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抗阻训练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我院确诊的1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宣教组(75例,仅予以一般健康宣教),抗阻训练组(75例,实施抗阻训练)。两组均观察12周,分别于入组前后检测患者的血压、血脂水平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与常规宣教组比较,抗阻训练组收缩压[SBP,(156.5±21.3)mmHg比(139.6±20.2)mmHg]、舒张压[DBP,(91.5±12.6)mmHg比(82.7±12.8)mmHg]水平及总胆固醇[TC,(5.9±2.1)mmol/L比(4.5±2.0)mmol/L]、甘油三酯[TG,(1.7±0.5)mmol/L比(1.1±0.4)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9±1.2)mmol/L比(2.0±1.1)mmol/L]水平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6±0.3)mmol/L比(1.9±0.4)mmol/L]水平显著上升(P均=0.001)。结论:抗阻训练有利于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改善血脂状况,具有临床实践价值。

  • 标签: 高血压 抗阻训练 血压 脂代谢障碍
  • 简介:目的血尿酸异常的5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冠心病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我院行冠脉造影的血尿酸异常高血压患者560例,确诊冠心病患者462例,根据血尿酸水平四分位数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四组,分析合并血尿酸异常的高血压患者与冠心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血尿酸是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3,95%CI1.001~1.005,P〈0.05),合并高尿酸血症者尤为明显。结论高血压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发生密切相关。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原发性高血压 冠心病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者24h动态脉压与心电图异常的关系。方法监测62例EH者的24h动态血压和24h动态心电图(DCG)。按动态脉压分为脉压40~60mmHg组(A组)29例和脉压>60mmHg组(B组)33例,比较两组的24h动态血压参数和24hDCG表现。结果B组的ST-T改变、心律失常、左心室肥厚等心电图改变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老年EH者24hDCG异常与脉压增大有关,脉压增大是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动态脉压 动态心电图
  • 简介:发性房颤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病率高,其相关并发症对人体健康危害巨大。其治疗方法多样,包括药物、消融等方法,临床上均有一定疗效。冷冻球囊消融(简称冷冻消融)效果显著,与射频消融、药物治疗相比,其优越性高,并发症少,前景广阔。现就冷冻消融在心房纤颤(房颤)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1冷冻消融的原理冷冻消融是指通过冷冻能源来进行消融治疗的一种方法。冷冻能源有一氧化氮、氢气、氦气、氧化亚氮等,

  • 标签: 冷冻消融 阵发性心房颤动 膈神经麻痹 心房纤颤 射频消融 氧化亚氮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对100例EH和100例正常人24h动态心电图(DCG)和心脏超声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轻、重度心肌增重组(A1、A2组)心律失常的发生有明显差异(P〈0.05),且A2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A1组(P〈0.05),其余两类型相比,两组无差异(P〉0.05);②EH伴左心室肥厚(LVH)组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LVH组(B组)(P〈0.01),且A2组较A1组心律失常发生率高(P〈0.01)。结论EH者LVMI愈高心律失常愈易发生,LVMI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呈正相关。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左室肥厚 心肌重量指数 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ATP终止不同年龄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时复律时间、长间歇及其副作用。方法以静脉给药,将56例随机分为青年组(A组)、中年组(B组)和老年组(C组)。结果56例PS—VT全部中止.各组复律时间无差异。结论C组长间歇延长、副作用和剂量有关,C组用量宜从最低剂量开始。

  • 标签: 三磷酸腺苷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复律时间 长间歇 副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同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水平与各种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收集2003年12月至2004年12月我院心内科、神经科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心脑血管事件住院病例238例资料,统计脑出血(CH)、脑梗死(CI)、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高血压性心脏病所致的心力衰竭(HF)、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生率及各种心脑血管事件在不同SBP、DBP、PP水平的发生率。结果C194例(39.5%);CH52例(21,8%);HF46例(19.3%);SAH、AMI分别30例(12.6%),16例(6.7%)。各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与SBP、DBP、PP水平密切相关。当SBP≥160mmHg,CH、SAH病例占90%以上;CI、HF病例占70%;AMI占50%。DBP≥90mmHg,CH病例占90%以上;HF、AMI病例占85%以上;SAH病例占80%;CI病例占75%以上。PP〉40mmHg,各种心脑血管事件占90%以上。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各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CI最高,CH次之,HF第三位。各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与SBP、DBP、PP密切相关。SBP≥160mmHg,DBP≥90mmHg,PP〉40mmHg,各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最高。

  • 标签: 高血压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心脑血管事件
  • 简介: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急症之一。近年来,冷冻消融技术已逐渐成为PSVT治疗方法的研究热点之一,理论上其可操作性和安全性均优于射频消融,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消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然而如何降低冷冻消融术后复发率仍是未来需要攻克的难题。本文就目前治疗PSVT的主要方法,特别是冷冻消融的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心动过速 阵发性 冷冻外科手术 复发
  • 简介:目的:了解长春市直机关公务员中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及相关疾病的发生情况,以利针对性的预防与保健.方法:对长春市直机关公务员进行健康体检,包括一般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分析血压对冠心病和脑卒中事件发病的影响;老年人高血压分型情况及对靶器官的损害.结果:该类人群中,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为:22.4%;由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肾靶器官损害率分别为:31.3%、18%、14.7%;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以非杓型高血压为主,靶器官损害明显.结论:长春市直机关公务员高血压患病率为22.4%,高于全国水平,应加强防治.

  • 标签: 长春市 公务员 原发性高血压 流行病学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患者男性.62岁。发作心悸、气促已多年。查体:心律绝对不齐。心音强弱不等。脉搏短拙。临床诊断:阵发性心房颤动。心电图示:各导联P波消失.代之以f波;R—R间距不规则;QRS波宽窄不一。宽QRS波可见明显预激波;V1及V3导联可见手风琴样改变;心室率平均约160次/分。心电图诊断:预激综合征(WPW)合并心房颤动。阵发性心房颤动终止后。心电图多次记录均未出现预激波。

  • 标签: 阵发性心房颤动 预激综合征 潜在性 宽QRS波 手风琴样改变 心电图示
  • 简介:不同于骨骼肌细胞和心肌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smoothmusclecell,VSMC)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其在环境刺激下,具有表型转化的能力^[1]。在生理状态下,VSMC的形态表现为收缩状态,具有调节血流大小、维持血管张力的作用。当血管环境或血流条件发生改变时,VSMC可发生炎性反应和基质重塑,从而使VSMC由收缩型细胞向炎性反应细胞发生转化^[2]。研究显示,VSMC表型转化在血管粥样硬化等一系列的血管疾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3]。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平滑肌细胞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中脑周围非动脉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患者的临床特点、放射学特点、诊断标准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76例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检查(DSA)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97例患者的DSA检查为阴性,患者在SAH后3d内作头颅CT平扫,根据CT平扫检出了17例患者出血仅限于中脑周围脑池.结果17例患者SAH发作时均无意识丧失,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所有患者的Hunt-Hess分级均为Ⅰ级或Ⅱ级.17例PNSH患者的随访期为10~70个月,平均随访44个月.无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一般对症治疗,远期生活质量很高.结论PNSH临床表现平稳,影像学检查独特,恢复期短,预后良好,无再出血及脑缺血.正确认识、诊断PNSH,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重复脑血管造影及开颅手术探查.

  • 标签: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临床特点 放射学特点 诊断标准 预后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检查
  • 简介:动眼神经麻痹是神经内科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主要原因为外伤、微血管病变及颅内动脉等。由于颅内动脉常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因,因此及早明确动脉的存在并及时采取干预极为重要。约90%的颅内动脉患者出现动眼神经麻痹,而动脉引起的动眼神经麻痹伴瞳孔回避者极为罕见,瞳孔回避是指动眼神经麻痹患者患侧瞳孔和对侧差异小于1mm,且对光反射正常。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动眼神经 瞳孔回避
  • 简介:目的探讨小腰大边封堵器堵闭室间隔膜部缺损(PPVS)的不同部位的疗效。方法2008年1月1日~2010年9月1日在海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介入治疗的102例室间隔缺损(VSD)伴膜部病例,68例小腰大边封堵器组为治疗组,34例对称型室间封堵器对昭组。统计二者的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组64例成功(94%),对照组32例成功(91%)(P>0.05)。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治疗组1例少量残余分流,对照组5例少量残余分流(P<0.05)。结论小腰大边封堵PPVS是安全和可行的方法,并发症少。

  • 标签: 封堵器 室间隔缺损 并发症 室间隔膜部瘤 介入治疗 堵闭
  • 简介:动脉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有6%~67%的患者将会发生脑积水.可发生于SAH后急性期(SAH后0~3d)、亚急性期(SAH后4~13d)或晚期(SAH后≥14d).有的脑积水必须进行永久性分流术,称为"分流术依赖性脑积水".

  • 标签: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积水 并发症 相关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胰岛素抵抗(IR)与抗心磷脂抗体(ACA—IgG、ACA—IgM)、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EH患者120例(检验组),体检健康者45名(对照组)。定量检测血清内皮素、胰岛素、血糖、ACA—IgG、ACA—IgM、hs—CRP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并测量血压。比较组间各指标的差异性并对ACA—IgG、ACA—IgM、hs—CRP和ET分别与IAI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检验组血清IAI为-4.45±0.41(0.55)、内皮素(62.43+18.09)pg/ml、hs-CRP(3.68+1.35)mg/dl、ACA—IgG1.47±0.63、ACA—IgM1.64±1.49,较对照组-3.86±0.33(1.0)、(37.45±16.58)mg/dl、(1.19±0.76)mg/dl、0.87±0.29、1.01±0.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检验组血清ACA—IgG、hs—CRP和ET水平分别与IAI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4、-0.53和-0.44(P〈0.05和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胰岛素抵抗与炎症状态、内皮功能紊乱相伴随,且与ACA—IgG呈显著负相关,提示高血压胰岛素抵抗患者存在血栓倾向。

  • 标签: 抗体 抗心磷脂 C-反应蛋白质 高血压 胰岛素抗性 内皮功能
  • 简介:目的研究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抑制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的含量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62例48小时内入院的脑出血患者血清MMP-9和TIMP-1水平进行测定,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用免疫比浊法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与CT所示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和神经功能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脑出血患者血清MMP-9及TIMP-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脑出血组MMP-9的含量与CT所示出血灶周围水肿区体积呈显著正相关(r=0.627,P〈0.01)。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清MMP-9及TIMP-1水平明显增高,血清MMP-9可能成为早期反映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水肿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 标签: 脑出血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组织抑制因子-1 脑水肿
  • 简介:目的探讨24h动态心电图(DCG)过程中观察房性期前收缩(PAS)与阵发性心房颤动(Pf)的关系。方法对56例经DCG检测,观察PAS与Pf的关系。结果56例Pf者均伴有频发PAS(24hPAS〉100个),短阵房性心动过速4-4例,阵发性心房扑动2例。其中45例Pf由PAS诱发,占80%。9例由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诱发,占15%。2例由短阵心房扑动诱发。占0.4%。结论频发PAS者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很高,早期发现频发PAS需及时治疗,以减少心房颤动发生。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房性期前收缩 阵发性心房颤动
  • 简介:目的比较静注普罗帕酮和西地兰转复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将5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普罗帕酮组和西地兰组,分别静脉推注西地兰0.4mg~0.6mg或普罗帕酮70mg~210mg,观察房颤转复情况、心室率变化及药副作用.结果普罗帕酮组30例,转复成功22例(73.3%);西地兰组28例,转复成功13例(46.4%);P<0.01.半小时转复成功率:普罗帕酮组43.8%,西地兰7.8%;P<0.01.转复成功时间:普罗帕酮组(47.6±37.7)分钟,西地兰组(86.1±53.5)分钟.P<0.01.结论在转复阵发性房颤中普罗帕酮的成功率高于西地兰,普罗帕酮转复成功时间比西地兰亦有显著差异.

  • 标签: 转复阵发性房颤 普罗帕酮 西地兰 静脉注射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