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24h动态电检测对冠心病患者预后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1500例应用24h动态监测,记录心率变异、心肌缺血改变情况,不同时段平均心率、缺血时间以及心律失常情况,动态监测前均作常规心电图对照。结果冠心病患者心脏植物神经功能受损,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张力均下降。患者出现心肌缺血时间多出现在清晨,有明显的昼夜规律,而且发现发生心肌缺血与心率无关。各种心律失常中,主要为室性早搏、室上性早搏和房性早搏。结论冠心病患者多发生无症状心肌缺血,应用24h动态监测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 无症状心肌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一种基于HIS的电网络信息系统,更好地方便医生和患者,完善患者的电子病历,提升信息化水平。方法医院在较高的信息化水平和良好的网络应用环境中,经过研究论证,结合医院自身特点,成功实施了电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结果该系统健全了电子病历,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结论基于HIS实施电网络信息系统应用效果好,成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电网络系统 医院信息系统 无线网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植入式循环记录仪是一种高诊断率且寿命长的皮下无电极心律监测仪,具有监测和记录两种基本功能,可提供连续14个月以上的监测。2005年2月5日,本院心内科收住1例“晕厥待查”患者,于2月7日给患者安装植入式循环记录仪,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心律失常 植入式循环心电记录仪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房颤动态心电图与散点图诊断的结果。方法选择100例房颤患者进行研究,对上述患者均采用房颤动态心电图与散点图检查,结果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出单纯性心房颤动的患者为67例,房颤伴房扑的患者为1例,房颤伴频发室性早博的患者为26例,而房颤伴交接性逸搏的患者为6例。散点图诊断单纯扇形的患者为70例,扇形伴有格子行的患者为8例,扇形伴平行x、y轴的线状图形的患者为20例,而扇形伴曲尺形的患者为2例。结论散点图和动态心电图都是用于诊断房颤的有效方式,需要二者联合使用,才能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度。

  • 标签: 房颤动态心电图 心电散点图 诊断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动态心电图表现。方法选取150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为观察组,1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分析两组24h总搏、平均心室率、最慢心室率和最快心室率的差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和窦房阻滞检出率的差异;房早后间歇P'-P〉1800ms的差异。结果观察组24h总搏、平均心室率、最慢心室率和最快心室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和窦房阻滞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房早后间歇P'-P〉1800ms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房早后间歇P'-P〉1800ms可作为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依据。

  • 标签: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房性早搏 房早后间歇
  • 简介:提出了一种基于级联投影的高斯混合模型算法。首先,针对不同的特征维度计算高斯混合模型的边缘概率,依据边缘概率模型构造出多个子分类器,每个子分类器包含不同的特征组合。采用级联结构的框架对子分类器进行动态融合,从而获得对样本的自适应能力。其次,在心情感信号和语音情感信号上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通过实验诱发手段,采集了烦躁、喜悦、悲伤等情感数据。最后,探讨了情感特征参数(心率变异性、混沌特征,语句级静态特征等)的提取方法。研究了情感特征的降维方法,包括主分量分析、顺序特征选择、Fisher区分度和最大信息系数等方法。实验结果显示,所提算法能够在2种不同的场景中有效地提高情感识别的准确率。

  • 标签: 高斯混合模型 情绪识别 样本自适应 情绪诱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明原因晕厥采取穿戴式监测产生的实际意义。方法:选择我院在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接收的20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20例患者均进行穿戴式监测,并将心内生理检查作为最终诊断结果,分析穿戴式监测准确率,漏诊率。结果:穿戴式监测漏诊1例,漏诊率5%,准确率95%。穿戴式监测准确率和漏诊率较高,和最终诊断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诊断不明原因晕厥采取穿戴式监测能够减少漏诊率 增加心率失常的捕捉率,值得临床重视并采纳。

  • 标签: 穿戴式心电监测 不明原因晕厥 诊断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明原因晕厥采取穿戴式监测产生的实际意义。方法:选择我院在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接收的20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20例患者均进行穿戴式监测,并将心内生理检查作为最终诊断结果,分析穿戴式监测准确率,漏诊率。结果:穿戴式监测漏诊1例,漏诊率5%,准确率95%。穿戴式监测准确率和漏诊率较高,和最终诊断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诊断不明原因晕厥采取穿戴式监测能够减少漏诊率 增加心率失常的捕捉率,值得临床重视并采纳。

  • 标签: 穿戴式心电监测 不明原因晕厥 诊断 意义
  • 简介:摘要当前世界发达国家普遍高度重视发展智能电网,并将其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背景下,国家电网公司制定了智能电能表系列标准,其中将全费控作为了其中的重点和基础要求,对费控电能表的技术体系和各种应用模式进行了统一的定义和规范。在这种背景下,设计相应的费控应用体系也就具有了相当的技术与市场意义。

  • 标签: 本地 远程 费控 智能表
  • 简介:【摘要】目的:论远程监护在高危妊娠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医治的高危妊娠患者216例,按随机方式分组,其中108例采取常规胎监护(对照组),另108例实施远程监护(观察组),经观察对比,得出结论。结果: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总监护异常检出率、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本研究方法进行治疗,实现了在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除了改善围产儿的状况外,存储的信息还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做出决策,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实时监测在室间隔缺损堵闭术中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1月间72例通过左室造影确定给予堵闭手术治疗的室间隔缺损患者,并在术前心电图检查显示为基本正常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在患者堵闭手术中以及手术后3至5天实时进行监测,观察患者有没有发生心律失常特别是恶性的心律失常,对此做出相应的治疗或者停止手术,并跟踪随访患者情况一年。结果所有患者在堵闭术中及术后共16例发生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2.22%。其中8例出现在股动静脉轨道建立的过程中,3例患者出现三度房室阻滞、2例患者出现完全性的左束支阻滞、1例患者出现三度房室阻滞伴完全性左束支阻滞、2例患者出现室性心动过速,评估堵闭术后患者发生较严重并发症风险的可能性后选择是否放弃堵闭手术。另外8例中,6例手术中发生完全性的右束支阻滞,在释放堵闭器后均无处理自行恢复正常;2例手术后发生不完全性的右束支阻滞,及时使用激素进行治疗后2至3天心律恢复正常。在随后的跟踪随访中未出现异常。结论堵闭术治疗室间隔缺损中,发生心律失常的几率较高,利用实时监测能够及时发现患者在术后或术中有无发生心律失常,引导临床治疗。

  • 标签: 室间隔缺损 堵闭术 实时心电监测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基本性能测试项目分为准确性和危险输出的防护两部分。准确性部分对于诊断式和移动式心电图机而言,是以多道数据库波形的测试来实现,其他心电图机包括心电监护仪由于没有将这个部分区分开来,因此把准确性的测试归类到危险输出的防护部分内。

  • 标签: 多导联 数据库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向量与心电图联合检查对心肌缺血诊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4年9月到2015年12月期间接收的69例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诊断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7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心电图检查,观察组采用心向量与心电图联合检查,对两组患者心肌缺血的诊断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两组患者心肌缺血的阳性率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肌缺血诊断过程中采用心向量与心电图联合检查可明显提高心肌缺血的诊断率,从而为患者的及时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在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的条件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电向量 心电图检查 心肌缺血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图诊断在病态窦性停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窦房结功能进行评价。方法选取76例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动态心电图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为依据,符合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29例,占38.1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间歇性心率和心律改变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能明显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可以对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进行监测和评价,是早期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可靠方法。

  • 标签: 心电诊断 窦性停搏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向量图T环改变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冠心病患者及60例健康人进行向量T环改变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病组在QRS/T值、QRS—T夹角、T环的L/W比值、T环角度方面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在T环转位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向量环改变对冠心病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心电向量图 冠心病 诊断
  • 简介:目的了解向量(VCG)T环变化在早期冠心病心肌供血不足时的特点、诊断价值、特异性及敏感性。方法观察102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VCGT环变化特点,并对比VCGT环变化阳性检出率与同时检查的心电图(ECG)T波改变阳性检出率。结果对早期冠心病心肌供血不足的诊断,需要对VCGT环的各项异常指标综合判断。VCG的T环改变比ECG的T波改变的阳性符合率高,VCG较ECG对心肌供血不足的检出率敏感性高,有关T环的变化常常是冠心病早期特征性改变。结论VCG的T向量环改变对早期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心电向量 心电图 早期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