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回顾医疗服务质量概念,提出患者视角医疗服务质量评价的重要意义;总结、分析了医疗服务质量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认为将服务管理领域的SERVQUAL量表应用到医疗服务行业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SERVQUAL量表对评价医院服务的功能性质量(非技术服务质量)有重要价值,但建议进行维度和条目的相应调整。

  • 标签: 公立医院 非技术性服务质量 SERVQUAL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护士情绪表达冲突及评价恐惧现状,并进行相关分析。方法 采用般情况调查表、情绪表达冲突量表、 正面评价量表、负面评价量表对101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情绪表达冲突总分(97.37±23.23),均分(4.23±1.01);正面评价恐惧总分(28.67±14.56),负面评价恐惧总分(22.94±7.24)。情绪表达冲突得分与正面评价恐惧无相关(r=0.057,P>0.05),负面评价恐惧得分呈正相关(r=0.531,P<0.01)。结论 护士的情绪表达冲突处于中等水平,积极引导护士理性对待负面评价,以减轻情绪表达冲突,为护士情绪管理提供依据。

  • 标签: 护士  情绪表达冲突  正面评价恐惧  负面评价恐惧  相关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过敏哮喘患儿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病例筛选我医院儿科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小儿过敏哮喘患儿80例,运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方式将所有患儿划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开展康复护理干预,详细对比两种护理方案取得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结果对比发现,观察组的患儿依从以及家属照顾能力均已得到显著提升;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缩短;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以及并发症均较少,(P<0.05)。结论:将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过敏哮喘患儿护理治疗管理中,对于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增强患儿的身心舒适度以及配合度、减少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以及促进患儿疾病治疗效率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小儿过敏性哮喘 康复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目标监测Ⅰ类手术切口感染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潜江市人民医院在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入的所有Ⅰ类手术切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678例。将2022年1月—12月作为干预前,此期间收入I类切口手术患者328例;将2023年1月—12月作为干预后,此期间收入I类切口手术患者350例。观察干预前及干预后的感染发生情况。分析干预前导致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干预后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率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前未感染患者与感染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合并基础疾病、手卫生、手术室环境对比,P<0.05,其中年龄≥60岁、手术时间≥2h、合并基础疾病、手卫生般、手术室环境般的感染患者占比更高。结论:针对Ⅰ类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

  • 标签: []Ⅰ类手术切口感染 目标性监测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基于循证理念的“品”的专科护理方法及效果。 方法:选取 2019 年 3 月 -2019 年 12 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72 例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治疗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品”护理,可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在护理满意度方面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品”的专科护理,能提升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高,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慢性肾功能衰竭 循证理念 临床护理 一病一品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对胰腺癌患者实施“品”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22.3-2023.3来我院治疗的胰腺癌患者中随机选取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奇偶数盲选法将其分为了2组,即实施常规临床护理的对照组(26例)和实施“品”护理干预的研究组(26例),比较两组胰腺癌患者住院时长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水平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总住院时长、术后的平均住院时长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护理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水平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胰腺癌患者的护理中实行基于“品”护理方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自信心,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胰腺癌 一病一品 心理状态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正常妊娠时,受精卵在子宫体腔内着床。凡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任何部位着床者,称异位妊娠[1]。异位妊娠以输卵管妊娠最为常见,占95%,输卵管峡部妊娠易发生输卵管妊娠破裂,临床易发生大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现将例输卵管峡部异位妊娠破裂从而引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异位妊娠 失血性休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1例帕博利珠单抗免疫治疗联合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化疗后出现皮肤不良反应的护理体会,希望能为ICIs的应用提供护理参考。方法 主要包括环境管理、皮肤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综合护理。结果 患者在医护团队精心治疗与护理下,病情稳定,饮食睡眠均可,全身皮疹基本愈合后出院。结论 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可能造成皮肤毒性反应,早期给予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大大提高临床治疗与护理效果,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并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帕博利珠单抗 联合化疗 皮肤不良反应 护理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病史摘要:患者崔XX,女,8岁,以“反复发热1周”之主诉,于2019年2月13日就诊于我院。患者1周前因受凉后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症状较轻,咳少量白色粘液痰,无鼻塞流涕等卡它症状,曾在外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头孢等抗感染、退热等对症治疗,仍反复发热,体温波动在37~38.9之间;遂来我院就诊,现症:患者儿童女性,自发病以来头晕、咽痛、声音嘶哑,偶有咳嗽、乏力,精神尚可,食纳般,大小便正常;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先天性心脏病病史;个人史:长期居住在本地,无南方旅居史。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乌司他丁药物在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有效和安全。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4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常规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常规治疗,实验组使用乌司他丁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对比常规组有显著的提升(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0%,对比常规组也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在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中采用乌司他丁进行治疗,具有较高的有效和安全,值得推荐。

  • 标签: 乌司他丁 急性胰腺炎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适宜护理脑梗塞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方案。方法:52例我院收治的脑梗塞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为本研究主体,病例选取时间范围是2019年6月-2021年6月,根据单双数法将病患平分为乙组、甲组,每组26例。乙组入院后接受常规护理,甲组入院后接受针对护理干预,将两小组病患护理前后满意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综合比对。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甲组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乙组更低,满意度评分对比乙组更高,P<0.05。结论:针对护理干预的有效在脑梗塞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护理实践中被证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可得到明显改善。故在上述患者护理过程中应增加使用针对护理干预的频次。

  • 标签: 针对性护理干预 脑梗塞致吞咽功能障碍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子诊断技术结合传统分离方法在大肠杆菌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07月-2021年08月本院收集的600例患者的600份粪便样本为研究对象,通过传统分离法联合荧光PCR法对大肠杆菌(DEC)进行检测,分析其检出率及季节分布特点。结果:联合检测结果显示,DEC的检出率为19.17%,其他各种病原菌的检出率最高的是致病大肠杆菌(EPEC),为8.17%,其次为EAEC,检出率为6.83%,EIEC检出率为2.50%,ETEC检出率为1.33%,无EHEC;6月份对DEC的检出率最高,7月次之;EPEC、侵袭大肠杆菌(EIEC)、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聚集大肠杆菌(EAEC)检出率最高的月份均是6月。结论:DEC联合应用传统分离法与荧光PCR法检测的准确率较高,DEC主要的病原菌是EPEC与EAEC。

  • 标签: 分子诊断技术 传统分离方法 荧光PCR法 致泻性大肠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预防护理对CT增强扫描减轻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本文中研究对象具体构成为:我院CT增强扫描患者,根据需要分组后,组别为:对照组、实验组,指导依据为:电脑随机法,且2组患者总例数为68;其中,34例在对照组中收入,34例在实验组中收入,2组入院时间开始于2021年5月,结束于2022年9月,在治疗阶段,将常规护理为对照组提供,预防护理为实验组提供,就2组患者CT增强扫描减轻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疗效展开比较。结果:CT增强扫描诊断患者碘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CT增强扫描诊断患者实施预防护理,对于减轻碘造影剂不良反应效果显著,确保患者诊断安全,具有较高的临床护理方案应用价值。

  • 标签: CT增强扫描 碘造影剂 预防性护理 不良反应 减轻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针对护理干预对脑梗塞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预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收入我院2021-07~2022-07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内科的脑梗塞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00例,常规组50例:落实常规护理对策:探究组50例:开展针对护理服务:比较不同方案的护理效果差异性。结果:  探究组吞咽功能与护理满意度均低(高)于常规组,互比,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  针对护理干预临床应用率高,护理效果确切,不仅可以改善脑梗塞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困难情况,还可构建良好护患关系,对疾病康复有着积极性影响,值得推广。

  • 标签: 脑梗塞 针对性护理干预 吞咽功能障碍 预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针对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预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以60例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研究时间是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分组如下:试验组(针对护理干预,n=30)和参照组(常规护理,n=30),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干预后吞咽功能评分、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干预后吞咽生存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脑梗死吞咽障碍者实施针对护理干预,有效改善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干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 标签: 针对性护理干预 吞咽功能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下肢PICC置管早产儿中应用预防护理对早产儿PICC置管静脉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收治的60例早产儿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0例和行预防护理的实验组30例,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PICC置管早产儿中应用预防护理可以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PICC置管 静脉炎