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肝癌晚期患者进行选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前后营养支持的护理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癌晚期患者进行选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患者7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术前术后的营养支持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术后4d其肝功能指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肝癌晚期患者进行选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前后营养支持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护理的效果,利于患者术后病情的温度,营养的攻击,因此该方法值得积极推广和运用。

  • 标签: 肝癌晚期 选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 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护理措施与护理效果。方法 研究样本均为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录的5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总结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措施,探析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58例患者经过科学有效的护理,无并发症出现,且护理满意度在95%以上。结论 将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在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可以有效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出现,促进患者机体康复,使患者更加满意医院带来的护理服务。

  • 标签: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急性冠脉综合征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阿托伐他汀治疗对CRP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共95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3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住院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CRP监测水平、心功能的相关指标、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住院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CRP监测水平、心功能的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药物联合阿托伐他汀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降低CRP监测水平,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早期 阿托伐他汀 CRP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肺动脉CT成像中应用超小剂量对比剂团注测试的效果。方法:本文抽调2018.9~2020.2疑似肺栓塞患者92例开展研究。两组患者均接受肺动脉CT检查,成像前46例患者实施小剂量(10ml)对比剂团注测试(甲组),另外46例患者开展超小剂量(5ml)对比剂团注测试(乙组),比较两组CT值及图像质量。结果:乙组患者右肺动脉、左肺动脉、肺动脉主干、上腔静脉CT值及图像质量总体情况均与甲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小剂量对比剂团注测试在肺动脉CT成像中合理应用,可在不影响检查结果的情况下有效减少患者辐射剂量。

  • 标签: 超小剂量 对比剂团注测试 肺动脉CT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 本课题是对心肌冠脉的双源 cta 检测对心肌桥一壁冠状动脉的诊断的应用价值进行的分析和研讨。 方法: 选择我院自 18 年 3 月到 18 年 9 月入住的 260 例患有 心肌桥一壁冠状动脉患者作为本次分析研究的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用双源 CT 心脉冠脉 CTA 的方式来做相关的检测,然后针对结果进行总结并分析。 结果: 从心肌桥诊断部位的结果来看:在 LAD 上总共有 171 例,例数占总人数的 65 . 8 %,其中,处于中段的有 111 例,较远的地段有 60 例。在 RCA 上的主要表现在其中段,一共是 8 人,占总人数的 3 . 1 %。在 LCX 上总共有 70 人,占总人数的 26.9% ,处于中间支的例数共有 11 例,占总人数的 4 . 2 %。经过检查发现心肌桥的长度基本都在 0.5 厘米至 3 厘米之间。在检查中对 56 名患者进行了冠脉的 普通 CT 的 造影检查,发现有心肌桥的有 11 人。 通过研究发现普通 CT 的检出比要 明显低于双源 CT 心脏冠脉 CTA 的检出比 ( P<0.05 )。 结论: 双源 CT 心脏冠脉 CTA 的诊断效果要优于 普通的 冠脉 CT 造影检查,具有临床上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双源 CT 心肌桥 - 壁冠状动脉 CTA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于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开展米力农联合机械通气治疗的疗效分析及护理配合。 方法: 本次研究抽取 2018 年 3 月到 2019 年 4 月于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 104 例进行比对分析,采用随机划分小组模式,对照组予以常规机械通气及护理配合,研究组予以米力农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辅以综合护理配合。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平均肺动脉收缩压数值具有相关性( P>0.05 ),治疗后研究组患儿平均肺动脉收缩压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数值( P<0.05 );研究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时间( P<0.05 );两组患儿家属医疗服务满意度存差异( P<0.05 )。 结论:于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开展米力农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利于患儿疾病转归,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米力农 机械通气 新生儿 持续肺动脉高压 疗效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双心护理在主动脉球囊反搏泵(IABP)患者术后焦虑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期间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接受主动脉球囊反搏泵手术治疗的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为依据将患者均等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另一组为研究组,采用双心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的焦虑评分。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者焦虑评分对比结果表示差异细微(p>0.05),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显著降低,但组间相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表明统计学意义显著(p

  • 标签: 主动脉球囊反搏泵 双心护理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针对性护理对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2020年1月至12月间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66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各有33例的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接受针对性护理,对比分析不同的护理效果。结果 检查相关指标,观察组均较优,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术患者护理工作情况,行身心化护理干预,分析该模式的护理效果及对并发症率影响。方法:使用随机抽样法将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术治疗的 4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干预,研究组身心化护理,两组对比护理效果、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创口拆线时间、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手术后排气时间、手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术患者围术期接受身心化护理,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率,护理效果确切,该模式在临床上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 下肢动脉栓塞术 身心化护理模式 并发症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规范化护理流程在ICU患者动脉血采集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自本院2018年1月-2019年7月收取的动脉血液采集的患者80例,按照血液采集方式的不同分成甲乙丙丁四组各20例,甲组实施桡动脉血液采集;乙组实施股动脉血液采集;丙组实施肱动脉血液采集;丁组实施足背动脉血液采集。分析四组之间的动脉血液采集出现的相关并发症,并且对采集满意度和住院时间等进行分析。结果 丁组患者有2例出现了并发症,低于其他三组;对采集血液的满意度高达95%,也是高于其他三组数据,四组之间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ICU进行动脉血液采集的患者接受规范化护理流程干预,并且不影响血气分析的前提下,通过足背的动脉实施采集血液,可以有效的避免并发症的出现,方便固定,减少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此外值得临床大力的推广和采纳。

  • 标签: 规范化护理 ICU 动脉血采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DSA三维导航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16年 3月到 2018年 3月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 52例,实行数字随机抽取方式,对 52例患者分成参照组和观察组各 26例。参照组采取 DSA二维导航技术介入治疗,观察组采取 DSA三维导航技术介入治疗。比较两种方法介入治疗后,对比剂用量及辐射剂用量、治疗成功率和动脉瘤检出率情况。结果:对比剂用量及辐射剂用量:观察组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成功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动脉瘤检出率情况:观察组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DSA三维导航技术介入颅内动脉瘤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减少对比剂用量及辐射剂用量的应用,提高治疗成功率,对动脉瘤检出具有重要影响,值得推荐。

  • 标签: 应用价值 DSA三维导航技术 颅内动脉瘤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采用 生活方式干预 对 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进行护理 的 临床 效果。 方法 入组对象来自 2017 年 9 月~ 2018 年 10 月 本院接收的 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共 65 例, 根据研究要求随机 将分为比对组( n=3 2 )和 干预 组( n=3 3 ), 两组患者均进行降脂、降压等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活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后的血压和粥样动脉硬化变化情况。 结果 干预组颈动脉斑块面积比比对组少, IMT 、 SBP 、 DBP 比比对组低,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 )。 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血压,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值得进行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老年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生活方式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8.5-2019.5期间本院收治的76例aSAH患者当作研究对象,并根据病例单双号将其分为护理A组(常规护理)与护理B组(早期护理干预),每组各38例。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MMSE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护理B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护理A组(P<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aSAH后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症状,具有积极影响作用。

  • 标签: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认知功能障碍 早期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本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时期内诊疗的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共70例,划分为甲组和乙组各35例。甲组为常规围术期护理,乙组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围术期护理,比较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甲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8.57%,乙组为8.57%,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乙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甲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于围术期护理期间倡导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既可预防术后并发症,还可增强机体生活质量,可推广。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围术期护理 并发症 生活质量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不同护理干预在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介入术后再灌注损伤中的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4 月 ~2018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下肢动脉栓塞症患者,采取介入手术后再灌注损伤的 82 例参与本次研究,将 82 例患者分为实验组 41 例和对照组 41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优质护理,对比不同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实验组患者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后,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具有差异则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P 〈 0.05 )。实验组患者的血清 CRP 、 CK-MB 、 c-Tnl 指标在术后 1h 、术后 24h 高于手术前,术后 72h 对照组的 CRP 指标高于手术前 , 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实验组无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为下肢动脉闭塞症介入术后再灌注损伤实施优质护理的患者,能够提高护理效果,改善血清指标,促进患者机体康复,提高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

  • 标签: 优质护理 下肢动脉闭塞症 介入手术 再灌注损伤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急性非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改良冠状动脉内低温干预的临床效果,提高当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18年1月起到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肺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48名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将其分为人数相等的对照组和低温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进行冠状动脉内低温干预,使得手术过程中慢血流或无复流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的肌酸激酶同工酶明显降低,相关数据差异较为显著。结论:在急性非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中通过应用改良冠状动脉内低温干预,能够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提高临床的治疗效率,因此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非前壁心肌梗死 改良冠状动脉内低温 临床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行介入治疗的老年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采用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老年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53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介入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28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收集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理状态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S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介入治疗的老年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采用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焦虑情况,降低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老年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 综合心脏康复治疗在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中的有效性。 方法:以 2017 年 6 月 -2019 年 2 月在我院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 87 例患者作为实验样本,利用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 41 例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干预组 46 例给予综合心脏康复治疗,对比 2 组心功能改善效果方面的差异。 结果:干预组 E/A 、 LVEF 、 LVFS 明显较对照组高, LVFSD 明显较对照组低, 2 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积极开展综合心脏康复治疗能够使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显著性改善,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综合心脏康复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微创介入导管栓塞子宫动脉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并探究分析其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微创介入导管栓塞治疗,以投掷法随机平均分成两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临床指标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安全性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护理 针对性 子宫肌瘤 微创介入导管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