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向量与心电图联合检查对心肌缺血诊断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3-13
/ 2

心电向量与心电图联合检查对心肌缺血诊断的价值

孟海涛苏熠

孟海涛苏熠

(中核兰州铀浓缩有限公司职工医院甘肃兰州730065)

【摘要】目的:探究心电向量与心电图联合检查对心肌缺血诊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4年9月到2015年12月期间接收的69例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诊断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7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心电图检查,观察组采用心向量与心电图联合检查,对两组患者心肌缺血的诊断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两组患者心肌缺血的阳性率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肌缺血诊断过程中采用心电向量与心电图联合检查可明显提高心肌缺血的诊断率,从而为患者的及时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在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的条件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电向量;心电图检查;心肌缺血;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5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7-0223-02

心肌缺血是中老年人群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我国人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心肌缺血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患者在发病后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胸骨后疼痛、活动后出现的胸闷、心悸、气短等症状,如果不能及时的得到治疗,患者很容易并发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血管意外以及缺血性心肌病等[1],做好早期的诊断对于有效地治疗可提供重要依据,本文主要对我院在2014年9月到2015年12月期间接收的69例冠心病患者采用不同检查方法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4年9月到2015年12月期间接收的69例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诊断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7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7例,年龄在45~76岁,平均年龄为(62.6±3.5)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龄在46~75岁,平均年龄为(62.1±3.7)岁,所有患者中不包括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严重的肝肾肺功能不全、传染病以及肿瘤疾病等。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纯的心电图检查方法,观察组则采用心向量与心电图联合检查方法,具体的方法如下:

对照组:本次心电图检查过程中采用的是世纪金科ECG500A数字化心电工作站对患者进行十二导心电图检查,检查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指导患者在检查过程中采用仰卧位,保持呼吸平静,放松心情,然后暴露患者的双腕部、双踝部以及前胸,然后以酒精对上述部位进行擦拭,然后按照要求连接导联线,同时在检查结束后记录好相关数据。

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检查的基础上进行心向量检查,按照Frank导联连接方法,定位背部和前胸第五肋之间对应正中线上的M点,并将V5电极置于该处,然后在同一横面上分别将V1放在右腋中线、V2放于前正中线,V3放在V2和V4之间,V4放在左腋中线,V6放在右侧颈项部离中线1cm左右处,最后在四肢位置放置电极,此后严格按照常规操作要求完成操作[2]。

1.3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检查方法检查之后心肌缺血的阳性率。

1.4评价指标

心电图阳性率评价指标如下:

(1)T波改变;

(2)ST段改变;

(3)QT间期延长;

(4)U波导常

(5)R波递增不良。

心电向量阳性率评价指标为[3]:

(1)T环圆小或U形或“8”字形;

(2)T/R<1/4;

(3)T环长/宽<2.5;

(4)T环方位异常,与正常T环位相反;

(5)QRS-T夹角增大;额面(F)>40°,横面(H)>60°,右侧面(SR)>120°;

(6)异常ST向量>0.1mv,方向与QRS环方向相反。

结合临床资料,两项阳性提示心肌供血不足,≥三项阳性则可诊断供血不足。

1.5统计学分析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心肌缺血阳性率比较如表所示。

3.结论

观察组患者中阳性诊断率为91.9%,对照组阳性诊断率为75.0%,在两组患者阳性诊断率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4.讨论

心肌缺血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并会引发较多的并发症,所以对于心肌缺血的及时诊断对于患者接受治疗以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心肌缺血患者诊断检查可以采用的方法有:胸部X线检查、心脏超声检查、心电图检查、心电向量检查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等,在当前条件下大多数医院对于心肌缺血患者诊断检查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心电图和心电向量检查,对于心肌缺血患者采用心电图检查之后可见患者的左心室肥大、T波改变、异常Q波、ST段压低以及各种心律失常,比如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4]。采用心电向量诊断心肌缺血可表现为T环短小、T环转向异常、T环长宽比异常、T环方位异常等,而且采用心电向量可在检查中观察方向、形状、大小、旋转方向、QRS-T的夹角等,从而使的心肌缺血异常表现更加全面,提高心肌缺血阳性率的诊断。

我院在对接收的69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诊断过程中,采用心电向量与心电图联合检查后心肌缺血阳性率为91.7%,而单纯采用心电图检查后心肌缺血阳性率为75.0%,在心肌缺血阳性率诊断率方面,采用心电向量与心电图联合检查明显优于单纯采用心电图检查心肌缺血的阳性率。

综上所述,在心肌缺血诊断过程中采用心电向量与心电图联合检查可明显提高心肌缺血的诊断率,从而为患者的及时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在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的条件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焦方惠.心电图与心电向量联合检查对心肌缺血诊断的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5):107-108.

[2]卢华安,周晓慧,王韵喃.心电图与心电向量联合与单独心电图检查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01):3-4.

[3]高秉新编著。心电图向量图图谱,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278。

[4]林兆英,伊丽艳.心电图与心电向量联合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