性贫血的6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以2015年7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诊断为肾性贫血的6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后者在前者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治疗。治疗8周时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Hb、Hct值。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有效率。结果治疗8周时,两组患者的Hb、Hct值比较,发现两组患者的Hb、Hct值都有所回升,但是观察组患者的Hb、Hct值回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其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77%,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80%。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的不良反应少。结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治疗慢性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其不良反应少,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rhEPO 肾性贫血 安全性 有效性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左卡尼汀及促红细胞生成治疗尿毒症患者肾性贫血的效果。方法 于2019年10月至2021年7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2名尿毒症患者,分为比较组(25名)和联合组(27名)。比较组行单一用药,联合组行联合用药。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展开比较,并分析。结果 经治疗,联合组各项指标情况较比较组有显著优势;在治疗2、3个月,联合组的使用剂量显著低于比较组;联合组临床有效率92.6%(25/27)显著高于比较组72.0%(18/25),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左卡尼汀 促红细胞生成素 尿毒症 肾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促红细胞生成注射部位选择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0月—2021年10月诊治的尿毒症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均伴有肾性贫血,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n=53)给予给予上臂三角肌下缘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观察组(n=53)给予鹰嘴(肘关节伸侧部区域)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对比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4周后、8周后、12周后的Hb、HCT和S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 尿毒症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是否表达CD131并探讨其在促红细胞生成(EPO)抑制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传代培养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将NRK-52E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高糖+EPO组、高糖+EPO+Scramble siRNA组、高糖+EPO+EPO受体(EPOR) siRNA组(EPOR siRNA干扰组)及高糖+EPO+CD131 siRNA组(CD131 siRNA干扰组)。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检测NRK-52E细胞内EPOR及CD131的表达,免疫共沉淀(co-IP)检测EPOR、CD131在NRK-52E细胞内的结合情况。TUNEL法检测NRK-52E细胞凋亡情况,RT-qPCR、Western blot检测NRK-52E细胞内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RT-qPCR、Western blot检测显示NRK-52E细胞表达EPOR和CD131,且高糖孵育后NRK-52E细胞内EPOR、CD131表达增高。免疫荧光检测显示EPOR和CD131在NRK-52E细胞内存在共定位表达,co-IP检测显示EPOR和CD131在NRK-52E细胞内存在相互结合。TUNEL检测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组NRK-52E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与高糖+EPO组相比,EPOR siRNA及CD131 siRNA干扰组NRK-52E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组NRK-52E细胞Caspase-3表达显著增高。通过siRNA干扰抑制EPOR、CD131表达后,EPO对Caspase-3表达的抑制作用减弱。结论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表达EPOR和CD131,且两者在NRK-52E细胞内可形成EPOR-CD131异二聚体,介导EPO抑制NRK-52E细胞凋亡。

  • 标签: 上皮细胞 肾小管 CD131 促红细胞生成素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观察基因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r-HuEPO)对慢性肾衰竭(CRF)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红细胞酵母菌花环实验及红细胞免疫调节因子一步法分别检测观察90例CRF患者经r—HuEPO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4/CD8)、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红细胞Gb受体花环试验(RN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试验(RN2-ICR)、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因子(RFAR)和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因子(RFIR)的变化。结果①90例CRF患者外周血清中sIL-2R水平、RBC-ICR和RFIR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D3、CD4、CD4/CD8、RBC-C3bRR和RFAR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r-HuEPO治疗后,RBC—C3bRR、RBC—ICR、RFAR和RFIR均有好转(P〈0.05),同时sIL-2R、CD3、CD4和CD4/CD8亦有所改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RF患者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功能和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rHuEPO治疗对红细胞免疫功能有较好的提升和调节作用,对细胞免疫功能改善不明显。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T-淋巴细胞亚群 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治疗维持性血透肾性贫血疾病时,采用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维持性血透肾性贫血患者中选取110例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采用促红细胞生成治疗,n=55)和观察组(采用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治疗,n=55)两个小组,对比效果。结果:各项临床指标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 标签: 维持性血透肾性贫血 促红细胞生成素 左卡尼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采用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脑随机选取法将所有患儿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中各有40例患儿,对照组患儿采取亚低温治疗,观察组患儿则采取亚低温、促红细胞生成联合方案治疗,详细记录对比两组患儿取得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各指标结果对比显示,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脑组织损伤程度轻于对照组,最终获得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采用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方案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疾病治疗效率,短时间内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减轻患儿脑组织损伤程度,提高患儿的预后效果。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亚低温 促红细胞生成素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剂量促红细胞生成治疗老年人慢性疾病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的70例老年人慢性疾病性贫血患者。随机分组方法中心随机系统法。7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rhEPO组。常规组给予葡萄糖酸亚铁治疗;rhEPO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促红细胞生成治疗。比较(1)贫血治疗效果;(2)贫血纠正时间、总治疗时间;(3)干预前和干预8周患者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的差异。结果(1)rhEPO组对比常规组贫血治疗效果更高,P<0.05;(2)rhEPO组对比常规组贫血纠正时间、总治疗时间更短,P<0.05;(3)干预前两组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相似,P>0.05;干预8周rhEPO组对比常规组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小剂量促红细胞生成治疗老年人慢性疾病性贫血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纠正贫血症状,改善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水平,缩短疗程,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 老年人慢性疾病性贫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应用促红细胞生成联合口服铁剂的影响。方法择期50例需实施膝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参照组术前2天与术后7天应用口服蛋白琥珀铁,每日2次,每次10ml,研究组术前2天与术后7天口服蛋白琥珀铁的同时应用重组促红细胞生成4000IU,每日皮下注射。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前基本指标情况方面相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研究组患者RBC、Hb与Hct指标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及不适反应发生率方面相比较,研究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机体发热与静脉血栓机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应用促红细胞生成联合口服铁剂可保证患者预后效果,改善术后患者贫血情况,保证机体健康状态,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围手术期 膝关节置换 促红细胞生成素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红细胞生成和输血阈值对预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颅脑损伤患者100例,均为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随机分组,就常规治疗(对照组,n=50)与在常规基础上,取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rhEPO)在入院后第3d、6d、9d、12d皮下注射(观察组,n=50)效果展开对比,评估血清NGB含量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等评分,并对比输血阈值,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APACHEⅡ分值在入院时、入院第4d无明显差异(P>0.05),入院第7d、10d、15d均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入院时NGB含量无差异(P>0.05),入院第4d、入院第7d、第10d、第14d均有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死亡事件,对照组4例,死因分别为并发肾衰竭、脑疝晚期、肺部感染、脑干功能衰竭。结论针对颅脑损伤患者,取红细胞生成应用,可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且减少输血率,防范并发症发生,对保障患者预后意义显著。

  • 标签: 红细胞生成素 输血阈值 颅脑损伤 预后 影响
  • 简介: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EPO)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合并贫血的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合并贫血的CHF患者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组)、EPO组、参附注射液组和EPO加参附注射液组,每组各40例。记录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NYHA)、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评分、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及血红蛋白(Hb)浓度,统计再住院率,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各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下降,LVEF提高,LVEDD缩小,NT-pro-BNP水平降低,Hb浓度升高,而EPO组、参附注射液组和EPO加参附注射液组的疗效较对照组又有显著提高,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尸〈0.05)。各组治疗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EPO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贫血 促红细胞生成素 参附注射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促红细胞生成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方法:本次选择 2020年9月-2021年9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88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44例,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促红细胞生成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纳洛酮 促红细胞生成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