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纳米银敷料用于深Ⅱ°烧伤创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深Ⅱ°烧伤创面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患者33例,随机分为纳米银敷料组(实验组)18例及磺胺嘧啶银软膏组(对照组)15例,创面换药每日一次,于用药后第7天及第10天行创面细菌培养,观察创面愈合时间。结果实验组于用药后第7天及第10天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22.2%(4例)和5.5%(1例),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5.6±2.4天;对照组于用药后第7天及第10天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46.7%(7例)和13.3%(2例),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9.6±3.4天。结论纳米银敷料可有效治疗合并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深Ⅱ°烧伤创面,并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具有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PCI能成功地打开血管,给缺血心肌带来血运重建,免做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大大减少急性心肌梗死和死亡的发生率。PCI在临床上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PCI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VVRs)是一种临床较常见且极其危险的并发症,严重时可威胁患者的生命。VVRs的特点是心率缓慢并低血压,其主要发生机理是各种刺激因素(如外伤、疼痛、恐惧、看到出血等)作用于皮层中枢和下丘脑,通过使胆碱能植物神经的张力突然增强,引起内脏及肌肉小血管强烈反射性扩张,导致血压急剧下降,心率迅速减慢[1]。其多发生在拔鞘管后10min内,也有发生在股动脉穿刺、拔管时,已被高度重视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其发生,且随着桡动脉穿刺的广泛引用,发生率逐渐降低。我们在临床上观察到PCI术后并发VVRs,与护理方面有很大关系,通过护理干预可预防其发生。

  • 标签: 护理干预 PCI术 迷走反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臀肌挛缩症(GMC)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护理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诊断明确的30例患儿行术后早期功能训练指导,了解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患儿髋关中立位屈曲活动度均在100°以上,内收大于10°,能双下肢并拢下蹲。本组优27例(90.3%),良3例(9.7%),优良率达100%。结论对患儿术后早期进行系统、有效的护理与功能锻炼非常重要,它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 标签: 儿童 臀肌挛缩症 早期 功能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减少心脏介入术后患者低血压发生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8月我科152例心脏介入术后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的工作方法预防护理术后并发低血压的效果。结果152例患者,并发低血压的5例,均未发生恶性心脏事件。结论通过运用循证护理的工作方法,减少了心脏介入术后患者低血压的发生,提高了护士的判断能力、观察力、理解力、科研能力以及工作技能,促使护士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态度,使整体护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 标签: 循证护理 心脏介入术 低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外科开胸术后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方法对76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资料与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60岁、术前心电图异常、术前肺功能中重度受损等因素术后易并发心律失常,通过对本组患者进行心理指导、严密检测病情、做好基础护理和呼吸道管理等综合护理措施,其中75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后生命体征平稳,1例患者并发室颤经及时有效地电除颤后恢复自主心律转入ICU监护,治疗后康复出院。结论对年龄>60岁、术前心电图异常、术前肺功能中重度受损等患者进行积极护理,可有效减轻或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 标签: 胸外科 开胸术后 心律失常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胃切除-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新术式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42例行此术式的病人施行了个性化的护理和科学合理的营养支持与康复指导。结果降低了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全胃切除 空肠代胃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脉支架术后患者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回顾我科行PTCA+STENT术患者45例,共植入支架63枚。其中择期手术的为39例,急诊手术的为6例,二次手术的为8例.对患者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护理体会。结果本组45例手术顺利,平均时间1.6h,术后恶心呕吐6例,腹胀3例,尿潴留2例,穿刺点渗血、血肿12例,经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消失。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为一种创伤小、安全性强的介入手术。本文总结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45例,通过在临床中加强护理人员的专科知识培训,提高责任意识,注重术后常规监护,密切观察伤口变化,严格术后护理,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加强抗凝治疗,严格支架内血栓的预防和监护,严格穿刺部位的压迫止血,包扎制动,注重术后出血的护理,低血压的防治,减少拔除动脉鞘管可能发生的血肿、心律失常、低血压或休克及冠脉痉挛等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冠脉支架 冠脉支架术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排气困难的解决方法,减除产妇的痛苦,增进健康。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10月800例剖宫产术后排气困难的产妇20例,给予开塞露40ml肛注通便,以解决术后排气困难问题。结果20例产妇均在排便后排气,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结论开塞露通便来解决术后排气困难的方法,经济、方便、易行、产妇无痛苦,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剖宫产术后干预 排气困难 开塞露肛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热敷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解除弹力绷带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00例行冠状动脉诊断及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热敷后解除弹力绷带,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徒手解除弹力绷带,比较两组病人粘贴部位的皮肤情况。结果对照组皮肤出现异常情况的有18例,观察组皮肤异常的仅有4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热敷后解除弹力绷带可明显减少病人皮肤的损害,增加病人的舒适感。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术 弹力绷带 热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健康教育在胃大切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病人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胃大切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循证健康教育的内容,观察两组病人知识掌握程度、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差异。结果两组病人在知识掌握程度以及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循证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病人的知识水平,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结论循证健康教育能提高胃大切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健康教育效果。

  • 标签: 循证健康教育 胃大切术 早期 肠内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anonStaarKS-Ai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及CanonStaarKS-3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两组之间人眼波前像差的差异。方法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0(40眼),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植入CanonStaarKS-Ai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及CanonStaarKS-3球面人工晶状体,术后3个月做波前像差检查。测量人工晶状体眼的球差、第三、第四、第五、第六阶像差及总体高阶像差,对检查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瞳孔直径在5.0mm状态下CanonStaarKS-Ai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组的球差、第四、第五、第六阶像差及总体高阶像差均明显低于CanonStaarKS-3球面人工晶状体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眼视觉质量明显优于球面型人工晶状体眼。

  • 标签: 人工晶状体 非球面 波前像差
  • 简介:摘要血栓栓塞是人造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不论应用机械瓣或生物瓣,术后均须抗凝治疗。采用适当的抗凝治疗方法,是巩固瓣膜置换术的疗效,维系病人安全和健康的有力保障。护理人员通过对病人服药的宣教,病情的观察,以及病人自己的信息反馈,及时的将病情变化报告医生,给予相应积极的处理,为终身服药提供客观依据。现将08年3月-10年3月,施行机械换瓣手术172例,术后服用终身抗凝药物华法林的观察体会回报如下。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 终身抗凝 华法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大黄蛰虫对药物流产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宫腔少量蜕膜组织残留且自愿接受保守方法者150例(给予口服大黄蛰虫丸治疗)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同等条件行清宫术者150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患者阴道流血停止时间及宫腔异常回声消失率。结论大黄蛰虫丸对药物流产术后蜕膜残留的治疗效果确切。

  • 标签: 大黄蛰虫丸 药物流产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术后活动的最佳时间。方法60例行PTCA或PTCA+支架术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拔除动脉鞘管后6h开始床上活动和24h开始床上活动两组,两组病人分别在拔管前后不同时间,在室温下测定下肢皮肤温度(术侧、健侧)。结果拔管后6h开始活动的病人,术侧皮温在拔管后12h明显恢复(P<0.05或P<0.01),健侧则在6h开始明显恢复(P<0.05或P<0.01);而拔管后24h开始活动的病人,术侧皮温在拔管后48h才开始明显恢复(P<0.05),健侧则在12h才开始明显恢复(P<0.05或P<0.01)。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拔管后6h开始活动较24h开始活动恢复的要好,表明提前活动有助于病人下肢血液循环,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术后活动 最佳时间 下肢皮肤温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血液灌流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疗效及护理。方法运用血液灌流治疗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结果18例治疗前后症状及炎症指标明显改善,2例改善不明显,总有效率90%。结论血液灌流能帮助清除体内免疫复合物及部分抗体,部分患者治疗后可获得较好的近期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但必须配合常规治疗,不能完全替代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液灌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地调查康复运动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血脂影响。方法按病例单双号随机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常规治疗,康复组除常规治疗外,制订科学的康复训练,患者术后和出院后即可开始运动按计划训练。术后长期跟踪随访患者,术后10个月左右复查患者的血脂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脂水平。结果2组患者术后血脂水平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采取科学的康复运动,可明显降低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血脂水平。

  • 标签: 康复运动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患者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锁孔技术)清除血肿术后早期应用脑脉通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8例(幕上)+12例(幕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微创手术,术后平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前者术后早期加用脑脉通汤一疗程,其余治疗两组相同,进行同期疗效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GOS、ADL结果差异显著。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早期应用脑脉通汤,能有效地提高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手术 脑脉通汤
  • 简介:摘要对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的糖尿病患者急诊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室间隔穿孔修补、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IABP的护理、严格控制血糖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室间隔穿孔 糖尿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总结经验教训,探讨老年人腹部手术后患者意识障碍的发病状况及控制措施。方法对该院2008年3月~12月间收治气静全麻腹部手术老年病人82例中出现术后意识障碍的患者的发病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进行护理干预,并研究干预对术后意识障碍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气静全麻腹部手术老年病人82例,其中11例出现术后意识障碍,发生率为13.41%,经过临床护理,11例病人均于手术后48~72小时恢复正常转到普通病房。结论由于术后发生意识障碍,病人神志模糊,思维紊乱,行为失控,兴奋,烦躁不安,常因自行拔除导管或引流管而造成不良后果。因此,早期发现并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老年人 腹部手术 气静全麻 意识障碍 护理
  • 简介:摘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部分患者可能与病毒及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有关,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根除幽门螺杆菌(HP)后部分ITP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明显增多,并伴随血清血小板自身抗体(PAIgG)水平下降,提示HP可能是部分ITP的致病因子之一。本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有助于寻求可能导致ITP发病的新病因,以及深入探讨其发病机理.并可提出了非免疫治疗新方法。但是HP在ITP的发病意义仍有争论,这有赖于更深层次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和更严格的流行病学调查来明确。

  • 标签: 幽门螺旋杆菌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