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运动疗法在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患者康复新颖应用研究。首先介绍了运动疗法定义和分类,以及其在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康复作用。接着分析了传统运动疗法存在问题,如治疗过程繁琐、治疗手段单一和缺乏科学有效评估体系。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优化对策,包括简化治疗过程和增加灵活性、采用综合化和个性化治疗方法以及建立科学有效评估体系。最后,本文总结了运动疗法在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康复重要和未来发展方向。

  • 标签: 运动疗法 肌肉骨骼系统疾病 康复
  • 简介:摘要一般认为,脑卒中后瘫痪肢体肌萎缩。但新近研究发现,卒中病灶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继发性损害,运动单位减少,导致肌肉失神经支配,在肌萎缩和肌纤维类型改变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脑卒中后瘫痪肢体肌肉萎缩和失神经支配现象和发生机制进行综述,为临床评估和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脑卒中 失神经支配 肌萎缩 继发性损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神经康复与物理康复联合治疗脊髓损伤患者肌肉功能恢复治疗中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68例脊髓损伤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养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中医针灸治疗,对照组34例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运动康复治疗,实验组34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D级以及E级个体患者比例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可有效促进个体脊髓功能恢复。

  • 标签: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 脊髓损伤 术后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机体大强度或不习惯运动,尤其是离心运动,常常会引起肌肉延迟酸痛,并在运动 2-3天达到高峰,伴有一系列肌肉结构、组织学生物化学改变,严重时会影响到人们健身训练效果。延迟肌肉酸痛是体育运动中一种常见现象 [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盆底康复肌肉治疗压力尿失禁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市立医院东区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顺产后产妇出现压力尿失禁患者40例,依据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0例,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凯格尔运动(kegel)盆底肌功能训练方法,实验组采用阴道内放置椎体进行机电刺激盆底康复训练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肌力恢复压力尿失禁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含有差异性,含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结合顺产后产妇压力尿失禁患者病情和需求,采用电刺激进行盆底康复训练治疗方法效果显著高于单独应用凯格尔运动(kegel)训练,值得推广使用治疗。

  • 标签: 盆底康复肌肉 压力性尿失禁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运动疗法臂丛神经损伤患者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7年9月至2020年7月郑州颐和医院收治臂丛神经损伤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MES组与运动疗法组,每组30例。运动疗法组采用运动疗法治疗,NMES组在运动疗法基础上加NME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统计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肌力恢复情况、关节活动度(肩外展、肘屈曲)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臂丛功能评分。结果治疗3个月后,NMES组优良率为93.33%(28/30),高于运动疗法组70.00%(21/30),P<0.05。治疗后,两组VAS、SR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NMES组低于运动疗法组(P<0.05)。治疗后,NMES组肌力分级优于运动疗法组(P<0.05)。治疗后,两组肩外展、肘屈曲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提高,且NMES组关节活动度高于运动疗法组(P<0.05)。治疗后,两组臂丛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NMES组臂丛功能评分高于运动疗法组(P<0.05)。结论NMES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臂丛神经损伤,可提高患者上肢自主生活能力优良率,减轻疼痛,改善睡眠质量,并可改善肌力和关节活动度,加快患者臂丛功能恢复。

  • 标签: 臂丛神经 损伤 神经肌肉电刺激 运动疗法 臂丛功能评分 优良率 关节活动度
  • 简介:肌肉特性看运动素质日本筑波大学腾田茂骨骼肌作用被认为是决定最高运动成绩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就肌肉特性从遗传因素较强肌纤维组成和形态代谢方面,探讨一流选手具有怎样素质。1骨骼肌纤维特性人骨骼肌纤维是由慢肌纤维ST和快肌纤维FT所构...

  • 标签: 非运动员 骨骼肌纤维 最大摄氧量 形态特征 运动成绩 优秀运动员
  • 简介:【摘要】运动损伤一直是部队运动训练困扰,但又是运动训练不可避免。部队战士对于运动损伤认识还不到位,往往很多战士在主观意识上还不明确,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从教官和战士方面多找找原因[1]。运动损伤这一问题是一个迫在眉睫问题。

  • 标签: 运动训练 肌肉拉伤 预防 处理
  • 简介:摘要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由肠道L细胞分泌一种肠促胰素,其主要功能是促进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从而降低血糖,其制剂在临床上广泛用于糖尿病治疗。近年来有研究发现,GLP-1类似物有改善肌肉萎缩功能,该作用与抑制肌肉生长抑制素和肌萎缩因子表达、增强肌源因子表达、改善骨骼肌微循环和胰岛素抵抗有关。

  • 标签: 肌肉萎缩 胰高血糖素样肽-1 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肌骨超声检查肌少症患者腓肠肌内侧头肌肉质量硬度,探索肌骨超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依照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诊断标准,选取肌少症患者60例为病例组,年龄匹配健康老年人24例为对照组。利用二维灰阶超声测量右侧腓肠肌内侧头肌肉厚度、羽状角肌束长度;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测量肌肉在放松状态收缩状态杨氏模量,比较分析两组间各超声参数差异,分析病例组右侧腓肠肌内侧头肌肉厚度、羽状角、肌束长度与肌少症相关通过ROC曲线分析超声测值预判肌少症价值。结果肌少症组患者右侧腓肠肌内侧头肌肉厚度(10.0±2.1)mm、羽状角(16.9±3.2)°、肌束长度(30.5±3.2)mm、放松状态收缩状态杨氏模量值[(11.5±2.2)kPa、(23.2±4.0)kPa]均低于对照组[(14.8±1.2)mm、(21.7±2.5)°、(34.2±1.6)mm、(15.0±1.5)kPa、(30.6±2.8)kPa,t=10.454、3.612、5.631、6.922、8.173,均P<0.05],且放松状态杨氏模量值较收缩状态低;肌少症患者肌肉厚度杨氏模量与年龄呈负相关(r=-0.307、-0.285,P<0.05);与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呈正相关(r=0.838、0.761,P<0.01);肌肉厚度杨氏模量是肌少症显著相关因素(OR=4.576、3.867)。超声检查右侧腓肠肌内侧头诊断肌少症ROC曲线下阈值为:肌肉厚度11 mm、羽状角17°、肌束长度32 mm、放松状态下杨氏模量12.4 kPa,其中肌肉厚度诊断肌少症敏感性特异性最佳,分别为86.7%、100%。结论超声腓肠肌内侧头肌肉肌肉硬度测量,可以量化反映肌肉减低肌肉硬度下降,为肌少症预判提供影像学指标。

  • 标签: 肌少症 剪切波弹性成像 杨氏模量 超声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预防老年骨折卧床患者肌肉萎缩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45例老年骨折卧床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22例与实验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模式上行集束化护理模式。对比两组间护理后量表评估以及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实验组护理后量表评估以及护理满意度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老年骨折 集束化护理 肌肉萎缩 护理效果 
  • 简介:没有训练就没有疲劳,没有恢复就没有训练。针对速滑运动员在运动中和恢复期生理生化变化特点,结合速度滑冰比赛特点,阐述了肌肉放松生理机制和在速滑比赛中发挥良好体能重要作用,从滑跑形式、速度、幅度、距离、姿势等方面提出肌肉放松训练技术性要求和教学方法,把肌肉放松训练与速滑技术、体能恢复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指出训练后体疗、积极性休息、食补等恢复手段,为速度滑冰科学化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速滑运动员 肌肉放松 训练恢复 方法
  • 简介:综述职业肌肉骨骼损伤概念、影响因素以及干预研究,提出目前护士职业肌肉骨骼损伤研究方向和不足,为我国护士职业肌肉骨骼损伤研究提供借鉴。

  • 标签: 肌肉骨骼损伤 护士 综述
  • 简介:16岁小李(化名)是典型低头族,小学毕业后辍学在家他,经常上网玩游戏,常常24小时泡在网吧,回到家接着玩手机。两年前,小李开始出现右前臂肌肉萎缩症状。2月28日,小李来到了内江市中医医院骨二科,经过检查,医生确诊他患上了罕见平山病,又称青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症。而病因就和小李长期低头玩手机、电脑有直接关系。

  • 标签: 肌肉萎缩 手机 手臂 少年 中医医院 内江市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同运动干预方式护理人员肌肉骨骼疾患(MSD)作用。方法2021年9月,通过Embase、PubMed、Clinical Trails、万方、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患有MSD护理人员实施运动干预文献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8月,文献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和MINORS条目,采用描述系统评价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包括6篇随机对照试验和1篇非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研究结果分析发现,共产生肌力训练、肌力训练+拉伸/灵活度训练、Back School项目3种运动干预,均可降低护理人员MSD症状疼痛程度。肌力训练可改善护理人员肌肉功能、提升生活质量;肌力训练+拉伸/灵活度训练可提高肌力、身体活动范围运动自我效能;Back School项目对于改善护理人员身体不良姿态成效明显。结论运动干预控制护理人员MSD症状有一定效果,管理者可针对不同MSD症状制定相应运动策略。

  • 标签: 干预 护理人员 肌肉骨骼疾患 运动干预 肌力训练 系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