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奥氮平治疗,观察不同时期神经因子和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2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予以单一奥氮平治疗,另外,在同一期间,还征聘了60名健康检查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血清脑源性神经因子和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前后4周、8周、12周BDNF水平进行了比较,(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后12周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认知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BDNF水平与认知功能呈正相关(P<0.05)。结论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可改善血清脑源性神经因子和认知功能。

  • 标签: 奥氮平 首发精神分裂症 血清脑源性神经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源性给予脑源性神经因子前体(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precursor,proBDNF)后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大鼠额前皮质凋亡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在55只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中,随机选取25只作为PSD组,其余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抑郁组、卒中组,每组10只。卒中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抑郁组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结合孤养法制备大鼠慢性应激抑郁模型;PSD组采用线栓法建立MCAO模型,术后1周加以CUMS及孤养法制备PSD模型;PSD组大鼠造模后2周,随机选取15只进行侧脑室埋管,并随机分为proBDNF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组(tPA组)和NS组,埋管后1周进行侧脑室注射tPA、ProBDNF,连续给药1周。于造模后第4周及第8周末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额前皮质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p-JNK、p53、p-p53、Bax蛋白表达。采用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SNK-q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大鼠MCAO造模第4周末和第8周末,正常组、抑郁组、卒中组和PSD组大鼠额前皮质p-p53、p53、p-JNK、JNK和Bax表达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26~90.355,均P<0.05)。事后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相比正常组,在第4周末,PSD大鼠额前皮质p-JNK(0.378±0.042)、Bax(0.478±0.054)蛋白的表达均升高(均P<0.05);在第8周末,PSD组大鼠额前皮质中p-JNK(0.411±0.056)、p-p53(0.286±0.083)、Bax(0.471±0.008)蛋白表达均升高(均P<0.05)。予侧脑室注射proBDNF后,proBDNF组、tPA组和NS组p-p53、p53、p-JNK、JNK和Bax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915~287.039,均P<0.01)。事后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相比NS组,proBDNF组大鼠额前皮质p-JNK(0.35±0.01)、p-p53(0.31±0.01)的表达显著增加(均P<0.05)。予侧脑室注射proBDNF后,proBDNF组、tPA组和NS组大鼠体质量、蔗糖偏好率、水平运动距离和垂直运动距离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741~76.305,均P<0.01),与NS组和tPA组相比,proBDNF组行为学指标[体质量(224.36±3.23)g、蔗糖偏好率(69.83±1.72)%、水平运动距离(57.93±2.09)格、垂直运动距离(19.79±1.81)次]均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proBDNF促进了PSD大鼠凋亡信号通路的激活。

  • 标签: 脑卒中后抑郁 额前皮质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 凋亡信号通路 c-Jun氨基末端激酶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粘膜组织中脑源性神经因子(BDNF)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心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实验组选取2017年5月至2017年10月来我院消化内科就诊并符合罗马Ⅲ标准的FD患者。对照组选自来我院例行体检未发现异常者。所有参与者均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M/HAMD)自评量表测评患者精神症状,BDNF在胃黏膜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采用Image-Proplus6.0软件计算表示细胞染色强度的平均光密度值(OD值)。结果FD患者均普遍存在焦虑、抑郁。BDNF在FD患者胃黏膜中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升高(P<0.05);BDNF在合并精神症状FD患者胃黏膜中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结论FD患者胃粘膜中BDNF浓度明显升高,可能在FD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而焦虑、抑郁在FD的发病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奥氮平治疗,观察不同时期神经因子和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我院 2015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收治的 12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予以单一奥氮平治疗,另外,在同一期间,还征聘了 60名健康检查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血清脑源性神经因子和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前后 4周、 8周、 12周 BDNF水平进行了比较,( P< 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治疗后 12周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 P> 0.05),治疗后,观察组认知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 P< 0.05), BDNF水平与认知功能呈正相关( P< 0.05)。结论 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可改善血清脑源性神经因子和认知功能。

  • 标签: 奥氮平 首发精神分裂症 血清脑源性神经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随着工业不断发展,机器或挤压伤致拇指远端皮肤缺损在手外伤中比较常见,常伴有骨质外露,需皮瓣修复,满意的修复重建,应注重恢复拇指灵活的功能和完美的外观。我院自2008年12月~2016年12月应用拇指背皮神经血管皮瓣修复拇指远端软组织缺损4例,其中桡侧缺损15例,尺侧缺损25例,临床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 标签:
  • 简介: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是指以皮神经周围及皮神经内血管网丛为血供的轴型皮瓣。1996年以来,我们应用四肢的6种皮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顺行或逆行转位修复膝、踝、腕和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13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标签: 皮神经营养血管 岛状皮瓣 临床应用 血管网 轴型皮瓣 血供
  • 简介: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7例,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9~66岁.病因:热铁水烫伤4例5处,撕脱伤3例3处,恶性黑色素瘤3例3处,慢性溃疡3例3处,低热烧伤2例2处,电击伤1例1处,冻伤1例1处.部位:足跟部7例8处,踝部6例6处,足跟底部3例3处,胫前中段1例1处.创面最大面积9.5cm×7.0cm,最小面积4.5cm×4.0cm.

  • 标签: 小腿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临床应用 皮瓣设计
  • 简介:目的探讨结扎小隐静脉的逆行腓肠神经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结扎小隐静脉的逆行腓肠神经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19例.结果术后皮瓣完全成活17例,表皮层坏死1例,皮瓣远端皮缘部分坏死1例,均经换药后愈合.19例均获6~24个月随访,皮瓣质地和颜色良好,厚度适中,不臃肿,耐磨损,无继发溃疡,足部外观和功能良好,不影响行走.供区及足外侧缘轻度麻木,不影响工作.结论结扎小隐静脉的逆行腓肠神经血管皮瓣成活率高,是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一种可供选择的理想方法.

  • 标签: 腓肠神经 外科皮瓣 小隐静脉
  • 简介:目的报道手部不同类型皮神经血管蒂逆行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皮肤缺损部位,应用拇指背皮神经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及指掌侧动脉指蹼穿支为蒂的手背皮神经血管皮瓣转位修复26例手及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2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该皮瓣切取方便,转位灵活,血供可靠,是修复手及手指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 标签: 临床应用 岛状皮瓣 皮神经 修复
  • 简介:从人基因组DNA获取神经素-4(neurotrophin-4,NT-4)基因,并对该目的基因进行序列测定,本实验直接从人脑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根据人神经素-4的cDNA序列,设计一对寡核苷酸引物,采用PCR,获得人NT-4基因,用DNA序列分析NT-4基因,结果,我们获取的人NT-4基因与文献报道有五个碱基不同,我们认为:直接采用PCR来获取目的基因,出现碱基错配的可能性较大;测序仪器和实验条件对结果有一定影响关系。

  • 标签: 神经营养素-4 PCR 序列分析
  • 简介:摘要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脑源性神经因子(BDNF)对阿尔茨海默病的(AD)的认知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BDNFVal66Met基因多态性,诸多研究证实其影响认知功能。本文通过综述BDNF及其Val66Met基因多态性对AD的临床应用,旨在探讨二者对AD的应用价值及影响。

  • 标签: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基因多态性 阿尔茨海默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奥氮平联合氨磺必利对改善其脑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76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组,常规组38例给予奥氮平治疗,研究组38例给予奥氮平与氨磺必利联合治疗。结果:研究组用药疗效显著高于常规组(p

  • 标签: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奥氮平 氨磺必利
  • 简介: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4例,其中男12例、女2例.年龄8~48岁,平均31岁.逆行腓肠神经血管皮瓣6例,修复部位为跟部、踝周及足背近侧,皮瓣最大面积8.0cm×10.0cm,其中2例为内踝及跟部肿瘤扩创后有肌腱外露、1例为足背Ⅲ度热压伤、3例为电接触伤致足背肌腱及骨外露.顺行腓肠神经血管肌皮瓣1例,皮瓣面积13.0cm×作者单位:750004银川,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15.0cm,皮瓣带腓肠肌以填充膝部电接触伤去骨后的腔隙.顺行隐神经血管皮瓣3例,皮瓣最大面积10.0cm×12.0cm,其中修复同侧烧伤后胫骨外露1例、以交腿皮瓣方式修复对侧足贴骨瘢痕1例,电接触伤致髌骨外露1例.逆行前臂外侧皮神经血管皮瓣4例,皮瓣最大面积12.0cm×8.0cm,均为电接触伤致手腕屈侧肌腱外露.

  • 标签: 皮瓣修复 皮神经营养血管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四肢创面 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足背肌腱
  • 简介:目的介绍指背皮神经血管皮辩修复手指末节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皮肤缺损情况,在近节指背切取皮瓣,皮瓣包含指背神经及指固有神经背侧支,逆行修复创面。结果15例皮瓣有14例全部成活,1例出现小部分坏死。成活皮瓣无臃肿,质地软,供区无并发症,关节活动不受影响。结论该皮辩不损伤指固有动脉、神经,操作简便,手术一次完成,是修复指端皮肤缺损的较好方法。

  • 标签: 指背神经 皮肤缺损 外科皮瓣 指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血管皮瓣修复足踝周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利用腓肠神经血管皮瓣修复外伤后足踝周围软组织缺损16例.结果16例中1例远端皮瓣坏死,其余均Ⅰ期愈合.随访2个月~2年,皮瓣无溃疡,外观可以接受.结论腓肠神经血管皮瓣是修复足踝周围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理想方法.

  • 标签: 足踝周围 软组织缺损 腓肠神经营养皮瓣 修复 足踝部创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隐神经血管皮瓣修复足内踝部皮肤缺损。方法根据足内踝部受区的大小、部位确定旋转点的位置,以隐神经伴行的大隐静脉体表投影为轴线,根据受区面积设计逆行岛状皮瓣。结果临床应用18例,修复小腿足内踝部皮肤缺损,皮瓣完全成活。皮瓣面积最大6cm×9cm。经3~18个月随访,效果满意。结论根据隐神经伴行血管的解剖与皮肤血供的特点,设计隐神经血管皮瓣为足内踝部创面修复提供了一种可靠、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修复 足内踝部皮肤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上臂外侧下皮神经血管筋膜皮瓣修复同肢肘部、前臂皮肤及软组织缺损。方法2002年5月-2008年6月,对11例肘部及前臂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以上臂外侧下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上臂外侧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结果所有皮瓣均成活,经6~30个月随访,皮瓣质地柔软、细腻、有弹性、外形佳,恢复一定的感觉功能。结论上臂外侧下皮神经血管筋膜皮瓣血运可靠,可恢复皮瓣感觉,操作简便,是修复同肢肘部及前臂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 标签: 上臂外侧筋膜皮瓣 皮神经营养血管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周围神经皮瓣修复在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中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接诊的66例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行皮瓣修复,实验组33例行周围神经皮瓣修复,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皮瓣成活率为100%(33/33);对照组皮瓣成活率为90.91%(30/33);成活皮瓣中质地较差的实验组仅1例,对照组有6例;成活率及质地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周围神经血管皮瓣大大提高了皮瓣成活率,且皮瓣质地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周围神经营养 皮瓣修复 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