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安川MP2300控制器与昆仑通触摸屏的通讯实现方法,详细介绍基于ModbusTCP协议的通讯系统构成、MP2300参数设置和昆仑通触摸屏的通讯设置,采用MSG-RCV函数实现MP2300与昆仑通触摸屏数据交互。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运用原子荧光光谱法对水中不同价的硒进行了测定,加标回收率为89.2%-105.6%,检出限为0.07ng/ml,相对标准偏差1.7%,相关系数0.9996。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结果令人满意。

  • 标签: 原子荧光光谱法 生活饮用水 不同价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患儿大脑局部功能连接的性别差异及其与患儿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在国际自闭症脑成像交换数据库,提取其中5个站点中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ASD患儿(男性36例、女性36例)及72例正常对照者(男性36例、女性36例)的脑部静息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及T1WI结构像数据,采用局部一致性(ReHo)分析方法评估4组被试者的大脑局部功能连接水平,并采用协方差分析(以性别及诊断为因子;以年龄、总智商评分、头动参数为协变量)比较4组被试者各脑区ReHo值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上述协方差分析显示的差异显著脑区的ReHo值与ASD患儿孤独症诊断访谈量表修订版(ADI-R)3个维度评分的相关性。结果(1)4组被试者ReHo值的诊断主效应结果显示,相较于正常对照者,ASD患儿左侧中央前回及左侧楔前叶的ReHo值明显升高,右侧小脑后叶的ReHo值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RF校正,体素水平P<0.01、簇水平P<0.05);性别主效应结果显示,相较于女性,男性右侧颞回的ReHo值明显升高,左侧额下回、左侧楔前叶、右侧角回、右侧缘上回的ReHo值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RF校正,体素水平P<0.01、簇水平P<0.05);诊断×性别交互效应结果显示,左侧额回的ReHo值在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RF校正,体素水平P<0.01、簇水平P<0.05)。(2)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男性ASD患儿的右侧颞回的ReHo值与其ADI-R量表的言语交流维度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387,P=0.026),右侧小脑后叶的ReHo值与社会交往维度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364,P=0.037);女性ASD患儿的右侧缘上回的ReHo值与其ADI-R量表的社会交往维度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395,P=0.031),左侧额回的ReHo值与重复刻板行为维度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398,P=0.029)。结论ASD患儿存在局部功能连接异常的脑区,且男性与女性ASD患儿间局部功能连接水平存在差异,此可能是两者临床表现存在差异的脑功能基础,同时部分脑区局部功能连接水平也与患儿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相关。

  • 标签: 自闭症谱系障碍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局部一致性 性别因素
  • 简介:摘要:再生材料作为一种新兴的医学材料,在轮廓固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探讨了再生材料在轮廓固定和幼的价值以及相关的临床研究进展,包括再生材料的种类、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通过对再生材料的深入研究,可以为临床轮廓固定提供更多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

  • 标签: 再生材料 轮廓固定 生物相容性 生物降解性 生物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临床相双相障碍患者的静息脑功能局部一致性特征,寻找双相障碍的素质性影像学标记。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符合DSM-Ⅳ-TR诊断标准的169例处于不同临床相的双相障碍患者[双相障碍组,其中双相抑郁组68例、双相(轻)躁狂组29例、双相缓解组72例]及性别、年龄与之匹配的113名对照者(对照组)。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患者组的抑郁症状严重程度,采用杨氏躁狂评定量表评估躁狂症状严重程度,采用正性和负性情感量表评估正性和负性情绪程度;同时采集所有被试者的静息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最终64例双相抑郁患者、28例双相(轻)躁狂患者、66例双相缓解患者和112名对照者纳入分析。采用局部活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分析静息脑功能影像学特征,对4组被试者的ReHo值进行协方差分析,提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ReHo值进行事后检验,并分析4组患者静息脑功能影像学特征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双相障碍组和对照组的ReHo值差异脑区为双侧小脑后部(左侧F=11.41,右侧F=10.45)、双侧距状皮质(左侧F=10.60,右侧F=9.59)和右侧颞上回(F=10.58)。与对照组相比,双相抑郁组、双相(轻)躁狂组、双相缓解组左侧小脑后部ReHo值降低(均P<0.01),右侧小脑后部(均P<0.05)、双侧距状皮质和右侧颞上回(均P<0.01)ReHo值升高。双相障碍患者右侧距状皮质ReHo值与负性情绪程度呈显著负相关(r=-0.17,P=0.04,未校正)。结论双相障碍患者各临床相均呈现双侧小脑后部、双侧距状皮质和右侧颞上回局部活动一致性改变,提示小脑、视觉网络和感觉运动网络的脑功能改变可能是双相障碍的素质性神经病理学改变。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磁共振成像 局部一致性 素质性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初诊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 1周期后脑的自发性和同步性功能活动的短期纵向变化。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共纳入36名行NAC的乳腺癌患者,分别于行NAC前(timepoint 0,TP0)和行NAC第1周期后(timepoint 1,TP1)进行静息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RI,rs-fMRI)扫描和神经心理测试。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s,ALFF)和基于种子点的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 FC)分析用于评估所有被试的自发性和同步性脑活动,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纵向比较,并对rs-fMRI参数与神经心理测试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TP0相比,乳腺癌患者在TP1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显著下降(P<0.05),其余神经心理测试评分在两次评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P1的右侧额回、右侧岛叶及左侧背外侧额上回的ALFF值显著降低(体素水平P<0.001,簇水平P<0.05),其中左侧背外侧额上回与右侧额回之间的FC在TP1显著增高(体素水平P<0.005,簇水平P<0.05)。此外,左侧背外侧额上回在TP0的ALFF值与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在TP0和TP1间的差值呈显著正相关(ρ=0.429,P=0.016);TP0和TP1之间左侧背外侧额上回与右侧额回之间功能连接z值的差值与TP0和TP1之间连线测试A型(trail making test A,TMT-A)耗时差值呈显著正相关(ρ=0.443,P=0.012)。结论NAC在早期可能影响乳腺癌患者的脑自发性及同步性脑功能活动,涉及执行功能以及情绪调控等相关脑区。

  • 标签: 低频振幅 功能连接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排列熵(permutation entropy, PE)算法研究帕金森病伴抑郁(Parkinson's disease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PD-Dep)患者基于静息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s-fMRI)大脑复杂度改变,寻找PD-Dep的特征影像学标志。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至2021年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患者45例[PD-Dep患者22例,帕金森病不伴抑郁(Parkinson's disease patients without depression, PD-NDep)患者23例],23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健康对照组(healthy controls, HCs)。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24-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24)及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对所有受试者行神经功能评估,并对受试者行rs-fMRI扫描。采用PE方法分析三组患者的rs-fMRI图像复杂度,对PD-Dep异常脑区PE值与量表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三组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Dep组较另两组HAMD评分均显著增高(P<0.01)。三组PE值在右侧颞下回、左侧前扣带回、右侧扣带回中部脑区存在明显差异(P<0.01)。与PD-NDep组相比,PD-Dep组PE值增高的脑区位于右侧扣带回中部(P=0.007),与HCs组相比,PD-Dep组PE值增高的脑区位于右侧颞下回(P=0.022),减低的脑区位于左侧前扣带回(P=0.007)。与HCs组相比,PD-NDep组增高的脑区位于右侧颞下回(P=0.004),减低的脑区位于左侧前扣带回及右侧扣带回中部(P<0.01,P=0.019)。PD-Dep组右侧扣带回中部PE值与抑郁评分呈正相关(P<0.01,r=0.790)。结论PE能反映PD-Dep患者大脑复杂度改变的病理生理过程,右侧扣带回中部脑区PE值有可能成为评估疾病进展的重要指标,为疾病早期诊断、治疗及监测病情进展提供参考信息。

  • 标签: 帕金森病 抑郁 功能磁共振 排列熵 复杂度 脑功能 血氧水平依赖 病理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夜间遗尿症(nocturnal enuresis,NE)儿童两侧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thalamus,PVT)与全脑体素的功能连接的变化,探索NE儿童觉醒障碍及认知功能缺陷的脑功能机制。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NE儿童以及33例健康儿童的静息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数据,选取两侧PVT为ROI,通过基于体素的功能连接(voxel-based functional connectivity,voxel-FC)分析方法比较两组受试者的脑功能差异。结果对比正常对照组,NE组左侧PVT与脑干(t=-3.76,P<0.05)、左侧颞回(t=-4.35,P<0.05)功能连接下降,与左侧小脑脚Ⅰ区及Ⅱ区(t=4.18,P<0.05)、右侧中央后回(t=3.90,P<0.05)功能连接增加。右侧PVT与左侧颞上回(t=-3.73,P<0.05)功能连接下降,与右侧中央前回(t=4.09,P<0.05)功能连接增加。结论NE儿童PVT与全脑多个脑区存在自发性功能连接改变,这可能是NE儿童觉醒障碍及认知功能缺陷的中枢神经机制之一。

  • 标签: 夜间遗尿症 觉醒 丘脑室旁核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iPSCI)患者大脑静息功能网络拓扑属性的改变及其与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招募iPSCI患者21例,设为iPSCI组,另招募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与患者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1例,设为对照(HC)组。采集2组受试者的3D-T1结构数据和静息脑功能数据,利用图论法分析脑网络拓扑属性的变化,对2组受试者各脑区的度中心性(DC)、中介中心性(BC)和全局拓扑属性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并对发生显著变化的拓扑属性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的相关性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iPSCI组的DC较HC组显著增高的脑区有右侧眶部额回、右侧海马、右侧丘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HC组显著降低的脑区有左侧中央沟盖、左侧中央后回、左侧缘上回、左侧角回、左侧尾状核、右侧尾状核、左侧豆状壳核、左侧颞横回、左侧颞上回和左侧颞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PSCI组的BC较HC组显著增高的脑区有左侧眶部额回、左侧楔叶和右侧楔前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HC组显著降低的脑区有左侧尾状核、左侧颞极:颞上回、左侧颞下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C组比较,iPSCI组的最短路径长度(Lp)和标准化最短路径长度(λ)的曲线下面积(AUC)显著增加,标准化聚类系数(γ)和小世界指数(σ)的AUC显著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中央沟盖、左侧中央后回、左侧尾状核、左侧颞横回、左侧颞上回、左侧颞极的DC与MoCA评分和MMSE评分呈中等正相关(r>0.4,P<0.05);左侧尾状核和左侧颞极的BC与MoCA评分和MMSE评分呈中等正相关(r>0.4,P<0.05)。结论认知功能障碍主要与语言相关的脑区和尾状核节点属性的下降密切相关。额叶、海马、丘脑、纹状体和默认网络拓扑属性的重构可能是iPSCI后自我修复机制引起的。虽然iPSCI患者的脑功能网络仍具有小世界属性,但尚处于低效能、高成本的状态。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 图论 拓扑属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长期慈悲冥想者脑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材料与方法招募同一年龄段、性别一致、慈悲冥想年限3年以上并世居于青海的长期慈悲冥想者15例及非冥想志愿者16例,使用Prisma 3.0 T磁共振扫描仪对所有受检者进行脑结构及脑功能序列的图像采集,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voxel-based morphology,VBM)及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等方法处理并进行组间对比,提取差异脑区脑灰质体积(gray matter volume,GMV)与ReHo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长期慈悲冥想组在双侧颞上回、右侧枕回、左侧中央前回及右侧上部中央后回的GMV增加;ReHo值增加的脑区有双侧丘脑及左侧小脑4/5区;ReHo值减低的脑区有右侧岛盖部额下回、右侧三角部额下回、右侧额回。结论长期慈悲冥想者出现多个脑区GMV增加,存在ReHo值的变化,长期慈悲冥想组和对照组脑结构和功能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为冥想辅助治疗临床疾病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冥想 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 灰质体积 局部一致性 功能磁共振成像 脑结构 脑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息状态下未服药强迫症患者双侧杏仁核功能连接的模式。方法纳入符合ICD-10强迫症诊断标准的40例未服药强迫症患者(强迫症组),38名在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采用Y-BOCS、HAMD17、HAMA评估强迫思维、强迫行为以及抑郁、焦虑症状。所有被试者进行全脑静息fMRI,以左右杏仁核为种子点,采用基于体素的全脑功能连接方法分析强迫症患者静息状态下双侧杏仁核的功能连接模式;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方法探讨强迫症患者异常功能连接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强迫症组左侧杏仁核与右背侧前脑岛(0.16±0.13与0.27±0.13,t=-2.75,P<0.05,高斯随机场理论校正)、左侧杏仁核与左腹侧前扣带回(0.09±0.12与0.19±0.13,t=-3.40,P<0.05,高斯随机场理论校正)功能连接降低;强迫症组左侧杏仁核与右背侧前脑岛之间功能连接Z值与HAMA总分呈正相关(r=0.377,P=0.016,未校正)。结论静息状态下未服药强迫症患者情绪调节网络功能连接降低;左侧杏仁核与右背侧前脑岛之间降低的功能连接可能与强迫症患者的焦虑症状相关。

  • 标签: 强迫性障碍 杏仁核 磁共振成像 情绪调节网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在静息功能磁共振下的度中心度和脑镜像同伦连接特点。方法纳入符合入组标准的强迫症患者(患者组,n=26)及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对照(对照组,n=37)。所有纳入研究的对象进行全脑静息功能磁共振扫描,在Matlab 2013a平台上通过DPARSF、REST等工具进行度中心度(degree centrality,DC)和基于体素的镜像同伦连接(voxel-mirrored homotopic connectivity,VMHC)分析,t检验比较两组间DC、VMHC值差异的脑区,并把差异脑区的DC值和VMHC值与临床症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右侧小脑后叶(MNI:x,y,z=45,-87,-12)、左侧中央前回(MNI:x,y,z=-54,9,39)、左侧顶下小叶(MNI:x,y,z=-48,-51,42)、右侧前扣带回(MNI:x,y,z=3,18,48)的DC值增高(t值分别为5.75、5.26、5.28、5.16);左侧额下回(MNI:x,y,z=-36,9,30)的DC值降低(t值为-6.65);双侧小脑后叶(MNI:x,y,z=±51,-69,-33)、双侧顶下小叶(MNI:x,y,z=±48,-51,54)、双侧前扣带回(MNI:x,y,z=±3,21,45)的VMHC值增高(t值分别为5.19、5.19、5.02、5.02、5.15、5.15)。差异脑区的DC值、VMHC值与临床症状无显著相关性(-0.23<r<0.19,P>0.05)。结论强迫症患者存在关键脑网络节点与相关脑区连接的异常及多个脑半球对称脑区的功能连接增加。

  • 标签: 强迫症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度中心度 镜像同伦连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观认知减退(SCD)人群静息皮质网络的拓扑特征及与认知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11月在南京各社区招募36例自诉有记忆下降的中老年人与32名健康对照(NC),分析认知量表、T1加权像(T1WI)和静息功能磁共振(rs-fMRI)数据。SCD组男5例、女31例,年龄(64±5)岁;NC组男8例、女24例,年龄(65±5)岁。对rs-fMRI数据进行预处理,并根据先验模板将大脑皮质分为333个脑区(节点)和10个模块,建立皮质-皮质的全连接矩阵,在矩阵基础上计算每个节点的模块内连接度(WMD)和参与系数(PC)。比较两组间各节点的WMD值和PC值,并与认知量表评分作相关性分析。结果SCD组右侧额顶网络(FPN)的背外侧前额叶(DLPFC)(P<0.05,FDR校正)与额中央回(P<0.005,未校正)WMD增加;左侧视觉网络(VN)的枕上回WMD降低(P<0.05,FDR校正);左侧背侧注意网络(DAN)的缘上回PC降低(P<0.005,未校正)。SCD组,DLPFC的WMD值与听觉词汇学习测验(AVLT)短时记忆(r=0.364,P=0.029)、再认记忆(r=0.364,P=0.029)及波士顿命名评分(BNT)(r=0.356,P=0.033)成显著正相关;缘上回的PC值与BNT评分(r=0.413,P=0.012)成显著正相关。结论SCD人群存在皮质网络失衡与重构,表现为VN的模块内连接性及DAN的模块间连接性降低,并通过增强FPN的模块内连接性而代偿认知水平的早期减退。

  • 标签: 认知 磁共振成像 额顶网络 背外侧前额叶皮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年轻人急性酒精暴露后基于静息fMRI的双侧杏仁核-全脑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变化。材料与方法招募28名健康年轻志愿者,均完成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采集饮酒前静息数据,饮酒0.5 h后抽取静脉血测量血液酒精浓度(blood alcohol concentration,BAC)并再次采集静息数据。采用DPARSF软件进行静息数据的预处理后,以双侧杏仁核为种子点,与全脑其他所有体素的时间序列做相关分析。(1)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饮酒前后杏仁核-全脑FC差异;(2)根据BAC将饮酒后的被试分为高、低两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的FC差异。结果经头动检测,一共23名(男12名,女11名)健康志愿者纳入研究。与饮酒前相比,左侧杏仁核-全脑FC增强的脑区:双侧枕叶、左颞回、左顶下回及左小脑半球,FC减弱的脑区:右额上回眶部、右颞回、右侧海马及海马旁回;右侧杏仁核-全脑FC增强的脑区:左中央前回、右枕叶楔回,FC减弱的脑区:左侧小脑、左侧海马及海马旁回、右侧基底节、左颞叶梭回。饮酒后高、低BAC组相比,高BAC组右侧杏仁核-全脑FC减低脑区:左岛叶、左颞上回、左枕叶、右额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uncorr <0.001,连续体素>10);高、低BAC组左侧杏仁核-全脑F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酒精暴露会致杏仁核-多脑区FC变化,为部分临床表现提供了影像学证据;右侧杏仁核可能更容易受到酒精的影响。

  • 标签: 饮酒 杏仁核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静息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研究已普遍运用于分析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有认知损伤的帕金森病患者的功能网络连接发生了一些改变,这些改变可能导致认知功能下降。在该综述,作者试图总结最近的RS-fMRI研究,讨论早期帕金森病功能连接特征的局限性和潜在意义,以跟踪和预测未来的PD进展。了解临床进展和并发症的神经相关因素和潜在的诱发因素对指导新的临床试验和制定预防策略非常重要。

  • 标签: 功能磁共振成像 影像学 生物标志物 帕金森病 认知功能损伤 静息状态网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推拿对颈椎病慢性疼痛患者静息脑功能默认网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5年9月23例我院就诊的颈椎病慢性疼痛患者。给予中医推拿治疗,评价治疗前后患者静息脑功能默认网络的状态。结果中医推拿前后患者VAS评分与颈椎病症状量表结果显示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推拿用于颈椎疼痛患者,能帮助调整患者静息脑功能的默认网络,能提升患者认知,改善视觉以及记忆等功能,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中医推拿 颈椎病慢性疼痛 静息态脑功能默认网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联合应用局部一致性(ReHo)和功能连接(FC)对主观认知下降(SCD)患者进行研究,探讨静息下SCD的机制。方法对25例SCD及30例性别、受教育年限、民族等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进行静息功能磁共振(RS-fMRI)扫描,应用DPARSFA2.3和SPM8软件分析筛选SCD组ReHo值异常脑区,以后扣带回/楔前叶作为种子点行全脑FC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CD组右侧枕回、左侧楔前叶ReHo值升高[体素水平(Voxel)水平,Alphasim校正,P<0.05];右侧颞下回、右侧眶部额下回、左右侧丘脑ReHo值减低(Voxel水平,Alphasim校正,P<0.05);后扣带回/楔前叶与全脑的功能连接发现Cerebelum _Crus2_R连接增强(Voxel水平,Alphasim校正,P<0.05),而与右侧眶部额下回、左侧颞下回、颞极功能连接强度低于健康对照组(Voxel水平,Alphasim校正,P<0.05)。结论默认网络(DMN)可能在SCD的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脑区异常可能最早发生于后扣带回/楔前叶。

  • 标签: 主观认知下降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高血压临床效果、血压水平及心理转影响。方法以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为对象,常规干预30例(参照组),临床护理路径30例(研究组),对比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在干预以后,舒张压、收缩压、均低于参照组,HAMA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P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老年 高血压 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比较发作期和临床治愈期的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患者静息下缰核的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特征。方法对35例发作期抑郁症患者(first-episode current MDD,fMDD)、35例经住院治疗达到临床治愈期抑郁症患者(remitted MDD,rMDD)和性别、年龄、教育年限相匹配的30例健康对照被试(healthy controls,HC)进行静息fMRI扫描。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估患者的严重程度。以缰核为感兴趣区进行FC分析,比较组间差异,并对差异脑区FC值与病程、HAMD17评分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与HC组相比,fMDD组缰核与左侧枕回(x,y,z=-48,-84,3,t=-4.335,P<0.05)FC减低,缰核与左侧缘上回(x,y,z=-66,-30,36,t=4.876,P<0.05)、左侧额上回(x,y,z=-6,-33,51,t=4.402,P<0.05)、双侧顶下小叶(左侧:t=3.300,P<0.05,右侧:t=3.557,P<0.05)FC增强;与HC组相比,rMDD组缰核与左侧枕回(x,y,z=-48,-84,3,t=-4.321,P<0.05)、左侧丘脑(x,y,z=-9,3,3,t=-3.971,P<0.05)FC减低,缰核与左侧颞回(x,y,z=-48,-39,9,t=4.062,P<0.05)、左侧缘上回(x,y,z=-51,-15,45,t=2.906,P<0.05)、左侧额上回(x,y,z=-24,-21,39,t=3.044,P<0.05)、双侧顶下小叶(左侧:t=2.880,P<0.05,右侧:t=3.512,P<0.05)FC增强;(2)fMDD组缰核与右侧眶额皮层(t=-3.899,P<0.05)、左侧颞回(t=-4.023,P<0.05)功能连接低于rMDD组,缰核与左侧缘上回(t=4.157,P<0.05)、左侧额上回(t=3.327,P<0.05)、左侧丘脑(t=3.316,P<0.05)、左侧顶下小叶(t=3.909,P<0.05)FC高于rMDD组;(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以上差异脑区FC值与HAMD17总分均无相关性,缰核与左侧枕回FC值与病程具有边缘相关性(r=0.328,P=0.063)。结论发作期与临床治愈期MDD患者缰核与默认网络、视觉网络、奖赏网络功能连接异常,可能参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rMDD患者缰核功能连接未恢复正常。

  • 标签: 抑郁症 发作期 临床治愈期 缰核 功能连接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复发性抑郁症(recurrent depressive episodes, RDE)与首发性抑郁症(first depressive episode, FDE)杏仁核静息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 FC)差异,以探索RDE的FC改变特征。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RDE患者、FDE患者及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s, HCs)各21例,采集3组受试者静息脑功能MRI数据,并完成临床抑郁、焦虑及冗思等量表的评定。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双侧杏仁核与全脑FC差异,并对结果进行高斯随机场校正。提取3组间FC有差异脑区的时间序列均值(FC值),对FC值进行事后两两比较,所得结果进行Bonferroni校正(P<0.016)。最后对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的FC值与临床量表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与FDE组比较,RDE组左侧杏仁核与左、右侧前扣带回/左侧眶部额上回的FC增强,RDE组右侧杏仁核与右侧中央前回/右侧楔前叶、右侧补充运动区/右侧扣带回的FC增强。与HC组比较,RDE组左侧杏仁核与左、右侧前扣带回/左侧眶部额上回的FC增强。(2)RDE组左侧杏仁核与左、右侧前扣带回/左侧眶部额上回的FC值与中文版冗思量表(Rumination Response Scale, RRS)评分呈正相关(r=0.460,P=0.033)。结论RDE与FDE在杏仁核与边缘神经环路、奖赏环路、体感运动区及默认网络的FC值存在差异,且RDE存在更为广泛的FC改变特征,这可能是RDE神经病理机制更为复杂的原因。

  • 标签: 复发性抑郁症 首发性抑郁症 杏仁核 静息态 磁共振成像 功能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