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工业不断发展,机器或挤压伤致拇指远端皮肤缺损在手外伤中比较常见,常伴有骨质外露,需瓣修复,满意的修复重建,应注重恢复拇指灵活的功能和完美的外观。我院自2008年12月~2016年12月应用拇指背神经营养血管瓣修复拇指远端软组织缺损4例,其中桡侧缺损15例,尺侧缺损25例,临床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 标签:
  • 简介: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瓣是指以神经周围及神经内血管网丛为血供的轴型瓣。1996年以来,我们应用四肢的6种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瓣顺行或逆行转位修复膝、踝、腕和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13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标签: 皮神经营养血管 岛状皮瓣 临床应用 血管网 轴型皮瓣 血供
  • 简介: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7例,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9~66岁.病因:热铁水烫伤4例5处,撕脱伤3例3处,恶性黑色素瘤3例3处,慢性溃疡3例3处,低热烧伤2例2处,电击伤1例1处,冻伤1例1处.部位:足跟部7例8处,踝部6例6处,足跟底部3例3处,胫前中段1例1处.创面最大面积9.5cm×7.0cm,最小面积4.5cm×4.0cm.

  • 标签: 小腿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临床应用 皮瓣设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报道手部不同类型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皮肤缺损部位,应用拇指背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瓣及指掌侧动脉指蹼穿支为蒂的手背神经营养血管瓣转位修复26例手及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2个月,瓣质地优良,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该瓣切取方便,转位灵活,血供可靠,是修复手及手指皮肤缺损的理想瓣.

  • 标签: 临床应用 岛状皮瓣 皮神经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神经肌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周围神经损伤患者32例,采取低频脉冲治疗仪对患者进行经神经肌电刺激,观察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对比。结果本组32例患者中有22例患者功能恢复正常,治愈率为68.8%,5例患者治疗后感觉功能明显改善,2例患者治疗后运动、感觉功能有所改善;总有效率为90.6%。治疗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常8例、减慢19例、未引出5例,治疗后正常23例,减慢5例,未引出5例;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前正常5例、减慢12例、未引出15例,治疗后正常22例,减慢7例,未引出3例;治疗前后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神经肌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效果显著,改善受损的神经支配的肢体功能。

  • 标签: 经皮电刺激 周围神经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经神经肌电刺激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临床及肌电图检查证实为上肢不完全周围神经损伤的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在给予甲钴胺、康复训练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低频电刺激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肌电图定位定量经电刺激治疗,疗程6个月。疗程结束后行神经功能评定及肌电图检测,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肌电图变化特点。结果:治疗后6个月时,临床痊愈率治疗组为46.5%(20/43例),对照组为16.27%(7/43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12,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02%(40/43例),对照组为79.07%(34/43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7,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个月时,正中神经、尺神经及桡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otorconductionvelocity,MCV)增快、潜伏期(latency,LAT)缩短、波幅(amplitude,AMP)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6个月时,治疗组正中神经、尺神经及桡神经MCV增快、LAT缩短、AMP增高更明显(P〈0.05)。结论:经神经肌电刺激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选择适当刺激参数、电流、电压、脉宽、模式及刺激范围治疗效果较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经皮神经电刺激 周围神经损伤 肌电图
  • 简介: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4例,其中男12例、女2例.年龄8~48岁,平均31岁.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瓣6例,修复部位为跟部、踝周及足背近侧,瓣最大面积8.0cm×10.0cm,其中2例为内踝及跟部肿瘤扩创后有肌腱外露、1例为足背Ⅲ度热压伤、3例为电接触伤致足背肌腱及骨外露.顺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瓣1例,瓣面积13.0cm×作者单位:750004银川,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15.0cm,瓣带腓肠肌以填充膝部电接触伤去骨后的腔隙.顺行隐神经营养血管瓣3例,瓣最大面积10.0cm×12.0cm,其中修复同侧烧伤后胫骨外露1例、以交腿瓣方式修复对侧足贴骨瘢痕1例,电接触伤致髌骨外露1例.逆行前臂外侧神经营养血管瓣4例,瓣最大面积12.0cm×8.0cm,均为电接触伤致手腕屈侧肌腱外露.

  • 标签: 皮瓣修复 皮神经营养血管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四肢创面 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足背肌腱
  • 简介:目的介绍指背神经营养血管辩修复手指末节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皮肤缺损情况,在近节指背切取瓣,瓣包含指背神经及指固有神经背侧支,逆行修复创面。结果15例瓣有14例全部成活,1例出现小部分坏死。成活瓣无臃肿,质地软,供区无并发症,关节活动不受影响。结论该辩不损伤指固有动脉、神经,操作简便,手术一次完成,是修复指端皮肤缺损的较好方法。

  • 标签: 指背神经 皮肤缺损 外科皮瓣 指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手背神经营养血管瓣修复手外伤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掌背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瓣、桡神经浅支腕背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瓣、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筋膜岛状瓣、尺神经手背支营养血管筋膜岛状瓣修复196例手部软织缺损。结果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术后出现3例轻度感染,5例瓣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良好。随访190例,优105例,良81例,可4例。结论手部外伤后软组织缺损,根据软组织的不同缺损情况,选用恰当的瓣修复方法.具有创面直接覆盖、感染率低、保留手指长度、手部外形良好等优点。

  • 标签: 手外伤 软组织缺损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修复
  • 简介:目的为前臂外侧神经营养血管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应用24侧上肢标本,用几种不同的方法,研究前臂外侧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伴行关系及彼此吻合等。结果前臂外侧神经分布于前臂前面桡侧半,与头静脉伴行,两者周围有明显的动脉伴行,平均有外径大于0.5m的营养动脉4.2支,且彼此吻合。其中第一支浅出点位于肘横纹下37.60±12.53m,血管外径0.70±0.33m,有明显的分支分布于神经干和浅静脉及其周围的皮肤和皮下组织。结论可经设计以前臂外侧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瓣,供临床使用。

  • 标签: 前臂外侧皮神经 解剖学基础 营养血管皮瓣 吻合 头静脉 营养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椎旁神经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采用口服加巴喷丁治疗,B组采用椎旁神经联合神经阻滞辅以口服加巴喷丁胶囊治疗。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7天,15天,30天,90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浆P物质浓度,睡眠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P物质浓度均较治疗前有降低,但B组治疗后各时间点P物质降低程度明显低于A组(P<0.05)。24小时睡眠时间治疗后B组较A组睡眠时间长(P<0.05)。B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椎旁神经阻滞联合神经阻滞能有效减轻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椎旁神经阻滞 皮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神经阻滞联合臭氧内注射对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住院的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70例,随机分为神经阻滞组(IB组)与神经阻滞联合臭氧组(IBO组),每组35例。IB组每注射点内注射混合药液1 ml(甲钴胺1 mg+复方倍他米松1 ml+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10 ml+0.9%氯化钠注射液7 ml);IBO组在神经阻滞治疗基础上每点内注射35 μg/ml臭氧1 ml。于入院第1、4、7日进行治疗,3次为1个疗程,观察记录治疗开始前、疗程结束后当日、疗程结束后1及3个月时的NRS及E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疗程结束3个月时优效、良效、无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当日及3个月时IBO组NRS评分分别为[(1.8±1.0)、(0.8±0.7)]分,低于IB组[(2.3±0.9)、(1.4±0.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结束后当日、1及3个月时IBO组ES评分分别为[(2.7±1.4)、(1.8±1.2)、(1.7±1.2)]分,均低于IB组[(2.9±1.1)、(2.3±1.2)、(2.5±1.1)]分(P均<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时IBO组优效率为28.6%(10/35例),IB组优效率为5.7%(2/3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分层分析后发现,治疗结束后3个月时IBO组糖尿病患者优效率为25%(2/8例),低于非糖尿病患者的29.6%(8/27例)。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对老年PHN患者疼痛和情绪有显著改善,且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治疗对于老年PHN的疗效优于内阻滞,效果更稳定。

  • 标签: 神经痛,带状疱疹后 神经传导阻滞 注射,皮内 臭氧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营养血管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术后发生色素沉着的危险因素。方法2013年1月至2020年3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手外科收集160例(男115例、女45例;年龄20~66岁,平均44岁)成活的四肢神经营养血管瓣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出现色素沉着将其分为色素沉着组和无色素沉着组。观测指标包括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缺损面积、清创是否彻底、瓣静脉血管是否吻合、是否有防晒措施以及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对观测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神经营养血管瓣发生色素沉着的影响因素,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危险因素。结果术后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随访17.9个月,29例(18.1%)患者瓣出现色素沉着。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缺损面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多因素分析显示,清创不彻底、瓣静脉血管未吻合、未做防晒措施及术后发生感染是神经营养血管瓣发生色素沉着的危险因素(OR=0.310、0.335、0.355、5.878;95%CI=0.112~0.863、0.115~0.975、0.133~0.949、2.069~16.697,均P<0.05)。结论清创不彻底、瓣静脉血管未吻合、未做防晒措施及术后发生感染是影响神经营养血管瓣发生色素沉着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皮肤色素沉着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危险因素 防治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营养血管瓣在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瓣9例(其中不吻合小隐静脉者3例,吻合小隐静脉6例),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瓣3例(均吻合浅静脉),足背神经营养血管顺行或逆行瓣3例(其中足背内侧神经2例,足背外侧神经1例).瓣面积最大16cm×10cm,最小5cm×4cm.血管蒂长4~10cm,蒂宽3~4cm.结果临床应用15例,12例全部成活.2例未吻合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瓣因静脉回流障碍远端部分坏死,二期植皮而愈;1例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瓣移位修复胫骨下端骨髓炎,感染灶导致瓣局部坏死,感染控制后局部瓣转移而愈;1例足跟部溃疡.结论腓肠神经、隐神经及足背神经营养血管瓣是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组织缺损的理想瓣,可顺行或逆行移位,常规吻合浅静脉、缝合神经,有助于瓣成活及感觉功能恢复.

  • 标签: 小腿 足踝部 皮神经 浅静脉 外科皮瓣 修复
  • 简介:虎口挛缩是手外伤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病因多为虎口处的严重外伤,一旦出现将严重影响拇指外展、内收及捏持功能,从而影响全手的功能。从1998年8月~2006年9月我们应用前臂桡侧神经营养血管瓣修复虎口挛缩开大后的创面65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皮神经营养血管 虎口挛缩 前臂桡侧 远端蒂皮瓣 治疗 严重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超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瓣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3例足踝包括前足底部的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超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瓣移位修复。瓣面积最大32×12cm,最小16X8cm。结果13例中得到远期随访10例,术后瓣外观色泽均正常,足外侧缘皮肤感觉早期减退,术后3-6个月全部或部分恢复。而移位的瓣厚薄适宜,质地及功能良好,6个月后均恢复了保护性感觉。结论超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瓣切取简便,血供可靠,不牺牲主要动脉,由于旋转点的演变,轴点下移,使踝关节包括前足的大面积皮肤缺损均能获得有效的覆盖,是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

  • 标签: 腓肠神经 岛状皮瓣 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拇指桡背侧神经营养血管瓣修复拇指外伤后创面的治疗方法和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近年来关于拇指桡背侧神经营养血管瓣修复拇指外伤的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根据拇指桡背侧解剖,在拇指桡背侧设计相应神经营养的筋膜蒂岛状瓣,修复拇指末节创面。结论拇指桡背侧神经营养血管瓣操作简便,符合就近修复原则,是修复拇指末节创面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皮瓣 拇指末节创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