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体温预防护理对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 2019年 3月 ~2020年 3月期间收治的手术患者 100例,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 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低体温预防护理,观察并研究两组患者麻醉后苏醒时间,手术结束之后发热、感染和寒颤的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结果 :研究组患者苏醒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P<0.05);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 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结束之后发生发热、感染以及寒颤的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 P<0.05);结论:给予手术患者低温预防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降低低体温发生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低体温预防护理 手术患者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老年麻醉手术患者于手术过程中发生的低体温现象,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将本院对2015年1月-2017年12月间接受手术的老年患者开展的“低体温现象常见危险因素问卷”调查结果,结合其手术过程中是否发生低体温现象的进行分组比较,未发生低体温现象者为对照组。结果188例患者中,发生低体温现象者,为125例,占66.49%,未发生此现象患者63例,将年龄较大、手术时间较长、输液量大、输血量大作为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发生低体温现象患者中,具备两项以上危险因素者明显多于对照组中患者。结论年龄大、手术次数多、手术时间长、输液量大、输血量大、全麻等因素中,具备其中两项因素为老年患者发生低体温现象的危险因素。

  • 标签: 低体温 麻醉手术 老年患者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索尿片式保温帽对新生儿体温的影响。方法:将 160例新生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常规放于开放式远红外辐射台上立即给予尿片式保温帽保温,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采取常规护理的方式,不进行特殊保暖。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后的体温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 30分钟体温为 36.35±0.34℃,出生 1小时体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分析入院体温对早产儿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样本选取本院早产儿,样本选取例数为200例,研究时间在2015年7月到2018年2月之间,将100例入院体温低于36.5℃早产儿作为研究组,将100例入院体温在36.5℃到37.5℃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早产儿预后效果。结果将两组早产儿肝肾功能作为其影响因素的对比依据,根据临床研究结果分析研究组患儿肝肾功能各项指标均优异于对照组,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将两组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作为其预后效果的对比依据,根据临床研究结果分析,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与研究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此次研究证明,在早产儿入院体温低于36.5℃时,早产儿更容易出现肝肾功能损害,并且该部分患儿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因此需要注意其出生后的保暖问题。

  • 标签: 入院体温 早产儿预后 影响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重点分析综合保暖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术中低体温以及术后寒战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所选取的是我们医院在2019年7月到2020年7月这个阶段内收治的200例手术患者,按照数字随机的方法对于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患者,其中针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而针对观察组是以对照组为基础,进一步实施综合保暖护理干预措施,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低体温发生率和术后寒战发生率等情况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比能够显著看出,观察组患者所呈现出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以及术后寒战发生率要比对照组患者有十分明显的降低,(P

  • 标签: 综合保暖护理 术中低体温 术后寒战 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急性创伤后低体温病人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从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选取710例病人,分析低体温特征以及危险因素。结果:低温病人修正创伤评分明显低于正常体温P<0.05。结论:急性创伤后低体温病人可以通过保持机体正常体温,改善患者预后条件以及救治成功率。

  • 标签: 急性创伤 低体温病人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手术室患者发生低体温的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在选择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研究对象时,将时间范围规定为2022年2月-2024年2月,在确定本研究对象的主要例数时,将80例作为总例数,在确定本研究对象的分组方式时,将电脑随机法作为主要方式,40例为两组平均例数,传统护理及低体温预防护理为两组患者需要接受的护理模式,观察低体温与寒战发生率情况。结果:在比对上述指标后发现,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更优,P<0.05。结论:对接受手术的患者实施低体温预防护理模式具有良好的效果。

  • 标签: 手术室患者 低体温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输液液体温度对患者输液体验的影响,并通过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来验证相关假设。实验结果显示,输液液体温度与患者的输液体验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温度的调节能够显著影响患者的舒适感和治疗体验。在实验组中,通过控制输液液体的温度,发现温度适宜的组别患者舒适感较高,治疗过程中的不适感明显减少,相较于对照组有显著改善。温度过高或过低可能引起患者的不适感,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本研究为临床输液实践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和指导意义,强调了在输液过程中合理调节液体温度的重要性,以提升患者的治疗体验和治疗效果,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 标签: 输液体验,液体温度,患者舒适感,临床实践,治疗体验
  • 简介:摘要:医学人才的培养事关人类健康与发展。人才培养的最小单元是课程,只有上好一门课程,才能真的的提高教学质量,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下文主要结合高职中医学生的学情特点和本专业课程的特点进行分析。以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为例,具体从课件图片视频资料的插入、教学重难点和课程松紧节奏的把握、合理的案例结合以及学生总结演讲能力的培养等多个方面进行梳理,站在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分别讨论了如何提高中医课程的教学质量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空气疫苗”预防流感840例,结果只有16例染上流感(无效),其预防流感有效率达98.09%;与同期流感疫苗预防流感300例(33例患流感),其预防流感有效率89%的结果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45.45,X20.005,1=7.88P<0.005);而流感疫苗组与常规组(不打针不服药,亦无采用空气疫苗)300例(其中127例患流感),其预防有效率为57.67%的结果相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X2=75.3,X20.005,1=7.88P<0.005)。注解空气疫苗是指人呼吸接触具有一定或者相当浓度流感病毒的空气,接触时间长达5分钟到一小时左右后,到空气流通的地方进行呼吸新鲜空气达到或者超过同倍以上的时间,致使流感病毒在呼吸道及其粘膜上的浓度明显降低,从而刺激体内产生流感病毒抗体而不致于易感,此相当于在人体表肌注少量流感疫苗后产生抗体机理效果是相似的,故称之为“空气疫苗”(以下简称为“气疫”),是通过呼吸道产生抗体,而流感疫苗是通过体表皮下注射产生抗体而已。

  • 标签: 空气疫苗应对流感预防
  • 简介:摘要:疫苗是指为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流行,用于人体免疫接种的预防性生物制品,包括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本文主要分析人用疫苗的分类及生产工艺

  • 标签: 疫苗 分类 生产工艺
  • 简介:摘要为了优化我院疫乙肝、卡介疫苗管理流程,提高新生生儿预防接种工作的安全性。将原来的产房助产士接受、管理、接种疫苗均由一人操作完成外,改由药房专职人员接收、管理疫苗;接种疫苗归有培训资质的人来完成。选取2018年下半年接收的100支疫苗作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上班年接收的100支疫苗作为观察组,对龙岗疾控中心检查满意度,疫苗接种满意度,不良事件差错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程改进后,疫苗管理的安全性得到了提升,未发生任何差错。1

  • 标签: 优化 流程 疫苗管理 接种
  • 简介:摘要:为了优化我院疫乙肝、卡介疫苗管理流程,提高新生生儿预防接种工作的安全性。将原来的产房助产士接受、管理、接种疫苗均由一人操作完成外,改由药房专职人员接收、管理疫苗 ;接种疫苗归有培训资质的人来完成。选取 2018年下半年接收的 100支疫苗作为对照组,选取 2019年上班年接收的 100支疫苗作为观察组,对龙岗疾控中心检查满意度,疫苗接种满意度,不良事件差错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流程改进后,疫苗管理的安全性得到了提升,未发生任何差错。 [1]

  • 标签: 优化 流程 疫苗管理 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