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水产养殖中抗生素的滥用可能会诱导水产品和周围环境中的耐药菌。针对天津市北辰区、西青区、东丽区和津南区的6个水产养殖场的底泥和水样,采用抗性平板筛选耐药细菌,通过对磺胺甲恶唑的耐药率分析,发现底泥中的耐药率要大大高于水中的耐药率,并且与国外的某些研究相比,底泥的细菌耐药率呈现较高的趋势。另外,利用16S-rDNA鉴定出8个菌属、13个菌种的耐药菌,其中包括环境中常见的土著细菌如芽孢杆菌和短杆菌,以及肠球菌、粪产碱杆菌和不动杆菌等条件致病菌。这表明肠道菌经排泄进入环境后可能会与土著菌和条件致病菌发生抗性元件的水平转移,造成抗性在环境中的扩散,构成潜在的生态风险。

  • 标签: 水产养殖 磺胺甲恶唑 耐药率 耐药细菌
  • 简介:用O,O-二乙基硫代磷酰氯与4-氨基丁酸反应,合成了新型有机磷农药通用半抗原O,O-二乙基-N-(3-羧基丙基)硫逐磷酰胺酯(DENP),并进行了结构鉴定.然后采用碳二亚胺法将DENP与牛血清白蛋白(BSA)进行偶联,制备了通用人工抗原DENP-BSA,经鉴定,DENP-BSA结合比为12:1,适合进行动物免疫试验。

  • 标签: 有机磷农药 通用半抗原 通用人工抗原 合成 鉴定
  • 简介:为探讨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i-(2-ethylhexyl)phthalate,DEHP)及其代谢产物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酯(mono-(2-ethylhexyl)phthalate,MEHP)对H295R细胞类固醇激素合成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本实验将H295R细胞分别暴露于DEHP(0、1、10、100、1000μmol·L^-1)和MEHP(0、1、10、100、1000μmol·L^-1)24h,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并应用荧光定量PCR法分析细胞类固醇激素合成过程中关键酶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1000μmol·L^-1DEHP和MEHP对H295R细胞染毒24h显著降低H295R细胞活力,所以本研究采用了较低的染毒浓度(0、1、10和100μmol·L^-1)对H295R细胞染毒24h来评估DEHP和MEHP对H295R细胞类固醇激素合成通路的影响。1、10和100μmol·L^-1DEHP显著增加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的基因表达水平。10μmol·L^-1DEHP显著上调了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SD2)的基因表达水平。1、10和100μmol·L^-1MEHP显著下调了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SD1和3β-HSD2)、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7β-HSD4、17α羟化酶/17,20裂解酶CYP17和芳香酶CYP19a的基因表达水平。10和100μmol·L-1MEHP染毒H295R24h显著下调了CYP21和STAR的基因表达水平,然而,10和100μmol·L^-1MEHP显著上调了CYP11B2的基因表达水平。100μmol·L^-1MEHP显著下调了17β-HSD1的基因表达水平。上述研究结果表明,DEHP、MEHP都可不同程度影响H295R细胞类固醇激素合成过程中关键基因的表达。MEHP可以通过抑制STAR基因的表达,从而将影响胆固醇在细胞内的转运;并能显著性抑制类固醇激素合成过程中CYP17、CYP19a、3β-HSD1、3β-HSD2、17β-HSD1、17β-HSD4、CYP21基因的表达,最终将抑制H295R细胞中类固醇激素的合成。与DEHP相比,MEHP对H295R细胞类固醇激素合成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较明显。

  • 标签: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 邻苯二甲酸单乙基己基酯(MEHP) H295R 类固醇激素合成
  • 简介:以葫芦岛锌周边地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重点区域土壤的取样分析,得到葫芦岛锌周边土壤中主要重金属污染物的种类和污染程度,及重金属污染物的水平、垂直分布规律图,并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地积累指数法对其污染情况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葫芦岛锌周边土壤中主要的重金属污染物为:Cd、Hg、Zn、Cu、Ni、As,其中Zn的污染最严重;水平分布规律显示重金属污染物主要集中在锌四周,距离锌越远重金属污染程度越轻;垂直分布规律表现为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高于下层土壤;运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评价,6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由强至弱依次为:Cd〉Hg〉As〉Cu〉Zn〉Ni,葫芦岛锌周边土壤总体处于很强生态危害;运用地积累指数法进行评价,葫芦岛锌周边土壤中各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由强至弱依次为:Hg〉Cd〉Zn〉Cu〉As〉Ni,土壤环境总体处于中度污染.

  • 标签: 葫芦岛锌厂 重金属污染 风险评估
  • 简介:为了探讨有害因子胁迫与二氧化硫(SO2)细胞生物合成的关系,采用体外培养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H2O2(0.1、1、10mmol·L^-1)以及不同pH值(6.8、7.2、8.0)培养液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SO2产生量(以胞内SO3^2-含量代表)的影响.结果表明:1)培养液过酸(pH6.8)和过碱(pH8.0)均可使BEP2D细胞SO2产生量显著增加(与对照相比,p〈0.05);2)H2O2胁迫也可使BEP2D细胞SO2产生量增加,当H2O2浓度≥1mmol·L^-1时,与对照相比,差异达到显著(p〈0.05).以上结果提示: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在有害因子的胁迫下可产生内源性SO2;SO2可能是一种生物气体应激分子,能像应激蛋白那样提高生物体对有害因子的抵御能力.

  • 标签: H2O2 pH值 SO2 应激 支气管上皮细胞 生物合成
  • 简介:苦瓜是江南各省春夏主要瓜类蔬菜种类之一,为了获得早熟、丰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优良苦瓜杂交组合,今年共收集了12个杂交材料进行了观察、配组、及杂交.观察结果表明:以B01、B02、B08这三个苦瓜品种为雌性最强的亲本.

  • 标签: 苦瓜 亲本材料 配组 观察
  • 简介:在对长沙20多家不同星级酒店应用植物材料进行调查中,对植物的种类和频度进行了归纳和总结:20个酒店室内所用的植物有90种左右,其中占总用量48.54%的室内植物依次集中在天南星科(14.73%)、龙舌兰科(9.11%)、棕榈科(8.98%)、百合科(6.74%)、大戬科(4.49%)和桑科(4.49%)等6个科的42个属中.调查中发现长沙各个星级酒店应用的植物种类差异较大,应用20种以上的酒店都是四星级、五星级的酒店,三星级酒店植物应用种类在10种左右.对长沙酒店室内植物材料的应用特色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得出长沙酒店室内植物以观叶植物为主、注重室内植物体量问题、注重室内植物的文化特征等结论,提出了长沙酒店室内植物应用需增加室内植物品种,增加观花、观果植物种类并应增强植物的养护管理等建议.图12,参10.

  • 标签: 植物材料 植物景观 应用特色 室内 长沙酒店
  • 简介:随着纳米科技与工业的高速发展,大量的纳米材料被广泛应用并最终汇聚到土壤环境中,对土壤生态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影响。由于土壤生物具有多样性,选择具有代表性、敏感性并便于获取的土壤模式生物作为实验受体进行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评估及环境毒理效应研究尤为重要。较为系统地回顾和总结了几种典型土壤模式生物的特点,为纳米材料毒理研究中受试生物的选择提供参考,在此基础上整理了大量基于典型土壤模式生物的纳米材料毒性研究资料,归纳了不同层次的研究方法,分析探索了纳米材料毒性机理,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重点。

  • 标签: 纳米材料 模式生物 生物毒性 秀丽线虫 蚯蚓
  • 简介: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不仅其自身具有毒性,还会与共存污染物相互作用,影响彼此的迁移转化和毒性效应。文中总结了纳米复合污染毒性的研究方法,并介绍了几种纳米材料(碳纳米材料、金属氧化物、量子点和零价金属)与重金属或有机物复合时造成的生物毒性,包括不同层次毒性指标响应(生物整体、生物积累、大分子水平)和毒性机制的探讨,展望了纳米复合污染毒性领域今后的发展方向和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

  • 标签: 纳米材料 生物毒性 复合效应
  • 简介:纳米银材料被广泛应用到医疗、化工、生物等许多领域,增加了与人类接触的可能性,因此关注其生物安全性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对近年来纳米银的抗菌性和生物安全性研究进行了综述。首先分析了纳米银的皮肤毒性、呼吸系统毒性、消化系统毒性和其他组织毒性,其次分析了体外细胞毒性和细胞内纳米银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最后对纳米银材料的人群暴露生物安全性及纳米银与银离子毒性关系进行了探讨。本文旨在为纳米银的毒性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为建立标准的纳米银安全性评价体系提供依据。

  • 标签: 纳米银 抗菌性 生物安全性
  • 简介:随着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及纳米材料的大量增多,纳米技术的安全性问题正引起世界范围的重点关注.纳米材料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自然环境而产生多种环境行为。可能引起生物体的毒性效应,其生态学影响也不可忽视,目前国际上对纳米材料生态学影响特别是环境行为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有价值的研究结果非常少,仍有众多不确定的生态安全问题有待深入研究.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就纳米材料的来源、进入环境的途径、环境行为、生态毒理学研究现状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进行了简要综述.

  • 标签: 纳米技术 纳米材料 生态毒理学 环境 安全性
  • 简介:石墨烯是一种新兴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电学和光学性质、超大的比表面积以及潜在的生物相容性,在材料和电子产业、能源、环境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与此同时,石墨烯的环境行为和生物毒性也随之引起日益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对石墨烯纳米材料的生物毒性、细胞毒性、毒性影响因素和毒性机制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石墨烯纳米材料可通过气管滴注、吸入、静脉注射、腹腔注射以及口服等方式进入体内,通过机械屏障、血脑屏障和血液胎盘屏障等积累在肺、肝、脾等部位引起急性或者慢性损伤;目前有关石墨烯毒性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线粒体损伤、DNA损伤、炎性反应、凋亡等终点及氧化应激参与的复杂信号通路,不同石墨烯纳米材料的浓度、尺寸、表面结构和官能团等对石墨烯的生物毒性影响不同。鉴于当前该领域研究的局限性,对石墨烯纳米材料生物毒性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进而为石墨烯材料的安全应用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 标签: 石墨烯纳米材料 动物毒理学 细胞毒性 影响因素 毒性机制
  • 简介:2014年5月8日来源:ChemicalWatch网站据VinylPlus--一项旨在实现欧洲聚氯乙烯(PVC)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自愿性计划发布的一份报告,相比2007年,在2013年,PVC中铅基稳定剂的使用下降了81%。到2015年底前,这些稳定剂将被完全替代。根据该组织的2014年报告,PVC行业正在用高分子量邻苯二甲酸酯和其他增塑剂替代低分子量邻苯二甲酸酯。尽管一些PVC产品中存在被禁止的添加剂在法律上构成一些挑战,VinylPlus宣布,该组织在去年成功再生了444468吨PVC材料

  • 标签: 高分子量 邻苯二甲酸酯 行业可持续发展 低分子量 化学品安全 http
  • 简介:随着纳米科技的迅猛发展,人工碳纳米材料的生产和使用逐年递增,越来越多的碳纳米材料进入水环境中,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效应。本文在介绍了碳纳米球、石墨烯、碳纳米管3种碳纳米材料的基础上,分析了碳纳米材料的水环境行为,重点综述了碳纳米材料对水生生物毒性效应研究现状,以及可能的致毒机制,并指出今后碳纳米材料对水生生物毒理学亟待加强的研究领域。

  • 标签: 碳纳米材料 水环境行为 毒性效应 毒性机制
  • 简介:麻天然材料包装的推广应用是中国实现绿色包装的有效途径之一,在食品包装中使用麻天然材料环保又安全卫生.该文对我国麻的特性,麻包装的特点进行了梳理,阐述了麻包装应用现况,着重分析了麻在现代包装应用的新形式.

  • 标签: 天然材料 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