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后康复宣教的时机对妇科手术后病人早期下床活动的影响。通过在术前告知病人及家属术后康复的配合及重要性,提高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在妇瘤科手术的病人780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90人)在手术前告知术后康复的配合及重要性,对照组(390人)在手术后告知康复的配合及重要性。结果手术前告知术后康复的配合及重要性的病人早期下床活动的依从性高于术后告知康复配合及重要性的病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告知术后康复配合及重要性有效提高术后病人早期下床活动,预防术后肠粘连、肠梗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利于机体康复。

  • 标签: 宣教时机 妇科手术 早期 下床活动
  • 简介:摘要活动抑制型谵妄(hypoactive delirium, HD)作为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 POD)的一种重要亚型,占总体POD患者的50%,其死亡风险可能更高、预后更差。但目前此种类型谵妄不易识别,并且临床医师对其认识还不够全面,对患者预后造成不良影响。文章系统介绍了POD的定义、发生率、危险因素以及发病机制,进一步阐明了术后HD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评估、预防以及研究进展,希望能对防治此类谵妄有所帮助,改善患者预后,减轻经济负担。

  • 标签: 术后谵妄 危险因素 预后
  • 简介:妇科术后病人因长时间卧位容易引起腹胀,翻身困难,全身酸痛等不良反应,加之切口疼痛和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影响食欲和睡眠,对病人的康复不利。适当的活动不仅能促进机体生理功能的恢复,增强抵抗力,而且能通过早期活动树立病人的乐观情绪,解除思想顾虑。我们经过反复实践,成功地摸索出一种简便的起床方法,自1998—2003年在临床应用于506例子宫切除术后及附件切除术后的病人,效果满意。

  • 标签: 早期下床活动 效果观察 妇科患者 机体生理功能 子宫切除术后 2003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妇早起活动对剖宫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在 2019 年 1 月 至 2020 年 1 月期间,选取入驻陕西省人民医院的 100名产妇。 将其随机的分为两组,观察组50名、对照组 50名。观察组的产妇在剖宫产手术后期阶段进行早期活动。对照组则进行常规的恢复护理。最后将两组产妇康复时间和康复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中产妇的康复时间要比对照组的快。而且产妇的阴道出血量、胃肠恢复程度和初次下床时间都要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的肠胃病症发病率为 8%。对照组的肠胃病症发病率为 24%。以上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所得的数据对比不难得出,早期活动在对剖宫产术后快速恢复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 标签: 早起活动 剖宫产 快速康复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在妇科患者术后早期活动中的应用及其效果。通过术前教育与心理干预,以及术后早期活动的指导与监督,本研究发现护理干预能够显著促进妇科患者术后早期活动,改善生理指标和心理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干预在妇科患者术后恢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妇科手术   早期活动   护理干预   生理指标   心理指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四项小样本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的证据显示:①与延迟至术后12周活动踝部相比,早期活动有利于踝部功能的恢复,但仅有一项研究提示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②术后早期活动踝部的患者可以更早地返回工作岗位。③在早期活动踝部的患者中,感染更常见,但是与延迟活动的患者相比,前者发生静脉血栓的几率更低。

  • 标签: 术后早期活动 踝部骨折 内固定术后 半随机对照试验 统计学差异 工作岗位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腹部手术后早期活动护理与常规护理对康复效果的比较。方法将100例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成均数两组。实验组术后早期活动,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比较术后恢复指标。结果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部手术病人早期适量运动能增进康复速度、质量。

  • 标签: 腹部手术 早期活动
  • 简介:摘要探讨手术病人术后活动性疼痛的现状分析,介绍术后活动性疼痛的相关理论、国内外术后活动性疼痛评估现状及术后活动性疼痛评估方法,指出国内对术后活动性疼痛相关研究报道较少,建议今后应提高医护人员、病人及家属对术后活动性疼痛评估重要性的认知,对临床护士进行术后活动性疼痛的评估方法和健康宣教等知识的培训,纠正病人和家属对术后活动性疼痛认识的误区,参照国外的评估方法进行临床研究。呼吁国内术后活动性疼痛评估相关指南的颁布,为临床广泛开展术后活动性疼痛评估提供有力依据。

  • 标签: 疼痛 术后活动性疼痛 评估
  • 简介: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早期活动的时间界定.方法随机抽取腹股沟斜疝病例60例,其中进行巴西尼氏法修补者30例,应用巴德补片进行无张力修补者30例,对上述患者观察术后24小时内、1天、2天、3天、5天时间段内,患者术后活动后出现切口疼痛的情况.结果巴西尼氏法疝修补患者术后上述时间段内疼痛发生率分别为100%、96.7%、96.7%、33%、3.3%,无张力疝修补患者术后上述时间段内疼痛发生率分别为96.7%、10%、6.7%、3.3%、0%.两种方法比较,24小时内无统计学差异,24小时到3天内有统计学差异,3天后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患者的活动可从术后24小时开始,不发生切口疼痛,早日进行生活自理.

  • 标签: 无张力疝修初 活动时间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肠道手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护理。方法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内选择我院收诊的100例胃肠道手术患者作为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占50例,其中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配合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护理,观察并比较护理效果。结果①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数据分析,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调查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手术,配合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护理,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且患者满意度高。

  • 标签: 胃肠道手术 早期下床活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后主动活动对促进产妇恢复,预防并发症的作用和价值。方法随机将2008年5月到2011年5月我院行剖宫产手术180例产妇,临床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产妇术后给与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主动活动,观察两组患者的泌乳时间、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产褥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有3例感染,有2例腹胀,而对照组有7例感染、4例腹胀,并且还有2例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观察可以得知,观察组患者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为(19.5±4.2)h,而对照组(23.7±3.4)h,泌乳时间观察组为(29.6±4.2)h,泌乳量少的有21例,对照组为(37.4±4.1)h,泌乳量少的有3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剖宫产产妇术后6小时后实施早期主动活动,不仅能缩短肛门排气时间、加快乳汁分泌,而且对减少了褥疮、下肢静脉血栓、产褥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于是促进和加强产妇剖宫产术后早期主动运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剖宫产 主动活动 产妇恢复 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