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选择61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超声诊断,并根据诊断结果及患者意愿等,实施手术治疗。结果:61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行超声诊断,均可确诊。经治疗后,1例行人工流产,2例早产,其余患者正常分娩。结论:超声诊断可为妊娠合并卵巢囊肿的判断提供支持。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治疗应结合肿瘤性质、大小等确定。

  • 标签: 妊娠 卵巢肿瘤 腹腔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病人护理要求与分析。方法:以我院于2020年3月—2021年9月接受放射治疗的72例肿瘤病人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其不同类型的护理要求展开研究,并对数据加以分析,从而研究癌症病人的护理要求。结果:肿瘤患者在病情恶化复发或转移等先兆症状判断、放疗药物使用指导、基础护理几方面的需求最高,分别占44.44%、52.78%、76.31%。结论:肿瘤病人间,针对各个方面护理的需求有很大的不同,应予以个体化、针对性护理干预。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医大多以植物为主要治疗药物,在癌症的临床诊断上极少应用。但中医在各个阶段、各种角度及局部对癌症的治疗发挥不同的作用。同时以全身为整体加以控制,增强人体的抗病功能。目前,国内的科研工作者一直在开展抗肿瘤中药的筛选,已经发现了一定种类的抗肿瘤药材,比如从自然界的红豆杉中获得的紫杉醇,从喜树中获得的喜树碱等。文章从两个角度总结了中药及其有效药物在抗肿瘤中的主要功能机制并提出相对的建议。希望全面发现我国中药在防治癌症领域的特殊功能,为其进一步发展带来全新的方向。

  • 标签: 抗肿瘤 中药 药学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硼替佐米辅助治疗老年骨肿瘤对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抽样调查研究方法,2014年3月—2017年1月选择在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诊治的老年膝关节周围骨肿瘤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人工假体置换治疗,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和环磷酰胺辅助治疗,环磷酰胺200mg/m^2在治疗的第1~4d静脉推注;地塞米松20mg/d,在术后第1~2、4~5、8~9、11~12d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辅助硼替佐米治疗,剂量为1.3mg/m2,在治疗第1、4、8、11d静脉推注,其他治疗方法同对照组。在术前与术后6个月进行膝关节主动屈曲活动度的评定,观察与记录关节退变、囊性变、关节面塌陷、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在术前与术后6个月检测TNF-α的浓度;随访至今,对比两组的无进展生存时间。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6个月膝关节主动屈曲活动度都显著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关节退变、囊性变、关节面塌陷、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6个月的血清TNF-α值都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血清TNF-α值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至今,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无进展生存时间(15.77±2.14)个月和(10.87±3.14)个月,观察组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硼替佐米辅助治疗老年膝关节周围骨肿瘤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TNF水平,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 标签: 硼替佐米 膝关节周围骨肿瘤 肿瘤坏死因子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脾切除术后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1例脾切除术后发生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患者诊治资料。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8例行增强CT检查。结果保守治疗10例和手术治疗1例,均痊愈出院。随访2~25个月,3个月后复发1例,再次治疗后痊愈;6个月后复发1例,死亡。结论脾切除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见诱因,B超及增强CT检查对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早期抗凝和溶栓是改善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根本措施。

  • 标签: 脾切除术 静脉血栓形成 肠系膜静脉 抗凝药 血栓溶解疗法
  • 简介:时值我委组织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建立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完善食品药品质量标准和安全准人制度”精神之际,我们立足于本职工作,反思如何改革和优化国家药品标准形成机制,浅谈管锥之见,以图抛砖引玉之效。

  • 标签: 国家药品标准 优化 改革 食品药品安全 药品质量标准 监管制度
  • 简介: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esentericveinsthrombosis,MVT)的疗效。方法1995年10月至2004年12月,我院采用介入方法治疗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16例。其中采用经肠系膜上动脉插管介入溶栓8例,采用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途径肠系膜静脉内行机械性血栓清除术6例,采用经颈静脉穿刺门静脉经肝途径在肠系膜静脉内行机械性血栓清除术2例。结果16例治疗均成功,无明显并发症。介入治疗后大部分血栓被清除,肠系膜静脉内血流通畅,患者症状消失。随访10~22个月。均未复发。结论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对于无坏死型急性MVT患者,介入治疗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 标签: 静脉血栓 肠系膜 介入治疗
  • 简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是肠系膜血管阻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起势.MVT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临床过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其腹部症状的非特异性和发病的罕见性致本病误诊率和死亡率较高。作者报告;例急性原发性MvT的救治经验,结合文献加以讨论,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标签: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肠系膜血管阻断 小肠坏死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ST)早期抗凝治疗效果。方法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凝治疗,并分析痊愈、好转率的变化。结果CST患者早期应用抗凝治疗后临床表现明显改观。结论CST患者早期抗凝治疗可以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抗凝治疗 低分子肝素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社会进步迅速,我国的教育教学的发展也有了改善。药理学涉及知识面广,与前期学科联系紧密,涵盖内容复杂,学生很难做到充分理解并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药理学课程的评价方法多采用终结性评价方式,学生反馈的信息是不同种类药物之间缺乏内在联系,很难做到真正掌握和运用。为此亟待应用新的评价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药理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标签: 药理学教学 行之有效 形成性评价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