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Ⅰ切口手术手术期是否有必要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在本院Ⅰ切口手术患者中按住院时间抽取实验组71例,围手术期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与对照组118例使用抗菌药物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切口感染率无明显差异。结论Ⅰ切口手术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没有必要。

  • 标签: Ⅰ类切口手术 预防性 抗菌药物 切口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切口牵开保护器在预防腹部Ⅲ-Ⅳ手术切口感染中的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2月某院普通外科收治的Ⅲ-Ⅳ腹部手术患者,根据是否使用切口牵开保护器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使用)和对照组(未使用),比较两组手术切口感染发病率的差异。结果共监测患者310例,实验组150例,对照组160例。实验组手术切口感染发病率为4.00%(6例),对照组为11.88%(19例),实验组手术切口感染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P〈0.05)。实验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42.10±3.30)min、(7.00±2.20)d,均短于对照组[分别为(58.30±4.10)min、(10.00±3.50)d],实验组患者切口疼痛程度评分为(2.00±1.70)分,低于对照组的(3.00±1.8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切口牵开保护器可有效降低Ⅲ-Ⅳ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发病率。

  • 标签: 切口牵开保护器 腹部手术 切口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胸外科Ⅰ、Ⅱ手术切口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300例心胸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0例。我科室病房装有空气消毒机,对照组采用的是传统手术切口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的是伤口暴露法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愈合情况、切口细菌培养、换药次数、住院天数等。结果观察组切口红肿12例、甲级愈合146例、细菌培养阳性10例、换药次数(2.4±0.7)次、住院天数(6.8±1.5)d;对照组切口红肿11例、甲级愈合138例、细菌培养阳性13例、换药次数(6.3±2.1)次、住院天数(8.4±1.9)d;两组患者在切口细菌培养、切口红肿情况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换药次数、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和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具备空气净化条件的心胸外科病房对Ⅰ、Ⅱ手术切口采取伤口暴露为主的护理方法有利于病人伤口愈合。

  • 标签: 暴露疗法 手术切口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Ⅰ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抽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出院的所有Ⅰ切口手术患者病历,剔除不符合要求病历后,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剩余316份病历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我院Ⅰ切口手术使用存在应用指征掌握不严、药物选择欠妥、给药时机不当、应用时间过长等问题。结论Ⅰ切口手术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范用药,确保经济、有效、合理。

  • 标签: Ⅰ类切口手术 抗菌药物 预防使用
  • 简介:摘要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分析我院Ⅰ手术切口抗菌药物用药情况、疗程、联合用药指征、给药时机、术前、术后预防用药对比,病原学检查等。结果150例患者中有144例使用过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96.3%;平均住院时间8天;人均使用抗菌药物5.5天;使用一种抗生素125例,使用率83.3%,二种抗生素25例,使用率16.7%,围手术期用药24例,使用率16%;微生物送检1例,送检率0.67%。结论Ⅰ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存在疗程偏长、联合用药不合理、围手术期使用不规范等,应加强用药指导,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确保住院患者的用药安全。

  • 标签: Ⅰ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预防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预防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普通外科Ⅰ手术切口感染(SSI)的目标性监测与分析,探讨影响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目标性监测的方法,普外科负责感染控制的专职人员对普外科所有Ⅰ手术患者切口情况进行观察,并于手术后1个月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手术切口愈合情况。结果348例次手术患者中,3例次手术部位发生感染,感染率为0.86%。结论对不同危险指数手术患者进行针对性主动干预,实施全程跟踪,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目标性监测,及时控制和降低危险因素,可有效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

  • 标签: Ⅰ手术切口 感染 危险因素 目标性监测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掌握我院Ⅰ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为医院加强Ⅱ切口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管理提供参考。 方法 调查医院 2018年 1月全院Ⅰ切口手术出院病例 185份,对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率、术前给药时机合格率及预防用药疗程进行评价。 结果 Ⅰ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 18.9% ,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头孢呋辛的频率 65.7%,首次给药时机合格率 14.3%,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疗程不超过 24小时比例为 51.4%。 结论 Ⅰ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中首次给药时机、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疗程问题突出。

  • 标签: [ ] Ⅰ类切口手术 预防用药
  • 简介:摘要在临床工作中常常看到手术切口感染的情况,特别是Ⅲ切口的病人切口感染更为常见。作为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对任何一项手术都要高度重视。术后抗生素的多联或大量使用对控制切口的感染并不是最关键的。做好手术过程才是预防切口感染的最关键措施。

  • 标签: 手术切口 感染防治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外科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为减少切口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基层二乙县医院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所有普外科手术的Ⅰ切口、Ⅱ切口的住院病人共44例,按切口有无感染分为切口感染组及切口无感染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切口类型、手术类型、手术时间ASA1病情分级在切口感染组与切口雾感染组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麻醉方式在两组间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切口类型、手术类型、手术时间及ASA1病情分级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

  • 标签: Ⅰ类 Ⅱ类手术 切口感染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手术室护理在预防Ⅰ手术切口感染中的效果。通过对比实施标准化手术室护理前后Ⅰ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率,评估护理措施的预防作用。方法:从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我们选取了36名患者进行了研究,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与前瞻性干预相结合的方式,对手术室环境、人员操作、器械消毒等方面进行优化,确保护理流程规范。结果:实施标准化手术室护理后,Ⅰ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率显著下降,且患者满意度和康复速度均有所提升。结论:有效的手术室护理能够显著降低Ⅰ手术切口感染的风险,对于提高手术质量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应持续加强手术室护理的规范化管理,以进一步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Ⅰ类手术切口 感染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我院Ⅰ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干预的效果,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Ⅰ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及术后切口感染情况。结果通过综合干预措施,我院Ⅰ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预防用药天数及切口感染率分别由2012年的57.63%、2.12天、1.5%,下降到2014年的31.64%、1.73天、0.37%,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Ⅰ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综合干预,临床用药明显规范。

  • 标签: Ⅰ类切口手术 抗菌药物 预防性用药 切口感染率
  • 简介:摘要目的监测和评价我院Ⅰ切口手术病历预防用药的现状,为我院持续改进、合理用药工作提供参考信息。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第三季度(7-9月份)Ⅰ切口{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冠状动脉造影术,脑动脉造影术}499份病历。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相关规定,对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情况逐份进行点评。结果我院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27.61%;介入诊断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1.28%;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用药时机合理率92.43%;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率92.33%;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疗程<24h占91.42%;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联合用药0.2%。结论通过Ⅰ切口手术病历点评,提高了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水平,特别是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为提高医院医疗质量提供了基础,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提供积极的作用。

  • 标签: Ⅰ类切口手术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预防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合理用药干预措施在Ⅰ、Ⅱ切口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时间:2020年3月-2021年2月,选取例数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分别选择针对性用药方式和常规预防性给药方式,对两组患者的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合理率显著升高(P

  • 标签: Ⅱ类切口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用药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我院Ⅰ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规范医院临床Ⅰ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至8月Ⅰ切口手术695例患者,对抗菌药物的使用种类,抗菌药物的使用疗程,以及抗菌药物的给药时机等,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其用药合理性。结果:在695例Ⅰ切口手术病例长中,共有200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28.78%,预防用药基本合理。治疗疗程小于等于24小时的为196例,用药合理率99.42%。结论:我院在Ⅰ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上基本合理,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疗程过长,有待今后进一步规范管理,促进合理用药。

  • 标签: Ⅰ类切口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调查某院Ⅰ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评价其用药合理性及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该院外科2011年12月1日-2012年2月29日(干预后)Ⅰ切口手术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并与2011年4月份资料(干预前)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共调查612例Ⅰ切口手术患者,其中112例(18.30%)使用了抗菌药物,均为术前30min预防性用药;101例(90.18%)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时间≤24h;共使用9种抗菌药物,其中5种属于第一代和第二代头孢菌素;3例妇科手术患者为二联用药,其余(97.32%)均为单一用药。612例患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工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更规范、合理。结论该院Ⅰ切口手术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尚合理,基本达到卫生部的要求,但仍需持续改进,确保Ⅰ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规范化。

  • 标签: Ⅰ类切口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预防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Ⅰ切口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对2010年7-9月出院的168例Ⅰ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外科系统手术切口患者围手术期患者使用抗菌药物146例,使用率为86.9%。存在抗菌药物的种类选择、使用时机、持续时间等不合理现象。结论应加强管理促进围手术期用药合理。

  • 标签: Ⅰ类切口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预防Ⅰ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Ⅰ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切口疼痛评分、切口感染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Ⅰ手术患者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接受手术室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疼痛症状,预防感染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术室护理干预 Ⅰ类手术 切口感染 疼痛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