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1 个结果
  • 简介:近20年来的中国文学,经历了“市场化”和“数字化”两次重大转向。这两大转向交相呼应,互为推手,形成了一股科技市场一体化的巨大浪潮,在这一浪潮冲击下,文学艺术出现了人文精神丧失、审美价值下滑的严峻局面。在此背景下诞生的网络文学,面对市场的压力如何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在科技理性不断排挤人文精神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审美超越,这是直接关系到网络文学的前途和命运的重要论题。

  • 标签: 网络文学 科技市场一体化 审美超越
  • 简介:培养高校学生音乐审美判断力,首先在于确立至真至善至美的审美标准和理念,通过音乐鉴赏课程教学和课外艺术实践,培养听辨能力,渗透人文精神,理性分析作品,培育良好的审美心理结构,达到提高作品价值评判能力的目的。

  • 标签: 音乐审美判断力 审美标准 审美心理结构 音乐鉴赏教学
  • 简介:作为新闻工作者,完美的职业生涯在于具备完美的职业底蕴,完美的职业底蕴依赖于良好的专业素养、审美素养和创新精神。新闻工作是一份创造性的工作,新闻工作者既是审美主体也是创造主体,本身具有职业美感;但随着新闻工作者压力的增大,流动的频繁,加上不分昼夜、不舍假日地"抢"新闻,很多人的激情被每天海量的正面和负面信息所消磨,职业美感大打折扣甚至荡然无存。

  • 标签: 审美创新 新闻工作者职业 职业审美
  • 简介: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乡土小说的开创者,影响和吸引了一大批作家将笔触伸向传统的乡土社会,以西方现代性文明为参照,批判社会的"病态"来引起疗救的注意;沈从文等乡土作家则开辟了乡土小说的另一种价值选择,即以审美和崇尚的目光关注原始的自然性生命,使得乡土小说的创作潮流产生了分流与嬗变.但从改造国民性格、重塑民族精神的角度来看,二者又不谋而合,殊途同归.

  • 标签: 乡土小说 批判 审美 现代性 自然性
  • 简介: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微文化”在大众中迅速蔓延,从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就文化艺术的表现形态来看,碎片化、零散化、去中心化、即时化和赛博化的信息接收方式的形成或者说“微文化”时代也催生了微电影的诞生发展,并致使其在“微文化”中博得了不可忽视的地位。同时,审美意识的形成离不开本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结构影响和制约着新的审美意识的形成。当代中国兴起的“微文化”形态就是这样一位诞生于中国这块独特的土壤,属于中华这个独特的民族,吸纳了古老中华文化的精气,是传统审美观念、审美情趣的集中反映。

  • 标签: 微文化 文化形态 传统审美意识 以小见大 以微为美
  • 简介:民间艺术是乡民在日常生活中表达其生命意识和地缘环境的文化丛,反映了他们的情感和审美需求,也凸现了整个社会心态和民间文化的迁变,具有程式化中见个性化、即时性和现场感、鲜活悦目、朴素大方、多元混杂等审美特点。通过挖掘民间艺术的文化和审美意蕴,进而探讨在当代文化语境下民间艺术活态保护的可行性策略,旨在使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为人类的创造力提供源泉和不竭动力。

  • 标签: 民间艺术 文化价值 审美意蕴 活态保护
  • 简介: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的起源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过程”,原始艺术更是与自然、生存紧密相连,它以热烈的色彩和琳琅的饰品为文字,以巫术为语言,沟通天地,表达夙愿。

  • 标签: 原始艺术 大溪文化 审美 巫术 天地
  • 简介:追星:新传媒网络中的大众文化增殖与偏食──兼论当代青少年的审美特征与审美导向孙抱弘"追星"及其有关的争论,一度沸沸扬扬成为新闻传媒的热点。那么,"追星"之根源何在?如何评估当代青少年的审美特征及趋势?如何对他们进行审美导向?这需要我们从文化学、社会学...

  • 标签: 文化增殖 审美特征 当代青少年 传媒网络 大众文化传播 社会互动
  • 简介:北京市宣武区康乐里小学现有33个班级,1200多名学生,是北京市第一家开始循环使用教科书的学校。学校围绕“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环保实践体验活动,培养学生树立绿色生活理念和生活习惯,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努力使学生争做环境文明引导行动的践行者。

  • 标签: 康乐里小学 体验活动 实践 环保 北京市宣武区 社会责任感
  • 简介: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东城区玉蜒养老助残服务中心在鹤逸慈“未来老年生活馆”,接待了300多名残疾人、老年人和残疾人活动团体。“未来老年生活馆”是老年人和残疾人适老、适残生活体验的场馆,包括适老、适残的客厅、餐厅、厨房、起居室、无障碍卫生间、家庭健身室、活动厅、无障碍出行以及辅具体验功能区。

  • 标签: 老年生活 残疾人 东城区 北京 人体 服务中心
  • 简介:在“健康中国”全民健身的背景下,云南“体育+旅游”产业正迎来发展东风。

  • 标签: 云南 旅游 体育 全民健身
  • 简介:当代大学生有着非常突出的特点,他们大多数人把“确立个人信念、保持精神上的独创性”作为实现自我独立的最有效的途径,他们把对美的追求作为激励自己更好地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动力,同时又具有浓厚的“反文化”的色彩。了解了大学生的审美心态,对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大学生 审美心态 自我
  • 简介: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自始至终伴随着情感的体验,渗透着审美的元素。挖掘思想政治教育与审美之间的内在联系,借鉴审美教育的方法和理论对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 标签: 审美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 简介:讲究衣着、爱好打扮、追美赶潮等一直被视为女性的偏好,但现在很多青年男性也热衷于以各种方式来包装自己,这就是人们常常谈论的"潮男"时尚。潮男往往具有强烈的美感意识,对时尚潮流异常敏感,喜欢以与众不同的外部形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潮男"时尚的出现并流行与青年男性标新立异、希望获得关注及其寻求精神依托等心态有密切的关系。我们要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潮男"时尚,特别是要引导青年男性以科学、合理的方式追求"潮男"时尚。

  • 标签: “潮男”时尚 心态解读 评价
  • 简介:审美教育源于长期的教育实践和艺术实践活动.作为有助于培养人的思想、道德、情操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审美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探讨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中审美教育的功能,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审美 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 简介:人的生命历程可以划分为生存和生活两个层次.因此人的审美活动也就有了不同的层次.在生存层面上,人的审美活动以喧泄情感为主;在生活层面上,人的审美活动以追求心智的升华为主.而由于人生历程的复杂性,生存和生活的轨迹会时时交错.因此,审美活动也应把通俗与高雅有机地融为一体并要努力使审美主体参与到其中去.

  • 标签: 层次性 生存 主体性 交错 生活 参与
  • 简介:网络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让网络文化成为大众文化的重要表征。譬如智能手机技术的进化,蜕离了单纯的记录功能,更多地从事用户的个性化生产。由此衍生的美图软件,更是让青年人"日常生活审美化",在自身设定的亚文化风格虚像视图中,产生满足与认同。而这种再造身体的时尚表征实质是让青年借助想象产生"虚假认同"。在营造的幻像中,青年群体消费情色、表演奔溃、并被操纵实践,最终导致主体性自我的迷失。由此,重申网络亚文化生产与消费的价值,显得十分重要。

  • 标签: 美图文化 青年群体 日常审美 消费迷失
  • 简介:2011年5月24日至26日,由民进中央文化艺术委员会、民进江苏省委会主办的“2011年开明·江海文化论坛”在南京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在会上热烈讨论,就文化问题发表了各自观点。论坛特在《民主》杂志申办专页,选出三篇文章在《民主》发表,以飨读者。

  • 标签: 全球化语境 文化自觉 审美转型 文化论坛 《民主》 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