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探讨区域中心对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再灌注时间及实施效果评价。方法将本院区域中心与全县113个主干镇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站通过互联网络连接起来,建立县域协同救治网络,通过培训使基层卫生院能够识别可疑为STEMI患者,实时将心电图通过该平台传送至我院,胸痛中心确认后及时启动院前及院内救治流程。通过比较经区域中心确认STEMI直接来院与其他途径来院患者发病到心电图诊断时间,首次医疗接触到来院时间,FMC到球囊扩张时间(firstmedicalcontracttoballonopeningtime,FME-to-B)。结果通过建立区域中心,STEMI患者发病到心电图诊断时间、FMC到来院时间、FMC-to-B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在沿海经济发达的县域城市,建立区域中心明显缩短STEMI患者再灌注时间,提高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区域心电中心,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临床应用同步蓝牙诊断系统对电信号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46例患者入组研究,将其分为MAC诊断组和同步蓝牙诊断组,分别采用MAC诊断系统和同步蓝牙诊断系统进行诊断。结果与MAC诊断组相比,同步蓝牙诊断组的Ⅱ导联中的R波幅度、V5导联P波和S波幅度相对较高。结论为了提升电信号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应加大对同步蓝牙诊断系统的应用力度。

  • 标签: 同步蓝牙心电诊断系统 电信号 波幅参数
  • 简介:目的探讨向量(VCG)变化在早期冠心病心肌供血不足时的特点、诊断价值和敏感性。方法观察200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VCG变化,并对比VCG变化阳性率与同时检查的心电图(ECG)改变阳性率。结果T环振幅小于QRS环振幅的0.2者观察组116例,阳性率58%;对照组29例,阳性率29%。此116例中ECGT波改变49例,阳性率24.5%。VCG的改变比ECG的改变的阳性率高。结论VCG的改变对早期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向量心电描记术 诊断技术和方法
  • 简介:乌云乍起,风云变化。一股威猛的"海鸥"风暴来袭,大自然向弱者施威,护栏倒了,树连根拔起,屋顶瓦片随风掀起。弱小者无力向前,唯有新日皇马,带着一颗勇敢的,挣脱枷锁,畅通无碍,向前进!电闪雷鸣,天地失色,倾盆暴雨越下越大,双眼已经迷离,辨不清方向。本来平坦的道路,如今却在大雨狂风的阻力下,难以向前。眼前的坡更加陡峻。危急时刻,你的马力怒吼一声"嗡",这些都不是问题!因为你拥有一颗坚韧无比,动力十足的勇敢之芯。

  • 标签: 日高 弱小者 风云变化 电闪雷鸣 车底盘 爬坡能力
  • 简介:目的探讨插入性早搏的散点图特征及其形成原理,为快速分析动态心电图奠定基础。方法选择插入性早搏的典型病例,分析其散点图形态特征。借助几何画板的动态作图功能与轨迹跟踪功能,建立相应的散点图模型。结合实际记录的散点图与数学模型特征,总结插入性早搏的散点图特征。结果实际记录的散点图与数学模型十分相似。结论插入性早搏的散点图特征明显、规律性强。Lorenz散点图与差值散点图相互配合,不仅可以快速识别动态心电图中插入性早搏的有无及多少,而且可以发现它所引起的干扰性PR间期延长及其延长量。

  • 标签: 插入性早搏 心电散点图 动态心电图 几何画板 数学模型
  • 简介:  摘要: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监测技术在心脏停博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我院心脏停博患者64例,根据其是否患有器质性心脏病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两组患者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在监测工作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结果 经比较可知,器质性心脏病组的各项生理参数均显示异常,迷走神经阻断后各项数据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患者的HRV处于中度降低的状态。无器质性心脏病组在治疗结束后心生理参数发生了显著的变化,P

  • 标签:   动态心电图监测 停博 心电生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散点图对心律失常快速诊断的价值。方法:按回顾分析法选择2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我院2020年1月

  • 标签:
  • 简介: 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分析诊断在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所选取的研究样本来自我院接受治疗的心律失常患者,一共抽取研究样本量为100例,并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进行分组,一组为实验组,该组使用动态心电图检查,样本数量选取为50例,另一组为常规组,该组使用常规电检查,样本数量同样选取为50例,之后对比诊断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数据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对于心律失常患者而言,动态心电图更加方便且检出率较高,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心电诊断 心律失常 应用价值
  • 简介:远程自动抄表系统的大力推广会促进供电企业管理水平的大力提升。本文分析了现有自动抄表技术的优缺点和发展现状,介绍了Zigbee技术的特点和优势,论述了Zigbee技术在自动抄表中的发展前景。

  • 标签: ZIGBEE 无线网络 自动电抄表系统
  • 简介:摘要随着智能电网建设高效发展,智能电网作为供电基础系统,智能电网电能表已经得到同步推广和应用。我国很多地区已经更换了智能电能表,有些农村地区也换上了智能电表。技术的使用解决了传统抄表收费营销模式的弊端。营销系统和智能电能表两套计费系统并存的当下,如何做好规范管理、规避风险,需要电力企业进行思考。

  • 标签: 智能电能表 远程购电 调整电费 购电次数 剩余金额
  • 简介:摘要近几年,我国的电力事业发展迅速,电力需求也在不断的扩大,电力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基础性产业,对我国社会成产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电力营销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做好用电系统的监测和检查,而远程用电检查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科学技术应用到电力营销工作中,可以保证线路的稳定、安全运行,提高供电服务工作效率,基于此,文章从多个角度就远程用电检查技术在电力营销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 标签: 远程用电检查技术 用电系统 电力营销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向量(VCG)在诊断高血压左室肥厚(HLVH)中的价值。方法以超声心动图(UCG)为标准,对112例左室肥厚(LVH)的VCG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并与ECG进行对照,评价VCG对左室肥厚(LVH)的诊断价值。结果UCG诊断LVH敏感性、准确性及特异性均高于VCG、ECG;ECG诊断LVH特异性高,但敏感性及准确性低;VCG诊断LVH敏感性及准确性均高于ECG,但特异性低于ECG。结论VCG在HLVH早期诊断中明显优于ECG,可以弥补ECG在诊断HLVH中的不足,值得在临床推广及广泛应用。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心电图 心电向量图 敏感性 准确性 特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研究散点图在心律失常快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20例。其中男患者10例,女患者10例,年龄最小为30岁,最大为80岁,平均年龄为50.0±5.0岁。分析患者连续24h心电图数据。结果本研究一共20例患者,其中房性并行心律患者24h内心律失常在总搏中占比达到0.7%-1.3%;室性并行心律患者24h心律失常在总搏中占比达到2%-20.4%。结论在心散点图中,Lorenz散点图更有利于快速诊断心律失常,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临床价值值得被认可。

  • 标签: 心电散点图 心律失常 快速诊断
  • 简介:摘要心血管系统生理功能受自主神经系统的调控,其中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常导致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等缓慢性心律失常及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生。心脏神经消融术是通过对心脏自主神经节丛的标测及导管消融,抑制亢进的迷走神经,从而对自主神经反射异常导致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及血管迷走性晕厥起到显著疗效。基于前期发表的文献及本中心前期的手术经验,我们对心脏神经消融术的技术发展做出述评。这一生理领域的创新疗法将有望改变自主神经失衡导致的晕厥和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模式。

  • 标签: 自主神经系统 心脏神经消融术 自主神经节丛 缓慢性心律失常 血管迷走性晕厥
  • 简介:目的分析心肌缺血患者立体向量图各个参数的特点。方法门诊及住院胸痛患者139例,均进行运动平板试验,按其结果分别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心肌缺血组(平板试验结果阳性患者)、可疑心肌缺血组(平板试验结果可疑阳性患者)和对照组(平板试验结果阴性患者),同时采集立体向量图数据。结果心肌缺血组比对照组的空间QRS-T夹角[(64±44)°比(25±20)°,P〈0.05]和空间QRS-T比值[(96.3±3.4)比(4.2±2.4),P〈0.05]明显增大;心肌缺血组比对照组的ST时间、T环的最大向量仰角和水平角增大,T环长、宽、面积及最大向量振幅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立体向量图可以检出胸痛患者心肌缺血异常,复极方向、大小有显著改变,且除极和复极方向、大小差异变大。

  • 标签: 心肌缺血 向量心电描记术 运动试验
  • 作者: 张梦娇崔晶丽通讯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        ( 张家港澳洋医院心内科     江苏张家港    215600)     【摘    要】    目的:探讨QCC在心内科提高护士心电识别图中的应用价值,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6例心内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8例护士接受常规培训方式,观察组8例护士接受QCC循环管理模式,对比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对两组的心电图描记完成合格率进行实证性分析,观察组为100.00%,对照组为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心电图分析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的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护士的满意度为75.00%,两组护士的满意度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对心内科护士应用QCC循环管理模式进行培训,能够大大提高护士的护理能力,提高提高护士心电识别图能力,值得推广。  【
  • 简介:目的探讨24h动态电检测对冠心病患者预后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1500例应用24h动态监测,记录心率变异、心肌缺血改变情况,不同时段平均心率、缺血时间以及心律失常情况,动态监测前均作常规心电图对照。结果冠心病患者心脏植物神经功能受损,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张力均下降。患者出现心肌缺血时间多出现在清晨,有明显的昼夜规律,而且发现发生心肌缺血与心率无关。各种心律失常中,主要为室性早搏、室上性早搏和房性早搏。结论冠心病患者多发生无症状心肌缺血,应用24h动态监测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 无症状心肌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