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赫尔巴特将道德性视为人的“全部目的”,道德教育是通过性格形成而实现的。他克服了康德关于性格的二元论,将人的性格视为一种可塑的性格,并将教育行动和道德判断建基于一种审美的因果性。在这两项努力的基础上,赫尔巴特一方面提出了伦理的道德判断理念,将教育纳为伦理的必要环节之一;另一方面则建构起系统的教育理论,说明了实践理念对教育行动的规定以及通过教育而在人的性格上实现道德性的途径。以此,赫尔巴特在其关于未成年人性格形成的理论中形成了教育行动和实践理念在感知-审美层面的一种相互关系。

  • 标签: 性格形成 教育学 伦理学 相互关系 赫尔巴特 道德教育
  • 简介:摘要:赛博空间与人类的日常生活相互交织,导致人类与赛博之间的矛盾日趋复杂。本研究将辩证解读《仿生人》中人、特障人、仿生人三类代表人物的身份认同及关系,以便预测后人类时代背景下人机多元共生的寓言性。

  • 标签: 文学伦理 后人类时代 人机多元共生
  • 简介:在不同的职业话语情境中,幸福有不同的意蕴。在关怀伦理的视界里,基于关系话语,围绕对教育活动实质的认识,教师幸福是可以分享、持续的体验,教师幸福亦是可以期待的。每一种职业都有幸福期待,而教育爱是通向教师幸福的关键。

  • 标签: 幸福 教师幸福 关怀伦理
  • 简介:文学伦理批评从伦理的两极即善恶的角度,将文学中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分为善恶分离、善恶交织、善恶逆转和成长完善四种类型。运用这一理论方法来判释《蝇王》中人物类型,体现文学的教诲功能,让人们充分认识到社会的发展要依靠人类的善行和理性,只有不断完善社会外部环境、制度、教育以及文化环境,发挥优秀典型人物正能量的示范引领作用,才能对身处于社会中的个人施加良好的、正态的影响。

  • 标签: 文学伦理学批评 《蝇王》 人物类型 判释
  • 简介: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社会中特殊的群体,是我国快速城市化发展阶段的独特产物.贵州毕节留守儿童自杀事件再一次凸显了社会伦理关怀的危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亟须伦理关怀,然而他们在物质维度上、精神维度上、道德维度上的伦理关怀缺失,已经引发了严重的生存危机.我们应该从政府、社会、学校、家庭、个人五个层面构建"五位一体"伦理关怀体系,帮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和发展,这也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

  • 标签: 留守儿童 伦理关怀 缺失 反思
  • 简介:20世纪中叶以后,人类陷入了片面追求产量和利润的工业化食材生产与食物制造导致的“产业化食物链病”的危机之中。“产业化食物链病”是现时代单一品种大规模的工业种植、养殖造成的。素食主义者彼得·辛格与杂食主义者迈克尔·波伦是近40年来对人类食事最具影响力的两位杰出食学家,两者的动物伦理与健康食品论都是对现行产业化食物链的彻底否定。“留住祖先餐桌的记忆”和“食品安全食是时代人权保障的底线”观点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美国“小区支持性农业”和波利弗斯农场应当是人类社会走出“产业化食物链病”危机陷阱的可行路径。

  • 标签: 动物伦理学 健康食品论 食生产 食生活 产业化食物链病 吃的危机
  • 简介:严复的翻译思想不仅影响深远,且饱受争议.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之一,在于严复一方面在《译例言》中提出了“信达雅”,另一方面,《天演论》被认为违反了“信”的原则.功能派翻译理论打破一系列以“忠实与自由”为轴心的对立,强调翻译功能决定翻译策略,被赋予更大的灵活性和适用性.从功能主义理论出发,对比《天演论》和《进化论与伦理》的其他两种译本,有助于探究严复的翻译要求、翻译功能、翻译策略,从而对严复翻译思想以及翻译行为取得更全面、更公正、更客观的评价.

  • 标签: 严复 《天演论》 翻译要求 翻译功能 翻译策略
  • 简介:“北宋五子”是宋代理学的奠基者。北宋理学“立人极”的人学主旨,及其通过“尽心知命”、“穷神知化”、“寻乐顺化”的方式“变化气质”,追求“圣贤气象”的用心,使其思想中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伦理美学因素。这也是中国古代美育思想发展的重要环节。

  • 标签: 北宋理学 伦理美学 圣贤气象 美育
  • 简介:陈嘉映著的《何为良好生活:行之于途而应于心》一书,从伦理的视域出发,以对伦理伦理、价值、道德、实践、知行关系等概念的学理性分析切入,围绕"人究竟应该怎样生活"这个核心命题,以闲散的聊天语气和清新的雅致文风,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现象进行了思辨性的探讨,既有助于人们领悟伦理之于人生的要义,又有助于伦理的大众化发展。

  • 标签: 伦理 伦理学 良好生活
  • 简介:马克思主义伦理的产生是人类伦理思想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它扬弃以往的道德学说形成了具有全新理论特色的理论体系,从理论形态上看,它是道义论和功利论的统一、目的论与工具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伦理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理论指导,在它的指导下形成了义利并重与义利统一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道义论 功利论 道德目的论 道德工具论
  • 简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和学校德育的发展注入了生机的活力,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从德育社会学和经济伦理的角度,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有关理论和观点审视之,德育与社会和谐共生不仅具有历史必然性、可能性、静态性和动态性,而且由于市场经济的一般价值取向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价值取向,德育与社会的和谐其生还有着更加深刻的制度保障与经济伦理根源。

  • 标签: 德育 社会 和谐共生 市场经济道德 社会主义道德
  • 简介:托马斯·沃尔夫的小说《天使,望故乡》《时间与河流》包含了疾病的隐喻机制:疾病被赋予浪漫化的隐喻,体现了精神与肉身的二元对立;但此外,小说也显示了对单向度权力话语系统中的疾病的定义与隐喻的抵制。疾病的隐喻影响了照顾者关怀病人的态度和方式,从而参与进关怀伦理。通过对具体情境的考察,可以发现作品中的关怀者、被关怀者、关怀关系并非僵化不变。沃尔夫的小说呈现了关怀伦理的复杂情境并表达出了理想的关怀关系:疾病的隐喻被消除,"他者"被视为具体化的、异质的他者。

  • 标签: 托马斯·沃尔夫 疾病的隐喻 关怀伦理 《天使 望故乡》 《时间与河流》
  • 简介:曾经在A校一面墙壁的显著位置看到这样一句话,印象非常深刻,"这里有我们的工作,更有我们的生活"。老师们非常自豪地谈起这所学校的各项"人性化制度":允许每位教师在不影响正常上课的情况下,每月有一天带薪的"疲劳假";每周有知名老中医到校园坐诊一次,为教师提供健康咨询;学校配备的各类健身器材上贴有"身体活动是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的宣传语,

  • 标签: 教师管理制度 伦理诉求 健身器材 现代学校制度 管理智慧 制度理性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迅速,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人文关怀则是新闻传播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伦理原则。因此,新闻传播活动要以法律制度作为行为规范和伦理指引的前提;新闻工作者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是实践人文关怀伦理原则的基础;坚持内容为王是实践人文关怀伦理原则的核心。

  • 标签: 新闻传播活动 人文关怀伦理原则 缺失 实践途径
  • 简介:摘要:关怀伦理理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怀与情感交流,是建立和谐关系的基础。辅导员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角色,其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对学生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因此,本研究将关怀伦理理论引入辅导员师生关系的构建中,以期为提升师生关系质量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实践指导。

  • 标签: 关怀伦理理论 辅导员师生关系 学生需求 教育责任
  • 简介: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是当今护理教育工作中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以高职《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为例,通过对教学对象特点进行分析,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采用角色扮演、案例讨论和仿真实训等路径,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关怀教育,提升护生人文关怀意识和能力。

  • 标签: 人文关怀 护理学基础 教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妇产科护理学是中职护校学生必修的重要专业课,近年来,我校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做了一系列探索,包括四方面:巧妙构思,播下一颗感恩的种子;高效利用多媒体,宣扬优秀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意识;运用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进行教学,使人文关怀渗透学生心底;分析临床案例,强化护生人文关怀意识。

  • 标签: 中职 护校 妇产科 教学 人文
  • 简介:摘要:在护理专业的学习当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人文关怀,几乎上每一次课程都会提到人文关怀。而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最重要的一门学科,几乎上每一个学期都要进行基础护理学的学习,所以人文关怀的强调也是贯穿基础护理学课程的始终,每一次上课的时候都会强调人文关怀,但是目前基础护理学课程的人文关怀教学模式还需要一定的改革,本文就通过确立改革理念,叙述具体改革措施,改革实践的质量保证三个方面来具体的阐述。

  • 标签: 人文关怀 教学模式 改革 实践 基础护理学
  • 简介:理学科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科渗透环境教育(包括环境伦理教育)的优势学科,但当前中学地理教师对本学科教学中能够渗透哪些环境伦理教育内容并不明晰。基于此,在兼顾中学地理课程内容与环境伦理核心内容的基础上,从环境伦理的原则和规范两个层面来构建出一个层次清晰、内容涵盖较为全面的中学地理学科的环境伦理教育内容体系,以期为中学地理教师在本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环境伦理教育提供切实参考。

  • 标签: 中学 地理学科 环境伦理教育 内容 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