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肾内科护理人员应该增强自己沟通技巧,掌握患者沟通难点。人与人相互了解基础就是言语沟通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良好沟通是必不可少,也是完成各项护理工作基础。护理模式转变,就要求护理人员对待患者生活、心理、健康都要关心到位。在临床工作中保护好患者隐私,减少在医疗中不必要麻烦,同时要时时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权利。

  • 标签: 肾内科护理 沟通技巧
  • 简介:摘要随着当今社会发展,人们对健康和保健更加重视。护患关系也日趋紧张,为了让护患关系更加和谐,良好护患沟通不仅可以避免护理纠纷发生,也利于患者治疗与康复。

  • 标签: 护理人员 护患沟通能力 提高策略
  • 简介:摘要:综合国内外共情研究现状来看,共情在临床环境中具有积极作用,因此,针对护理人员进行有效共情培训非常重要。护理教育者及护理管理者应关注影响共情可调节因素,为护士创造良好文化和工作氛围,构建护士交互式共情沟通学习模式;在共情能力培养中关注认知和行为共情,教授护理人员共情沟通技巧;探索多种培养方式相结合共情培养策略,提升培训效果;结合临床真实情景,提高护士共情沟通信心,让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运用、反思、改进,提高其临床共情沟通能力;构建基于理论模型共情方案,使培训具有更高可行性和可复制性,在临床护理实践和护理人员培训中推广运用。

  • 标签: 共情 护理人员 共情沟通 培训
  • 简介:摘要护理人员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不仅可以加深对患者病情了解,还可以赢得患者信任和支持,给患者带来心理上安慰和鼓励,促使患者病情尽快康复。然而,在护理工作中会出现一些沟通问题,本文针对护理人员护患沟通能力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策略

  • 标签: 护理人员 护患沟通能力 思考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科16起护理人员沟通与协作问题引起护理纠纷事件根本原因,探索如何提升急诊护理人员沟通与协作能力。方法:收集我院2023年6月-12月急诊科发生16起护理纠纷事件,投诉内容均为护理人员沟通与协作问题。采用根因分析法,分析护理纠纷事件根本原因,了解急诊科护理人员沟通与协作能力现状,并提出具体改进对策。结果:分析16起护理纠纷事件根本原因,6起为护士沟通技巧不足、解释不到位;6起团队协作不畅、护士间缺乏有效沟通和协作;2起为护士忽视了非语言沟通重要性;2起是因护士处于职业倦怠期、工作压力大。结论:通过加强沟通技巧培训、促进团队协作、提高非语言沟通认识和关注护士职业发展与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改进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急诊科护理人员沟通与协作能力,减少护理纠纷事件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 标签: 急诊科护理质量 护士沟通与协作能力 护理纠纷 素质建设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急诊护理工作提出新管理模式,进一步应用微信结合SBAR沟通提升急诊服务质量。方法: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了64例急诊患者,将其当做本次实验对象,分组以盲抽方式选择患者,微信结合SBAR沟通方式(观察组),常规护理管理(对照组)。对比急诊护理与治疗成果。结果:从数据可见,观察组护理服务质量调研表评分为(85.45±2.08)分,对照组为(76.20±2.99)分,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88%,高于对照组8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微信结合SBAR沟通方式对于急诊患者抢救治疗和护理服务质量改善具有较好应用成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微信 SBAR沟通方式 急诊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在母乳喂养护理干预中采取流程化沟通方式价值作用。方法:将2021年9月到2022年9月期间院内62例正常足月分娩产妇纳入研究范围,利用随机分配法划分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母乳喂养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流程化沟通方式),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结果:将两组护理后相关数据信息输入到统计学系统中得出结果P值<0.05,观察组整体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等相关数据信息均明显比对照组更具优势。结论:在母乳喂养护理干预中采取流程化沟通方式可丰富产妇母乳喂养知识,为产妇提供更为满意护理服务。

  • 标签: 流程化沟通方式 母乳喂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站采血护理工作人员对献血者心理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站2017年7月—2018年3月无偿献血者100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0名献血者。对照组给予常规献血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献血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献血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明显要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出现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站采血当中,护理人员为献血者提供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血站采血 护理人员 献血者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站采血护理人员对献血者采取心理护理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所纳入研究对象(n=176),是我院2019.7~2020.7血站无偿献血者。根据护理干预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n=88,常规护理)和实验组(n=88,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分析观察两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与护理干预前相比,两组护理干预后焦虑量表评分有显著降低,但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2.27%、献血者对护理干预方式满意度高89.77%(P

  • 标签: 血站采血 献血者 心理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幼保健护理人员素质对护理效果影响作用。方法:以2020年6月—2020年12月作为对照阶段,对照阶段本院妇幼保健护理人员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以2021年1月—2021年6月作为观察阶段,观察阶段本院妇幼保健护理人员采用优质护理模式,比较两个阶段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评分。结果:实施相应护理措施前,两个阶段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评分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相应护理措施后,两个阶段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沟通交流能力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使得护理人员工作态度逐渐转变不断完善其专业技能水平,减少了护理书写不规范问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妇幼保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陪护病房护理人员共情能力建设对老年患者护理效果及护士工作效果。方法:在无陪护病房中选择80例老年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病房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病房护理联合共情能力建设,比较两组心理韧性评分、不良情绪评分、护士工作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韧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无陪护病房 共情能力建设 老年患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进步、时代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德育教育,但是我们也十分清楚,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只有家长和学校教师共同努力才能促进一名中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家校沟通是联系家长和学校之间纽带,本文从面对面沟通以及通过电子产品沟通这两种方式出发,结合当代实际,对两种方式进行深入剖析,分析两种方式对中学生德育教育产生影响并提出笔者建议和思考,希望可以促进中学生德育效果提高,从而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

  • 标签: 家校沟通 德育教育 中学生
  • 简介:目的本调查研究拟了解产科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原因,并分析压力源相关性,以探索缓解压力方法。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20名北京市三级甲等医院产科病房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产科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源按得分由高到低分别是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问题、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护理方面的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年龄与经常倒班及护理管理者批评过多两个压力源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呈负值。结论建议广大护理管理者尽力减少产科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源,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产科护理 护理人员/心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面护理方式在胆结石患者护理应用效果。方法以常规护理组(n=41例)和全面护理组(n=42例)形式将我院收治83例胆结石患者进行分组,进而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全面护理组经过护理后焦虑量评分(23.09±2.21)分和抑郁量评分(21.09±2.83)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经过护理后焦虑量评分(36.87±4.22)分和抑郁量评分(33.77±3.46)分(P<0.05)。结论将全面护理措施运用到胆结石患者疾病护理工作之中,患者经过护理后焦虑抑郁情况有了显著改善,对于患者身体健康拥有着良好效果

  • 标签: 全面护理 胆结石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风险管理培训应用内科护理人员效果,进行探索和分析。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和资料收集法对所选研究医院内部内科护理人员 30名开展风险管理培训后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风险管理培训后,护理工作人员对于风险因素一般认识、风险管理认识和对待风险管理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行为都比接受培训前有显著效果提高。同时,风险管理培训开展,护理人员患者之间纠纷明显减少,患者投诉率降低,护理工作所收到满意度高于培训之前,即 P<0.05。结论:通过风险管理培训,内科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有显著提高,有利于护理人员患者之间纠纷减少,并且提高医院护理质量,有利于病人恢复,值得临床研究借鉴。

  • 标签: 风险管理 培训 内科 护理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分层级培训方法及效果,探索有效岗位培训方法。方法2013年在全院实施护理人员分层级培训,从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护士对培训满意度、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三方面与未实施护理人员分层级培训2012年进行研究比较。结果2013年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考核、护士对培训满意度、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比2012年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护理人员实施分层级培训,量身制定培训计划并实施,可有效地提高护士学习兴趣和效果,显著提高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

  • 标签: 护理人员 分层级 培训 效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本文研究主要目的就是探索对于急诊护理人员,加强职业 暴露防护行为干预 实际效果。方法:选择 2013-2014 年与 2018-2019 年我院护理人员 40 名作为研究对象,前者作为对照组,后者为观察组。对对照组未实施 防护行为干预 发生职业暴露情况进行整理,比较观察组实施 防护行为干预 后发生职业暴露情况。结果;发现实施 防护行为干预 后,观察组发生职业暴露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也就是说在实施 防护行为干预 之后,能够有效降低发生职业暴露情况,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急诊护理人员 职业暴露 防护行为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