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药品生产企业对微生物检测项目越来越重视,对微生物生产场地的建立和管理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药品在生产及运输过程中,都存在被微生物污染的风险。所以,为确保药品的质量和用药安全,需要运用微生物技术对药品进行检验,来判断药品的微生物污染程度,进而保障药品的安全,也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安全。然而为保障微生物检验的准确和高效,微生物生产场地的质量管理能力则至关重要。鉴于此,文章分享一些微生物生产场地质量管理经验。

  • 标签: 微生物 药物生产工艺 改进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供应室消毒效果的评估与改进策略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消毒供应室40件器械的消毒效果,包括微生物杀灭率,同时分析消毒不足并制定改进决策。结果:40件器械的微生物杀灭率为99.7%,达到国家标准。影响消毒供应室器械消毒微生物灭杀率的因素包括消毒处理剂量、微生物种类与数量、设备性能、环境因素以及操作规范等。针对上述影响因素可采取优化处理剂量、加强设备维护与更新、控制环境因素、加强人员培训、建立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等改进策略以提高消毒供应室消毒效果。结论:通过定期评估与积极采取改进策略可有效提高消毒供应室器械消毒微生物灭杀率,保障医疗安全。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消毒效果 改进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护理安全管理现状及其改进措施。方法:选取本院儿科接受治疗的患儿100例作为研究样本,具体分为两组:2022年1月至6月期间的50例作为对照组,2022年7月至12月期间的5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未实施改进措施,观察组实施改进措施。之后对两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分析后发现,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儿科护理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能够进一步规避不良事件,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儿科护理 安全管理现状 改进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PTCD引流管持续性改进的延续护理效果。方法现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PTCD治疗患者20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101例、对照组100例,实验组进行改进后持续性延续护理,对照组进行改进前持续性护理,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5.04%,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80%,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X²=10.4498,P<0.05)。结论在PTCD引流的护理中可采取改进后持续性延续护理,护理效果良好,其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PTCD 持续性护理 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体位安置培训方案的改进方法及改进后的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手术室护士 30名,对比其在手术体位安置培训方案改进前后的考核成绩、手术医生满意度、手术患者满意度的评分,分析手术体位安置培训方案的改进及效果。结果 改进培训方案后,手术室护士与手术医生的手术过程配合质量高于改进前( P<0.05),手术室护士的理论考核成绩和实践操作考核成绩优于改进前( P<0.05),术后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较改进前有很大的提高( P<0.05)。结论 手术体位安置培训方案的改进可以有效提高护士的护理效果,并且得到医生和患者的高度认可。

  • 标签: 手术体位安置 培训方案 改进 效果分析
  • 简介: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医院感染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它不仅增加患者痛苦,延长住院时间,且给患者、医院和社会带来不应有的经济损失,为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带来隐患,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医院感染率平均为4%-8%,死亡率达60%,其中由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尽管手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最基础环节,对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在临床工作中执行起来却非常不易。为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相关知识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洗手行为的依从性,改善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状况,切断主要传播途径,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我们对临床医护人员进行了手卫生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收到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 标签: 手卫生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医院门诊管理措施进行深入探索;方法 认真分析了医院门诊管理中应用的各种方法,并于 2019年 1月实施了改进措施;结论 做到“将病人需求放在第一位”,利用比较门诊 2018年与 2019年的医疗质量,制订了合理的医院门诊管理措施,力求达到全部病人的高度认可。

  • 标签: 医院门诊 管理措施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PICC是一种经外周静脉穿刺导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及并发症少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PICC较难固定牢固,容易出现导管移位现象。另外,外露导管的固定易损伤皮肤完整性。针对上述情况,我科改进了PICC导管的固定方法,有效的减少PICC导管留置期间的并发症,提高了护理服务的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 标签: PICC导管 固定方法 自粘性弹力绷带
  • 简介:皮瓣坏死和皮下积液是乳腺癌根治术扣常见的并发症。作者通过对手术中、手术后创面处理方法上的改进,以及改用自制的术后引流装置,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使患者的皮下积液率由17.8%降为5.5%,皮瓣坏死率由42%降至11%,术后需植皮者由32%降至0。

  • 标签: 乳腺癌 根治术 局部创面 处理 乳房切除术 外科皮瓣
  • 简介:为了制订切合实际的新兵健康教育计划,我们特地对284名新兵进行了一次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摸底调查,结果发现他们中间相当一部分人有不良生活方式或不良习惯.细想之,觉得这些问题带有普遍性,因而披露在此,以期大家从中受益.

  • 标签: 卫生习惯 新兵 健康教育计划 不良习惯 不良行为 中间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诊处方点评在合理用药管理中价值。方法在进行改进前,抽取2015年1月~6月的500份门诊处方,进行点评。在改进后,抽取2016年1月~6月门诊处方500份进行点评。改进方法主要包括扩大抽检的比率、扩大点评范围,动态更新关注对象以及药物,做好评价标准的更新,重视与门诊医师的沟通,赋予药师的奖惩权利,加强点评人员选择与管理。结果改进后,抽检有不合格行为处方率、药物剂型/给药问题、剂量/疗程不合理、无医嘱说明或医嘱失当、书写问题发生率低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处方点评直接影响合理用药水平,管理活动明显提高了门诊合理用药水平。

  • 标签: 合理用药 门诊处方点评 质量管理
  • 简介:外用药在实验阶段常用动物创面进行药物毒性和疗效等观察,创面敷料必须妥贴、包扎牢固.若敷料滑脱易使创面暴露及受到意外损伤,甚至令动物自食创面组织及药物,导致实验失败,以豚鼠和大白兔等实验动物多见.为此,近4年笔者单位采用改进的背心包扎法包扎131个豚鼠创面,较传统方法包扎的130个创面效果好,现介绍如下.

  • 标签: 药物实验 创面 包扎方法 技术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凝血检验项目采用持续质量改进、常规质量管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70例凝血检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质量管理,观察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比两组持续质量改进效果。结果观察组质控有效率、满意率、准确率分别为96.47%、96.47%、97.64%,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凝血检验项目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可提高凝血检验的准确性,并提高患者对科室的满意度,应全面推广应用。

  • 标签: 凝血检验项目 持续质量改进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