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高原环境对西藏日喀则西部高原一线边防公安民警基本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以我院对十九大期间日喀则西部三个县维稳一线的1500名边防公安民警的基本生命体征变化监测为例,其所处环境均为平均海拔4500m以上的高原低氧环境,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高原环境下一线边防公安民警的基本生命体征变化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4500m以下高原组中约21.0%人员发生高原反应,4500m以上高原组中约50.1%人员发生高原反应,并且海拔越高,公安民警的体征变化差异性越显著,4500m以上人员生命体征变化明显较4500m以下人员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海拔高度下,一线边防公安民警的基本生命体征变化存在差异,海拔高度越高对其生命体征变化影响越显著。

  • 标签: 高原环境 一线边防公安民警 基本生命体征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大庆2007-2016年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和寿命损失情况,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顺位、潜在减寿年数(PYLL)、减寿率(PYLL‰)等指标,对大庆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2016年大庆居民心脏病粗死亡率均值为124.44/10万,标化死亡率为161.85/10万,脑血管病粗死亡率为130.88/10万,标化死亡率为158.91/10万。心脏病和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农村死亡率高于城镇。2016年因心脏病和脑血管病死亡的占全死因构成的51.17%。心脏病和脑血管病的PYLL分别为18967.8人年和22790.0人年,减寿指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大庆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男性危害大于女性,农村大于城市。心脑血管疾病是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

  • 标签: 心脑血管疾病 死亡率 标化死亡率 潜在减寿年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吉安第三人民医院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使用情况,以期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尽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方法通过查询病历,共收集43例住院诊断精神分裂症老年患者的用药数据,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无同种抗精神病联合用药,合并用药比例34.9%;从用药频率来看,目前主要抗精神药物是利培酮(32.6%)、奥氮平(18.6%)、阿立哌唑(11.6%)、奋乃静(9.3%)、舒必利(9.3%)、氯氮平(9.3%)、喹硫平(4.7%)、氨磺必利(4.7%),用药剂量分别为(2-4)mg/d、(7.5-15)mg/d、(10-20)mg/d、(2-20)mg/d、(400-800)mg/d、(50-200)mg/d、(150-600)mg/d、(200-400)mg/d。结论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单一用药占主导,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为主,药物剂量较小。

  • 标签: 老年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2003-2014年深圳龙岗区横岗街道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食物中毒类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收集2003-2014年横岗预防保健所接报处理的所有食物中毒事件材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03-2014年横岗街道共发生食物中毒事件34起,中毒人数367人,无死亡病例;微生物性因素占比例最重(76.47%),其中最主要的是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占全部食物中毒事件一半以上(52.94%);报告起数和中毒人数最多的为工厂企业食堂(70.59%)。结论横岗街道食物中毒事件均为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针对高发地点、高发人群、高发季节和主要致病因素等特点,加强宣传监管力度,完善应急处置机制。

  • 标签: 食物中毒 流行病学 防控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柳州25羟基维生素D2、25羟基维生素D3减低新生儿发生状况,积累相关资料,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用罗氏E601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2017年全年681例新生儿25羟基维生素D2、25羟基维生素D3,比较男女新生儿25羟基维生素D2、25羟基维生素D3减低的发生率及检测值,比较不同季节出生的新生儿25羟基维生素D2、25羟基维生素D3减低的发生率及测定值水平,作了39例母婴25羟基维生素D2、25羟基维生素D3减低相关性检验。结果681例新生儿有257例减低(占37.7%),男女婴儿维生素D水平无明显差异,不同季节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从高至低依次为秋、冬、夏、春,母婴25羟基维生素D225羟基维生素D3减低水平呈正相关。结论柳州新生婴儿25羟基维生素D2、25羟基维生素D3减低的发生率为37.7%,低于国内其它地区水平,但也不可掉以轻心。鉴于母婴维生素D水平呈正相关,故妊娠妇女应注意维生素D的补充,尤其预产期在春季,处于阴雨多,光照少的时节。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