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山羊双侧下颌牵张成实验动物模型,探讨硫酸钙人工对山羊下颌牵引成区新生成的作用及局部使用硫酸钙对血清总钙的影响。方法8只山羊随机分为A组(硫酸钙组)和B组(对照组).建立牵引成(DistractionOsteogenesis,DO)模型。A组预牵开3mm间隙,注入硫酸钙人工;B组常规牵引:两组均于术后第5天开始,以0.5mm/12h的速度牵引,A组连续牵引7d,B组连续牵引10d,两组颌总延长距离均达到10mm。术前及术后早期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血清总钙浓度。牵引结束后第6周取材,对新生大体标本、影像学、组织学、骨密度及生物力学等指标进行观察检测。结果所有山羊下颌均延长了约10/mm,A组血清ALP浓度、新生小梁面积百分比、骨密度及三点弯曲断裂最大载荷值均比B组高(P〈0.05),而血清总钙浓度与B组相比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动物实验表明,硫酸钙人丁在牵引成的早期对新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且局部应用硫酸钙对血清总钙浓度无明显影响.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标签: 硫酸钙人工骨 山羊 下颌骨 牵引成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外科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使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外科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以传统的橡皮管自然引流法;观察组患者则采取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针对治疗效果间差异加以对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O.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各项生存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较传统术式具有更高的治疗有效性,对促进患者病情恢复以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 骨外科疾病 高血压
  • 简介:病例介绍患者女性,16岁,因无意中扪及左侧下颌体部颊侧无痛性肿物3月余入院。查体:左侧下颌体部颊侧可扪及-3.5cm×1cm性突起区域边界模糊,质较硬,无活动度,无触痛,无乒乓球感,表面皮温及颜色正常,对应舌侧壁无异常,无任何牙体松动;辅助检查:口腔曲面断层片:左侧下颌肿物,密度较周围略低,对应牙根尖未见吸收(见图1)。诊断:下颌肿物。处理:在局麻下对患者行手术治疗,发现肿物为骨质沙状物,边界不清,刮净骨质沙状物(有铲“冻雪”感,可闻“沙沙”声),并适当扩大去除周围可疑骨质。术后病理:下颌纤维瘤(见图2)。患者出院后1年随访未见复发。

  • 标签: 下颌骨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诊治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跟解剖型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跟解剖型钢板治疗波及距下关节的关节内骨折23例25足,术前、术后注意局部消肿,术中注意关节面的解剖复位、Bohler's角及Gissane角的恢复和跟高度、宽度的恢复。结果2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参照Maryland评分系统,优18例,良5例,可2例,总体优良率92%。结论应用跟解剖型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固定可靠,允许术后关节进行早期功能锻炼,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是目前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一种理想的方法。

  • 标签: 跟骨骨折 内固定 植骨 解剖型钢板
  • 简介:目的:探讨切开复位跟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同种异体治疗SanderⅢ、Ⅳ型跟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4年4月至2015年12月,在我科选取SandersⅢ、Ⅳ型跟骨折患者43例,这些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固定、植入同种异体治疗,术前术后选用Maryland评分进行评估。结果: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43例均获随访,时间(20.8±5.1)个月(12~30个月)。未发现关节面塌陷、复位丢失、螺钉固定不良现象。功能及疗效按照Maryland评分系统评价:优28例,良11例,可4例,优良率为90.1%。结论:跟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同种异体治疗SanderⅢ、Ⅳ型跟骨折效果良好。

  • 标签: 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 跟骨解剖锁定钢板 同种异体骨 植骨
  • 简介:目的报道带间前动脉背侧支血管蒂的头状移位术与以桡动脉茎突返支为蒂的桡骨瓣植入术联合应用治疗月晚期缺血性坏死的结果。方法对46例患者行坏死月摘除头状带蒂移位后以血管蒂瓣植入填塞头状空隙。结果术后随访16~48个月,平均21.5个月,43例腕痛完全消失,3例明显缓解,握力平均达健侧的80%,腕关节活动范围达健侧的75%。结论两种术式的联合应用对Ⅲ、Ⅳ期月缺血性坏死疗效显著。

  • 标签: 治疗 月骨 骨瓣植入 血管蒂 坏死 联合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临床护理路径对外科手术患者不良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5月 ~2019年 7月收治的 80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临床护理 路径 ,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护理前

  • 标签: 临床 护理路径 骨折患者 不良情绪 护理满意度
  • 简介:2018年12月15日,《中华与关节外科杂志》编辑部杭州工作站召开2018年总结会。邱贵兴院士到场致辞,强调了杭州工作站的重要性,并聆听了各项工作汇报。编辑部高鹏代主任在肯定了杭州工作站成绩的同时,就工作站下一步工作内容,以及如何提高组稿质量等提出了具体建议。工作站站长童培建教授对工作站的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2019年的工作目标。随后进行了《中华与关节外科杂志》编辑部审稿会,编辑部及工作站各位通讯编委展开热烈讨论,共审核28篇稿件。

  • 标签: 关节外科 工作站 编辑部 杭州 杂志
  • 简介:不全(osteogenesisimperfecta)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骨骼发育障碍性疾病,又称脆骨病或脆骨一蓝巩膜一耳聋综合征。发病率约3/10万,男女比例大约相同。其特征为骨质脆弱、蓝巩膜、耳聋、关节松弛,是一种由于问充质组织发育不全,胶原形成障碍而造成的先天性遗传性疼痛。其病变不仅限于骨骼,还常常累及其他结缔组织如眼、耳、皮肤、牙齿等。本病具有遗传性和家族性,但也有少数为单发病例。

  • 标签: 成骨不全 先天性遗传性 耳聋综合征 发育障碍性疾病 结缔组织 关节松弛
  • 简介:目的:分析18例23足跟骨折的的手术治疗效果,探讨跟钛钢板在涉及跟距关节面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1999年3月~2003年6月,我院收治18例23足涉及跟距关节面的跟骨折,男13例16足,女5例7足;年龄23~68岁,平均37.8岁.高处坠伤14例19足,车祸伤4例4足,均行切开复位,跟钛钢板内固定,缺损区均行异体.平均随访时间18月(11~48月).结果:按MarylandFootScore[1]跟骨折评分系统进行评价:优13足,良7足,可3足;优良率86.9%.结论:涉及关节面的跟骨折手术疗效良好,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方式.跟钛钢板适合跟解剖形态,在跟骨折的手术治疗中有明显优势.

  • 标签: 跟骨 骨折 内固定术 植骨
  • 简介:摘要溶症又称Gorham综合征,临床罕见,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以自发性进行性溶解吸收为主要临床表现。溶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特别好发于5~25岁,无明显性别差异。可发生于单一骨骼,也可侵犯多个骨骼。目前认为,早期彻底切除可有效阻止病变进展。回顾1例下颌症患者的病例资料,通过对该疾病相关文献的复习,进而对该病的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

  • 标签: 溶骨症 下颌骨 Gorham 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带血管薄层皮质-骨膜瓣嵌入开窗的异体修复大段缺损的效果。方法将兔胫骨去抗原后制备异体标本.制作大段缺损动物模型。以带血管薄层皮质-骨膜瓣复合开窗的异体进行修复。将60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实验组以带血管薄层皮质-骨膜瓣嵌入开窗的异体进行修复;对照组以骨膜瓣直接包裹异体进行修复:空白对照组以异体骨直接进行修复。术后观察缺损大体标本及X线影像.对移植物及其周围软组织行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实验组缺损痂形成并改造塑形.新生血管长入骨缺损处.其血管化、新形成和单位成熟均较对照组早。结论以带血管薄层皮质-骨膜瓣嵌入开窗的异体修复大段缺损的手术方法可缩短骨缺损修复的时间.优于以骨膜瓣直接包裹异体的方法。

  • 标签: 大段骨缺损 带血管薄层皮质骨-骨膜瓣 同种异体移植
  • 简介:目的:讨论骨膜鱼鳞状植治疗骨折不愈合的效果。方法:随访采用鱼鳞状植内固定治疗骨折延迟愈合观察临床效果。结果:对其中11例随诊平均1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其中2例切口感染,1例患肢关节屈曲受限。结论:本方法简单易行,骨折愈合率高,经济实用,是治疗骨折不愈合时可供选择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骨不连 鱼鳞状植骨 内固定
  • 简介:摘要:距软骨损伤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病症、MRI、关节镜检查等进行综合诊断,在治疗过程中所采取的治疗方法,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治疗,包括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包括清创、骨髓刺激术、软骨移植等等。就当前临床治疗距软骨损伤来看,清创手术所耗费的费用更低,患者在术后的疼痛效果较轻,对于小范围损伤治疗效果更佳。除此之外,还包括多种治疗方法,需要结合患者症状给予治疗,基于此,本文主要综述距软骨损伤的临床诊断分型,并探究当下诊断治疗方法的进展。

  • 标签: 距骨骨软骨损伤 治疗手段 进展
  • 简介:背景:成不全症(osteogenesisimperfecta,OI)系骨骼I型胶原数量减少或结构异常,导致强度显著降低、反复骨折、畸形愈合的罕见疾病。截矫形术有助于改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目的:探讨多段截治疗成不全性下肢多重度畸形的围术期管理、手术方法及短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成不全合并重度下肢畸形患者7例,其中男5例,女2例,平均年龄14.7岁(9~27岁)。下肢长骨中24存在畸形,术前股骨及胫骨畸形成角为63°(20°~120°)。结果:18行多段截弹性髓内钉固定。单平均截3.4处(3~4处)。股骨侧单手术时间为1.7h(1~2.5h),胫骨侧单手术时间为1.2h(1~1.5h)。股骨侧手术单出血量223ml(150~600ml)。平均随访17.7个月(6~40个月)。患肢部分负重时间为术后4.3个月(4~6个月)。愈合时间5.4个月(4~8个月)。无不愈合、再骨折发生。1例切口脂肪液化,换药后愈合。Barthel指数评分由术前45.7分(24~80分)提高到术后85.7分(78~96分)。WeeFIM评分由术前50.8分(36~70分)提高到术后74.0分(60~90分)。手术前后的Barthel评分和WeeFIM评分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多段截内固定术可有效纠正下肢力线,最大限度矫正重度肢体畸形,多联合一期手术显著减少手术次数、缩短治疗周期,结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恢复下肢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成骨不全 多段截骨 弹性髓内钉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口腔种植增量的过程中,应用劈开术配合挤压术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于本院随机抽取了70例2019年2月-2020年2月接诊的口腔种植增量患者进行,按照电脑排序均分为2组,各35例。其中,接受劈开术治疗的为参照组,接受劈开术配合挤压术治疗的为研究组,将不同方案下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患者接受治疗前各项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接受治疗后均有上升,且于研究组方案下更高,对比差异明显(P<0.05)。患者接受治疗后对疗效有更高的满意度,对比差异明显(P<0.05)。 结论 在口腔种植增量的过程中,应用劈开术配合挤压术能够得到更好的效果,提高唇舌向牙槽厚度、唇腭侧板移动量及唇腭侧板移动幅度,让患者对治疗有更高的满意度,适合于临床中应用。

  • 标签: 口腔种植骨增量 骨劈开术 骨挤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段截矫形治疗成不全性下肢多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本院接收的20例成不全性下肢多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采用多段截固定术的临床疗效。结果成不全性下肢多畸形患者中共有畸形70处,平均畸形角度为63°,股骨侧、胫骨侧单手术时间分别为(1.72±0.32)h、(1.26±0.22)h;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针对存在下肢长度差患者,均采用特制矫形鞋或矫形鞋垫;术后平均愈合时间为(5.51±1.26)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的Barthel指数、WeeFIM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多段截固定术能够促使成不全性下肢多畸形患者的下肢力线得到纠正,可对重度肢体畸形进行矫正,有助于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

  • 标签: 成骨不全 下肢多骨畸形 多段截骨 矫形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结合收集开髓、扩髓操作时产生的胫骨干骺部碎屑植治疗胫骨骨折不连的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2005年3月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并收集开髓、扩髓时的碎屑植治疗胫骨骨折不连41例,并进行临床观察和总结。结果随访5~24个月,平均10个月,41例胫骨骨折不连均获得愈合,平均临床愈合时间5.5个月。伤口无感染,膝、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根据Johner—Wruhs评定:优28例,良9例,可3例,筹1例,优良率为90.2%。结论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并收集开髓、扩髓时的碎屑植治疗胫骨骨折不连,避免了取自体髂骨的并发症,该方法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同样适用于新鲜胫骨骨折的治疗。

  • 标签: 胫骨 骨折 骨不连 骨碎屑 植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