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双源CT肺动脉成像(MSCTPA)对肺动脉栓塞(PE)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1临床拟诊为PE的患者行MSCTPA,观察肺动脉栓子的部位、数目、形态等直接征象,并分型;观察肺叶继发性改变。结果:发现栓子657支,其中段以上栓子481支,包括中心型栓子176支,附壁型259支,完全阻塞型46支。间接征象包括马赛克征、肺梗死、胸腔积液、肺动脉增粗等。结论:MSCTPA能够方便、快捷、清楚地显示肺动脉栓子,提高PE的临床诊治效果。

  • 标签: 肺栓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多层螺旋CT和MR肺动脉成像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62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在2016年12月--2017年07月间入我院并接受治疗,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平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31例。常规组进行多层螺旋CT诊断,研究组进行MR肺动脉成像诊断。结果两组特异度均为100%,但研究组灵敏度高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不同间接征象时,研究组肺段梗死确诊率高于常规组(p<0.05),但在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肺动脉高压等确诊率方面,两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R成像技术检查急性肺动脉栓塞,操作便捷且具有较高的确诊率,能够准确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多层螺旋CT 急性肺动脉栓塞 MR成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技术对肺动脉栓塞进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6月-12月怀疑为肺栓塞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和16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技术诊断肺栓塞,并比较两组患者的CTPA的敏感性、阳性符合率以及不确定诊断比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肺栓塞的阳性比例分别为96.0%,88.0%;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肺栓塞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2.0%,84.0%;观察组和对照组肺栓塞的不确定比例分别为4.0%,8.0%。以上比较P<0.05,故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技术对肺动脉栓塞进行诊断有特异性,肺栓塞检出的准确度高,可作为临床排查肺栓塞的首要检查方法。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技术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将优化肺动脉CT成像技术应用于临床中,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进行肺动脉CT检查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研究对象的就诊时间为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按照检查方法的不同将这些患者随机均等的分为常规组与试验组,每组各40例患者,其中常规组患者采用一般CT检查,试验组患者采用优化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检查之后,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检查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值得进行统计(P

  • 标签: 成像技术 肺动脉 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飞利浦16排螺旋CT机对46例临床疑诊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平扫和肺动脉造影检查,并对扫描图像作多种处理后进行分析诊断。结果总共显示90处肺动脉及其分支受累,32例同时累及两下叶肺动脉及其段动脉,其中对段动脉内栓子显示为50支,亚段动脉栓子显示38支。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速度快、敏感、无创,可靠又安全,是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检查方式,且诊断率较高,在肺栓塞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指导价值。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螺旋CT 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CT血管成像(CTA)在检测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BPF)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同期行改良式CTA和DSA检查的246例咯血患者,CT采用Toshiba Aquilion one 320排640层螺旋CT机,所有改良式CTA图像由两名放射科主治以上医师盲式阅读。以DSA结果为金标准,计算改良式CTA诊断BPF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两者检查一致性。结果DSA检出186例阳性,60阴性;改良式CTA检出160例阳性,86例阴性。改良式CTA诊断BPF的灵敏度为85.5%(159/186),特异度为98.3%(59/60),准确度为88.6%(218/246),与DSA检查结果一致性高(kappa=0.73, P<0.01)。结论改良式CTA诊断BPF具有高特异性,可作为疑似BPF患者无创性筛查的首选方法。

  • 标签: 支气管动脉 肺动脉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肺动脉栓塞(PE)患者采用低剂量低对比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技术(CTPA)实施诊断的价值。方法:本院于2019.01~2020.05纳入68例疑似PE患者开展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选出34例予以常规剂量开展CTPA(A组),另外34例则选择低剂量低对比剂实施CTPA(B组),对比两组诊断情况。结果: 两组CT图像信噪比、对比噪声比以及主观图像质量评分不存在差异,但B组辐射剂量评分高于A组;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显著低于A组26.47%(P<0.05)。结论:低剂量低对比剂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64层螺旋CT扫描后进行肺动脉成像在诊断肺动脉栓塞(PE)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42例临床怀疑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采用德国西门子64层螺旋CT进行平扫及强化扫描,经西门子工作站进行肺动脉成像处理,对其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患者的肺动脉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损征象,其中栓塞部位在左右肺动脉者19例,肺叶动脉者14例,肺段或亚段者9例。结论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64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具有速度快、敏感、无创、安全、准确的优势,值得作为临床首选方法推广应用。

  • 标签: 64层螺旋CT 肺动脉成像 肺动脉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宝石能谱CT低剂量对比剂肺动脉成像诊断肺动脉栓塞及肺梗死的价值。方法对医院2014.02月到2015.10月收治的50例肺动脉栓塞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低剂量对比剂宝石能谱CT,两名主任医师使用工作站能量成像系统和CT增强软件对所采集数据进行独立处理。结果诊断为栓塞的患者碘基图碘含量异常区值与正常区碘基图碘含量正常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碘基图结果与CT肺动脉造影一致性比较好(K值为0.91,P值为0.001)。结论宝石能谱CT低剂量对比剂肺动脉成像诊断肺动脉栓塞及肺梗死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宝石能谱CT 低剂量对比剂 肺动脉成像 肺动脉栓塞 肺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16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的成像技术及图像质量。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自我院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的病人24例,另外随机选用我院2016年24例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行常规对比剂剂量CTPA检查的病人资料作为对照。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24例CTPA扫描时间为8.5s~12.5s,平均10.5s。实验注射对比剂到达峰时时间为6s~10.25s,平均7.5s。24例患者行CTPA检查,40ml总量的造影剂均可使肺动脉及其各级分支显影,肺动脉与肺静脉有明显的对比,为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结论16排螺旋CT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快速、有效、无创的诊断方法,可能成为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

  • 标签: 16排螺旋CT 肺动脉造影(CTPA) 评价
  • 简介:肺动脉栓塞(肺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栓塞肺动脉及分支所致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具有较高的致病率及致死率,及时准确的诊断及治疗是关键。肺栓塞的发病率为0.06%~0.11%,在心血管疾病中仅低于冠心病和高血压,位于第三位,病死率约占住院患者的10%,急性肺栓塞患者30d内的致死率超过15%。

  • 标签: 肺动脉 肺栓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收治的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84例,均行128层MSCTA、CT肺动脉造影(CTPA)及MRI检查。以CTPA结果为"金标准",回顾性对照分析128层MSCTA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效能。结果84例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CTPA结果示,肺动脉栓塞阳性64例,阴性20例。128层MSCTA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准确度为95.24%(80/84),灵敏度为96.88%(62/64),阴性预测值为90.00%(18/20),高于MRI相应值(P<0.05)。结论128层MSCTA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准确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较高。

  • 标签: 肺动脉 栓塞 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动脉 CT血管成像对肺栓塞的诊断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 2017年 03月 -2018年 03月间的肺栓塞患者,共 62例,均进行 CT血管成像检查,观察肺动脉栓塞的检出率 。结果:肺栓塞检出率61例,诊断准确率高达 98.39%。 结论:在对肺栓塞的诊断中,肺动脉CT血管成像诊断价值较高,可提高肺动脉栓塞的检出率,推荐推广。

  • 标签: 肺栓塞 肺动脉 CT血管成像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肺动脉栓塞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的操作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4月到2020年5月之间收治的肺动脉栓塞的患者50例,并利用平均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为对照组的患者执行普通的胸部CT平扫的方式,为观察组的患者执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再确诊率上的具体情况。结果:观察组在确诊率上为92%,好于对照组的60%,且P<0.05。结论: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执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的检查,可以将患者的血栓位置和血栓的具体情况进行清晰显示,其有着比较好的成像技术,在临床的诊断和治疗上都有着比较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多层螺旋 CT血管成像 操作方法
  • 简介:[摘要]肺栓塞是一种临床综合征,是由于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的病理变化。肺血栓栓塞症是肺栓塞的常见疾病,通常由静脉系统或心脏右侧的血栓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引起。肺栓塞有多种模糊的临床症状,从最初的无症状状态到不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症状,病情严重的患者也可能突然死亡。而且,针对该病的诊治临床诊断往往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导致治疗延误。所以,准确诊断肺栓塞和快速评估病情对于制定治疗计划和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 标签: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肺动脉栓塞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肺动脉栓塞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操作方法。方法:选择我院4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7.01-2023.12。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20例。对照组实施ROI阈值触发扫描(阈值到达后憋气),观察组采用人眼观察查触发扫描(扫描前憋气)。比较不同方式效果。结果:①图像清晰率,观察组为50%,对照组为8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5.844,P<0.05)。②肺动脉栓塞检查时间,观察组为(17.23±3.18)min,对照组检查时间为(24.63±4.92)min,观察组短于对照组(t=0.002,P<0.05)。结论:人眼观察查触发扫描(扫描前憋气)在肺动脉栓塞检查中所获得图像质量更高,可缩短检查时间,具有较高使用价值。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