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U型架在轴节器械使用中的作用。方法抽取同质污染的手术剪刀和止血钳各120把,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手术剪刀、止血钳均各60把)。实验组将器械轴节打开用U型架穿起来每个U型架上穿15把器械,使U型架与器械成45°角左右,每筐放两个穿好器械的U型架;对照组将器械轴节打开90°角一次平铺放于清洗筐内(同样每筐摆放30把),然后将器械连同清洗筐一起摆放在清洗架上,置于美国STERIS多舱清洗机内进行清洗。结果实验组器械清洗合格率为99.17%,优于对照组的9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00,p﹤0.05)。结论U型架摆放与传统方法相比清洗质量更好,对减少器械损耗,提高工作效率方面具有优势。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U型架 清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Ⅰ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5月~8月期间住院手术病人,随机抽取162例Ⅰ切口手术病人的完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2例Ⅰ切口手术病人有150例使用了抗菌药物预防感染使用率为92.6%;抗菌药物使用合理65例,占40.1%;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97例,占59.9%。预防用药品种选择档次高,用药疗程过长。结论基层医院的Ⅰ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存在较多问题,应进一步规范抗生素的临床应用。

  • 标签: Ⅰ类切口手术 围手术期 抗生药物 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I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1-12月I切口手术病案101例,对抗菌药物用药指征、用药种类、术前给药时间、术后持续时间等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以评价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结果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95.05%,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20.83%;给药时机合理率15.63%;术后持续用药时间在24h和48h以内的病例数,分别为11.46%和16.67%;抗菌药物二种以上联合用药病例数,占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病例数的25%。结论I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加大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力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武义县蚊种群密度及其密度季节消长规律,为控制虫媒传染病的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诱蚊灯法监测蚊密度。结果2009-2011年武义县蚊平均密度为2.48只(/灯•h),蚊虫密度高峰在7—8月。以淡色/致倦库蚊为优势蚊种,占捕获总数的67.63%。5个不同生境中,以牲畜棚蚊密度最高,为7.21只/小时•灯。结论淡色/致倦库蚊是武义县的优势蚊种,是防灭的重点。

  • 标签: 蚊类 密度 季节消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亲血清IgG亚含量与新生儿溶血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28对疑有新生儿溶血病母婴血样作ABO、Rh(D)检测,并对IgG亚含量分析,根据检测结果得到HDN母亲组13例,HDN患儿组13例,正常母亲组15例。结果三组IgG亚含量的比较分别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进行两两比较。HDN母亲组血清中IgG1含量显著高于正常母亲组(P<0.05),HDN患儿组血清中IgG1含量显著高于正常母亲组(P<0.05),HDN母亲组和正常母亲血清中IgG2含量显著高于HDN患儿组(P<0.05)。结论孕妇血清中IgG1、IgG2含量与新生儿溶血的发生有关,测定孕妇IgG亚含量可以早期预测新生儿溶血的发生。

  • 标签: IgG亚类 新生儿溶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锡散联合思密达治疗Ⅱ期、Ⅲ期压疮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42例符合Ⅱ期、Ⅲ期压疮标准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Ⅱ期压疮创面处理采用0.5%碘伏消毒后保持干燥,Ⅲ期压疮创面清创处理后0.5%碘伏纱布湿敷包扎;实验组Ⅱ期、Ⅲ期压疮创面采用清创消毒后用锡散与思密达混合制剂涂抹于创面上,保持创面的清洁干燥及加强局部皮肤护理。结果实验组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愈好转率明显较对照组高。结论锡散联合思密达治疗压疮能够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并使疼痛得到有效缓解,从而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压疮 锡类散 思密达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该院外科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抽取2010年度200例外科围手术期患者(Ⅰ、Ⅱ切口各100例)的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Ⅰ切口和Ⅱ切口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100%,抗菌药物的选用起点较高。结论该院围手术期抗生素预防应用在用药时机、使用时间及种类的选择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要强化医师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素的合理化意识,有效防止细菌耐药的发生和医药资源浪费。

  • 标签:
  • 简介:摘要介绍在医药院校开设了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的意义,突出了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内容在药学人才培养上的重要性,讨论了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 标签: 药学 药事管理与法规 教学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院西药房对头孢抗菌药的应用情况,包括药物剂型、用药频度(DDDs)等方面。方法选取2013年5月-12月我院西药房的800张头孢抗菌药处方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与其临床使用情况相结合,进行综合性回顾与分析。结果本组800张处方中,有口服型处方375张,其中以第一、二代头孢抗菌药使用最多,分别占47.7%和40.3%;有针剂型处方425张,其中以第二代药物使用最多,占52.5%。根据临床使用前10位头孢抗菌药的使用情况来看,其中以头孢西丁的DDDs值最高,为5.6,DDC值是41.3元/天,其次是头孢呋辛和头孢克洛,前者的DDDs和DDC值分别是4.1和104.8元/天,后者是3.2和62.5元/天。结论我院西药房对头孢抗菌药的临床应用基本上趋于合理,不过仍存在部分头孢抗菌药用药频度上升和用药起点高等问题,临床应予以足够重视,并通过进一步培训及教育来规范用药。

  • 标签: 西药房 头孢类抗菌药 临床使用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培美曲塞联合铂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三名患者均为晚期胃癌患者,且一线化疗耐受,予至少4疗程培美曲塞联合铂治疗。结果3例患者,2例部分缓解,1例稳定,主要毒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其它可见轻度胃肠道反应和肝功能损伤。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铂治疗晚期一线化疗失败胃癌患者,具有一定疗效,患者耐受性好。

  • 标签: 晚期胃癌 培美曲塞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XS-500i血细胞分析仪的性能进行评价。方法按照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公布的评价方案进行性能评价。结果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和血小板(PLT)红细胞压积(HCT),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接近于1),携带污染率低于1.18%,精密度符合要求(CV<5%),准确度高。结论XS-500i血细胞分析仪性能良好,基本上能满足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需要。

  • 标签: 临床检验XS-500i性能评价 携带污染率 精密度 线性范围 准确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基层医院Ⅰ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实际情况。方法抽取了医院2012年1月~9月Ⅰ切口手术患者病历180份,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Ⅰ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Ⅰ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80.6%,抗菌药物使用天数5天左右,有90例病历抗菌药物使用欠合理。结论Ⅰ切口手术使用抗菌药物时机不合理,时间过长、档次过高。需要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加大宣传力度,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 标签: Ⅰ类切口 抗菌药物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根据目前中医传统康复人才不足,治疗手段单一的现状及养生保健的市场需求,我校以高层次、技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在课堂教学、教学方法、考核评价、课外实训及校外实践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成为高水平的现代康复人才。

  • 标签: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 高职院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运用益气活血中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择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6年期间接收的20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形式对其进行分组,分别是参照组(100例)和实验组(100例),参照组患者施以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益气活血中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参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前者相较于后者具有显著优势,满足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益气活血中药治疗冠心病获得了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有效调节患者血脂,提升血液流变,临床疗效显著,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益气活血 中药 冠心病 临床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非甾体抗炎药对高血压病人血压的影响,并总结相关对策。方法对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引起高血压症状的患者进行观察总结,分析其血压变化特点及原因,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结果及结论非甾体抗炎药物会引起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不利于其治疗与康复,因此临床严格掌握非甾体抗炎药物的作用机制与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十分关键,同时应对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可提高总体用药安全性,更利于患者的健康。

  • 标签: 高血压 非甾体抗炎药 影响及对策
  • 简介:摘要以国内外研究文献为基础,对文献进行总结和分析,研究头孢菌素的神经毒性副反应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标签: 头孢菌素 神经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喹硫平治疗阿片物质所致精神障碍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2例阿片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62例患者分成对照组(n=31)与观察组(n=31),对照组给予利培酮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喹硫平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精神病阳性症状量表(SAPS)、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喹硫平治疗阿片物质所致精神障碍临床疗效理想,而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应用。

  • 标签: 喹硫平 阿片类物质 精神障碍 临床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I,II切口手术病人使用抗菌药物情况,通过分析总结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的突出问题,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为探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随机抽取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共一年2483份I、Ⅱ切口手术患者病历,其中I切口手术患者病历183份,,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483例手术病人中,I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率达56.7%,II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率达88.8%,使用频度依次为青霉素(225例次),第三、四代头孢菌素(232例次),喹诺酮类(554例次),第一、二代头孢菌素(1022例次),氨基糖苷(60例次),大环内酯类(53例次);预防用药开始时间在术前2~24h或术后;术后平均用药5.8d。结论本院I,II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仍存在用药指征把握不准,种类选择不当,用药时间及联合用药不合理现象,需要继续加强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

  • 标签: I,II类切口手术 围手术期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脊源性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32例采用针刺加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29例采用中药辨证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9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药并用疗法治疗脊源性冠心病疗效确切。

  • 标签: 脊源性类冠心病针药并用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